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儿童哲学教育, 把发展儿童思维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 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教师利用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与思考的本能, 推荐他们阅读儿童哲学书籍, 依托课堂教学有机渗透哲学教育, 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儿童哲学; 教育初探;
时代的进步要求我们要具有创新思维, 也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渗透儿童哲学教育, 把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 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一、推荐阅读儿童哲学书籍, 唤醒兴趣
儿童天真无邪, 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不乏哲理内涵, 用文学作品进行哲学启蒙不但能够唤起学生探究哲学的兴趣, 而且能够保护学生的哲学天性。我们推荐学生阅读儿童哲学书籍, 如《你能有多少奇思妙想》《儿童哲学智慧书》等, 让他们在阅读中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 通过分享互相启迪, 从而加深他们对儿童哲学的理解。
二、依托课堂教学渗透, 培养思维
1.创设情境, 唤醒思维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 唤醒他们的思维, 使其产生哲学问题。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韵味”这一主题单元, 对于韵味,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同样的事物, 有的人感觉不到什么韵味, 有的人却觉得很有韵味。为此, 在教学《我喜欢的一种花》一课时, 教师把习作的素材--花搬进课堂, 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 让学生上台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通过近距离的观察, 去激发学生的想象, 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 平时熟视无睹的三角梅花瓣, 一下子在他们眼里充满了韵味, 他们觉得这三角梅花瓣像大象, 像面具, 像红唇, 像飞翔的鹰……
2.平等对话, 发展思维
哲学教育最反对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因为哲学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 只能通过心灵的激荡与智慧的碰撞, 或者说通过对话, 来推进自我省思, 促成自我意识的扬弃。
(1) 与文本对话。在教学《雨后》这篇课文时, 教师引导学生先入情入境地朗读, 再分角色朗读, 最后上台表演, 把内化的语言、情感通过有声语言以及体态语言表达出来, 让学生与诗中的人物对话, 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对于小妹妹当时的心理活动, 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心里有点害怕。”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其实很羡慕小哥哥。”还有的学生说:“小妹妹觉得很有趣, 也想像哥哥那样去试一试。”
(2) 师生对话。学生们谈论的很多问题其实都富含哲理, 从儿童好奇的“长大是怎么回事”“人的一辈子有多长”等通俗命题入手, 教师也融入学生中间, 跟他们平等对话, 最终可将学习引向深刻的哲学主题。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晏子和楚王的三次针锋相对, 研读晏子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超凡脱俗的争辩的过程。在师生对话中, 引导学生的思维跟着故事的情节而起伏, 让学生去感受晏子的机智灵活和能言善辩, 感悟其爱国和智慧。
(3) 生生对话。对话是儿童获得互动经验的重要来源之一, 而具有哲学智慧的对话, 不仅能够成为学生启智的起点, 还能引导学生成为丰富、善良、高贵的人。教学《翠鸟》一课, 当讲到翠鸟小爪子紧紧地抓住桅杆的时候, 平时喜欢百科知识的学生冷不丁地冒出一个问题:“鸟有膝盖吗?”针对这一问题, 学生在对话中你一言我一语, 思维不断碰撞, 最后教师引导大家到《鸟有膝盖吗?》一书中去探寻答案, 增长见识。
三、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提升素养
尽管儿童的哲学表达比成人稚嫩, 但他们触及哲学问题的深度并不亚于成人。所以, 对儿童开展哲学启蒙教育并非不可思议, 恰恰是根植于儿童的哲学天性。我们应开设儿童哲学剧场,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寓教于乐, 不断提升学生的哲学素养。如开展亲子阅读分享会, 加深学生及家长对儿童哲学的理解;进行课本剧表演,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举行经典诵读活动, 让学生在朗诵中领悟和体会哲学道理。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儿童哲学教育,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聆听学生的心声, 让学生的思维在深入思考中发展, 思想在碰撞交流中闪光, 思辨的种子在内心萌芽, 从而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满, 心灵更加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