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哲学论文 >

杰克·伦敦的现实生活和内心的困苦与挣扎

发布时间:2019-09-29

  杰克·伦敦是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站在否定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高度,对美国黑暗社会作了有力批判,对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作了生动的描写。杰克·伦敦创作了一大批文学精品,《深渊中的人们》(1903)描写伦敦贫民窟中工人的悲惨生活;《热爱生活》(1906)写出普通淘金者的生活和冒险,表现他们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战胜环境的非凡毅力;《铁蹄》(1908)写工人出身的革命领袖与垄断资产阶级寡头的斗争;《马丁·伊登》(1909)写水手出身的青年作家终于得到了过去渴望的名声、地位、爱情,却发现这些都是空虚的。杰克·伦敦的早中期小说得到普遍认可,而后期(1910~1916)的作品往往被读者和研究者忽略,这使得我们无法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他的作品和思想。其实,他的后期作品,尤其是后期代表作,即被称为“田园三部曲”、又被称为“加利福尼亚小说”的《天大亮》(1910)、《月谷》(1913)、《大房子里的小妇人》(1916),真实再现了杰克·伦敦的现实生活和内心的困苦与挣扎。

  一、《天大亮》概述

  《天大亮》又名《毒日头》,是杰克·伦敦田园生活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前一部分再现了克朗代克淘金热的情景,在此背景上描写了一个绰号叫“天大亮”的淘金者。他从18岁就到阿拉斯加淘金。一直干到30多岁,经历了严寒的威胁和饥饿的折磨,用性命作赌住发了大财。作品的中间部分,描写这个有着惊人精力的“超人”,带着巨财闯入纽约的金融界。开始,他想凭借财产的优势同金融家们“和平竞争”,却处处遭到暗算。他用暴力手段才才索回被骗去的现金。他得出结论,在这个虚伪、欺诈的社会里,必须要有赌徒的精神和铁石般的心肠,道德和义务则是软弱无能的表现。他变成了一个“敢于在世界上最大的赌台上赌博”的盗贼,以不择手段地把对手置于死地为快乐。在经济危机的年代,他“打倒了一个人或一家公司”,还要从中榨干最后一滴血。小说的最后一部分,转而以杰克·伦敦当时生活的格伦埃伦地区自然风光为背景,描写已经成为金融界大王的“天大亮”,爱上了自己的女秘书,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他放弃了金融界的角逐,与她一起到远离城市的牧场,享受静穆安逸的田园生活去了。

  这部长篇小说对从金融到政界、司法界等美国上层机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和暴露,却让“天大亮”这样一个尼采的信徒始终昂首阔步,这与杰克·伦敦过去作品的思想倾向相比,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1904年发表的《海狼》中,作为“超人”形象的拉森虽然也很突出,但总的来说是处于受批判的地位。作者写了拉森的强大,同时又写出了他逐渐衰弱以致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可是在《天大亮》中,杰克·伦敦高抬贵手,尼采式的“超人”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批判,反而被自然的美景和缠绵的爱情蒙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这表明了杰克·伦敦对尼采超人哲学的态度,已经由有意识地抵制到妥协了。

  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作家经历了轰轰烈烈的人生,希望安顿下来,开始一种不同的生活。他刚在加利福尼亚购置地产,兴办自己的牧场,梦想着在乡村田园建立安稳平静的新生活。一种对前景充满憧憬的浪漫情调洋溢在小说的字里行间,从感情上来说,这部小说更像是自传体,在其中作家寄托了他本人的强烈愿望,希望摆脱烦恼,回归自然和平静。小说的最后写到主人公从城市回到乡村后一点也不陌生,反而感到亲切和自然。“回归”的主题得到了渲染。小说的最后,“天大亮”与蒂德又玩起了儿时的游戏,并计划骑马回到童年的家乡。人生兜了一大圈之后,小说的主要人物又象征性地回到了起始的地方。但这样的回归不是徒劳的往复,因为归来的“游子”在经验和认识上已经达到一个飞跃,从一个不甘寂寞的青年演变成了一个甘愿抛弃世俗利益,自愿追求简朴、宁静、和谐生活的成熟的男子。在这里,我们可以从“精神传记”的角度来解读杰克·伦敦他本人当时的处境和他的感情倾向。从写《天大亮》开始,伦敦在心理上登上了回归之路。

  二、《月亮谷》简介

  《月亮谷》是杰克·伦敦田园生活的第二部。作品中的一对年轻夫妇比利和他的妻子萨克逊,曾参加过一段城市工人的罢工运动,在与工贼的斗争中,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比利变得忧郁、阴沉,成天借酒消愁。他们厌倦了城市斗争,决定到乡间找一个理想的出路。后来,他们历经辛苦,终于找到了“红叶满坡”、“清溪潺流”的“月亮谷”,便在那里定居下来。本书故事取材于杰克·伦敦在奥克兰的青春岁月,以及他和卡尔米尔的波希米亚艺术家们相处的经历,1911年他乘马车去俄勒冈的旅行,他在萨克拉门托附近三角洲水乡和圣约昆因河上的历次奇遇以及他在圣弗兰西斯科北六十英里处的真正的月亮谷中经营的大牧场。所有这些经历都写进了比利和萨克逊的生活中。比利和萨克逊原住在奥克兰,过着工人阶级的贫困生活。他们进行了史诗般的旅行,长途跋涉,寻找机会,寻找成功,寻找大牧场的美梦。他们相信美梦只能存在于月亮的山谷中。小说中处处有杰克·伦敦思想和生活的影子。在退居希尔牧场以后,他曾盼望有个儿子来继承他的一千一百英亩土地的财产。妻子的怀孕使他欣喜若狂。不久,妻子生下了一个女孩,婴儿只活了3天。这对杰克·伦敦是个沉重的打击,他满怀苦闷,开始频繁地出入附近的酒馆。小说描写比利夫妇离开城市工人的争斗,定居田园,则反映了杰克·伦敦企图以返回大自然的办法来解决社会矛盾,以寻求自我安宁同现实社会相妥协的改良主义倾向。

  和《天大亮》不同,这次杰克·伦敦以城市中的普通工人为描述对象,第一部分尤其突出了他们的困境,连回归田园梦想也只能是梦想,因为他们与“天大亮”不同,他们是工资奴隶,根本就没有购置土地的资本。人们“就像狗争骨头一样”寻找就业机会,而资本家则无情盘剥他们的廉价劳动。伦敦详细描述了萨克逊工作的洗衣房中可怕的工作环境,潮湿、闷热,充满蒸汽和机器的轰鸣,而女工们承担着繁重的劳动。城市生活的贫困,将这些无助的女人们在精神上彻底压垮了。她们的生活中没有一丝阳光,没有一丝希望。小说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劳工斗争的场面,构成了比利和萨克逊两人恋爱关系和婚姻生活的背景。其中一方是被逼无奈的罢工工人,另一方是工贼和警察,两方的对立演化成了暴力冲突,愤怒的罢工者们将工贼打死,同时也受到了当局的严惩。萨克逊目睹了暴力冲突的血腥和残酷,这一场噩梦构成了她对城市生活经历的恐怖记忆。对城市贫民的这类自然主义的描述,为乡村的另一种生活树立了对立面,为“回归”的必要性提供了理由。小说中主人公回归田园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妻子萨克逊的哥哥、嫂嫂代表的城市贫民的绝望困境和罢工代表的无结果的抗争,令比利和萨克逊感到恐惧和失望;另一方面,来自先人的开拓精神指引他们探索和开发新的沃土,比如小说中萨克逊的母亲,被描述成一个高大的闯荡西部的英雄形象。城市生活的排斥,昔日荣耀的呼唤,共同指向了一个逆境中寻求幸福的去处。

  三、《大房子里的小妇人》评析

  《大房子里的小妇人》又名《豪宅幽情》,是他关于田园生活的第三部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福里斯特十三岁那年继承了父亲留下的一份二千万美元的遗产,他没有去过一种花天酒地的生活。相反,他告别了象征着权势和威严的旧金山诺布山庄,来到加利福尼亚山区,靠自己的双手创办了经营管理堪称一流的大牧场,成为拥有二十五万亩土地的大庄园主,声名远播。福里斯特的妻子波拉美若天仙,出生高贵,多才多艺。两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佳偶,然而在过了十二年平淡的婚姻生活后,因福里斯特的好友伊万的到来而打破了平静。波拉和伊万相爱了,福里斯特知道他们的恋情后,特意安排了一场天衣无缝的猎枪走火事件,想以死来成全他们,然而该事件还未实施,备受煎熬的波拉却提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到此结束。

  这部作品是杰克·伦敦一部难得的爱情悲剧小说,它通过一场婚外恋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与理智的冲突,采用极为细腻的描写手法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一幅幅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牧场生活画面的衬托下,女人的渴望与男人的追求在碰撞中显露出最不可忽视的人类的本性。悲伤结局在感动读者的同时也会激发人们对性、爱情和婚姻等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在这里,前两部作品中的乐观态度已经荡然无存。这部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家当时自己的追求田园理想破灭的处境和心态。小说创作这一年,杰克·伦敦后开称为“不幸的一年”:花巨资建造的“狼宅”在搬进居住前被大火烧毁;伦敦怀疑妻子不忠导致两人感情危机;不少新写的小说遭到出版社的拒绝或批评界的不屑。一连串的事情刺痛了伦敦的心。回归田园的简单方法并没为复杂的生活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

  书名虽突出了“小妇人”,但波拉只是两个男人感情争夺的对象。小说的主要故事是男主人公福里斯特,小说的前八章,描写了他有规律的生活。一切似乎都在他的计划和掌控下有序地进行。他既是一个有理想、有个性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概念的化身。他是个绝对的理性主义者,相信事物是按照逻辑、按照规则发展的,只要把握得当,是可以安排和控制的。他相信合理的操作加上意志的力量,可以建立农业乌托邦,也可以维持和谐的婚姻。我们注意到,在杰克·伦敦的真实生活中,正是感情和乌托邦的农业使他感到失控的危险,进而导致精神崩溃。

  四、结语

  在远离城市尘嚣和争斗的地方或许可以找到“井然有序”、“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样的想法作为小说中对城市工业文明的批判,无可非议,但作为解决问题的实际出路,则显得太过浪漫和简单化。当时,杰克·伦敦仍然强烈反对资本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但对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他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他所能看到的,并已付诸实践的,是建立个人的农村“根据地”,离奇城市文明,找到自己的一份和谐。综观杰克·伦敦的一生,他的思想和创作始终存在尖锐的矛盾。出自劳动者的阶级利益,他较早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萌发了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加上在艰难生活环境培养起来的抗争精神,使他能够生活在一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所不及的思想高度,写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但是他也接受了尼采的超人哲学,常常为自己凭借过人的体力和意志所得到的成果而兴奋,使他始终没能摆脱个人主义顽固的纠缠,常常呈现出极端的表现。这些在他的田园三部曲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一方面拣起了“回归田园”这个传统的浪漫主义主题,身体力行,在小说中和生活中实践向乡村的“伟大转折”,希望从本质的、简朴的、自然的生活形态中找回在个人奋斗、竞争倾轧中失去的东西;另一方面,他的“回归田园”包含着太多浪漫主义的成分,显的不切实际,称为一种对现实的逃避,而这种逃避往往是导致生活幻灭的重要因素。

  【参 考 文 献 】
  [1]虞建华.20部美国小说名着评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2]虞建华.杰克·伦敦传[M].业强出版公司,1996.
  [3]刘荡荡.制造英雄:杰克·伦敦自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
  [4]唐俊莉.杰克·伦敦后期小说研究现状及展望[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TAG标签: 杰克     伦敦     内心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