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入手, 探究了财经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其就业过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着重研究了职业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 最终落脚点在如何正确引导财经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问题, 从而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促进职业生涯良性发展。
关键词:价值观; 职业定位; 职业生涯;
所谓职业价值观是就业者对自身的职业定位和职业选择所持有的一种稳定的评判标准, 反映的是求职个体的职业价值判断和需求。高职教育以服务行业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正是由于其职业化教育的这些特点, 要求其培养的学生具有能胜任特定行业的专业技能和符合该行业的职业素养要求。高职院校大学生具备的专业技能是解决他们能否成功就业的问题, 而职业价值观却是解决他们是否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能否更具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 本文落脚点在于探讨目前财经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问题, 以更加具体地指导财经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 提高就业率。
一、财经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
对财经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的探讨, 有助于帮助我们认清其重要性以及对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的影响, 从而帮助其提升职业竞争力。
(1) 是明确职业方向, 进行自我职业定位的重要依据。由于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所学专业更多与经济金融接触, 因此在对自己未来职业认知和定位上容易出现偏差, 在行业企业选择上, 大型知名的金融机构和央企国企成为首选;在职业区域选择上, 偏向于选择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在待遇上没有充分结合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岗位之间的匹配程度, 一味追求高薪。通过对财经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的探讨, 帮助他们明确职业方向, 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
(2) 是提升职业竞争力、促进职业发展的动力。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在成功就职之后, 却在往后的职业发展空间上显得不足, 其中一部分原因正是来自于职业价值观的动力不足,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往往会促使他们及时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在职业晋升和职业发展上带来强大的动力, 进而提升职业竞争力。
二、财经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在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中, 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的课程主要有两门;一门是面向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另一门则是面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程。虽然在课程设计中有开设这两门课程, 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大部门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还是模糊的, 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结构来指导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财经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职业价值观偏功利性和物质性。当前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在择业上过分考虑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等物质性条件, 而忽略了社会上的就业需求和自己的职业发展, 过分强调薪酬、福利、待遇和假期等物质性条件, 往往可能会丧失好的工作机会。甚至有部分高职学生完全放弃了自己所学专业, 盲目投身于现阶段社会最热门的高薪行业, 忽视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和规划, 不利于未来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
(2) 职业期望过高, 脱离实际。很多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时对自己的工作薪酬待遇、职位、地域、晋升空间等设定的期望值过高, 脱离实际情况, 这往往会导致在求职结果和现实出现巨大落差的时候, 使他们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困难, 甚至有的会“消极怠工”和“频繁跳槽”, 这些情况都会对往后的职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从而失去更多求职机会。
(3) 缺乏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目前我国大学生毕业后更加愿意选择稳定、“有前途”的大企业, 认为私企和小企业不够稳定, 没有晋升空间和发展前景。自主创业的比重仅占毕业总数1%还不到, 而在美国, 这个数据高达20%~23%。原因在于我国大学生从小生活的家庭教育传统观念影响, 缺乏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大学生认为毕业后应该找一份“稳定”的职业, 他们没有创业的勇气和决心, 不愿意承担创业的风险和压力, 往往会错失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的创业机会。
三、如何解决财经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问题
针对目前财经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这些问题, 我们迫切需要提升高职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能力和评价能力, 以此提升他们在职业发展中的竞争力, 我们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
(1) 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价值观的引导。正确认识就业形势, 树立良好的就业态度, 树立正确的职业待遇观、职业苦乐观、职业地位观,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到职业前景。高职院校应该在高职教育中转变素质教育观念, 一方面通过引导新生大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 通过目标管理促进高职生学习计划,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另一方面,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 拓宽教育渠道, 通过开设第二课堂等方式, 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 建立职业心理素质, 从而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
在课程设置上, 开设可以让财经类高职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一些课程, 比如九型人格分析, 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特点并正确同社会需求相匹配, 从而正确制订自身的职业目标。鼓励他们在求职选择上既能兼顾自身优势和社会需要, 又能促进社会发展。
(2) 通过实践教育环节加强职业素质教育。通过校企合作, 高职生能够正确认识并发挥个人优势, 使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符合社会和行业需要, 从而促进个人发展。另外, 通过实践教育环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从而提高高职生的职业素养, 通过引进企业文化, 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当中, 使二者协同效应共同发挥育人作用, 唤起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 在实习实践中让学生深入体验职业角色, 发掘自我职业需要和职业发展之间的关联。
通过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真正把握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以及目前财经行业对相关专业技能的要求, 通过企业和学生的直接交流, 让学生感知企业选拔人才的着力点, 从而加强对自身职业素质的认知和培养。通过实践教育环节, 能够多方面全方位地对高职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 从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育人的协同作用。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当前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带有强烈的个体功利性,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也导致了功利性观念的泛滥, 加上“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思想, 高职生在求职时带有强烈的功利意识, 表现在就业选择上更倾向于到挣钱多的外企、上市公司, 等等。另一方面, 也造成了求职者专业意识淡化, 甚至完全放弃自己所学专业, 没有做到学以致用, 甚至忽视了自己专业未来的长期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校风、校训、校刊等渗透作用, 潜移默化地影响, 建立优良的校风学风, 包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崇尚人文和科学精神, 提倡务实精神, 鼓励当代大学生把握现实社会的需要, 了解时代特点和动向,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创新、公平、自强的正向人格, 使其广泛吸收正能量,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4) 培养创新精神, 鼓励创业。创业可以被称为“就业之母”, 因为创业者为社会新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但目前大学生往往只有1%左右选择创业, 原因在于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不够, 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没有信心, 安于现状, 没有做好遭遇“失败”的心理准备和勇气。
加强财经类高职生的创业教育, 增加他们的创业知识储备, 提升创业意识, 强化创业能力及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 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更新落后保守的就业观念, 一方面又要系统理论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技能,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 实现自身职业价值。
参考文献
[1]何露霞.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动向[J].继续教育研究, 2015.
[2]李宁萍.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与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
[3]刘斯漾.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观现状与教育策略[J].教育与职业,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