摘要:成功是人人向往的 , 它本来不是一个理论问题 , 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成功成为一门学科 , 其创始人是美国的戴尔·卡耐基 , 使成功学得以系统化体系化的则是拿破仑·希尔。把成功学引入中国 , 只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所谓成功 , 是人面对既定目标永不回头地朝前走去 , 如同我们走向地平线。成功既有一个抓住机遇的问题 , 也有一个自我控制的问题。按照许多研究者的观点 , 成功有成功的规律 , 成功有成功的阵法 , 成功有成功的原则 , 成功有成功的布局。成功的人生说到底是求真的人生 , 是探索的人生 , 是怀疑的人生 , 是实证的人生 , 是理性的人生 , 是逻辑的人生。人生成功和科学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大学是人才的摇篮 , 是成功者的芳草地。
关键词:成功; 成功学; 人才; 人生;
Abstract:Success is something that almost everybody yearns for. It was not a theoretical problem but a practical one. Success became a science founded was Kenneth Dell. Hill Napoleon who systemized the science of success furthered and continued this study. Only after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was the science of success introduced to China. Success means that one heads for the set objective without turning back. To succeed, one ha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hance-taking and self-controlling. In perspective of many researchers, success has its own laws, methods, principles and patterns. The successful life is the life of seeking truth, exploring, suspecting and proving. Such a life is also the path of being rational and logical. The successful life and spirit in science can not be separated. The college is the cradle for talented and successful people.
一
成功是人人向往的。它以几多诱惑, 几多斑斓, 几多梦幻, 把人生装点得五彩缤纷。
被评论家们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佩索阿写了一本叫《惶然录》的书, 从特别新颖的角度, 探索人的复杂性。正是复杂性的人偏偏要直面成功, 而且谁也无法回避。
成功本来不是一个理论问题, 它注定是一个实践问题。因为在成功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之前, 就有许多古今中外的成功者。浩翰的历史容纳了他们的业绩, 漫长的社会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美好的文字记录了他们的壮举。成功实在是成功者的人生风景, 亮丽, 辉煌。
使成功成为一种理论, 一门学科, 它的创始人是美国人戴尔·卡耐基。
戴尔·卡耐基首先是一个成功者。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家境的贫困在少年时代的卡耐基面前伸展开来的是以艰苦奋斗而求学的道路。1904年, 他读完高中后, 考入密苏里州华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毕业后, 当他说服纽约的一个基督教青年会的会长答应他晚间租用一间房子, 为商界人士开设实用演讲培训班的时候, 便走上了呕心沥血矢志不渝的成人教育事业的艰辛之路。卡耐基在美国有成人教育之父之称, 完全是他自己奋斗得来的。他的《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伟大的人物》及《语言的突破》等著作畅销美国, 风靡欧洲, 影响全球。在这些著作中, 卡耐基运用心理学的知识, 对人类的优秀者走上成功的普遍规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分析。从此, 演讲术, 推销术, 做人处世术, 智力开发术, 融为一体地以全新的教育方式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成功者。
卡耐基在为寻找一个具有责任感和有智慧的年轻人来接替他的事业而绞尽脑汁的时候, 拿破仑·希尔走进了他的视野。希尔是卡耐基从200多个被考察的青年当中发现的, 把成功学建造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独立的学派的重任理所当然地担在了希尔的肩上。希尔历尽艰苦, 不遗余力地访问了美国504个成功的名人, 其中有钢铁大王之称的安德鲁·卡耐基、总统罗斯福等, 用20多年的时间使成功学得以完善。希尔的《成功规律》、《成功学教程》、《思考致富》以及《人人都能成功》等也像当年卡耐基的著作一样成为风靡世界的畅销书。希尔把自己归纳的成功法则称为“PMA计划”, 这个计划几乎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加以概括。心态是人们情绪和行为所具有的固定倾向, 并且希尔认为, “积极的心态是正确的心态, 正确的心态总是具有正性的特点, 例如忠诚、正直、希望、乐观、勇敢、创造、慷慨、容忍、机智、亲切和高度的通情达理。”希尔进一步指出, “具有积极心态的人总是怀有较高的目标并不断奋斗, 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希尔还把“积极的心态”具体分解为确定的目标, 多走些路, 正确的思考, 高度的自制力, 领导才能, 自信, 迷人的个性, 创新精神, 热忱的性格, 专心致志, 合作品格, 冷静地对待失败, 永葆进取心, 恪守时间, 身心健康, 良好的习惯, 共17成功原则。这一切就是成功哲学的全部内容。
继卡耐基和希尔之后, 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另外两个人物, 一个是精神法权威乔瑟夫·摩菲博士, 一个是丧失视力的吉姆·史都瓦。
摩菲博士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探讨人生成功的金科玉律, 从全新的角度按照人生将依照自己所思所绘而实现构想和如何活用潜意识, 恰到好处地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的一系列不可思议的问题, 为人们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 获得事业、财富、爱情、婚姻、健康等方面的成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史都瓦是一位盲人, 因为发明帮助有视力障碍的朋友以一种新的方法看电视而荣获艾美奖, 并被提名为美国十大杰出青年洁西奖。他信奉这样的人生信条:上帝为你关了一扇窗子, 必将为你开启另一扇门。史都瓦主张成功是一种态度, 所有存在于我们心中的想法, 就像种子, 假如我们愿意浇水施肥, 精心培育, 它们就会日渐茁壮成长, 落实在我们真实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思想的种子, 这是人类的本能, 人类借此思考想象并勾画出无限美好的理想。
这里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在美国被誉为40岁以下的杰出人才的R·J·斯腾伯格。他的《成功智力》独辟蹊径, 使世人耳目一新地领略到对现实生活真正起举足轻重影响的是成功智力。成功智力是借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 它不是能力数量的多少, 而是人的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之间所达成的一种平衡。斯腾伯格用事实和体会归纳了具有成功智力的人的20个特征, 这些特征就反映在他们的个人的品质和行为的表现之中, 如能自我激励, 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 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坚持, 知道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等等。
把成功学引入中国, 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成功学对中国人的启发当然也是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以及由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功渴望。21世纪的中国人, 特别是青年人, 得天独厚地沐浴着新时代的雨露和阳光, 更是把成功看作最高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追求。但是成功学唤醒的是人的积极心态, 是人的完全成熟的情绪, 是人的艰苦铸就的人格。当年蔡元培先生曾要求北大的青年学生从体格、智能和品性三个方面塑造自己、复兴民族, 他的教诲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使成功教育和素质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先天禀赋为基础的素质在环境和教育作用下所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品质 (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方面) 已经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因为它是成功得以实现的基础。外部世界的开放性与内心世界的嫩稚性的反差, 强烈的时代性与不能把握时代特征的反差, 自我价值的高位向往与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的反差, 较强的思维敏锐性与匮乏的社会责任性的反差, 在一部分青年当中还是大量存在的。而且通过我的观察, 成熟情绪所具备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负责精神, 根据客观环境确定的理想信念, 抛掉依赖别人的懒汉心理, 正视错误的坚强勇气, 和谐于社会的自立能力, 不知疲倦的心灵快乐, 如此等等并没有得到很想成功又不拿出实际行动的人的认可, 尤其是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思想的诱导致使轻过程而重结果、轻合作而重孤独、轻自主而重悲观、轻潜能而重表现已经成为迈向成功的绊脚石, 至于处世无方、站错行道、不能投入、缺乏创造、目标不专、本末倒置则更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事实证明那些只专不博的人, 那些自私不合群的人, 那些朝气不足的人, 那些学无所成的人, 那些缺乏责任感的人, 那些极少创新的人, 那些体弱多病的人, 都是人才市场上最不受欢迎的人。可见成功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才能实现的。
二
什么是成功?成功学对成功的解释着重于人的积极心态, 着重于人自身潜能的发挥, 着重于成功智力的开掘, 它要求的是人能够依照目标完成事业或工作, 人为达到既定目标不懈地努力, 人经过努力之后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其共同特点是思考事物时有加以肯定的习惯, 全部的奋斗在所不惜, 对心中的目标有明确的认识, 不为他人的言语所动摇, 在失败后站起来继续做事, 充满想象和希望。而且我认为, 人必须直面成功, 如果不直面成功, 那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就会因失去最高的境界追求和最大的极限探索而显示出平庸和低俗。
关于成功, 我一向主张, 不能把它局限于功成名就的字面解释和浅薄认识;一向主张, 不能把它痉挛在桂冠加身的物欲享受和外在躯壳;一向主张, 不能把它束缚到只图虚荣的心造囚笼和自制误区。成功必须是人生在漫漫征途中经过主体对灵魂的拷问之后, 把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付诸自我行动的努力和奋斗以及由努力和奋斗所产生的效果, 人类的, 社会的, 国家的, 民族的, 集体的, 个人的。而且当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的效果一旦以个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 成功往往与集体、民族、国家、社会、人类的利益紧紧地切合起来。长期的研究使我感到, 所谓成功, 是人面对既定目标永不回头地朝前走去, 如同我们走向地平线。对于远征者, 它不可能和地平线重合, 但地平线的延伸却意味着远征者的拼搏和奋斗, 朝着地平线, 向着东方, 脚不停步地一往无前, 成功就在那太阳升起的地方, 向你招手, 给你力量。这里涉及一个对成功的评价问题, 由于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生命探索的程度不尽一致, 因此成功的标准很难划一, 但是无论是谁, 他只要是一个远征者, 是一个奋斗者, 是一个拼搏者, 是一个义无反顾地向地平线走去的人, 他就一定会获得成功。成功是相对的, 是主体向命运的挑战, 是人向生命的承诺和积极生活的过程。
说到成功, 人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机遇了。机遇好像很神秘, 好像很美妙, 颇似站在湖边的蒙面丽人, 使人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然而有一点却是不可否认的, 那就是机遇从来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说到成功, 人们最多的话题的莫过于自我了。在成功的道路上, 主宰者只能是自己, 自己的思想, 自己的观念, 自己的头脑, 自己的灵魂, 自己的希望。
把机遇和自我浓缩到成功里面去, 我对成功的理解是这样的——自己为自己制造机会, 把握好一步之度, 敢于站在权威的肩上, 不信上帝, 无悔地追求事业, 人生的战场只有战士没有将军, 给别人以机会自己也会得到机会, 学会等待, 快乐和轻松地工作, 向着发现和创造努力, 在三角的结构图式中善于利用和扩大天赋、社会环境和奋发图强的三边, 使梦想成为现实, 由现在推知未来, 选择是属于自己的, 不怕挫折和坎坷。
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关于人生成功的探讨, 大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喜人感觉, 这不能不说是改革开放为红杏枝头所绽现的春意盎然的景观。西方的成功哲学和中国的人生哲学就在这种景观中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对话、沟通和融合, 从而为中国的学术界注入了别开生面的活力。
首先, 体现这一活力的是学会生存、涉世必读、怎样做人等一类的大众读物找到了最广大的读者, 社会的变化和转型也向最广大的读者敞开了往昔闭塞的胸襟。这时候中国人的心灵窗户既需要拂过春风, 也需要透进阳光, 生存、涉世和做人固然困扰人们多年, 但毕竟遇到了能够寻找答案的好时光, 像渴求更新知识一样, 生存的新理念, 涉世的新观念, 做人的新信念, 通过出版和传媒以新文化的鲜活面貌带来信息载体的新震撼。成功像一条金色的大道铺开了, 从莘莘学子到企业职工, 从部队战士到机关干部, 从普通农民到个体商贩, 人人做着成功的七彩梦。这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人生现象。
其次, 体现这一活力的是心理研究、心理平衡、心理调适等一类的编著丛书, 也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北京图书大厦的排行榜上心理学方面的读物经常居于前列, 大大小小的书店里, 它们也很受欢迎。竞争和选择的压力使有心的读者在经受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转变的同时无不求助于自我的解脱, 从心理上加固适应的堤坝。和别的学科相比, 心理学和成功学的紧密结合, 无疑给渴望成功的中国人鼓足了勇气。
第三, 体现这一活力的是人生法则、人生钥匙、人生忠告等一类的书刊也及时地抢占人生成功的制高点, 而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和专家也纷纷走出书斋参与关注人生的大讨论。人生成功的话题在较高的文化层面上引导着人们去攀登理想境界的高峰, 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准确把握的礼遇。无情的现实告诉人们, 人生坐标的错位必然导致人生道路的歧途, 成功便无从谈起。
三
成功有没有规律?研究者的回答是肯定的[1]。
成功=[成功可能性×朝既定方向的努力]机会
这个公式旨在说明成功等于成功的可能性乘以朝既定方向的努力而成的积, 并随着机会的多少而有所不同。成功的可能性包括教育与经验、创造性思考力和推销自己的能力。朝既定方向的努力就是成功可能性所需要的力, 其能源多半来自体内和实际行动。
成功的可能性、朝既定方向的努力和机会三者不可缺一地组合成人生成功的和谐音符, 生命便传达出动人的震响。
成功有没有阵法?研究者的回答同样是肯定的[2]。
成功是命运的行为体现。构成人生命运的基本要素有九个, 它们分别是智力、环境、性格、财力、机遇、欲望、身体、职业和毅力。九个要素相互依赖, 辩证统一, 当其中任何三个要素形成最佳组合时, 强烈的向外扩张的力量就促使人生走向成功。这种最佳组合, 合理布列, 如同诸葛亮的作战八阵图, 其科学的奥妙值得我们认真开发。
成功有没有原则?研究者的回答也是肯定的[3]。
人生如同股市, 生命就是股票的经营者。掌握了成功原则, 你将在人生的股市上属于赢家。控股人生论者提出了成功的八大原则, 它们分别是成功意识, 目标设定, 激励因素, 竞争动力, 学习高手, 用心去做, 想象成功, 坚持到底。
成功有没有布局?研究者的回答还是肯定的[4]。
布局论者把人生设定为72个胜局, 58个败局。此论认为人生专家和易理学专家所探索的问题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人生专家关注的是人生成败, 易理学专家关注的是人生祸福, 两者殊途同归, 都是为了寻找人生旅途上存在着的成败得失规律性的东西。宇宙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序的局, 人生也是如此, 宇宙有生有灭, 人生有成有败。布设胜局, 扭转败局, 是人生的一大快乐。
以上是中国学者从人生的规律、原则、阵法和布局等诸多方面所作的关于成功的有益尝试。这些尝试结合着成功学的原理, 以人为核心, 在比较广阔的领域从关心人出发, 围绕人生成功这个中心或阐述, 或论证, 或举例, 用语平易, 文风朴实, 事实朴素, 使人们感到成功并不陌生, 并不遥远, 并不玄虚。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理论就这样吸纳了西方成功学派的精华, 昭示了自己的民族风格。
当然, 就人的发展而言, 它是和现代化同步亦趋的, 但是现代化的本身不能自动引发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有一个自我反思、自我超越和社会批判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积极作用就在于能够缓和现代化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 促进现代化合理健康的发展。人生成功与人的全面发展一起向新世纪的人类走来的时候,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更放射出了它的理论光辉。
四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是研究人的存在、人的本质和人的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文化的关系的科学。工业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化, 自然科学通过工业现代化进入人的日常生活, 日益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为人的解放做好了准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统一起来的人学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 人的科学当然包括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也包括人的科学。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的全部内容。
人是创造的主体, 整个自然界只有人才是创造者。人在创造物质的同时也创造精神, 更创造成功。只有人的成功才能使物质和精神的丰富性代表人的本质力量。研究人生成功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指导下,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 真正找到成功主体价值实现的途径。
华裔美国科学家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是一位成功者, 他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和国际互联网媒体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 享有很高的声誉。李开复的人生经验和治学精神在我国许多青年当中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而在校的大学生尤为关注和认同。在与青年人的长期接触中, 他归纳了一系列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比如做人坚守诚信, 正道直行;群体团队精神, 慷慨助人;工作积极主动, 接受批评;自我目标设定, 开发潜力;待人开诚布公, 客观直接;学习打好基础, 投入精力等等。李开复认为, 这是现代社会中主体成功最基本的素养。他说, 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 你应该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 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 并且规划它们, 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读博士是不少中国大学生孜孜以求的学习机会, 对此李开复的理解是, 一个打算攻博士学位的人, 就应该有雄心壮志, 把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上, 使自己能够成为你所从事的研究领域里世界第一的专家。攻博士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切忌浮躁的情绪, 而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工作。也不可受一些稍纵即逝的名利的诱惑, 而要200%的投入。也许你会疲劳, 你会懊悔, 你会迷失方向, 但是要记住, 你所期待的成功和突破也正孕育其中。
五
成功需要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提法, 最早见于1916年留美学生任鸿隽发表在《科学》月刊上的《科学精神论》一文。之后, 从1917年开始到20世纪40年代, 先后有美国奥柏林大学教授M·M·梅加夫、中国学者梁启超、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等在演讲或文章当中分别采用过科学精神的概念。他们对科学精神的语义阐述自然各有不同, 但都认为科学精神的内含应该是求真的。1935年中国科学化运动学会响亮地喊出了要“以科学的精神创造我国的未来的生命”的口号, 从此, 科学精神与生命便有了不解的缘分。
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科学精神的大发扬,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文件和讲话当中频频使用科学精神这四个字, 多次号召弘扬和倡导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和报道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熟悉。目前专家们在肯定科学精神求真的前提下, 把探索、怀疑、实证、理性、逻辑看作科学精神的五大支柱。
由此看来, 成功的人生说到底是求真的人生, 是探索的人生, 是怀疑的人生, 是实证的人生, 是理性的人生, 是逻辑的人生, 人生成功和科学精神须臾不可分离。在人生的征途上, 有了科学精神的一盏灯, 成功这位蒙面丽人自会揭去她神秘的面纱, 去拥抱那些为成功而长途跋涉的每一个人。
在论及成功的时候, 不可不涉及人才的问题, 因为大凡成功者都可以被看作某一方面的专门人才。
大学是人才的摇篮, 是成功者的芳草地。新世纪的到来, 为人才理念更新了思路。新世纪的人才观体现在大学生身上就是适应社会发展, 具有国际视野, 参与全球竞争, 珍重国格和人格, 胸怀远大志向, 现代意识强, 知识结构新, 有个性, 能吃苦, 善做事, 经过一定的训练和熏陶能够成为治国建国的有用之辈, 社会各界的领衔人物, 学术学科的带头者。新的人才理念所造就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由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执着的创造意识所激发出来的科学精神、理想信念、性格素质、应变能力和积极心态。他们应该是全新的人。
参考文献
[1] 任柏良, 魏宏伟.成功规律[M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9.5.
[2] 张振学, 李秀军.人生八阵图[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0.1.
[3] 艾莫.控股人生[M].北京:知识出版社, 2000.4.
[4] 张振学.人生72胜局[M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