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学中挫折教育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9

  一、挫折教育的现状分析

  2012年1月13日, 春节临近, 佛山高明区一所小学12岁女学生跳楼身亡。2012年7月10日下午, 毕节市一个11岁的小学生, 因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 受到父亲责骂后, 留下遗书喝农药自杀。2013年9月, 连云港14岁的男孩要买苹果手机, 遭到拒绝后, 赌气喝下了农药。2013年10月9日, 山东省临沂市某中学的少女用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2013年10月15日, 因偷祖母1700元买手机发现后被骂, 内江13岁少年喝农药欲自杀。

  近年来此类报道常常见诸报端, 惨重的社会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如此漠视生命?难道因为父亲的几句责骂就喝农药?因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去自杀?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 我们就会意识到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现在的孩子缺乏应有的挫折教育, 承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差。怎样可以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当前, 家长担心孩子吃苦, 怕孩子受人欺负, 怕孩子遭受挫折等, 于是对孩子呵护备至, 生怕出一丁点的问题。大批“小皇帝”“小公主”依赖性强, 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听不得批评或斥责的话语, 经受不住一点挫折, 稍有委屈或失意, 就蹦出极端的行为, 酿成悲剧。

  孩子的心理之所以脆弱,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 父母过于溺爱和保护孩子, 导致孩子过于依赖大人。中国式父母是最“宠爱”孩子的父母, 父母时时处处为孩子设置“温室”, 不让孩子看到失败, 更别说经历失败。 (2) 父母重智轻德, 平时注重孩子知识技能的培养, 而忽视孩子做人和基本生活技能的训练。 (3) 现行的考试制度没有改变, 学校教育仍然以知识教育为主, 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4) 社会竞争激烈, 父母平时忙于工作, 压力大, 很少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 当孩子遇到事情没办法找人倾诉时, 就很容易出现心理压抑的情况。

  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中国成功学研究会的创始人罗明认为: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 从而激发其潜能, 以达到增强受教育者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小学生抗挫能力是指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挫折时, 能正确认识挫折, 调整心态, 并采取积极的心理防卫措施, 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能力。在我国当前的教育背景下, 教育仍然以学习成绩为核心, 虽然提倡素质教育多年, 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还有很多欠缺。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种竞争不断加剧以及一些家庭教育的失误, 许多小学生已经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可见在小学开展挫折教育, 培养小学生耐挫能力,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是势在必行的问题。

  挫折是客观存在的, 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当遇到挫折时, 我们只能接受事实, 并适当地调整。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 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们必须让孩子学会接受挫折。因此要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 建立起自信、乐观的品质, 培养起一种抗挫折能力。只有认识到挫折教育的价值, 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遇到挫折时孩子才会表现出坚强、乐观的精神, 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个个困难, 一步步走向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抗挫折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一样, 通过学习和锻炼可以得到提高。因此,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挫折教育, 让学生感受挫折, 体验失败的经历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 面对挫折不害怕

  首先要正确认识挫折, 建立正确的挫折观。从某种意义上讲, 挫折是生活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 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看待它。在教学中我结合生活中的事例给学生灌输挫折意识, 让孩子意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 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考试不理想、人际关系困难、生活不适应等挫折。让学生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不至于遭遇挫折便束手无策。

  我所任教的班上有个学生, 平时成绩在班上都名列前茅, 在一次单元测试中考了个不及格, 拿到试卷的那一刻, 她无法接受这个分数, 一气之下就把试卷撕掉了。她觉得自己那么努力, 结果却考得这么差, 很沮丧。我找到她, 和她一起分析考差的原因以及要改进的地方, 并且告诉她:成绩只是反映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次的成绩并不能代表能力。在教学中我也用国际激励大师约翰·库缇斯的事例告诉学生: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 挫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插曲, 并不可怕, 我们要从挫折中汲取经验教训, 避免下次在同一个地方栽跟头。

  (二) 面对挫折不逃避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是“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作为一名心理教师, 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解除学生害怕犯错的心理障碍, 引导学生善于从错误中学习, 从而使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在不断的犯错中得到提高。

  在一次课堂上, 我请学生表达他的思路时, 他迟迟没有站起来。后来他告诉我:他害怕犯错让同学取笑。当了解到这也是很多学生担心的事情后, 我特地找了一节课和学生讨论这个话题, 学生就恐惧犯错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在小结时我告诉学生:犯错说明我们还有改进的地方和提升的空间, 害怕犯错其实是对现实的不接纳和逃避, 害怕犯错就是让自己失去不断改进、不断成长的机会, 结果是阻止了自己在心理上的成长。那节课为学生解除了“后顾之忧”, 学生知道犯错并不可怕, 从那以后, 课堂上总是很多学生主动要求回答问题或上台表演, 他们都能针对问题各抒己见, 甚至质疑同学的回答而提出新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 偶尔我也故意“犯错”, 让学生知道犯错是不可避免的, 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还会把自己的“错误资源”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让同学不犯相同的错误。慢慢地, 敢说敢演的学生越来越多, 课堂出现了一派活跃的气氛。

  (三) 战胜挫折有乐趣

  现在很多父母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 他们千方百计为孩子打点一切, 使孩子生长在非常安逸的环境下, 孩子在成长中很少甚至根本就没遇到过挫折。这种学生在顺境中应对自如, 一旦遭到挫折, 就会一蹶不振, 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轻生。因此, 平时我们要人为地制造挫折, 以训练学生对逆境的忍受能力, 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比如可以在考试中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让学生去做, 学生可能费了好大的劲却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 从而提醒学生享受解题的过程。通过人为地设置挫折, 使学生在遭受挫折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这对于培养学生忍受挫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四) 战胜挫折有信心

  学习意志是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难度适中的题,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解题经受挫折的磨炼, “跳一跳, 够得着”使全体学生都能找到刺激大脑皮层的兴奋点,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难易适中的挫折能使孩子正确调节心态, 克服困难, 追求下一个目标。因此, 为学生设置的情境应当能够引起学生的挫折感, 应该是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 把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交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去解决,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从中体验成功的感受,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人人都能在课堂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 加强对学生自信的培养, 使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学好知识, 在学习中能取得成功。在教学中, 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 创设情景, 提出难题, 让孩子自己来解决, 从而提高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培养出一种迎着困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平时看到学生在学习上有一点儿进步, 如积极回答问题、懂得倾听、上课专心听讲等等, 我都会及时给予表扬, 让他们建立自信, 促使其不断进步;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 我适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使学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爱、宽容和信任, 消除学习中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 把教师的期望转化成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建立自信心。

  (五) 战胜挫折有方法

  社会支持结构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获得他人在精神上的帮助与支持, 从而增强挫折承受力, 消除或减轻挫折带来的精神紧张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网络的规模越大, 密度越高, 则社会支持力量越强, 社会支持的心理保健功效越明显。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 在挫折来临时, 主动求助, 相互支持, 这是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人作为社会的一员, 能力是有限的, 当我们遇到自己没办法解决的事情时, 我们就要寻求身边的资源。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当学生对我的提问无从回答时, 我会让他在班上找个同学帮助他。慢慢地, 当学生遇到问题或者在学习上需要帮助时, 他们都能想到向身边的人求助, 而其他同学都乐于帮助, 班上出现了一派其乐融融的互帮风气。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重要条件, 在成长中一帆风顺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 因此, 应该重视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研究证明, 小学生具有更大的可塑性, 在我们的基础教育过程中, 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 培养孩子坦然接受“失败”, 能够面对任何的挫折, 更利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因此, 我们应从小对儿童进行积极的挫折教育, 使其初步掌握应对挫折的策略和方法, 增强其耐挫力, 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学会独立、学会生存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崔华芳.让孩子吃点苦——挫折教育的55个细节[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TAG标签: 挫折     小学     教育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