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师资队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师缺乏、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薄弱等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显出来,已成为影响与制约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1.专业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轨道交通专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校学生人数迅速增加,而轨道交通专业教师数量增长相对缓慢,轨道交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轨道交通专业的发展,表现为轨道交通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学历、职称、年龄以及专业等方面。从专业结构来看,从相关轨道交通专业院校毕业的教师不多,一些新开设轨道交通专业的职业院校,他们的专业教师很多是从其他专业,如汽车工程、机电工程等专业转岗过来的,一方面他们对轨道交通专业缺乏了解,另一方面由于师资不足,他们忙于课程理论教学,有的教师要上很多专业课程,完成很多教学课时。他们分身乏术,无法进行自身能力的培养学习与再提高,这无疑影响了该专业的教学质量。
2 .“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双师型”的教师数不低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 80%[1],而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轨道交通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很低。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还不能达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2]的要求,“双师型”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轨道交通专业教学需求。“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短缺仍然是当前制约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影响该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
3.专业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不足,实践能力相对薄弱。
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轨道交通专业教师大多为理工科类院校毕业,而非师范类院校毕业,因而他们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相对缺乏。近年来,虽然在国家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工程以后,这一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观,但是整体来看,高职轨道交通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仍然相对薄弱,教育教学技能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另一方面,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轨道交通专业教师缺乏到轨道交通企业进行生产、实践、经营管理等环节的系统锻炼和培养,也未能形成系统的技能训练与操作规范,再加上由于经费有限的原因,不少开设轨道交通专业的高职院校缺乏基本的实践教学实训设备,这些都使得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无法得以提升,最终导致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难以实现,从而影响了专业的教学质量。
4.专业骨干教师缺少,领军人物匮乏。
近年来各地轨道交通建设的大发展,致使高学历、高职称的轨道交通专业教师的引进更难,甚至还有一部分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跳槽到轨道交通公司等企业里去了,造成专业教师流失严重的现象,影响了专业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另外,由于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数量增加,一些刚毕业的新教师也不得不走进教室讲课,而且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工作压力特别大,也不利于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些都使得高水平的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和学科带头人等领军人物严重缺乏。
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职教育思想与观念落后,阻碍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部分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职业教育经常被看作是二流教育,职教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地位也不如普通教育教师那么受人尊敬、感到光荣,这严重地影响了职教教师队伍的稳定,也很难吸引优秀人才。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无疑阻碍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2.政策制度不完善,教师入职标准与“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缺失。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师与普通教育的教师要求应该有所区别。目前,缺乏专门针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入职标准,致使在教师的入口上很难按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把关。另一方面,关于职业教育方面的政策非常不完善,在职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培养,包括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实践等,基本上还只是在部分学校范围内各自实施,没有形成制度。
3.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背离。
目前,除少数省份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定大多与普通高校一致,遵循同样的职称系列,执行同样的评审标准。普通高校中的大部分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与理论研究,而高职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更加重视对学生基本动手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二者发展的方向不同,评价考核的方式理应不同。如不区别对待,势必造成高职教师职称评聘的导向与高职教育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相背离[3].
4.校企合作深度缺乏,企业参与专业教师培养积极性不高。
校企合作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但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的活动中,往往考虑成本及收益情况,把培养培训教师作为额外负担。另一方面,我国缺乏给于参与师资培养的企业经济政策补偿或强制执行的制度,自然调动不了企业的积极性。
5 . 体制机制束缚,“双师型”教师引进渠道不畅。
实践表明,来自企业的具有比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近年来成为高职院校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力量。然而,受制于当前体制和人事制度,致使“双师型”教师来源渠道不畅。
6.教师管理和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这直接导致教师利益分配不合理,教师利益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没有区分有无“双师型”素质,没有体现“优劳优酬”.目前,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没有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最终影响专业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三、校企联合培养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师资队伍的策略。
1 . 更新思想观念,清除影响“双师型”教师发展的隐性障碍。
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建设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办学理念,创新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破除“学而优则仕”这一影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隐性思想障碍,奠定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思想基础。
2.研究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入职标准与职称评审标准体系。
有关部门应研究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的入职标准并加以实施,提高入职标准,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技术性和规范性,才能进一步稳定教师队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职教教师队伍,从而改善专业教师结构不合理现象。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高等职院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标准,发挥职称评审的有效引导功能,要把专业、行业影响力和技能考核等级等列为重要考量指标。
3.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营造校企合作培养师资队伍的良好氛围。
校企合作是建设一支能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培养出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近距离对接,才能培养出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人才。发达国家历来十分重视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来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顺利运行。我国虽然也相继出台了《职业教育法》、《高职教育法》以及相关的政策制度,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的来说,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建设还滞后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因此,要在更大深度与广度范围内形成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师资队伍的格局,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制订一系列的政策,从法律制度层面约束和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师资队伍,营造一个有利于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良好环境。
4 . 优化“双师”激励机制,促进“双师”队伍的成长。
职业院校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出台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创造孕育“双师型”队伍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长。
四、校企联合培养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师资队伍的途径。
在职业教育中,“双师型”师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符合轨道交通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实验实训和理论教学深度融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专业教师必备的实践技能。因而,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必须依靠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和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企业,校企双方积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来联合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保障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质量。
1.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促进专业教师执教能力提高。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发挥好行业企业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中的作用。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制度。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5]
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拓展培训网络(如校内培训、校企合作培训、高校深造、师资培养基地培训、出国研修等等),加强教师的岗前培训、教科研究、继续教育。对现有的轨道交通专业教师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到轨道交通企业一线锻炼,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其教育水平和执教能力。
2.在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建立教师到轨道交通企业进行挂职进修与定期交流制度。
“加强企校合作是依靠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要途径。企业要积极为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接受职业学校教师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
职业院校安排专业教师进驻教师工作站,担任“访问工程师”,进行职业岗位实践锻炼,熟悉相关岗位工作流程。选派专业教师到轨道交通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技术、顶岗实践、积累经验,并逐步形成定期交流制度。同时采取配套措施,激励和鼓励有能力、有潜力的教师通过在生产一线岗位的锻炼,成长为真正的“双师型”素质教师。
3.建立多元化的引进渠道,加大聘用兼职教师力度。
“企业要支持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担任专兼职教师。”[6]兼职教师的实践技能、技术和经验是大部分校内专任教师不可比拟的,同时也是不可替代的。
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聘请一批来自高校、轨道交通企事业单位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专家、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通过教学、技术讲座、专题报告、岗位现场指导教学等形式,指导学生的学习。这对高职教育来说,已不是为弥补高职师资不足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
4.以校企开展横向技术合作与技术攻关为载体,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职业院校应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的联系,建立健全产学研基地和实验实训基地,鼓励和引导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技术攻关,拓展科技服务活动,加强与生产科研部门合作的同时,也为教师从事深度融合的实践活动创造了条件。职业学校教师如能与企业科技人员共同开展课题研究,进行科研项目开发,无疑会对职业学校教师实践应用能力提高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5.以技能竞赛与职业资格考证为抓手,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升。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质量检测,是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推进器。技能竞赛水平体现在学生,决定于教师。教师要依托企业,重视并积极参与和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另外,专业教师还要积极参加各类职业资格或技能的认定评审,不断提高“双师型”素质,成为真正的“双师”.
五、结 语。
校企合作是促进“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实践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从事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教学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有力地支撑了我国高职轨道交通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然而,作为快速发展壮大的轨道交通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之一,高等职业教育轨道交通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才刚刚开始,改善结构、加强实践、提升质量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充分利用轨道交通行业、企业等社会资源,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才能满足轨道交通专业教学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贺文瑾,石伟平。我国职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与培训,2005,(10):73-78.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Z].2006-11-16.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R].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11-07-31.
[4]王宏明。高职航海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7,(4):20-21.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文)[Z].2012-08-20.
[6]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作用的意见(教职成[2002]15 号文)[Z].200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