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于心理学探讨素质拓展训练开展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素质拓展训练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打开了新的视角。心理学与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结合将有力地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 促进大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而完善大学生心理教育网络, 针对性地开设素质拓展训练课程, 构建高质的指导教师队伍, 提供专业的课程指导, 丰富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形式, 扩大课程的覆盖面, 都是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心理学; 大学生; 素质拓展训练

  中国大学生的数量已达到四千万, 并且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近年来, 随着大学生抑郁自杀或恶性伤人等新闻的不断出现,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 部分大学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及过于自我封闭等原因造成身心的极度困扰和痛苦, 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的素质拓展训练逐渐成为新形势下各大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载体。

  一、两者的内涵与联系

  (一) 素质拓展训练的内涵

  素质拓展训练最早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由英国传统的拓展训练发展到全世界, 1995年经我国香港传入内地, 现在定义为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 并且兼顾培养体能和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教育。它依托于运动, 用创新独特的训练方式替代传统的知识及技能的说教式培训模式, 主要引导学生们亲身投入进去体验和感悟运动的乐趣, 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们无限的潜能, 培养其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力, 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 树立较强的团体合作互助意识, 使得相互之间交流和沟通更为主动且具有技巧性, 故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1]

  (二) 心理学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的联系

  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 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依托于运动, 即行为的最显著体现, 且主要目的是提高心理素质, 则二者必然有着切实的联系。

  1. 心理学研究的各类问题为素质拓展训练开展提供依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自信心、意志力及情感等均属于其研究的范畴,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不仅要看先天性基础, 还要兼顾后天的生活环境, 接受的教育, 受到的挫折等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半社会半校园的复杂环境中, 心理学就其综合因素作用下大学生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分辨能力、性格和情绪等做研究和分析, 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素质拓展训练并不是单纯的健身方式和娱乐活动, 其许多训练项目内容的设计以心理学为基础, 针对心理学研究的问题设计针对性的训练项目, 以更好地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2. 素质拓展训练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较高的心理素质。

  素质拓展训练新奇特别的训练方式恰好抓住大学生的猎奇心理, 吸引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训练的项目中来。素质拓展项目形式多样, 涵盖了大学生们个性发展与团队合作, 自我教育与集体升华等各方面, 许多项目需要团体合作完成, 在群里合作的过程中, 大学生们能较好地克服孤僻, 从实践中去接触他人和社会, 自身的各项能力得到锻炼, 自豪感和满足感得到提升, 还能增强他们对集体的认同感和依赖感。[2]即便遭遇了失败, 团队成员们的相互鼓励也使得他们避免在自我的世界里自责和懊恼, 有利于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及坚强的意志力, 从而培养较高的心理素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 国内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现状

  素质拓展训练传入我国后, 部分地区的高校教育工作者率先意识到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并开始将其引入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多样性。

  1. 各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开展覆盖比率。

  由图1可以看出, 全国各高校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引入和课程开设覆盖率都呈逐年上升趋势, 且近年覆盖率已达较大比重, 说明素质拓展训练已越来越被重视, 各高校对其认可度和接纳度普遍升高, 高校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的全面普及势在必行。图中还显示, 各高校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引入比率比课程开设的比率要高, 可见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引入比课程的开设较容易, 系统课程的开设有一定的困难度, 如存在课程的设定依据少、缺乏专业的老师和设备等问题。

  图1 历年全国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的高校覆盖比率

  2. 国内大学生接触到的素质拓展训练。

  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开设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 那么大学生对其更有发言权。就对已参加过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大学生调查得出的以上数据显示, 有34.70%的同学认为参加素质拓展训练带来的最大的影响为调节心情, 舒缓压力, 其影响占最大比重, 只有2.84%的同学选择的其他影响。可见素质拓展训练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的效用与其初衷是相符的, 主要是提高大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大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 又能通过团队合作改善人际关系。

  素质拓展训练带给大学生们的良性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我国的大学生而言, 刚脱离了应试教育的他们普遍存在受挫折能力弱, 人际交往能力差和缺乏创新型及独立性, 自控能力不强, 不懂得关心他人等问题, 他们平时接触团体合作活动的机会较少, 而素质拓展训练设计了许多团体项目, 有效开展不仅可帮助改善上述问题, 在与他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 也提高了大学生们的管理、策划等社会适应能力。[3]

  (二) 国外开展质素拓展训练现状

  素质拓展训练起源于国外, 其国外的发展也较早于和较成熟于我国。据悉, 国外已有较多的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培训机构成立, 其中总部设在发源地英国的素质拓展学校规模宏大, 设立了涵盖五大洲的四十多个分校区, 各机构管理人员、员工, 教师, 家长及学生都有他们的学员。[4]素质拓展训练盛行于美洲, 诸如美国户外领导学校 (NOLS) 、学会体验式教育 (AEE) 等机构的发展已十分成熟, 故而许多国家以这些组织的培养模式为参考设立素质拓展训练课程, 部分国家从小学或中学就已经有类似的课程开设, 大学的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则被作为必修课。国外的教育多注重动手能力和独立性的培养, 青少年们的野外生存能力被认为是基本生活技能。

  三、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开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 存在的问题

  素质拓展训练属于新兴项目, 部分高校对其的认识不够全面和透彻, 甚至有的高校将其和体育课程相混淆, 忽视了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等作用, 错误地认为给学生开设体育课就是开展了素质拓展训练, 从而过大强度地开展体育课程, 以至于学生们对体育课的认同感逐渐下降, 甚至有排斥的心理, 影响大学生们体育锻炼活动的有效开展。

  由于没有将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与本校实际相结合, 会出现生搬硬套素质拓展训练模式的情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因为所搬的模式不是由本校心理调查针对性提出的, 故并不完全适合本校学生的训练要求。[5]还因受场地因素、自身条件等原因的约束,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设立趋于简单化和具有盲目性、形式较为单一、专业性的教师配备力度不够等, 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心理, 教师们的积极性也跟着下降,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过于重视素质拓展训练, 文化课的学习则会被忽视。经调查发现, 不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 基本的文学常识欠缺, 不仅求职信、自荐书不会写, 连基础的书信应用文也不知道具体格式, 更有甚者提笔忘字的情况经常出现。大学生也是学生, 学生最基本的职责是学习, 素质拓展训练的开展不能成为忽视文化课学习的借口。

  (二) 解决途径

  1. 完善大学生心理教育网络, 针对性地开设素质拓展训练课程。

  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由校级、院级、系级、班级共同组成, 每一级机构的分工不同, 承担的教育任务也不同, 此网络的有效建立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各高校应大力培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人员, 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和教育的机构, 积极通过个别咨询、网络咨询、团体心理辅导、讲座宣传等方式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状态, 完善大学生心理教育网络, 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有针对性地合理地开始素质拓展训练课程, 使素质拓展训练起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 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性的帮助。[6]

  2. 构建高质的指导教师队伍, 提供专业的课程指导。

  素质拓展训练的成功开展离不开优秀的指导教师, 其对指导教师的引导、组织和监控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目前, 我国高校素质拓展训练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课程的开展效率较低, 因此, 需要通过对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化系统性的培训或者外部招聘等方式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素质拓展训练指导教师要求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知识, 要有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引导和预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灵活的应变能力也有较高要求。[7]素质拓展训练项目需要时时更新, 故而还要求指导教师拥有创新能力, 及时的开发新的素质拓展项目丰富训练内容。

  3. 丰富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形式, 扩大课程的覆盖面。

  素质拓展训练是体验式课程, 随着目标人群的不同, 训练目的的不同, 训练项目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抓住大学生们猎奇心重的心理特点, 通过丰富训练项目形式和课程内容, 增强其刺激性和挑战性, 可有效地吸引大学生们参与到其中, 一方面扩大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的覆盖面, 另一方面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增强其受挫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促使学生发现自我, 挑战自我。

  总而言之, 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透过心理学的视角, 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需求, 合理有效地将素质拓展训练深入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 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帮助大学生们走出困惑, 找到方向, 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也是大学生正确情感认识, 良好的人际关系及社会性价值形成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高飞.心理拓展训练探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 :108-111.
  [2] 孙克成.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良性影响的价值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9) :1266-1268.
  [3] 朱奇志, 王安翔, 邓艳香.高校开展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体育科技, 2009 (4) :13-16.
  [4] 刘华山.国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目标概览及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 (1) :66-72.
  [5] 路文峰, 罗旭, 王瑞强.对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大学生选测项目设置合理性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9) :1225-1226.
  [6] 李金芬.高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0 (1) :80-82.
  [7] 宋颖惠, 李志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4) :205-207

TAG标签: 心理学     素质拓展训练     大学生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