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时代, 多媒体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电教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电教媒体在培养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教媒体;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一、多媒体可化枯燥为形象, 提高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青少年对热闹的、新奇的事物最感兴趣, 能激起求索的热情和力量。认知规律告诉我们,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由表及里、由感性向理性发展的。教学实践中, 几乎每一位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迷上了“动画片”。电教媒体引入课堂正符合这些原则和规律, 它以生动形象和奇异新颖的形式为主, 交替使用视频、幻灯或投影中的活动与静止画面, 使学习对象在背景中更加突出, 避免了刻板重复、千篇一律的教学形式,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神经系统兴奋水平, 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常学常新。
初入学的学生开始会经历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到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重大转变。这个转变的起始阶段是从学习汉语拼音入手的。为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创设形象生动、愉快有趣的学习情境, 便于低幼的过渡, 更利于学好汉语拼音。老师可充分发挥电化优势, 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 抽象的符号具体化。鼻韵母和复韵母是韵母教学的难点。可以制作抽拉片, 让学生看清楚复、鼻韵母的合成过程, 然后教给口形滑动规律, 学生则能在较短时间读准复、鼻韵母和各个音节。
如教αi时, 可制作ai, 通过抽拉演示αi是α和i合成的, 口形是由α的口形滑向i的口形, 只要注意α响i轻, 就可读准a了。其他复韵母都可以用该法去做。
教鼻韵母时, 可让学生观察图, 先教学生读准n和ng的音, 然后由抽拉片演示α、e、1等单韵母与n和ng的合成。再规范口形的变化, 讲清发音时要注意轻、重要求, 学生就能读准鼻韵母。
bo是声母b的呼读音, 在学会读声母b后, 可出示bo, 告诉学生这叫音节, b是声母, o是韵母, 可运用一张抽拉片进行教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 神采奕奕地盯往前方, 投影仪的画面出现b时, 全班学生主动做闭嘴的口型, 当o急速靠向b时、学生把闭着的嘴巴张开发o音, 于是学生发出第一个音节;又出示音节ba时, 先做b的口型, 当α急冲向b旁发α音, 学生又发出bα的音节。此时, 总结直呼方法。“声母做口型, 韵母长又响, 前后一口气, 千万别分家”。接着引导学生用直呼方法试读bi, bu等音节。
遵循注意规律, 抓住小学生的注意特点, 借助儿童熟悉的图形进行情境创设, 开展趣味教学, 使单调变丰富, 抽象变具体, 无声变有声, 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册语文归类识字课可以这样设计:
1.第一课的生字 (长城、故宫、天坛、首都机场、亚运树、北京、图书馆) , 可以先出示长城、故宫、天坛、首都机场、亚运村、北京图书馆等幻灯影图, 自己当一次导游, 帮助学生“游览”首都北京的美丽景色。再进行生字教学。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因此教学时得心应手, 效果非常理想。
2.为了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有的老师制作机器人、小猴子、小猫各种图形的幻灯片, 上面出示拼音朗读、一字组多词、读拼音写词语、给熟字加偏旁等习题, 让学生练习。并巧妙地把小花猫的尾巴和机器人的头制成会动的幻灯片, 如果学生做对了, 机器人就会点头, 表示鼓励和表扬;如果做错了, 小花猫就会露出不满的神态。学生被这些色彩清丽、形象生动、富有童趣的幻灯片吸引住了, 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得了知识, 受到了教育, 对生字的掌握非常牢固。
3.低年级学生写字不是“龙飞凤舞”, 就是“张牙舞爪”, 字迹歪歪斜斜。指导学生掌握笔顺, 把字写端正、写美观是众多低年级教师感到头痛的事。有位老师想到了电化教学, 把写好的字制成投影片, 让学生观察, 再把学生在胶片上书写的字放在投影机上, 或请个别学生上讲台板书。老师指导学生比较、鉴别, 学生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教师及时讲评, 教给纠正方法, 学生模仿试写, 字体进步很快。一学期下来, 孩子们就能写出端正好看的字, 这些习作好像一朵朵报春花, 传递着同学们写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
二、多媒体可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 化难为易
随着电教科技的发展, 教学手段获得了革命性飞跃。它利用视听技术, 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 远远超过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 强化形声教学效果。多媒体不受时间、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 将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静为动, 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活灵活现地跳跃在学生眼前, 让“小观众”感到惊讶、诧异, 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描写祖国南海美丽风光的课文。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南海, 对海内世界的奥妙、海岛上奇异景色陌生、新鲜、好奇。采用幻灯投影教学, 把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鱼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各样的贝壳、庞大的海龟等奇妙的东西尽情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边看图画, 边听其中之解说, 深深地陶醉在西沙群岛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神奇世界之中。
电教媒体的广泛运用不仅带来方法的变革, 还带来课堂结构的变革与优化。尤其是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部分, 多媒体教学可谓称得上“克星”。如小语第十册《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优秀散文。篇中有这么一句:“那翠绿色的颜色, 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生命在颤动”对小学生而言很难理解, 教师仅凭嘴巴难以讲明白。通过播放一组录像画面:在明亮的阳光下, 一簇簇嫩绿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叶片上的光斑一闪一闪的……通过观察, 学生做出了较好的回答:“我好像看到了每一片嫩叶都在慢慢长大。”较准确地理解了“生命在颤动”的意义。
《瀑布》第一节先声夺人, 写瀑布之声:“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好像阵阵风吹过松林。”内地学生未生活在海边, 对“浪涌岸滩”的声音毫无觉察, 又对“风吹松林”的声音非常陌生。教这类课文, 最好录制这两种声音。宋芳老师在讲授时先给孩子们播放录音, 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两种声音之不同。“浪涌岸滩”表现了奔放、洒脱之美;而“风吹松林”则蕴含宏大、磅礴之美, 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瀑布流泻过程中的声响之美。
诗的第二节, 作者化动为静, 描写了瀑布的颜色和光彩。随着峰回路转, 眼前豁然开朗, 瀑布突现令作者产生“这般景象无法比喻”的感想。为什么作者会产生“无法比喻这般景象”之心境?
教师边背诵第二节, 边放投影片。学生看着眼前这幅山水画, 雪白的瀑布在高高的青山映衬下, 是那样鲜艳壮美、气势逼人:个个不由得惊叹起来———真是壮观。情境的创设, 令学生自然地进入这美丽的画面之中, 感受到瀑布的色彩之美。
诗的最后一节是对瀑布形态的描写, 结尾之处作者连用三个比喻, 巧妙地写出了阵风吹来时瀑布的形态“如烟、如雾、如尘”。这是重点, 也是难点。为什么像烟、像雾、像尘呢?学生不容易理解。可选择科教片《黄果树瀑布》中一段瀑布飞流而下的画面, 连续放三遍, 一边放, 一边引导学生观察, 瀑布直泻千尺, 撞击岩石, 飞溅无数细小水珠, 在阳光下飞珠徐徐上升。飘舞, 呈现袅袅而起的轻烟之状, 便如烟一般;阵风吹来, 云雾随风扩散、弥漫, 瀑布呈现若隐若现的朦胧之态, 便如雾一般;须臾, 细小的水珠在风中四散下落, 又呈现飘洒自如之姿, 又如尘一般。
瀑布的声响、色彩、形态无一不美、令人叹为观止、心驰神往。运用电教手段, 在学生充分欣赏瀑布的声、色、形之余, 深深地感受到作者那炉火纯青的语言之美。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促进说话写话教学
电教媒体在说话写话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好奇心强, 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他们观察事物常常出现无意观察或者笼统观察, 电教媒体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那绚丽的色彩、迷人的景象、直观的场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确实是指导学生有序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进行说话写话的最佳手段。如《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这篇说话写话课, 有位老师播放有关小白兔的视频:配有轻音乐的小白兔在绿茵茵的草地上蹦蹦跳跳。动听的音乐, 多彩的镜头, 让学生兴趣盎然。老师按照先总体后部分、从头到尾的顺序, 指导学生观察视频。运用特写和定格依次展示小白兔的各个部分, 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话, 避免学生的无意观察, 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法, 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课堂上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 踊跃发言, 取得了教学的成功。
运用多媒体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可以使学生听课精力集中, 想象力得到开发, 形象思维得到发展。如《日月潭》这篇课文的第四段:要是下起蒙蒙细雨, 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 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 就好像童话中的仙境。这一句话中的“披上轻纱”、“童话中的仙境”等词语很难理解。那么怎样让学生容易理解呢?有位老师播放色彩艳丽的日月潭风景画, 然后覆盖上轻纱似的雨雾, 同时播放描述日月潭美景的录音。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 学生边听边看边说, 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那云雾在动, 群山云雾缭绕, 若隐若现, 山上的庙宇宏伟壮丽, 真好像天空中美丽的宫殿。此时的日月潭不正是童话中描写的神仙居住的地方吗?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看得入神, 想象得合理。然后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复述课文。这位老师对多媒体恰如其分的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素质的提高依赖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是在感知形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是多媒体能有效地使眼、耳、脑、嘴、手等多种器官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潜移默化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为学生认识生活、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总之, 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电教媒体必然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 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宋银花.刍议当今多媒体教学的运用[J].才智, 2016 (1) .
[2] 徐凤叶.谈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湖湘论坛, 2003 (4) .
[3] 梁凤楼.课程标准.语文.素质教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