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化论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可以这样说,严复是最早将西方进化论介绍到中国的最有影响的人物,他于1898年出版的《天演论》,实际上是杂糅了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进化观和他自己新的诠释。在其中他介绍了达尔文、赫胥黎“物竞”与“天择”的学说,赞同斯宾塞将进化观运用了人类社会,指出:“存亡之间,间不容发。其种愈下,其存愈难。”强调“与天争胜”“自强保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给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提供了新的救国学说,极大的影响了近代国人对进化学说的理解与接受。
胡适先生在《我的信仰》里就曾描述了当时的国人对于进化论学说广泛的认同和接受,并以运用“进化名词”为时尚:“数年之间,许多的进化名词在当时报章杂志的文字上,就成了口头禅。无数的人,都采来做自己的和儿辈的名号,由是提醒他们国家与个人在生存竞争中消灭的祸害。向尝一度闻名的陈炯明以‘竞争’为号。我有两个同学名杨天择和孙竞存。”
从梁启超到孙中山,都以进化论思想为指导,来推动中国的进步。“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是推动了进化论学说进一步的传播,进化论思想成为当时学者观察世界、研究文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如陈独秀在《新青年》1 卷 1 号上发表文章就明确提出:“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古之道,而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者,厥有三事:一曰人权说,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是也。”以说明进化论思想对“人心社会”的重要影响。郑振铎在《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中指出“我们要走新路,先要经过接连着的两段大路;一段路叫做‘归纳的考察',一段路叫做’进化的观念‘.
这两段大路是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是一个研究者都要走的’必由之路‘,没有捷途,也没有旁道、支径可以跨越过它们的。”
说明进化的观念是研究者必须具有的观念。胡适提出历史的进化的文学观,将进化论应用到文学领域。除此之外,李大钊、章太炎、蔡元培、钱玄同、刘半农、郭沫若等着名学者都接受了进化论的观点。
就连进化论的引进者严复,居然也以进化论来对新文学运动发难,他说:“设用白话,则高者不过《水浒》《红楼》;下者将同戏曲中皮簧之脚本。就令以此教育,易于普及,而斡弃周鼎,宝此康匏,正无如退化何耳。
须知此事,全属天演,革命时代,学说万千,然而施人之间,优者自存,劣者自败,虽千陈独秀,万胡适、钱玄同,岂能劫持其柄,则亦为春鸟秋虫,听其自鸣自止。可耳,林琴南辈与之较论,亦可笑也。”
其实,生物进化过程,既有前进性演化、还有倒退性演化、既不前进也不倒退的停滞性演化,而严复根据中国的现实需要,在引用西方进化观时,有意忽略这种俱分进化论,着重强调进化论中单线进步的进化观,形成近代国人对进化论简单而又片面的理解,即“天演 = 进化 = 进步”的公式,形成了“今胜于古,后胜于今”的单向直线思维方式。加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口号,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直接影响了鲁迅进化观的形成。
二、鲁迅的进化观
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深受进化论思想的熏陶。鲁迅先生在晚年所写的《朝花夕拾·琐记》中回忆自己少年时期在南京求学时他曾说过当时:“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
而且,他还评论严复说道“一方面又佩服严又陵究竟是做过赫胥黎天演论的,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个十九世纪末中国感觉敏锐的人。”
对于严复的《天演论》,他熟悉到“有好几篇能够背诵”的程度。据周作人回忆,严复译着每出一部,“鲁迅一定设法买来……以至读不懂的《穆勒名学部架》,也都购求到手。”“鲁迅在这里看到了《天演论》…对于他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鲁迅看了赫胥黎的《天演论》,是在南京,但是一直到了东京,学了日本文之后,这才懂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因为鲁迅看到丘浅治郎的《进化论讲话》,于是明白进化学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鲁迅先生不但深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并且学以致用,自觉地将进化论思想运用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1903 年,鲁迅先生发表的《中国地质略论》即用进化论思想研究自然科学,在这篇文章中,他明确说道:“地质学者,地球之进化史也。”他自觉运用了进化论的观点研究地球的变化,分析了生物在不同的地质年代上分布的变化以及中国在不同地质年代中的地质状况,预测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石碳国。
1907 年,鲁迅先生发表了的《人之历史》一文,则是全面系统总结生物进化论思想的重要论文。在其中,他高度评价达尔文《物种由来》(即《物种起源》)一书),认为其中的学说“盖生物学界之光明,扫群疑于一说之下者也。”在《人之历史》一文,鲁迅先生还阐述了达尔文的治学方法即归纳法和进化论的主要观点,认为物种进化的原因是由于淘汰原理,这个原理决定动植物不可能都生存下来,必须进行生存斗争,长此以往,将造成强种日强、弱种日弱的局面,而自然选择存在于生存斗争中则可以避免这一局面,使得动植物的数量永远保持均衡状态。
在接受达尔文、赫胥黎、严复等人进化论的基础上,鲁迅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所处社会环境的实际去理解、发挥甚至改造,形成了自己的进化观。(以 1927年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后期他意识到“只信进化的偏颇”,将进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思想更为复杂。而鲁迅研究古代小说的专着或论文主要在前期,所以只介绍其前期的进化观。)鲁迅集中谈进化论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人之历史》《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热风·随感录》等几篇。归纳起来说,鲁迅的进化论可由三部分组成:生物进化论、社会进化论和自然主义人性进化论,主要观点有:
用进化的观念看待自然与人类社会,并相信“将来必胜于现在,青年必胜于老人”.“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贵;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他。”
“但就世界现有人种的事实看来,却可以确信将来总有尤为高尚尤近圆满的人类出现。到那时候,类人猿上面,怕要添出’类猿人‘这一个名词。”
力主斗争,摧毁旧事物,促进新生。他提出:“旧象愈摧破,人类便愈进步。”“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新的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进化的路”“凡是老的、旧的,实在倒不如高高兴兴的死去的好。”
主张“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观点。他主张:
“那时候主张反抗,主张民族革命,注重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和同情弱小者的反抗的文学作品之介绍,也还是叫人警惕自然淘汰,主张生存斗争的意思。”“想在现今的世界上,协同生长,挣一地位,即须有相当的进步的智识,道德,品格,思想,才能够站得住脚:这事极须劳力费心。”
[ 参考文献 ]
[1] 胡适 . 胡适文集 . 第一卷 [M].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12.
[2] 郑振铎 . 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 . 郑振铎文集 . 第六卷 [M].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280.
[3] 严复 . 与熊纯如书札 . 八十三 . 严复集 . 第三册 [M].北京 : 中华书局 ,1986.699.
[4] 鲁迅 . 鲁迅全集 . 第二卷 [M].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295-296.
[5] 鲁迅 . 鲁迅全集 . 第八卷 [M].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4.
TAG标签:
进化观
进化论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