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是一种临床上的多发性疾病,由痢疾杆菌引发,腹泻、血便、高热、腹痛等为主要表现,若不及时处理,将诱发感染性休克等病症,危害健康[1]。由于精神科收治患者的特殊性,如何做好精神患者发生细菌性痢疾时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封闭病房21例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体会。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10日~2015年12月10日发生的细菌性痢疾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热16例,腹痛12例,脓血样便8例,水样粘液便13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
2、传染源
急性,慢性患者及带菌者。
3、传播途径
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最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由各种途径传播:①生活传播。通过患者之间的直接接触,或接触患者寝具、衣物等传播;②食物传播,摄入不洁食物;③水源污染可扩大该病症的传播范围。
4、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精神科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有的患者行为紊乱,不讲究个人卫生,乱捡剩饭剩菜、喝生水、吃脏物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加之多居住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境中,生活起居较为集中,户外活动时间相对较少[2],更增加了感染的几率。
5、护理体会
5.1、隔离
立即设立消化道隔离病房,对于确诊的病例来说,需实施消化道的隔离处理,直到排便症状、白细胞不超过3个,并且,停用药物后还需行2-3次的粪便培养处理,直到培养结果呈现阴性[3]。
5.2、治疗
喹诺酮类是目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首选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药物,或行头孢菌素的静脉滴注,亦或两种药物联合使用[4]。对于高热患者来说,可服用退烧药物或物理降温;对于腹部剧烈疼痛患者来说,则选用阿托品药物;对于中毒性菌痢患者来说,可实施降颅压、休克等处理。
5.3、饮食
通常来说,细菌性痢疾病症发生后,患者可伴有程度不同的呕吐、腹泻等症状,需暂时禁食,可借助静脉通道补充水分、热量;待呕吐停止后,引导其摄入果汁、盐糖水;若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可饮用流食,如:米汤;对于恢复期的患者来说,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食物摄入量,以少油、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类食物为主,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以改善患者全身的营养状况,但不能给患者进食具有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和可引起肠胀气的食物,以免加剧胃肠道的蠕动,加剧腹泻。
5.4、皮肤护理
每次排便后,需立即使用柔软的卫生纸擦拭臀部,并用温水进行冲洗,然后再涂抹凡士林软膏、抗生素类油膏等,便于保证肛周皮肤干燥、清洁度,预防感染、糜烂。
6、预 防
6.1、加强传染病管理.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强化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范意识,加强病房环境监测和饮食卫生管理,及时倾倒剩菜剩饭;一旦发生细菌性痢疾立即进行消化道隔离,患者的餐具专人专用,每次消毒后使用,患者的便器及时用消毒液(如5%的优氯净等)消毒,排泄物、呕吐物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倒入下水道。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和患者污染物时须戴手套,接触后必须消毒双手,保持手部清洁。
6.2、加强健康宣教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对家属带入的食品严查质量,防止过期或变质食品带入病房。认真、详细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良好卫生对自身病情的影响,讲解环境、饮食卫生的临床重要性。另外,还需叮嘱患者禁食冰冷类食物,禁食不干净蔬果,禁食变质性食物,禁饮生水,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饭前、便后认真清洁双手;临床出院前期,护理人员还需叮嘱患者禁止过度劳累,做好腹部的保暖处理,禁止暴饮暴食。
7、总 结
细菌性痢疾是常见肠道传染病,起病急,尤其是中毒型菌痢,病情发展迅速,预后不良,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不但可以保证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控制疾病继续传染。在精神科封闭病房发生细菌性痢疾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除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加强临床护理外,更要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和各种并发症,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我院21例细菌性痢疾患者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
参考文献
[1] 董建平,李玉贤,田国保,等.临床拟诊急性细菌性痢疾335例的病原学及药敏研究[J].北京医学,2011,30(11):701.
[2] 缪忠凤.精神科病房细菌性痢疾流行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0):2577-2578.
[3] 杨绍基,任红,李兰娟,等.传染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7.
[4] 王翠霞.细菌性痢疾80例临床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