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护理论文 >

探讨优质护理在内科急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内科急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就诊的内科急重症患者102例分为2组, 所有患者均给予呼吸机治疗, 常规组采用一般呼吸机护理模式, 试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 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人工气道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 (P<0.05) ;试验组患者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P<0.05) ;试验组VAP致死率虽然低于常规组, 但并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对内科急重症患者应用优质护理, 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命体征, 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内科; 急重症患者; 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机械通气技术 (MV) 属于临床上一类呼吸支持技术, 可用于各种疾病的抢救与治疗, 并发挥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将其应用于内科急重症患者的抢救中, 便于达到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1]。相关研究指出[2,3], 对内科急重症患者采取呼吸机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 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本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在内科急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内科急重症患者102例, 采用奇偶数分组模式分为2组, 各51例。常规组男27例, 女24例, 年龄22岁~78岁, 平均年龄 (53.20±3.14) 岁;原发疾病:20例脑血管意外, 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5例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试验组男28例, 女23例, 年龄21岁~79岁, 平均年龄 (53.85±3.23) 岁;原发疾病:18例脑血管意外, 1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6例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2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一般呼吸机护理, 加强患者生命体征观察, 开展积极的抢救措施等。试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 主要内容为:

  1.2.1 心理疏导

  呼吸机抢救可使得患者出现不适感, 引发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 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患者说明给予呼吸机治疗的重要性、目的、意义、注意事项等, 将患者不良情绪消除, 提高疾病治疗的信心。

  1.2.2 严密病情监测

  加强脉搏、血压、呼吸、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的观察, 分析患者是否存在胸廓变化, 是否存在呼吸机对抗情况;准确判断患者的缺氧症状, 疾病抢救期间, 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

  1.2.3 气管插管护理

  给予呼吸机治疗时, 患者气管插管的水平将会影响到抢救效果。因此, 护理人员应在插管后严密观察其胸廓起伏情况, 对双肺呼吸音性质进行分析, 保证处于对称状态;保证患者呼吸通畅, 预防形成痰痂;做好气道湿化、气管插管管道妥善固定等措施, 保证合适的插管深度。

  1.2.4 排痰护理

  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辅助体外振动排痰治疗方案, 每日排痰次数为2~3次;若患者有需要, 可借助密闭式的吸痰器帮助吸痰, 尤其是对于痰液量较多、氧储备较差、给予高PEEP通气治疗的患者而言, 均可借助密闭式吸痰器进行处理, 每日至少更换1次吸痰管。

  1.2.5 鼻饲护理

  帮助患者进行鼻饲饮食时, 应及早留置胃管, 加强病情监测, 以防出现胃液反流、误吸等情况;鼻饲前应将患者体位适当抬高, 进行吸痰处理, 对气囊压力、胃内残余量进行观察。

  1.2.6 撤机护理

  撤离呼吸机之前, 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向患者讲解撤离呼吸机的相关操作步骤,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撤机时, 应对撤机指标与撤机操作标准严格掌握, 依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撤机。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对比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发生率与致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行t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机械通气时间与人工气道留置时间

  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 (P<0.05) , 见表1。

  表1 2 组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比较 (?±s, d)    

  2.2 VAP发生率与致死率

  试验组患者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显著 (P<0.05) ;试验组VAP致死率虽然低于常规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2。

  表2 2 组VAP发生率致死率比较例 (%)    

  3 讨论

  内科急重症患者采用呼吸机进行治疗, 便于有效改善呼吸状态, 及时纠正低氧血症, 属于常见的一类抢救措施[4]。对内科急重症患者采用呼吸机进行治疗时, 给予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保证救治的成功, 改善预后, 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5]。

  本次研究中常规组采用一般呼吸机护理模式, 试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 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病情监测、气管插管护理、排痰护理、鼻饲护理、撤机护理等, 结果显示, 与常规组相比, 试验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与人工气道留置时间缩短,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致死率降低, 有利于救治效果的提高及患者预后的改善。

  优质护理服务是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一类护理措施, 以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将临床护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建立新的护理管理构架[6]。

  综上所述, 内科急重症患者给予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 可提高呼吸机抢救质量,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赵瑞.内科急重症患者的优质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0) :223-224.
  [2]赵怀英.内科急重症患者的优质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1 (34) :120、122.
  [3]李桂琴, 安琦.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 (5) :77-79.
  [4]常艳.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 (35) :272-273.
  [5]刘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29) :110-111.
  [6]张玲.浅谈内科急重症患者的优质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4, 24 (7) :3681-3682.

TAG标签: 内科急重症     优质护理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