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MOOC背景下林业高校课程构建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9


    “慕 课”的 英 文 全 称 为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s(以下简称MOOC),意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中推广和应用。

  2008年,首 个MOOC开 设 时,仅 拥 有 注 册 用 户2 300个。而目前几大主要MOOC平台已拥有数百万用户,覆盖了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学课程以及医学、诗歌和历史等多个领域,吸引了全球的学习者参与到MOOC模式的各种学习中[1].由此可见,MOOC发展之迅速。

  在MOOC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林业院校作为培养高层次林业人才的专门机构,正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MOOC对高等林业院校课程建设有哪些启示”“MOOC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转型受到哪些影响”“MOOC背景下如何通过林业网络联盟推广和宣传精品课程”等问题,已成为当前高等林业院校普遍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在MOOC建设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既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发现了一 些 问 题。因 此,笔 者 在 调 研 的 基 础 上,对MOOC背景下高等林业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采取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慕课”的定义、理论基础、课程特征及教学设计

  MOOC是一个新生事物,业界对其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权威的定义,而且MOOC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随着其发展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012年9月20日,维基百科上MOOC的定义为:

  MOOC是一种以开放访问和大规模参与为目的的在线课程[2].虽然如此,MOOC的理论基础最远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资讯时代之前,植根于1961年4月22日巴克敏斯特·富勒针对教育科技的工业化规模发表的一个演讲,以及1962年美国发明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向史丹福研究中心提出的一个研究课题“扩大人类智力之概念纲领”.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在其课题计划书里提倡电脑个人化,并解释了使用个人电脑搭配电脑间的网络为何将导致规模巨大的、扩及世界的交换资讯潮,同时强调了使用电脑辅助学习的可能性。

  MOOC具有以下几个较为显着的特征:一是学习工具和课程资源多元化。

  MOOC通过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资源组织起来,形成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二是使课程易于使用和推广。

  MOOC突破了传统课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在家即可以依托互联网学习国内外着名高校开设的课程。三是使课程的受众面更广。

  MOOC突破了传统课程对学习人数的限制,能够满足大规模课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四是使课程学习更具有自主性。

  MOOC使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得适合自己的课程,从而使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MOOC作为一种课程类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或教学形式、学习形式),所以教学内容仍是其最重要的核心部分,也是保证学习者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MOOC的特殊性也不容忽视,其以网络和在线的形式以及大规模的参与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对MOOC的教学设计必须重新定位和思考。

  MOOC面对的是为数众多的学习者,也就是说MOOC背景下可以有相当高的生师比。这就要求MOOC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大量的回应和互动。例如,可以通过网络来处理MOOC学习者的回应和互动,也可以使用客观、自动化的线上评价系统进行随堂测验和课程考试等。

  二、“慕课”背景下高等林业院校课程建设面临的机遇

  (一)为加强高等林业院校通识课程教学带来了机遇

  目前,MOOC的发展具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参与MOOC建设的名校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MOOC资源大多数是由国内外着名高校提供的,如国外的有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国内的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二是MOOC中通识课程所占比例较高。通过对已经在网络上公开的MOOC进行不完全统计可以发现,目前上线的MOOC绝大多数是通识课程。三是MOOC的优质教学资源丰富。常春藤联盟大学中的着名教授开设的MOOC拥有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所以明显比普通高校教授开设的同类课程更具有吸引力。

  一般情况下,与名校相比,高等林业院校开设的通识课程存在优质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因此,引进优质的MOOC,对高等林业院校有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学生通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4年上半年,南京林业大学引进了南京大学的“全球地理”MOOC通识课程,教务处还组织一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参加了南京大学的大学本科教育网络开放课程“认识地球”的教学和学习。“认识地球”本科教育网络开放课程的课时为32学时,2个学分。最初,南京林业大学选修该门课程的人数为266人,其中达到80%以 上 学 习 进 度 的 有184人,学 习 率 为69.17%;最后,有165人的课程总评成绩及格并获得学分,通过率达到89.67%.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大学生对名校提供的MOOC通识课程持欢迎态度,并普遍对课程教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二)为宣传和推广高等林业院校特色课程带来了机遇

  积极推进MOOC的建设,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影响力,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也为宣传和推广高等林业院校特色课程带来了机遇。从当前MOOC的建设情况看,林业特色学科和专业方面的MOOC基本没有,或者说极少。但是,随着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林业及相关专业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为以林业学科和专业为特色的高等林业院校开展MOOC建设创造了机遇。

  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林业院校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和发展,目前已经建成了一批林业特色学科和专业方面的精品课程和网络开放课程,而且这些课程大多数是其他科类或综合性高校没有开设的,或者是同类课程中的翘楚。这也为高等林业院校开展MOOC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更为可喜的是,我国已有10多所高等林(农)业院校在MOOC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建立了协同机制。

  2014年5月,为了促进林业类高校在专业、课程、师生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多所全国林业类高校共同组建了“全国林业高等院校特色网络课程资源联盟”.该联盟是为了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广泛共享而自愿结成的高校联盟,联盟的建立将为高等林业院校的MOOC建设提供更为强大的保障。

  (三)为加强高等林业院校的课程管理带来了机遇MOOC

  在通过微课程视频设计等方式向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借助网络平台还可以自发地形成丰富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以真实和自然的状态反映了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喜好、成绩等。高校的课程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MOOC网络平台提供的这些数据资源,对相应的学习视频、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课程学习的评价结果等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全方位地捕捉学习者的认知、行为习惯,探寻和总结学习者在MOOC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规律。由此可见,MOOC的推广与广泛应用,为大数据的使用与分析提供了最好的“试验田”,也为高校的课程管理增加了新的手段。

  MOOC网络平台产生的海量学习过程数据为加强高等林业院校的课程管理带来了机遇。高等林业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可以综合应用教育数据挖掘、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对MOOC网络平台提供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多个层次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和学习行为的特点,并据此为学习者提供富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策略。同时,高等林业院校的教学管理者还可以把这些数据资源及其分析结果提供给教师,使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所借鉴,从而实现对学生课程学习的精细化管理。依靠数据进行管理,可以避免和克服以往依靠经验进行管理的缺陷,有利于提高高等林业院校课程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三、“慕课”背景下高等林业院校课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慕课”对高等林业院校教师的角色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慕课”的发展对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MOOC的 进 一 步 推 广 和 日 趋 成 熟,MOOC凭借其优势对高等林业院校学生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林业院校教师必须尽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这是广大高校教师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

  2.“慕课”的发展对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MOOC的发展,无论是参与MOOC的建设,还是利用MOOC网络平台提供的数据资源,都需要高校教师能够综合应用有关网络和计算机的各种设备和技术。然而,从总体上看,高等林业院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还有不少教师没有掌握开展MOOC教学和课程建设所需的新技术。

  3.“慕课”授课对象的特殊性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面对的是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学生,学生的差异性相对较小。而在MOOC的课程教学中,教师直接面对的是空荡荡的录播室和冰冷的摄像机,间接面对的是文化差异、学术背景差异、性格差异、年龄差异等都较大的各种各样的学习者。这对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学技巧等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4.“慕课”教学方式和方法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明显不同对高校教师的协同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靠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各个教学环节。而MOOC的授课工作以及前期的教学准备工作和后期的网络应用与推广等,需要教师与助教、课程评估工作者和网络技术人员进行广泛的合作。如果教师不借助外力,是很难制作出大众喜爱的、质量上乘的MOOC的。

  (二)“慕课”对高等林业院校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MOOC改变了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方式和学习方式,从而对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高 校教学 管理者 的管理水 平 提 出 了 更 高 的要求。

  首先,高校教学管理者需要在硬件方面大大降低网络使用成本,在软件方面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以促进MOOC自身的建设;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促进其进行相关知识的准备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以适应MOOC背景下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其次,高校教学管理者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MOOC的发展带来了教学状态的改变,这就需要高校的教学管理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MOOC背景下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政策对高校教学管理者来说是一种考验。例如,高校如何在学分获取、考试评测、专业评估等方面突破现行的封闭式教育教学的局限性,制定和建立符合教育教学新常态的教学管理政策和机制?如何制定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学规则,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考评标准和教学成果认定标准?如何将MOOC背景下的学习与现行的高校学分制相结合?

  MOOC教学模式如何与现行的学历认证挂钩,并使企业认同相应的学历认证?如何激励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丰富课件的教学资源,营造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如何为MOOC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等,都需要高校教学管理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开展积极的探索实践。尤其是高等林业院校的MOOC建设目前尚处于普遍探索的起步阶段,而且林业特色学科和专业方面的一些课程还具有特殊的属性要求,这都对高等林业院校教学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慕课”对高等林业院校学生的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MOOC教学模式提供的不是师生面对面的教学和交流,课程考试也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所以在目前尚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技术和手段对学生在MOOC网络平台上的学习行为和考试行为进行监督的情况下,要保证通过课程考试拿到学分的学生确实是那个在网络平台上进行MOOC学习的学生,首先对学生的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现有的客观条件看,MOOC的课程考核主要采用的是以下3种测试形式,即机(器)(批)改的多项选择题、测试和同学评议。所谓“机改的多项选择题”,即使用计算机批改的多项选择题。所谓“测试”,即通常意义上的简答题和问答题考试。所谓“同学评议”,是指同学之间互相批改教师布置的论文。从整体上看,这些课程教学测试形式都很难防止学生考试作弊。曾有MOOC学习者直言不讳地说:“参加MOOC的课程考试,可以很轻松地使用百度等搜索工具知道考题答案。”甚至于有的MOOC学习者直接请别人代考。也就是说,MOOC的课程测试很难保证学生的考试成绩是真实可信的。例如,柏克莱加州大学的一位教授在批改其主讲的与软件工程相关的MOOC的课程作业时发现,居然有20人提交的作业是一模一样、一字不差的[3].虽然随着MOOC的发展,有网络商推出了网上监考技术,例如根据考试者的打字节奏判断是否为学习者本人,但是这些技术手段还不能完全杜绝“替学”或“作弊”的现象。解决MOOC教学中学习者的诚信问题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四、“慕课”背景下高等林业院校课程建设的应对策略

  MOOC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主要是由于MOOC倡导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学教育新方向、教与学翻转的新教学模式,以及具有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更多人提供学习机会等优点[4].因此,笔者认为,高等林业院校应借鉴MOOC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成功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课程建设,以应对MOOC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冲击。

  (一)注重教育理念的创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理念

  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则主要是“接受式学习”,也就是教师将学习材料作为现成的结论性知识传授给学生。传统教育模式虽然对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演绎推断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受纳知识能力等的培养发挥了很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其存在忽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缺点。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MOOC的推广和发展,较好地倡导和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MOOC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所建立的交互平台如网络社区等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在MOOC教学中,学习者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学习进度。

  MOOC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高等林业院校在课程建设中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和借鉴。

  首先,高等林业院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重,以学生为先,切实做到课程教学以充分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为己任;在传授丰富知识的同时,以培养健全的人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尽量多地开设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其次,高等林业院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研究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在课程教学中既要关注那些可能成为“家”的少数学生,更要关心那些成为“匠”的多数学生,要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实现教育面前无“差生”;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的学习采取同一评价标准和整体划一评价方式的做法,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行引导。

  最后,高等林业院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培养,通过各种教育资源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师生互动环节,实施翻转教学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推进课堂教学信息化进程

  我国高校实施的传统课堂教学,都是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为班级,使他们成为一个集体,然后教师按固定的时间表和统一的教学规定和要求实施课堂教学。高校设置的各学科门类课程轮流交替开课,以及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堂教学,存在以“教”定“学”、以“本”为本、“教路”单一、学法单一、目标单一、问题单一、过程和评价单一等诸多不足之处。

  MOOC所开创的信息化课堂,把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很容易就能获得大量的、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资源。这不仅有利于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更容易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因此,高等林业院校要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推进课堂教学信息化进程。

  首先,高等林业院校要加强规划,逐步配备齐全信息化设施,建构良好的课堂环境,实现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资源的全球化、教学过程的个性化、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和合作化、教学管理的自动化、教学手段的虚拟化、教与学的交互化,从而切实推动大学课堂教学的信息化。

  其次,高等林业院校要加强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制作微视频,学生需要具备在线学习的能力,师生需要共同构建富有个性的协作式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和学生必须掌握在线教学和学习的方式和方法。而其前提和基础是教师和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并大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最后,高等林业院校要引导教师在关注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的同时,注重促进传统课堂与网络学堂的融合,使传统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

  (三)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MOOC吸引学生的主要因素还是MOOC的内容。因此,高等林业院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不但要借鉴MOOC的教学运行方式,还要注重保持课程教学内容“常新”的状态,即在课程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从强调知识的单一性和确定性转变为强调知识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增强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从而使学生不仅有更大、更好的空间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而且切实能够通过课程学习高 效 地 掌 握 有 用 的知识。

  首先,高等林业院校在课程教学改革中,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视野的广阔性,把各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的重大科研成果纳入课堂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其次,高等林业院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紧跟时代 潮流,加 强高校间的横向合作,积极参加到MOOC的提 供 和 研 究 中,与 其 他 高 校 联 合 开 发MOOC,共享优质课程资源;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各式各样的合作办学,通过交换学生、学分互认等形式,使学生有机会跨校、跨省、甚至跨国学习各类课程,以扩展学术视野。

  最后,高等林业院校在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尽可能将世界名校的视频公开课等开放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入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同时要通过MOOC的建设重点推出自己的精品课程,从而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笔者认为,MOOC的建设与发展是对大学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但并不是威胁。

  MOOC不能取代现行的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模式,但是它将打破大学校园传统的物理限制,创造一个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企及的全新的、更大的学习市场。因此,高等林业院校应该认真和积极地应对MOOC的冲击,借鉴MOOC所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开创课程教学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53-57.

  [2] 约翰·丹尼尔,王志军,赵文涛。让MOOCs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3-12.

  [3] 邓宏钟,李孟军,迟妍,等。MOOC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学术论坛,2013(19):212-215.

  [4] 王海荣,张伟。国外大规模开放教育资源设计理念及启示[J].天津电大学报,2013,17(3):32-36.

TAG标签: MOOC     课程     背景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