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总结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失血性休克病人108例,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患者积极感受评分、总体健康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疼痛不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发生率、切口感染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手术室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手术室护理;护理效果。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中常见的重症之一,主要原因是血液由于某些原因大量而且快速流失发生休克。实际上,失血速度和失血量是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因素。失血性休克患者表现为微循环障碍,患者病情危重。单纯止血不可能达到最好治疗效果。失血性休克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同时也需要对患者给予手术室优质护理,改善预后,患者早日康复。
本组资料收治10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总结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符合失血性休克诊断标准。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34.1±1.6)岁,失血原因;交通肇事17例,高处坠落14例,利器刺伤13例,其他原因1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35.2±2.6)岁,失血原因;交通肇事18例,高处坠落16例,利器刺伤11例,其他原因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致病因素资料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饮食护理、观察病情等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优质手术室护理。
心理护理:护士依据患者病情给予心理护理,做好心理疏导。意识清晰年龄较大失血性休克患者,有恐惧心理。休克患者耐心做好健康宣教,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讲解疾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有恐慌、紧张心理的患者,详细讲述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方式和预后,患者了解疾病可以通过治疗痊愈的。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主动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手术前护理:在患者手术前治疗前做好护理干预,护士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手术时间、过程大致情况。准备好手术治疗可能使用的各种仪器和抢救设备,各种手术器械进行清点和准确记录。记录结果通知医生。护士必须掌握手术治疗过程中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药物作用及禁忌。手术前保持镇定。注意力集中,配合医生穿好手术服。
手术中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在患者身体血管较粗部位建立输液通路,手术麻醉过程中,根据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进行。手术过程中,护士要准确无误传递手术器械,保证呼吸道通畅。协助病人摆放好手术需要的体位。护士帮助患者清理呼吸道异物,准备气管插管。
手术后护理:患者手术后,护士要定期做好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有病情变化,护士必须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置。
1.3 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自制满意度问卷。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86分以上、65~86分满意、65分以下为不满意。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内容有患者自我感受、疼痛不适、日常生活能力及对药物依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使用统计学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通过对比,观察组自我感受评分、疼痛不适、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观察组对药物依赖、手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 讨 论。
失血性休克时临床中常见的急症,因为患者快速大量失血大致休克发生,大多数情况下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妇产科疾病出血引发。病情危急、发展快、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单纯止血方法和抢救治疗输血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为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手术后护理等护理干预。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疼痛不适、药物依赖。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晓红。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3):261-262.
TAG标签:
失血性休克
手术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