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哲学论文 >

中国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 要:儒家思想在我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习惯、思考及生活方式.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形成之初,就开始与儒家思想碰撞交融,一方面吸收了儒家思想中"中庸和谐"的哲学思想,赋予了饮茶者平和适度的心态和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吸收了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人生观,赋予了饮茶者积极乐观、勤俭奋斗的进取心.当然,这仅是从宏观层面来分析和归纳,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更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待人接物、婚丧嫁娶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茶文化;儒家思想;中庸和谐;审美取向


茶的故乡在中国,茶文化更是从这里发源.茶文化在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随后便开始与一些哲学思想或宗教理论进行融合,如儒家、道家、佛教思想等.这其中茶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最深.儒家思想赋予茶文化内在与外在的双重内涵,既注重茶礼、茶事活动等方面的和谐之美,又注重人们行为方式和人生价值观念的中庸之美.


1 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理念在茶文化中的体现


"修齐治平"理念是儒家文化十分重要的内容,展开说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十分注重"修齐治平",讲究人们要想有所作为,为天下为国家干出一番事业,就要先"治其国",而欲治其国,则要先把家治好,所谓"齐其家"也.而要把家治理好,就要先做好自己,也就是"修其身".茶文化在形成初期,恰好赶上统治者推崇儒家的历史时期.而茶文化的自然特质和精神内涵,与儒家思想的"修齐治平"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古代饮茶者尤其是那些喜欢饮茶的文人墨客和哲学家,将两者进行充分的融合.


1.1 茶文化中的"修身"思想


儒家思想中所谓的修身,其实是"身心兼修",一方面要提高个人外在的修养,如礼仪、文明,让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彬彬有礼.另一方面是要提升个人内在的修养,如道德水准、理想抱负、价值理念、审美取向等,使自己的内心散发出沁人的芬芳.而在这一点上,茶文化与之十分契合.茶是自然的产物,具有质朴清净、超脱深远的自然特性,以及静心提神、醒脑祛毒的物理功效.因此,两者在"修身"方面的结合可谓是"一拍即合".自古至今,中国饮茶者无论是自己独酌,还是与友人共饮,都试图通过茶这一载体,去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平静而明亮,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清醒而开阔.一方面,会"三省吾身",通过饮茶去反思自己的过错,去思考人生的意义,追求一种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受到儒家礼仪文化的深刻影响,茶文化的"修身"更会表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当中,让人们用更加友善的态度去面对他人,用更加包容豁达的心态去面对整个社会,以及自己暂时的失意与挫折.


1.2 茶文化中的"齐家"思想


儒家思想中的"齐家",主要指的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和谐、团结与和睦.在两千余年的发展中,茶文化吸收了这一方面的思想内涵,并将其融入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家庭生活当中.比如说,中国人几乎家家都备有茶叶,在一日三餐后,主人会沏上一壶茶,一家人团坐在一起,一边饮茶,一边看着电视,或是一起聊聊家常,无比温馨.


而在饮茶时,晚辈会主动给长辈续茶、敬茶,展现了对老人的关心和孝敬,这是茶文化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另外,在结婚时,男方在迎接新娘前,会恭恭敬敬给二老敬上一杯茶,一是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二是表示儿子已长大成人.在婚礼后,新人还会共饮和合茶,以此来表达夫妻双方的举案齐眉和相互尊重.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中国很多家庭的成员都是白天忙着上班奋斗,晚上回家吃完饭后都是各玩各的,有的看电视,有的玩游戏,有的玩手机.那种传统的饮茶习俗渐渐淡去.时间长了难免会让家庭的氛围变得不再那么温馨.因此,今后我们应当找寻那种传统的家庭氛围,充分发挥茶文化中"齐家"思想的力量,用茶将家庭成员的心紧密联系起来.如此,不仅能够让孩子从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并通过聆听老人的教诲,去更好更快地成长.同时,更能让老人拥有一个更加幸福而祥和的晚年生活.


1.3 茶文化中"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


儒家思想中"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士人最高的人生追求和目标,而中国茶文化同样吸收了这一理念.一方面,茶文化的治国平天下体现在饮茶者的身上.饮茶者通过饮茶,可以让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而辽远,不再局限于个人的一得一失,也不再拘泥于日常中的鸡毛蒜皮之事当中,而是会树立起远大的抱负.当他们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时,茶文化同样会让他们变得平和而豁达,鼓起斗志,砥砺前行,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另一方面,茶文化的治国平天下还体现在国家的政策上面.茶叶与盐一样,自古就在国家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出台什么样的茶叶政策,事关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和谐.譬如说,唐文宗时,江南某官员制定了苛刻的榷茶政策,导致民间怨气沸腾,激发了社会矛盾.而南宋建炎年间,成都通过变革茶法,缓解了茶农的负担,让他们有了更多获得感,让社会变得和谐而稳定.而始于唐代的茶马互市,更是茶文化治国平天下思想的重要体现.与酷爱饮茶但是却不生产茶叶的少数民族进行茶叶与马匹的贸易,一方面能够满足游牧民族对茶叶的需求,让他们仰仗于中原王朝,使双方关系友好而和善,避免发生战乱.另一方面,则能满足中原政权对于优良马匹的需求,增加国家的军事实力,为人民的安居乐业提供更加强大的国家力量.


2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在茶文化中的体现


说到"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有些人会觉得这是道家思想,其实不尽然,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对此有系统的阐释,并且呈现出不尽相同的理论特色.在道家眼中,天便是自然,是万物之道,而人则是其中的一份子.其一方面强调人要顺从自然,要尊重自然,要把自己的行为放置于自然中去,用万物之道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另一方面强调要解放人性,打破那些加在人身上的藩篱,让人们回归自然,从自然中感悟人生之真谛,最终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层次.而在儒家看来,天则是道德观念和处世原则的本原,做人做事要顺从这个根本,要有道德原则,不能被名利、财色及各种贪欲所诱惑而偏离了人生"主航道".儒家要求人们要摒弃那些杂七杂八的欲望,拨开笼罩在眼前的各种迷雾,"求其放心",最终达到一种能够自然而然去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无论是在他人面前,还是独处之时都要如此.孔夫子所言"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正是如此.


从古至今,儒家"天人合一"的理念深深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社会、民俗等众多方面.同样,儒家"天人合一"理念更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是自然的产物,无论是其外形、颜色,还是内在的茶性、口感,无不彰显着大自然的特质.中国茶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一是表现在物质层面上,影响着采茶者和饮茶者的采摘、生产、饮用习惯.比如说,茶农在采茶时间的选择上,会顺从和尊重茶叶的生长规律以及气候特点,正如古书记载"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讲究?就是因为清明之际茶叶还尚嫩,其味道还没有充分形成,如果采摘,口感会略显单薄.而立夏之际茶叶已经老去,味道已经散发大半,如果此时采摘则晚矣.而谷雨前后,正是茶叶成熟之际,彼时雨水众多,能够很好地激发出茶叶的味道,此时采摘,茶叶无论是从外观、形状、口感等方面都是最佳.这就体现出中国茶文化尊重自然、顺从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另外,在物质层面上,还体现在茶事活动中对茶具、茶壶的选择之上.譬如说,饮用绿茶,人们会选用青花瓷茶具,绿茶的碧绿清澈,与青花瓷相得益彰,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而饮用红茶时,人们多选用紫砂茶具,红茶颜色之浓郁,口感之醇厚,与紫砂茶具十分吻合,同样能够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这体现出的茶文化中那种源于儒家思想的恰如其分的中庸和谐理念.


中国茶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在精神层面上.自古以来,我国的饮茶者都注重"尚中贵和"的精神理念,在为人处世上,秉承一种适中而恰当的态度,既不过,也不缺.如《中庸》所言: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其核心要义是一言一行都要恰如其分,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要以礼节情,以理服人,从而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并要以此为基本遵循,在社会生活中建立起一套等级分明、井然有序的伦常体系.儒家的这些思想,在茶文化中比比皆是.比如说,中国老百姓在发生邻里纠纷时,往往会有德高望重之人前来说和,摆下茶宴,通过饮茶来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又比如说,中国人饮茶之时,往往会先给客人、前辈敬茶,这是儒家秩序观的体现.再比如说,茶文化认为饮茶少则燥气升,易上火,而饮茶过多则体内湿气聚集,让人阳气减少.因此茶文化强调饮茶也要适度,要适量而不过不缺,达到身体的阴阳中和.


3儒家"厚生爱民"思想


在茶文化中的体现儒家思想注重要爱民敬民,要求统治者要遵循"仁政"、"王道"以及"礼制".无论是孔子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还是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都深刻地体现了儒家思想那种"厚生爱民"的民本思想.除了要求统治者要爱民敬民外,儒家思想还强调天下众生亦要承担起相应的义务,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不做祸国殃民之事,并安心劳作,友善待人,和平处事.


另一方面还要主动作为,把自己的幸福放置于整个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当中,"替君分忧"、"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主动帮助国家去化解矛盾.我国茶文化同样吸收了儒家思想的这一内容,一方面如前文所言,统治者可以通过与游牧民族的茶马交易,让国家更加安宁稳定;通过制定出台稳妥的茶叶政策,来保护茶农和茶商的利益,让老百姓可以用更少的钱去买到茶叶,不仅能让人民安居乐业,更能促进商贸业的流通和繁荣.另一方面,茶文化强调人们要友善待人,在生活中要做到厚生爱民.比如说陆羽的《茶经》,就记载了许多善有善报的故事.如某人喜欢喝茶,其家中有一个古墓,每次喝茶前其都要用茶来祭祀一番,最终获得一番好报.另外诸如把卖茶钱分散给路边乞丐的类似故事也比比皆是.同时,我们民族自古便有"客来敬茶"的习俗,家中来客,先沏茶待客,这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传达出来的是一种互敬互爱、厚生爱民的人文精神.


4 儒家治世观


在茶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入世",这与道家所追求的"出世"恰恰相反",入世"强调要把个人的奋斗与国家与民族结合起来,要做到为国为民而努力奋斗,干出一番事业.而在茶文化中,尤其是茶文学作品中,这种思想有着很深的体现.以唐代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为例,卢仝热爱饮茶,同时也是一个厚生爱民之人.因此在他的诗歌中,经常会通过茶去表现统治者的腐败与人民的困苦,这首诗同样如此.诗的开头,描述的是谢孟谏议所送给自己的茶叶是多么宝贵和稀有.诗的中间,写的是其在烹制茶叶时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感悟,文笔洒脱而优美,具有很好的浪漫主义精神.但是在诗的结束处,作者则笔锋一转,开始叙述茶农的采茶、制茶的不易和艰辛,并希望统治者能够了解到天下苍生的劳苦.这就体现了儒家思想那为国为民的"出世"思想和厚生爱民的治国观.


宋代也涌现了大量的茶诗茶词,这些作品不仅才华横溢,更深深体现了儒家的治世观.这在以忧国忧民而广为人知的大文豪陆游身上更为明显.比如说他的《七月十日到故山削瓜渝茗》一诗,前面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大好江山的风景,并表达出自己超然洒脱的心态,但是最后两句则风格一变,写出了作者当时渴望被明君发现,希望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一番事业的雄心抱负.类似的茶文学作品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累述.总而言之,在两千余年的发展中,深厚的儒家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价值理念和审美取向,对我们这个民族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和思想价值.在充满浮躁、焦虑、冲突的当下,我们更要继承和挖掘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内涵,使之能够更好地指引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奋勇前行.


参考文献


[1]陈力祥.浅谈唐诗茶诗中的儒释道旨趣[J].教师教育学报,2013(1):71-74.

[2]王芳,黄毅彪.中国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J].三明学院学报,2016(1):50-54.

[3]余悦.儒释道和中国茶道精神[J].农业考古,2005(5):115-129.

TAG标签: 茶文化     儒家思想     分析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