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订单培养合作企业的弊端与改善建议

发布时间:2019-09-29


  订单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高职院校普遍开展了订单培养。但从实践过程来看,因部分合作企业存在着一些问题,使订单培养面临一定的风险,阻碍了该模式的健康发展。

  一、订单培养的内涵。

  订单培养是指针对企业用人需求,高职院校与企业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分别进行学习和实习,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缩短了课堂教学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学生就业有了保证。企业拥有了“量身定做”的人才,降低了培训成本,节省了培训时间,校企双方实现了“共赢”.

  二、订单培养合作企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院校面临着巨大就业压力。订单培养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进入订单班的学生往往意味着一脚已经踏入企业,成为“准员工”,就业有保证。订单班数量越多,需要求职找工作的毕业生越少,学校的压力相对就小。

  因此高职院校搞订单培养的热情非常高。但随着订单班的增多,订单培养实践中合作企业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致使订单培养出现了一定的风险,校企双方无法实现“共赢”.

  (一)企业存在“短视”行为。

  不少企业并不想通过订单培养为企业储备人才,只是满足企业一时之需或获取低廉的劳动力,企业对学生的发展没有长远的考虑,学生到企业以后,只能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发展空间,学生流失现象严重。

  (二)企业选择不当,出现“断单”现象。

  有些企业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由于高层管理者人事调整,新任管理者对订单培养方式不熟悉、不认同或人力资源规划有变、企业经营变化等人为或非人为因素,致使订单失效,即断单,导致教育教学资源浪费,已有订单班学生转型困难。

  (三)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盲目订单有些企业对订单培养没有充分的认识,未能认真考虑企业人才需求和培训情况,受到别的企业搞订单式培养影响,盲目订单。订单班没有系统的培训计划和与学生专业相匹配的顶岗实习安排,一直处于松散管理状态,学生上岗即“离岗”.

  (四)捆绑式订单使“订单”变“钉单”

  有些企业为防止学生中途退出,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在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时,增加一些条款来限制学生退出,如支付违约赔偿金、限定服务年限等,订单变“钉单”,违背了订单培养“以生为本”的宗旨。

  三、有效解决合作企业问题的对策。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是 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订单培养是学院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学院成立了“上海通用汽车班”、“通世泰班”、“大商班”、“埃森哲班”等冠名班,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订单班毕业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1/3.本文结合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订单培养实践,针对合作企业问题提出以下有效对策。

  (一)慎重选择合作企业。

  合作企业的选择是订单培养成败的基础。订单培养合作企业的实力、人才观念及培训水平,直接关系到订单班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影响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形象。企业的选择要有科学性,不能随意地找几个愿意合作的企业,订单合作企业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企业规模。企业能够提供足够的员工岗位是实施订单培养的首要条件。一般而言,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的岗位需求量越大。同时规模大的企业也将给毕业生提供更多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一项针对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订单班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在选择订单企业首选项是个人发展空间,达到85% 以上。

  大商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百货商业集团,学院自2007年与大商集团合作,已经连续组建了8届“大商班”,先后为大商集团基层管理岗位输送了近400名基层管理人才,很多大商班学员已经走上了各级管理岗位。

  日本独资企业野村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23% 的员工来自于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他们普遍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

  2.企业的知名度。知名度高的企业一般都是优质企业,属于产品畅销、管理正规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往往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大。

  3.企业的薪酬待遇。企业在做招聘说明会时,薪酬待遇是学生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好的薪酬待遇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报名,企业也能找到高素质的员工。

  4.企业的培训体系。优质的订单合作企业往往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与储备计划,重视对人才的投资和开发,有着完善的培训体系。它们能够与学校一起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提供优质的师资力量以及实习基地等。上海通用汽车 ASEP 项目自 2007 年始在学院已经成功实施了9年,两上两下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成功大企业的文化理念以及企业跟踪更新的设备设施为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5.企业所处的地域。这主要从学生的就业角度考虑。例如,北京有一些企业对学院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非常看好,学校也对企业做了调研,认为企业在发展规模、生产条件、员工待遇等方面都比较好,认为具有订单培养的可能性。但在合作前进行摸底时发现学生预报名的人数非常少,不足以成班,原因在于多数同学愿意留在家乡或离家乡较近的地方,地域成了限制。

  订单培养要重视对拟订单合作企业的调研。只有全面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企业经营状况等主客观条件,才能为双方订单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可以通过实地考查、撰写企业考察评估报告书等,充分收集人才需求的各种信息与评估企业经营状况,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加强订单培养管理。

  在订单培养实践中,学校加强订单培养管理是顺利开展订单培养,保证订单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1)在前期反复商议基础上,学院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原则,协议明确规定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为订单培养有效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2)为规范校企合作“订单班”,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促进其顺利进行,学校出台了《关于校企合作“订单班”教学管理的若干规定》。从教学文件的报备、教学计划的规定、“订单班”的教学实施等方面对订单班教学管理做出了细致规定,有效保证了订单班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3)订单培养实施“动态管理”.

  一是确定录用比例。因为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订单培养,到了就业阶段,如果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取消订单,将会对学生造成打击,也会对学校今后订单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而录取比例的确定,既会对企业形成一定的约束力,也有利于稳定订单班学生的学习。二是实施末位淘汰。订单班一旦成立,往往有个别学生存在放松要求的心理,以为自己已经有了就业保证,不再严格要求自己,背离了订单培养的初衷。因此,从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和学生发展方面考虑,在订单培养协议中制定了考核方法,优胜劣汰,对未达到考核标准的学生实施末位淘汰,淘汰率的存在会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加企业实习,增强学生的风险意识,保证订单培养的质量。三是建立跟踪机制。在订单班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学校加强了订单班学生后续跟踪管理工作。通过了解学生的工作、生活情况,总结、反思订单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开展订单培养积累宝贵经验。

  (三)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有订单培养校企生三方中,学生是不可或缺的主体,坚持“以生为本”,充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是避免合作企业问题、保障订单培养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

  1.学生作为订单培养的主体,享有知情权、自由选择权等。学院在组建订单班前会充分告知学生订单培养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用人需求、发展空间、薪酬待遇,订单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等,使学生对企业和订单培养有较全面的了解,然后再选择是否参加。

  2.订单培养实施过程遵循一定的程序,摸底-宣讲-报名-面试-笔试-组班-开班等等,体现公平、透明原则。

  3.注重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高职学生在其职业生涯乃至一生中能够适应社会和职业的发展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订单培养的优点是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岗位匹配程度高。但同时也容易导致人才培养规格单一,重技能轻素质,削弱了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继续学习、转岗就业埋下了隐患。特别是长期订单,过多地注重符合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容易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几年后发展的滞后,陷入转岗困境。因此,订单培养要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学院“大商班”学生是从大二下学期开始选拔,因“大商班”学生来自不同的二级学院和专业,为了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时间,“大商班”利用每周二下午全体学生无课时间,集中进行长达8个月的理论培训。既保证了学生专业学习的持续性又给予了学生充足的理论培训时间,这种方式受到了企业和学生的欢迎。

  4.保护学生实习期间人身安全。订单培养中大部分时间是到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必须重视学生人身安全的保护。在订单培养协议的条款明确设定了相关的保护措施,比如,安全生产教育、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

  总之,在订单培养实践中,高职院校应坚持“以生为本”,精选合作企业,加强订单管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使订单培养取得实效,实现校企共赢。

  参考文献:

  [1]孙燕华。我院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1)。

  [2]李沅栋,刘辉。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风险分析与规避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6)。

  [3]刘丽娜。高职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11)。

  [4] 王育培。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热”与“冷”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8,(8)。

TAG标签: 改善     订单     弊端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