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哲学论文 >

《周易》的整体观来看纷繁复杂的象数图式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周易》整体观是儒家世界观的精髓所在, 是儒家思想文化之核心。它系统地揭示和体现了人们在认识与看待宇宙万物、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身时的基本框架和图式, 并试图把天、地、人融为一体, 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直接来源,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周易》的整体观出发, 通过把握纷繁复杂的象数图式, 试图发现其中更具条理性、系统性、规律性的深刻内容。

  关键词:《周易》; 整体观; 规律;

  The Feature of the Holistic View in “The Book of Change”

  LIU Qiong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holistic view in “The Book of Change”is the essence of the Confucian worldview, which is also the core of Confucian culture. It reveals systematically people 's basic frame and paradigm when they know and understand the universe, human society and themselves. It is the direct source of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theory and hence it tak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the holistic view in“The Book of Change”, it attempts to discover the profound content with order, systematisms, and regularity.

  Keyword:

  “The Book of Change”; the holistic view; regularity;

  《周易》自古以来被誉为“群经之首”, 以八卦为基础, 分经、传两个部分, 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符号系统和卦辞、爻辞的文字系统组成。其继承了原始的巫术思想, 也反映了当时宗教变革的剧烈程度。后通过发展, 更是将卜筮内容与天命神学思想结合起来, 试图从各种各样的联系、变化中总结出宇宙发展的规律。《周易》在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实用性越来越强,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该书中的整体观思想。

  一、《周易》的整体观图式

  《周易》的整体观图式呈现出的是一门动态的学问, 其内容涵盖万物, 极其丰富。它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遵循一定的运行变化规律, 万物生生不息, 此消彼长, 相容相续, 没有永恒的稳固, 而是在不断调整与适应中达到暂时的动态平衡。全书共六十四卦, 每卦又下分六爻, 自下而上排列, 象征事物由低到高的动态发展过程。每一卦象的发展在爻辞的解释中逐步呈现, 每一爻都是在前一爻的基础上进行细微的前进与调整, 从而渐渐由量变引发质变, 从当前的卦转化到下一卦。

  (一) 图式的来源

  《周易》整体观图式主要来源于古代人类对于宇宙万物、人类社会运动变化规律的总结, 以及人类自身对于这种长期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对日常生活体验的理论化提炼和系统性梳理。《汉书·艺文志》中就有详载:“易曰:宓牺氏仰观象于天, 俯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 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1](P1704)但是卜卦之风盛行之初, 对于卦象的解读并没有确定的方式和答案, 所以造成了解读方式繁杂众多, 没有形成固定的理论, 发展也较缓慢。不仅于此, “然星事凶悍, 非湛密者弗能由也”。[1](P1765)基于种种因素的考虑, 后代的人们对于简化这种卜筮方式进行了种种尝试。

  《周易》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伏羲作八卦, “伏羲坐于方坛之上, 听八风之气, 乃画八卦”, [2](P746)以“—”为阳, 以“--”为阴, 组成八卦, 分据八方, 中绘太极之图, 这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起源。正如周超、郭文在论文中提到的, “《周易》其实就是圣人借蓍龟之神开启心中之神”, [3]这是《周易》发展的开端和根本性基础;第二阶段为文王“重易六爻, 作上下篇”, 也就是作六十四卦和卦、爻辞;第三阶段是孔子作“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的易传, 至此, 《周易》初见模型。可见《周易》出自众人之手, 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 图式的内容

  《周易》是一部兼容并包的古书, 它的内容涵盖面之广, 在今天看来都叹为观止。针对一个卦象的解释, 它不仅可以从自然宇宙的方面体现它整个变化过程, 也可以从这种变化过程中总结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进而提出对人类社会实践的意义。以《乾卦·小畜》为例,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4](P98)小畜的卦象是上巽下乾, 巽为风, 风行天上则卷云而去, 云去则无雨, 是说云气密集却不降雨, 说的是天象。但是《象》曰:“风行天山, ‘小畜’。君子以懿文德。”[4](P99)这是说君子识其时机未到, 功德未成, 故修其文章道德以等候时机到来。单看卦象, 说的是云气不能积成云雨之势, 将要随风散去的自然现象变化, 但实则指出, 如果一个人的知识不能形成云雨之势, 就要收敛锋芒, 要积极修养自己的道德来等待时机。这也是通过对自然宇宙的观察, 而得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在对宇宙万物概括和对人类社会总结这方面, 《周易》体现了“以天合人”的宗教化内容, 如“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4](P9)“乾卦”象征的“天”, 其特征就是“健”, 是要进一步鼓励、教化人们, 引人向善并且自强不息, 这种天人观念以一种宗教化的形式得以广泛传播。而对于人类自身指导方面, 则体现了“以人合天”的世俗化内容, 如《周易·谦卦》中讲“亨。君子有终”, [4](P149)是说君子要保持谦虚美德的重要性。继而《彖》曰:“天道亏盈而益谦, 地道变盈而流谦, 鬼神害盈而福谦, 人道恶盈而好谦。谦, 尊而光, 卑而不可逾, 君子之终也。”[4](P149)表现为这种天人沟通的关系, 人会刻意学习“天”的一些优良属性, 使得人类自身得以完善。这种方式直接影响了后世儒家的发展轨迹, 甚至对封建王朝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简而言之, 《周易》整体观图式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对宇宙万物的概括性描述, 对人类社会的规律性总结, 以及对人类自身的实践性指导。

  (三) 图式的特征

  从对《周易》的命名可以得到循环性的特征。先看“周”, 周有循环往复、周知万物[4](P569)的意思。“循环往复”是《周易》的方法论;而“周知万物”则是《周易》的特征。再看“易”, 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家郑玄曾解释道:“《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从这种描述中, 不难看出, 所有事物都存在于绝对的变化之中。郑玄在提出“变易”的同时, 还提到了“简易”和“不易”, 他把任何事物都分成对立统一的关系加以理解和阐释, 而对立统一规律又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当“易”的变化通过“八卦”与“六十四卦”的数理演绎方式得以实现时, 事物的变化也就进入到这个数理演绎体系中。顺着这种数理体系继续推理, 就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预知未知世界的部分情况。从对《周易》的解释和命名中, 我们可以看出, 它的基本原理就是要通过不断“变化”的方法, 然后拓展, 最后进一步深化人们对现实世界和未知世界的认识, 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世界观。

  苏渊雷在其著作中曾说:古来“未有言生者, 有之, 自《周易》始。曰生, 则举凡有无, 始终、一多、同异、心物诸问题, 尽摄其中。”[5](P62)从其描述中, 不难看出《周易》涵盖面之广。以“乾卦”为例, 乾卦的卦辞中提到“元”“亨”“利”“贞”, [4](P1)这四个字可谓高度概括了一个循环往复的系统:元, 即开始;亨, 即发展, 意思是顺利通畅;利, 适合、适宜;贞, 占问。单从乾卦的卦辞中, 就可得知一个事物发展的简单过程———出现、发展、展开、消亡。这种简单的过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是可感可知的, 比如古人曾把“元”“亨”“利”“贞”理解成春夏秋冬;在中医中还被理解为望闻问切……在这里不一一赘述。但是古人的这种理解, 表现出对世间事物逐渐发展和不断循环的世界观的认可。

  此外, 还有道德性的特征。《文言》曰:“‘元’者, 善之长也;‘亨’者, 嘉之会也;‘利’者, 义之和也;‘贞’者, 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 故曰‘乾, 元, 亨, 利, 贞’。”[4](P10)这里就把“元”“亨”“利”“贞”谓之“四德”, 认为君子实践仁德之本, 就足以为人们所尊重, 汇聚美好的事物符合礼的要求, 有利于物, 有利于人, 就足以和谐正义, 坚守正义就能做成大事。按照时序展现自己的能力和品性, 真正做到君子明其礼、明其德、践其行。这种看法和行为无疑是对事物循环往复、此消彼长、因果报应的整体化世界观最好的实践。

  二、《周易》的整体观线索

  (一) 整体观线索的构成

  《周易》贯穿全文的线索就是它阴阳和合的象数体系, 以及由此产生的性质、变化以及对卦象的理解, 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4](P571)六十四卦的两个基本符号, 一个是“—”, 是阳爻;另一个是“--”, 是阴爻, 八卦即是以阴阳符号反映客观现象。在古人心中, 天地、男女、上下、成败、盛衰等日常生活中所能遇到的一切普遍对立的事物, 都可以用阴和阳来表示。所谓“圣人设卦观象, 系词焉而明吉凶,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4](P565)是说阴、阳就是在一来一往中发生变化。卦爻辞中的吉凶就产生于爻位的变化与卦象之间的对应, 至此, 阴和阳就变成了象征广泛对立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二) 整体观线索的体现

  整体观线索主要体现在矛盾的对立统一。阴和阳的形态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贯穿于一切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始终。《周易》的基本元素是阴阳, 本质内容和符号特征也是阴阳, 根本方法也是阴阳, 从卦象到卦爻辞, 《周易》就是通过对阴阳两种属性的解释来揭示天、人、地三者的生存逻辑与发展变化, 代表了那一时期古人认识世界的经验和体会, 象征了世间万物的本质特征与变化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周易》通过这种小矛盾不断发展成大矛盾, 不断斗争冲突, 然后矛盾之间互相对立转化, 形成新的东西。

  根据阴、阳的对立关系与发展图式, 这两种因素有机的排列组合, 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事物和发展趋向。古人以阴和阳的符号为爻, 每三爻形成一卦, 就出现了八卦。八卦分别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分别象征的物质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是由阴阳和合形成的第一次质变, 形成了自然界中八种基本物质的象征。后来, 八卦又再次两两相重, 出现了六十四卦, 且产生了解释这些卦画的卦爻辞, 来解释卦象的含义, 也使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周易》的含义。而每卦下分六爻, 这些卦爻辞在联系中显示了其所蕴含的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整体观哲理。

  三、《周易》的整体观内容

  《周易》的内容涵盖面极广, 现举例说明。

  (一) 乾卦

  以“乾卦”为例, 乾卦是六十四卦之首, 六爻皆为阳爻, 是纯阳卦。“天”是世间最大的阳, 所以“乾”又可以“天”为代表, 天在古代也被认为是太阳, 继而乾卦又有表示太阳的含义。把这个纯阳卦放在六十四卦之首, 充分说明当时人们对于阳性力量的重视。而纵观整部《周易》, 从头至尾我们都可以看到阳性力量在各类变化运行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这也是“乾卦”给我们的主观印象。

  从乾卦的六爻中, 可以看到事物发展经历萌生阶段、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结尾阶段。它的卦辞, 象征天道伟大、崇高、阳刚、健美, 是宇宙万物的开始, 并统帅着宇宙万物, 是生命的元气, 是构成万物的要素。[6](P23)乾卦表明, 虽然形势整体上是有利的, 但是事实的情况却往往并不配合, 对事情既不能操之过急, 也不能就此退缩, 而是应该通过不放松的努力, 才能最终取得成功。再比如“亢龙有悔”, [4](P5)龙飞到了一定的程度, 就一定会受到挫折, 所以此时收敛锋芒才是王道。《周易》并不是只看到眼前, 而是会看到事物深层隐含的危险或是吉祥, 并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借鉴, 从而环环相扣, 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发展观。

  通过分析爻辞, 可以得知, 乾卦是由阳所主导的变化发展。从宇宙到尘埃, 从物质到思想, 从事到人, 其发展变化都是由内在阳气所主导, 并按照“元”“亨”“利”“贞”的规律不断运行。而各种各样的运行集合起来, 就是天道, 就是整个世界的整体性。而“乾”代表的天, 不是天体, 而是有意志的天, 表现了古人“天人感应”的迷信思想。[7](P4)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 《周易》之于为人处世、治国安邦有借鉴意义。

  (二) 坤卦

  “坤卦”, 与“乾卦”同为天地门户, 六十四卦中唯一称得上“美之至”[4](P26)的卦象, 六爻皆为阴爻, 是纯阴卦。用纯阴来象征“广大物博”的大地, 被认为是柔美之至的代表。以之代表“地”, 也就有了宽厚、稳重的特点。

  “坤卦”的卦辞中说到, 坤属于静、柔、顺, 以顺从为主, 性柔弱, 有使万物滋生、亨通之性。它以阳为主, 听从之。[6](P38)坤卦给我们的启示是不管任何事情, 都要多加努力, 但是期间要听从他人的建议, 来寻求良好的契机。

  从坤卦中, 我们可以看到各爻都是阴爻, 阴已经旺盛到了极点, 就不得不与阳相争, 所谓阴极反阳, 阴极凝结成为霜, 渐渐到达顶点, 就形成冰。上爻就是成为冰之时, 冰之坚硬, 反而又具有了阳坚韧的品格, 继而又会向阳转化。这种转化的内容, 也在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 而是在每一爻的发展中, 都注入了新的内容, 一点点的促成事物的质变。《周易通义》中讲:“坤卦说地, 范围颇广;农业生产、商业经营、生活上的居住衣着、民族战争、阶级斗争、对大地的认识等等, 都写到了。”[7](P8)所以, 坤卦就有代表性的反映了大地上人的各种活动。

  (三) 未济

  “未济卦”, 是六十四卦中的最后一卦, 卦象是坎上离下。济, 有渡河的意思, 未济, 就是未定、未完成的意思, 离火在坎水之上, 则表明事情的成果还未定。“未济”的前一卦是“既济”, 这种安排也是为了告诉我们, 事物的发展是在不断变化的, 并没有不变的东西, 一个过程的终止, 也就是另一个过程的开始, 事物会像这样生生不息、永无停止的发展下去。

  “未济卦”的卦辞中讲:“亨。小狐汔济, 濡其尾, 无攸利。”[4](P551)是说小狐狸渡河就要成功了, 但是水却沾湿了它的尾巴, 没有什么利。虽然有些事情的发展看似顺利, 就要成功了, 但是却也不能只顾及眼前, 如果加以轻视, 中途必将受到挫折, 将再次陷入困境。

  “未济卦”的爻辞解释就是要告诉我们, 事未成而冒进, 就将会有灾祸, 充分说明踏实的重要性, 万不可以因为着急或者无节制而酿成大祸;即使即将事成, 也要保持好心态, 持之以恒才是最重要的。此外, “未济卦”还提示我们, 在“既济卦”之后, 虽然看似圆满, 但是却暗藏危机, 稍有不慎, 将功亏一篑。从而说明了万事万物都在一个体系中不断循环, 并没有一味的功成名就和圆圆满满, 因为事物都是在运行中不断转化的。

  上文简要列举了“乾卦”“坤卦”和“未济卦”的例子, 是在告诉人们:眼前的顺应不代表日后的昌盛;眼前的不利也不代表日后的衰败。所有的东西都在一个系统中, 此消彼长, 你高我低, 构成一个互相影响又共同进步的统一整体, 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

  四、《周易》的整体观特征

  (一) 表现性特征

  阴阳二爻贯穿了《周易》的始末, 构成了基本的卦象, 体现了矛盾运动的变化特征, 也是中国古人经过长期观察和探索形成的思维成果, 是对天地万物所包含着的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反映。阴阳两爻完全符合我们现在常说的辩证性的表现特征, 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统一;既相互矛盾, 又相互补充。基于阴阳两爻的对立统一, 由阴阳两爻和合而成的乾坤、坎离、艮兑、巽震八卦, 卦象也是两两相合而成的。例如, 坎卦中间是一阳爻, 上下皆为阴爻;而离卦则中间是一阴爻, 上下皆为阳爻。继而八卦所象征之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也是这样两两相对的。

  此外, 《系辞》中也有很多记载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如“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卑高以陈, 贵贱位矣。动静有常, 刚柔断矣。方以类聚, 物以群分, 吉凶生矣。”[4](P561)就是因为有了天地, 乾坤的位置得以确定, 卑贱和高贵区分, 则他们有了各自的位置, 天地的动静都有其内在对立统一的规律性。还有“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4](P571)这也说明了一阴一阳的矛盾对立和变化统一就是发展“道”的规律。阴阳对立统一, 形成“道”, 而这个“道”就是事物的内在本质,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二) 包容性特征

  从整体方面来看, 《周易》的内容是中国人民把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全局的代表作, 它涉及面非常广, 包容万物。《周易》共六十四卦, 开头的两卦“乾卦”和“坤卦”在全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乾坤分别由六个阳爻和六个阴爻构成, 阴阳和合组成了其他六十二卦, 因此乾坤通常被作为天地的象征。《象》在对乾坤两卦的阐释中, 提出了“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4](P8)“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4](P29)的观点, 意义为以乾象征天, 以坤象征地, 这种观点也在此得到了肯定。而在乾坤两卦的卦爻辞, 我们可以寻求到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观念的雏形。

  从细微方面看, 《周易》对自然现象和社会人事的涉及也非常广泛, 包括祭祀、战争、狩猎、农业, 等等, 还包括治民之道、为君之道、为人之道等描述。《周易》如此包罗万象的写法, 出现在两千多年之前, 又做得如此周全和细密, 不能不令人惊叹。这套体系在详细认识世界的过程中, 有效的指导了人们的行为,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融合。

  (三) 规律性特征

  规律性主要表现为《周易》有六十四卦, 每一卦在自己的体系内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每卦六爻, 各卦的卦名均为该卦主旨, 卦爻辞紧紧围绕着这一主旨展开。从横向来看, 《周易》每卦都贯彻一个中心思想, 卦内的六爻由这一中心为统领, 相互联系成一个小整体;从纵向来看, 每卦各自又都是一个小系统, 其六爻则相当于该系统中的六个层次, 每一卦都有这六个层次的不断递进或者层层演化。

  此外, 每一卦与它的前卦和后卦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前卦往往是后卦的基础和前提, 后卦是前卦的发展和衍生, 互相循环, 互相制约,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在这个整体内各司其职, 构成一整套《周易》的规律。

  五、结语

  《周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 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与时俱进。作为一部卜筮之书, 《周易》在人类文明的最初阶段为人们逐渐认识世界万物、人类社会、人类自身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其对于天、地、人、物的多方涉及, 也给人类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 《周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论系统, 是我国传统文化哲学的经典范式。它的整体性内容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结合, 既促进了我国民间哲学的发展, 也为后来中国哲学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而它所揭示的深刻内涵, 现如今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艺文志[M].颜师古, 注.北京:中华书局, 1962.
  [2]李昫, 等.太平御览:第1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3]周超, 郭文.“理学易”向“心学易”的过渡桥梁--《童溪易传》以心解《易》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 (2) .
  [4]周易[M].杨天才, 张善文, 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2011.
  [5]苏渊雷.周易会通[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5.
  [6]周易[M].崔波, 译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7.
  [7]李镜池.周易通义[M].曹础基, 整理.北京:中华书局, 1981.

TAG标签: 周易     整体观     规律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