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护理论文 >

住院精神病患者临床护理风险探究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方法。方法 对我院 2015 年 8 月至 2016 年 4 月收治的共 40 例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20 例和对照组 20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评估和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根据 KPS 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着差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精神科 ;住院患者 ;护理 ;风险评估 ;干预方法

  精神科患者受到病情的控制,不能正确的认识自身的病情,往往会出现暴力行为或者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对精神科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有很多潜在的危险[1]。所以,要重视精神科患者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减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护理风险评估指的是针对性的分析现存的风险或者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以找到最佳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4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护理风险评估和干预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共4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6.36±2.31)岁,患者住院时间为20~95 d,平均(40.11±3.25)d;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6.17±2.43)岁,患者住院时间为21~97 d,平均(41.27±3.16)d。本次研究经过了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都知情并同意。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评估和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①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风险计划。实施前馈管理方法来对护理工作中的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做好风险预防措施。②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系统的护理工作内容和护理风险预防方案,按照规定的流程来实施护理,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③护理流程管理。核对和检查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实施风险评估,将护理工作中容易忽略的和可能存在风险的环节找出来,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记录好风险检查和识别的过程。④完善护理安全质量控制体系。从临床科室、职能处室和医院内部等方面入手,落实护理制度的实施和工作流程的检查,发现风险时要及时进行处理[3]。⑤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注重对护理人员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可以定期安排护理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安全意识。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摔倒、暴力行为和错误用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分为3个等级,根据KP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4]。改善:经过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了10分以上;稳定: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增加或减少了10分以下;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减少了10分以上。

  1.4、统计学处理:应用 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分析采用LSD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n(%)]

  2.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暴力行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错误用药、1例患者出现了跌倒、1例患者出现了暴力行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和护理管理干预,找出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显着。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和干预,较好的控制了精神病住院患者的暴力行为,加强了对患者的保护。精神病患者的病情使其失去理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患者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和愤怒,往往会出现毁坏财物、伤害他人的情况,传统的降低这些风险的护理手段是将患者封闭在病房中进行强制性的保护,通常会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反对[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了改善,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来说,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较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要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精神病住院患者实施风险评估,对存在潜在风险的患者实施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较高。

  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风险防范意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以往的精神科护理主要偏向于强制性的保护患者,没有考虑到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和干预保证了护理人员一切以患者为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将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风险的环节进行了一一审查,综合考虑到了每个方面,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有效降低了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安全的、有效的服务;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是护理人员能够熟练的应用护理程序,提高了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本次研究中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了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制定了详细的护理工作流程和方法,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护理水平,提高了护理质量。综上所述,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风险评估和干预的效果显着,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跌倒、行为暴力、错误用药等不良时间的发生情况,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雪丽.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8):3438-3439.
  [2] 姚秀钰,李峥,封砚村,等.精神科攻击风险评估中的行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14-918.
  [3] 何燕,徐柳柳.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噎食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10):1383-1385.
  [4] 覃金荣,杨带兰.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的干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6(5):75-76.
  [5] 孙瑞莲.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5):80-82.

TAG标签: 住院患者     精神科     护理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