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论文范文二:
题目:论领导科学的应用价值
摘要:领导科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科学, 它研究的是领导活动的规律及规律的有效应用。行政管理离不开领导, 领导进行管理离不开科学方法的运用, 在行政管理中合理运用领导科学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领导科学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有利于合理设置机构, 实现精兵简政;第二, 有利于合理分配权力, 实现权与责相统一;第三, 有利于完善管理方法, 实现科学决策。
关键词:领导科学; 行政管理; 精兵简政; 责权统一; 科学决策; 非权力影响力;
近年来, 领导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 在人们通常所说的“领导科学”中, 艺术和经验的成分所占比例较大。在行政管理中, 高层领导经常要面对各类复杂事件, 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很难借鉴他人的经验, 所以, 掌握一些领导科学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领导科学理论的内涵
领导科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科学, 研究的是领导活动的规律及规律的有效应用。其研究对象是现代领导活动, 研究范围涉及领导、领导者、领导职能、领导观念、领导素质、领导艺术、领导决策等。
(一) 领导与领导者
所谓领导, 是指带领组织或者个人在一定的环境或者条件下, 按照一定的方案和计划来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有管理就必须有领导。领导活动离不开科学的方法, 领导方法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把握“领导”这一概念要充分考虑它的认识特征和实践特征, 在不同的条件下, 领导的类型也不同。行政管理中领导的实质就是为行政人员服务。
领导者是指在工作中承担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等职能的人, 领导者最显著的特征是拥有职权、承担责任、履行职能、提供服务。在行政管理中, 领导者的地位非常重要,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领导职能与领导观念
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通过行使所拥有的权力, 引导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职责和功能[1]。行政管理中领导者的职能可以具体分为规划职能、指导职能、协调职能和监督职能等, 这些基本职能贯穿领导的整个过程。
领导观念是指管理者的基本思想意识和理念。行政管理中领导者的观念具体可以划分为政治观念、全局意识、战略意识、服务观念、时空观念、改革观念、开拓创新观念等。
(三) 领导素质与领导艺术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从事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以及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内在要素的总和。这些素质可以分为先天性素质和通过后天学习而具备的素质两类。在行政管理中, 领导者的基本素质有政治素质、职业素质、道德素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
领导艺术指的是领导技巧和领导方法, 体现了领导者的才能。领导艺术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如决策艺术、创新艺术、用人艺术等。在行政管理中, 领导者通过特定的方法把领导知识加以运用, 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领导风格, 这种领导风格也被称为领导艺术。合理有效的领导艺术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
在新形势下, 行政管理工作对领导者的要求越来越高。领导者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领导能力, 才能在行政管理中站在新的高度迎接挑战, 带领所有行政人员将工作做好, 推进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四) 领导决策
领导决策是指领导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对各种方案进行有效判断并加以选择, 以实现领导目标的过程。决策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职能, 领导活动实际上要围绕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来进行。决策过程也是领导者对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行选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领导者要克服各种影响, 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判断, 进而作出决策。
二、为什么重视学习领导科学
(一) 现代化建设需要领导科学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科学领导下进行, 故而领导干部要重视对领导科学的学习。我国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个目标极其宏伟, 建设难度也很大, 需要依靠科学的领导来实现。在这个目标指引下, 我国各级领导要树立科学的领导观, 认识领导科学的内涵, 把握现代领导规律, 以便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另外,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各行各业都应当重视领导科学, 只有重视领导科学, 才能更加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 改革需要领导科学
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需要领导科学。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这就注定了我国必须走改革之路。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动领导体制的变革。当前要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领导科学, 丰富领导知识, 并通过进一步改革领导体制, 促进领导方法的科学化。领导体制的完善和领导方法的科学化是确保我国领导工作走向成熟的基本条件。
(三) 现代技术革命需要领导科学
现代科技的发展, 使各行各业在管理方面都面临着严峻挑战。现代技术革命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 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 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需要解放思想、锐意改革。领导科学可以为领导者提供更多的养分, 能让领导者增长本领、提升技能, 以便跟上现代技术革命背景下知识和技能更新的步伐。
(四) 四化建设需要领导科学
当前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促进领导工作科学化。但是, 我们的很多领导干部还缺乏领导科学的知识。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大家都需要更新观念, 勤奋学习。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 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我们尤其要注意确保领导方法与时俱进。所以, 行政管理干部要认真学习领导科学, 把其作为一门必修课、专业课, 要用领导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只有这样, 才能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作出科学的决定, 才能在行政管理岗位上作出突出的贡献。
三、领导科学在行政管理中的运用
(一) 有利于合理设置机构, 实现精兵简政
在我国, 行政机构改革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自1951年开展第一次精兵简政工作, 到1953年政务院工作部门增加到了42个, 到1956年国务院机构总数又增加到了81个, 而到了1959年, 通过开展精兵简政, 国务院机构总数精简到了60个, 到1965年又增加到了79个, 到了1981年, 国务院的工作部门增加到100个, 数量之多, 前所未有。2013年我国的精兵简政工作力度较大, 国务院下属的27个部门将缩减到18个, 直属机构将由17个缩减到6个, 政府部门和直属机构总和将从 44 个缩减到 24个[2]。研究者认为, 精兵简政工作的开展与领导工作科学化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情, 尽管是有风险的事。没有一点闯的精神, 没有一点“冒”的精神, 没有一股气呀、劲呀, 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走不出一条新路, 就干不出新的事业[3]。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2013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 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实行铁路政企分开, 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2]。
所以, 在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上要运用领导科学的理论, 以多维结构和精简高效的原则对行政管理机构进行设置, 以便于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行政组织管理体系。
多维结构的领导体制不仅应当包括横向管理系统和纵向领导系统, 而且还应当包括按地区或时间划分的管理系统, 由它们共同组建一个立体型结构。这种领导体制具有较突出的优势, 根据管理项目设置工作, 并由职能部门执行, 能够实现各个部门的相互沟通, 从而有效避免工作上的不协调。这种形式灵活性强, 可以更好地调动各方积极性。在组建机构时, 可以借助领导科学的理论, 使机构精简而高效。具体做法如下:首先, 在组织机构中尽量确保组织层次、环节、分部和人数的最小化, 并根据工作的要求, 视工作任务的多少和工作的复杂程度进行机构设置。在工作中要做到人尽其用, 工作人员要定岗、定员, 力戒人员虚设。其次, 要确保机构内容的协调性、一致性和整体性, 做到安排合理, 分层不脱节、分工不分家。要从实际出发, 以最少的工作量获得最优的工作效果, 同时注意防止形式主义, 提高机构整体效率。例如, 为了推进政府部门改革, 2008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规定除国务院办公厅外, 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为27个。2013年政府部门和直属机构总和从44个缩减到24个[2]。很多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 在当地开展了机构改革, 精简机构, 提高办事效率。由此可以看出, 领导科学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二) 有利于合理分配权力, 实现权与责相统一
高度集权会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问题, 我国的领导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毛泽东同志就在《论十大关系》中分析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并据此提出了权力集中的问题, 对高度集权给予了严厉批评。他认为, 我国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时, 不能像苏联那样, 把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中央, 把地方卡得死死的, 一点机动权也没有。我国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然而, 由于一些领导干部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加之我国几千年封建制度对人们的内心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时行政管理中高度集权的问题依然较为严重。
相关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在集权和分权问题上处置不当。正确的做法是:不能完全集权, 也不能完全分权, 而是要合理集权和分权。邓小平同志说, 有些领导机关管了不该管的, 地方的事就要由地方处理, 地方的事拿到党政机关, 拿到中央部门来办, 就很难处理[4]。没有一个人能做到神通广大, 办好生疏的事。所以说高度的集权会挫伤下级的积极性, 不利于实现管理的科学化。
第二, 在统一领导和分工负责方面, 过于注重集中和统一, 对于民主和科学分工重视不够。很多领导在工作中独揽大权, 完全由自己说了算, 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领导权力不受限制、下级唯上级命令是从的情况。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办事人不敢决定、决定人负担过重。这种状况与领导科学的理论相违背, 容易滋生官僚主义作风, 不利于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三, 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历史经验证明, 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但是在具体工作中, 很多人对于党究竟领导什么认识比较模糊, 对于党、政、企的职责界限仍然存在疑问, 以致出现了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行政管理效能发挥。1992年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指出,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但在实际工作中, 依然存在党委干预过多的问题, 一些本应该由企事业单位自己去做的事情却被党委代替, 这就影响到这些单位的积极性。另外, 对于企业管得太多, 还容易导致企业丧失自主权, 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想要解决行政管理中的上述问题, 必然要借助领导科学理论。
首先, 在领导科学理论指导下可以实现统一指挥、分层负责。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第一, 事件大小原则。做到大事件或严重事件要报告上级处理。第二, 责任范围原则。是谁的责任就应该由谁来承担, 不能超出范围。第三, 决策范围原则。那些有依据的决策, 要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决策。第四, 监督原则。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实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领导者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监察与督促。第五, 任务性质原则。性质相同的任务一般应当由上级作出决策, 带有个性和特殊性的任务则应当由各级机关决策。第六, 决策规模原则。要坚持大规模的决策由上级作出。
其次, 在领导科学理论指导下可以实现权责一致、幅度合理。只有把权与责结合起来, 领导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应当规定, 无论是什么级别的领导机构, 都要承担职责, 防止出现责权分离的现象。在确定管理幅度时, 应充分考虑效能的发挥情况, 如果领导者能力强、领导手段现代化、领导效率高, 可相应提高管理幅度。
(三) 有利于完善管理方法, 实现科学决策
在计划经济时代, 决策主要是领导者凭自身经验、知识水平、阅历等作出的, 决策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领导者自身的能力。而在现代行政管理中, 领导工作的内涵要比计划经济时代丰富得多, 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单靠个人的能力已很难做好领导工作, 而领导决策一旦出现失误, 势必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 领导单凭经验作决策的做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以往的老方法必然要被现代化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所取代。故而学习领导科学, 把其应用到工作中, 有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在计划经济时代, 行政管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 人们普遍忽视了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的应用。依靠行政手段进行行政管理, 极易滋生官僚主义, 容易导致过分集权的问题, 甚至出现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行政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今天, 我们可以将领导科学中的调控原理和弹性原理应用到行政管理中, 利用法律方法和经济方法进行管理。
所谓利用法律方法, 主要是指借助法律这个工具, 实现管理的公平公正。因为法律工具可以调整各种关系, 法律是由立法机关或国家机关制定, 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它对各种社会活动具有强制性的管理作用。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 国家领导干部必须熟知法律法规知识, 尤其是法律基本知识和经济法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 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所以, 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对行政方法进行合理运用和改进, 以促进各级行政管理机构的建设。通过明确职责, 避免权力被滥用, 同时有效实施行政监督,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保证行政管理科学透明。
所谓利用经济方法, 主要是指利用经济手段, 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讲求经济效益。在宏观领域可以借助价格、税收、信贷、利息等经济杠杆进行调控, 在微观领域可以借助福利、工资、奖金、罚款等手段进行调节。与行政方法相比, 经济方法具有诸多优势, 在调节各方利益方面更便利, 也更有助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促进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四) 有利于提升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领导者在行政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他们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领导者的决策将会对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通常来说, 领导者的决策成功与否与领导者的影响力有直接的关系, 而影响力主要包括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
在计划经济时代, 行政管理中权力影响力的作用较为显著。权力影响力以下属的服从为基础, 因而带有明显的强制色彩, 相关权力 (主要指人事权、决策权、奖惩权) 为领导者所独有。在那一时期, 领导者高高在上, 占据主导地位, 下属则处在被动地位。特别是有些领导官僚主义思想严重, 动不动就摆架子, 以权力压人, 以权力谋私, 引发了下属的反感和抵制。
要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 领导者就必须从自身做起, 加强对领导科学的学习, 尤其是要树立人本理念。领导者必须认识到领导的核心是做人的工作, 相关工作要围绕着人来开展, 要重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合理用人、待人来提升领导影响力。
非权力影响力又叫自然性影响力, 它由领导者自身的素质所决定。非权力影响力一般源于领导者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能、高尚的品质, 它是建立在人们对领导者尊敬这一基础之上的。由于被领导者一般不会感到权力的压迫, 因而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配合领导, 接受管理。一般认为, 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比权力影响力更大。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作用的发挥主要与四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第一, 领导者应当品德高尚、作风正派、处事公正、平易近人。这样有助于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是领导者获得下属的尊敬, 进而在下属心中树立起领导者良好形象的关键。
第二, 领导者要有一定的领导才能。这对于其做好领导工作至关重要, 卓越领导者与平庸领导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此。
第三, 学识决定着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通常来说, 领导者学识渊博与否, 直接影响着下属的信任程度, 学识越渊博的领导者, 在组织开展工作的时候就越容易被认可。
第四, 领导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情商。情感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 领导者具有较高的情商有助于促进部门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开展工作时, 情商较高的领导者也易于得到下属的支持和帮助。
由此看来, 从表面上看, 非权力影响力的约束力不及权力影响力, 然而, 非权力影响力却常常发挥着比权力影响力更加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 非权力影响力越大, 权力影响力也越大, 领导者的整体影响力也就越大。由此可以看出, 非权力影响力在行政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论
新的时代给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各级领导在工作中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凭经验进行管理的做法, 重视领导科学方法的运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行政管理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领导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大, 领导者应当积极响应时代的要求, 实现由经验型领导向科学型领导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裴子英, 刘元春.企业经济与管理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回顾[EB/OL]. (2013-09-23) [2014-10-06].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9/23/c_125428257.htm.
[3]田建军.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J].党史文苑, 2009 (6) :63-64.
[4]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范文一:领导科学论文范文(权威推荐6篇)
范文二:领导科学在行政管理中的运用价值
范文三:传统与新兴领导理论的定位整合与研究新视角
范文四:全球化背景下的领导科学素质的内涵、组成及优化方法
范文五:从领导科学的视角下分析“三严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