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区块链是指在分布式网络中交换信息并处理数字资产的一系列通用技术,该技术以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过程透明可追踪等优点,突破了智能合约的技术障碍,实现了数据和价值转移的真实完整。区块链的安全技术特性,在政务管理中可以减少权力寻租,增强数据安全性与政府公信力,提高公共事务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实现共识共治共享的新型基础设施。对基础设施保护、身份认证、数据存证、溯源防伪等公共管理管理领域中有着极大的使用前景。
关键词: 区块链;公共管理;应用。
1、区块链及智能合约的实现。
1.1、 区块链技术原理———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
2008 年 10 月 31 日,一个神秘的化名为松本聪的人在密码学家的电子邮件列表中发布了一份白皮书:《比特币———对等电子现金系统》,其中所描述的比特币系统(一种虚拟货币)的底层技术就是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数据结构,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先后链接起来,并以密码学算法保证以这种方式存储的数据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且可以方便地进行验证[1]。区 块 链 技 术 采 用 分 布 式 账 本 技 术Distributed LedgerTechnology(DLT),在 DLT 架构下 ,每个参与者都可以访问 、共享、同步和存储分布式的账本。 这样的一个开放的、普遍可用的分布式账本的实现了在不安全的环境中,在不依赖任何第三方信任机构的情况下,通过自身机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信任机制和模型的解决方案。
区块链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它允许系统中的节点使用P2P 网络来交易数字资产 ,P2P 网络通过网络以分散的方式存储这些交易(Back 等 ,2014),资产的所有者和涉及所有权变更的交易通过使用公钥密码术和数字签名在账本上登记(Warburg,2016),每个交易都通过采用某种“共识机制”对网络中的节点进行验证。 每当交易进入P2P 网络时,节点首先验证交易。 如果节点同意其合法性,他们确认交易,这个决定是在一个块上进行。 这个新块被添加到前面的块链中,并被锁定。 通过这种方式,最新的区块保持了对区块链目前状况的共同认同(Buterin,2014)。 见图 1。
1.2、 智能合约在区块链的实现。
区块链的应用范围可以从简单到复杂的交易和信息交换,智能合约(Nick Szabo,1994)可以用来规范这些交易 。 智能合约就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承诺控制着数字资产并包含了合约参与者约定的权力和义务,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执行。 智能合约程序不止是一个可以自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它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参与者,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回应,可以接收和储存价值,也可以向外发送信息和价值。 这个程序就像一个可以被信任的人,可以临时保管资产,总是按照事先定好的规则操作。
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之前智能合约实现的技术障碍, 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过程透明可追踪等优点,使得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账本功能可以被用来创建、确认、转移各种不同类型的资产及合约。 几乎所有类型的金融交易都可以被改成在区块链上使用,包括股票、私募股权、众筹、债券和其他类型的金融衍生品[2]。 当然,公共部门以及公共事务管理、服务和交易亦可以从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中受到启发。 如数字身份的登记和确认,司法决定的存储,校舍融资和追查资金,婚姻状况,电子投票,营业执照,护照,犯罪记录,甚至税务记录等。
2、基于政府政务内容及流程,区块链技术的安全优势和价值。
区块链的使用价值在于组织可以跟踪“分类账”,组织可以共同创建,发展和跟踪一个不可改变的交易历史,并确定连续的事件。 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减少权力寻租,增强数据安全性与“官”民互信。
官员腐败行为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为谋私利伪造或篡改官方记录。 由于政府机关人员掌握着大量的人口以及民生数据,且可以利用所在等级的数据集中性修改相关数据而不容易被发觉。 当然,恶意者同样会试图有选择地篡改或破坏记录(比如黑客修改支付记录或多方间的交易数据)。 而由于区块链使用了每笔交易都单独加密,且这样的加密被区块链上其他各方验证,任何试图篡改、删除数据或信息的行为都会被其他各方察觉,然后被其它各个节点修正[3]。
2.2、 提高公共事务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为各种交易提供证明和公正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现有的管理机制需要交易参与者提供各种证明,而很多时间久远的证据可能已随着时间灭失了。 而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所有信息都在数据中自动写入,并根据智能合约的约定进行管理和交易,节约了大量行政成本。 例如,在使用区块链应用的情况下,参与土地登记过程的土地登记机构可以直接相互作用,这减少了土地登记机构的中介作用,只需要把重点放在开发,维护和管理区块链的应用上。
2.3、 实现共识共治共享的新型基础设施。
以分布式点对点网络为基础,区块链能让参与者自由或被授权加入,从而建立起一个集体参与和集体维护的社会治理系统。 通过共识机制,区块链上的所有参与节点都能达成对交易或行为的共识,从而建立起数字社会的新秩序。 区块链记录了全网、全过程、全交易的数据,并且所有数据被全网所有节点共同拥有,政务信息更加透明、数据写入行为更加可追溯,从而实现社会治理全员参与、全员共识、全程监督的新机制[4]。 如,公民可以对自己的数据资产(如健康数据)有更高度的控制权,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数据被谁访问过,并用作什么用途,而这些数据以往是由政府保管的。
3、区块链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场景。
3.1、 保护重要的基础设施不受攻击。
大多数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包括桥梁、铁路、隧道、防洪大坝和能源装置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数字技术,而很多这样的系统是连接到互联网上的。 这带来了来自黑客或其他国家秘密地入侵已有的网络防护系统的风险。 这样,攻击者就有可能取得某些关键的路由器的控制权, 实现对其监控和控制。 这会让路由器背后发生的研发公司和政府机构间的通讯被截取。
区块链技术提供的去中心化的完全分布式DNS 服务通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服务就能实现域名的查询和解析,可用于确保某个重要的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和固件没有被篡改,可以监控软件的状态和完整性,发现不良的篡改,并确保使用了物联网技术的系统所传输出来的数据没有经过篡改。 而黑客需要巨大数量的资源才能对网络中的分布式区块链进行攻击,这往往会得不偿失。
3.2、 保证退休工资和失业保险等福利资金发放的准确和真实性。
我国每年在就业和养老金等福利保障项目上要付出巨额的财政收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不少比例是因为诈骗、申请错误和官方登记错误造成的。 除了给那些不符合资格的人多付的钱造成的直接财政损失外,纳税人还得承担付款后的干预工作(债务收集、调查、起诉、申请查询和纷争解决),这都是对财政的浪费。 而相当一部分真正需要领取福利金的人当中,老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人占多数,他们很多都不方便或不会使用网络以及网上银行业务,如果要他们享受更高程度的普惠金融会面临着以下诸多困难:没有办法进行信用记录检查、无法使用传统的金融产品、在进行未经授权的交易时产生的高耗费。
区块链技术可以为这些人能够享受政府福利提供一个廉价的、辅助性的方法。 他们的数字身份可以通过运行在安全编码设备上的分布式账本进行确认,甚至通过运行在移动设备上的软件确认。 这会让终端用户直接接收到福利金,而且降低转账过程中发生在银行或权力机构上的耗费[5]。 这让他们通过一个比现有的银行账户更可靠的安全分发点接入到金融体系中。 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可以与其它系统连接在一起,随着越来越难地伪造身份,可以实现在送达福利的过程中降低欺诈和人为错误的程度。
区块链技术的使用能让社保等保障部门不需要在申请者身份认定上花费太多精力, 只要在接收者和福利金转账最终到达的商家(银行)两端设定一系列的规则,通过设定福利金使用的规则去优化福利金的分发过程,从而实现更好的政策。
3.3、 企业存证保护。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持社会稳定、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出口贸易、提升技术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果能够降低中小企业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时的交易成本,将会让这些企业在市场中更灵活,并降低整体的运作成本。
可以让这些企业在区块链中登记知识产权,以取代传统的专利登记方式,会大大降低合同争议的诉讼数量。 通过区块链上注册资产,企业的所有的财产都可以等同于“智能资产”,可以为专利登记、公证服务、营业执照的发放、注册、税务管理等多种服务提供有力的、可信的证据记录,与当前的政策相比,能为中小企业降低时间和经济成本。 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数据在新型的信息交易市场上进行共享,甚至是共享数据的实用性,如共享人才信息的数据。 区块链提供了一个协调这些服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是一个真正的由数字技术驱动到实现信用社会的方法。
3.4、 减少政府在溯源、防伪方面的监管成本,提供更高效的社会服务。
现在的溯源系统一般采用两个方式,要么由各个市场参与者分散孤立地记录和保存,要么使用中心化账本模式。 在信息孤岛模式下,各个市场的参与者自己手里拥有一个自己的台账,只要拥有秘钥就可以对电子账本进行篡改或集中进行编造。 例如我国工商部分强制要求的食品台账制度,在一些管理制度不完善的企业里,往往都变成了为了应付检查而突击编造的形式主义。 而且这些上下游链条间的台账之间没有互通互联,无法做到快速的追溯问责。 在使用中心化的账本模式下,谁成为这个中心来维护和管理账本就成为了管理的关键。 无论是企业还是渠道供应商,都由于其自身都是流转链上的利益体而并不适合保存信息账本。 因为只要当信息不利于他们时,就会产生篡改账本或者谎称账本信息由于技术原因灭失,最常见的就是软件系统崩坏、摄像头打不开等情况。 因此,利益相关维护的中心化账本在溯源场景下是不可靠的。
区块链技术的实时对账以及不可窜改的时间戳功能,为溯源防伪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工具。 以牛奶溯源为例:目前的牛奶生产销售涉及到的供应链包括奶牛养殖者,奶牛饲料供应商、牛奶灌装厂商、物流方、政府监管方、销售方。 在这个供应链里,首先可通过养殖管控技术系统将奶牛的日常喂养过程以及牛奶的而检测数据记录在区块链账本中,针对这些数据,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如监管部门、防疫部门等)会根据链上的数据给予奶牛业务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政策支撑,并将这些信息写入账本中。 奶牛饲料供应商给奶牛养殖者提供的饲料情况的数据上链后,可有效对非法饲料跟踪和定责。 再通过灌装厂商的灌装流程数据,以及物流方的数据,从而获知牛奶的运输中的保鲜度。 最后,客户可以通过销售的应用终端获取其所购买奶粉的整个生产和售卖流程,从而杜绝非法产品,有效构建政府公信力,同时基于数据的共享,各方可以知道相互的需求,实现更为有效的合作互赢。 此外,如果在牛奶生产运输过程中,发现数据不达标,预测写入的智能合约则会启动预警并进行调整,不达标的数据无法生成平台认证的质量签名,牛奶将被拒绝销售,且数据超标的,将及时进行销毁,从而保障牛奶品质。 同时监管部门对不能保障牛奶质量的参与者给予相应的惩罚,对其经营资由项目区收益相关者、政府部门等多方参与主体共同组成的机构组织,对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过程中管护主体的行为进行奖惩管理,确保后期管护行为能持续发展。
3.5、 提倡集中规模化经营。
项目整治移交后,引进承包商,集中规模化经营管理,开发农业产业化,使土地整治项目效益发挥最大程度。 在家庭承包制土地分散经营的状况下, 农业产业化与土地流转关系紧密,加大整治后土地流转力度 ,实现市场竞争机制 ,促使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农产品入市、形成规模、创立品牌,形成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条件欠缺的村镇,当地政府应鼓励当地种植大户开展规模化种植,适度放宽流转限制并给以一定的政策优惠及物质激励。
3.6、 当地政府应真正起到服务作用。
基层政府部门在土地整治项目开展、实施、管理及利益协调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在项目移交后期管护实施过程中,当地政府要充分发挥监督控制、协调资源配置和收益分配中的作用,为后期管护的开展提供稳定、可持续的实施环境。
4、小结。
总而言之, 影响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质量因素很多,主要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后期管护阶段,尤其是容易被忽视的后期管护阶段影响显着。 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在制度建立、资金投入、管理监督、发展引导等方面均缺乏相应的保障。 后期管护的缺乏不仅制约了土地整治综合效益的发挥,也严重影响土地整治工程质量管理。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后期管护是影响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发挥的关键,是土地整治工程质量的侧面反映,其实施效果不仅关系土地整治事业可持续发展,也是土地整治工程质量的生命延续。
参考文献:
[1]韩霁昌.土地工程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7-8.
[2]崔永山,王兴凯.现代农业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6(37):133-134.
[3]吴文珠.浅谈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质量管理[J].湖南水利水电,2011,(4):67-68.
[4]陈亚恒,刘会玲.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农业工程科学,2008,2(24):46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