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稳民心、安天下的重要战略产业,高等农业院校的大学生肩负着发展农业科技、指导农业生产的重担。然而,随着人口剧增,人口老龄化,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和水资源短缺,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外来农产品竞争等问题的出现,使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农业人才来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稳定并加速农业生产,从而使我国屹立于农业生产强国之列。随着人类社会及生态学的发展,生态学基于其独特的生态学方法论,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被广泛用于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长期以来,生态学一直作为许多高等农业院校的“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学习打基础。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生态思想和环保意识日益普及,现已融入到教育、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高等农业院校实施生态学教育是增强学生生态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树立生态学思想的重要性
生态学作为一门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学科,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农业、经济、社会乃至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农业与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农业相关的生态环境事件时有发生,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2020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目标之一是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为此提出“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因此,生态学思想的树立及生态知识和过程的掌握对于发展生态农业极为重要。此外,生态城镇的建设,生态旅游的开发、规划和管理,生态经济的高效发展都离不开生态学这一重要的基础科学。
二、教学改革目标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在整个课程内容中从始至终都贯穿着“和谐”的思想。这种“和谐”包含着自然界的和谐,也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将这种“和谐”思想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们,使他们不仅能够认识、接受“和谐”思想,更重要的是积极主动的去理解它的内涵,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工作和生活中贯彻这种“和谐”思想。同时,通过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和考核内容的灵活化等改革,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大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改革内容
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改革和考核内容改革4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生态学内容涵盖面广,既包含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的内容,又包括生理学、遗传学、进化学等知识。对于农业院校的学生,不但要介绍植物生态,还应该增加动物生态的内容,因为自然生态系统中动物和植物是无法孤立起来的,在生态学的基础理论上互为联系,不可偏废。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可以在不同章节内容的实际应用上有所侧重。
如园艺和植保专业的学生侧重于生物种群内容。例如,通过讲解“种内竞争与自疏”的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和-2/3自疏法则使学生们对于合理密植有了深切体会;通过深入学习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动态及调节,可以使植保学生能够系统的认识到如何调查害虫、害鼠的种群数量发展规律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讲到植物种间的化感作用时,通过大量举例说明使学生们深入认识到农业生产中,间作、混作、套作、轮作、前后茬搭配、残茬处置或利用、作物和杂草之间、病原菌与作物之间,都存在化感作用问题,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作物配置与管理。对林学专业的学生更加侧重于列举实例介绍生物群落部分,包括群落成员类型、群落组成的数量特征、群落的结构等。
在生态学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将一些原理向实际生活中拓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科学的人生目标和规划。种群分布形式中最常见的就是集群分布,集群分布有集体防御、提高捕食效率等重要作用,比如非洲野犬在攻击猎物的时候有很好的分工协作精神。通过介绍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展开对于团队协作重要性的介绍,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在介绍种群内分泌调节时,会对学生强调,面对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不要由于竞争压力大,自己先出现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要知道如果心理压力过大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紊乱,使自己在竞争中以失败退出。积极调整情绪,乐观积极的面对出现的压力,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一切才能脱颖而出,成为胜利者。
(二)教学方法改革
突破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生态学讲授过程中设置专题讨论课,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如在讲授“人类生态问题”后,开设“生态环境———你、我、他”的专题讨论课,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树立生态学思想,培养环保意识,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将生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教学手段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于生态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形成直观、生动的印象,特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Pow-erPoint演示与板书相结合、播放影像资料、学生上台讲解、结合案例分析和利用“生态学精品课”网络资源等多种手段,直观、生动地进行教学。既可加大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又帮助学生克服掌握抽象知识的困难。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过度利用多媒体技术而忽略了传统板书的积极作用,甚至有些教师上课的过程就是对着电脑屏幕读文字的过程,这会极大地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上课的积极主动性。在生态学讲授过程中,教师将PowerPoint演示和板书进行有机的结合,每一节课都会将章节概要写在黑板上,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在学完整堂课后对知识没有一个连贯性的认识。同时,对于逻辑推理较多的章节,比如种群的数量增长模型介绍时,教师应该把推理过程写在黑板上,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在讲解三大重点章节时,教师会利用一些经典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如讲到第二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时,教师会播放“植物私生活”系列之“求生”,讲到第三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中的种间关系时,播放“植物私生活”系列之“共生”,讲到第四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中的群落的结构时,播放“行星地球”系列之“季节森林”。通过这些形象、生动又紧贴课堂内容的视频,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更加感叹大自然的伟大,这比单单举例或看照片效果要好很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纪录片的播放只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兵夺主,不能占用过多的理论课学时。上述纪录片的片长正好是一节课的时间(50分钟),而对于片长过长,如“白色星球”(86分钟)及“难以忽视的真相”(100分钟)都应上传到精品课网站上,供学生课外下载观看。
在讲解第七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中第二节“几种重要循环的概述”时,要求学生自己准备课件上台讲解。教师在一周前就进行分组,每组学生共同准备一种重要物质(水、碳、氮、磷、硫)的循环内容,然后由1名学生在课堂上利用PowerPoint课件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则负责收集资料、参与制作课件等工作。在学生讲解后,老师再结合具体的案例将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和补充。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发、主动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所讲内容,尤其是各种物质循环失调造成的环境问题能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对于下一节“物质循环与环境问题”中“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活动引起的物质循环失调,物质流动速度异常与时空分布不均导致了生态破坏”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为树立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奠定很好的基础。
(四)考核内容改革
1.成绩构成的改革 生态学成绩由学生们的平时成绩(40%)和末考成绩(60%)综合计算得出,平时成绩又由3部 分 构 成:出 勤 (20%)、上 课 表 现(30%)和实验报告(50%)。平时成绩是对学生平时表现给出的一个综合评价。很多学生认为大学课程就是平时不学、考前突击,这主要由于很多课程的考试题都是针对课本内容的硬性考核,灵活性相对较差,学生在考试前死记硬背课本的知识点,也能考出不错的成绩。如何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除了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外,还应该狠抓平时成绩,将其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一把利剑。生态学教学改革后,下调实验报告成绩至40%,将专题讨论和上台讲课情况纳入到平时成绩中(各占5%),由此突出了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重要性。同时,也给了思想活跃的学生一次充分展示及提分的机会。
2.期末考试试题的改革传统的考试试题是由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5部分组成,都是对课本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的考核。为了提高学生对于生态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试题改革后,选择题全部为对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的考核,分值为15分,共10题,每题1.5分;同时,最后增添1道论述题,分值为10分。虽只有1道论述题,但其内容涵盖面广,作答时需要结合多章节生态学内容并且融入自己的思考才能得到较高的分数。这样的试题改革在考查基础知识点的同时,使考题更灵活、更贴近生产、生活,改变学生们死记硬背的考前复习状况,督促学生对生态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奉公,彭光华.21世纪对高等农林专门人才的素质要求[J].高等农业教育,1998(12):34-36.
[2] 曹凑贵.生态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张昊,陈士超,李治国,等.生态学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34-135,138.
[4] 杨慧玲,魏东伟,袁志良,等.对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教文汇,2011(11)42-43.
[5] 骆世明.论生态农业模式的基本类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3):405-409.
[6] 余世金.《生态学》教学中现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9-21.
TAG标签:
高素质人才
生态学教学
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