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探讨区域创新与人力综合素质两者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9-09-29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的核心要素,目前区域创新能力受到各个地区以及国家的高度关注。邵云飞和唐小我(2005)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指的是特定区域运用多种手段合理有效配置科技人力、信息、技术和资金等资源,运用技术基础设施,通过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活动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人力资源是区域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影响创新能力最关键的因素,区域创新的实现必须依靠人力资源。有部分学者对人力资源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做了相关研究,李国富,汪宝进(2011)从科技人力资源密度角度写它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科技人力资源密度与区域创新能力高度相关。范晓(2012)以厦门、深圳、大连、宁波的比较为例对比研究了我国城市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李汉通,梁海明(2012)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研究了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创新贡献的差异性。从已有研究看出,研究人力资源与区域创新能力的文章有不少,但从人均受教育年限的角度来研究人力资源与区域创新能力的文章还没有,因此本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
  重庆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中心城市和西南地区最大的工业基地,同时重庆也是一个处于两大经济区交汇的战略要冲,其调整和改造已经被推到了国际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重庆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重庆发展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重庆市如何更加合理地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从而为重庆市科技兴渝战略的实施和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1 重庆市区域创新与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

  1.1 高新技术发展迅速 重庆市直辖后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四大产业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群。2010年,长江上游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落户在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根据《2011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2011年重庆市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53.69%,较2010年提高了2.5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高新技术进步水平指数60.05%。在全国排名第13位。
  1.2 战略新兴产业快速起步 近年来,在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的历史潮流下,重庆市大力引进和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产业异军突起,老工业基地焕发出勃勃生机。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4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25%。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值超过13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左右,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成为我市工业主题和郭明经济的支柱。
  1.3 重庆市创新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而创新需要有创新型人力资源的支持。截止到2010年底,重庆市拥有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55所高等院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3个,其中国家级中心10个;全市拥有两院院士14人,拥有27个博士后工作站。全市教育实力居全10位,科技实力排名9位。虽然重庆市拥有较强的科技人力资源,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重庆市R&D人才资源总量偏低。与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相比,我市科技人才资源还存在很大的差距。2010年全市拥有R&D人员全时当量40698人年,北京217255人年,上海148500人年,天津64550人年。R&D人员投入强度远远低于其它三个直辖市,增速趋缓。目前,重庆市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规模、层次与结构不适应科技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缺乏高技术产业的领军帅才,真正做出原始性创新成果的科学家较少。2011年重庆市仅有两院院士14人,远远少于北京、上海、天津等三个直辖市。

  2 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

  2.1 原始变量的选择 

    文章在保证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选取了对区域创新能力有重要影响的10个指标作为评价和度量区域创新能力的初始变量。具体的指标见表1。
 

TAG标签: 素质     综合     区域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