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心理工作内容具备社会科学性质, 也具备自然科学本质, 两个范畴都需要进行逻辑学应用。
关键词: 心理工作; 逻辑学;
作为心理工作者, 我们应该认识到, 心理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员, 自身本质同自然科学又具有一致性。研究与工作要尽可能的“自然科学化”, 同时, 还要合理利用人类现有社会科学认知成果解决问题。这些都要涉及逻辑学应用。
一、心理学本质上与自然科学具有一致性
心理工作者应该尽可能合理地运用自然科学取得的进展为心理工作服务。心理工作中的规律可能在更高的逻辑层次上来体现自然规律的客观内容, 其不是与自然规律并列, 更不是否定, 恰恰相反, 是对自然规律在更高层次上的论证, 其总体趋势是用更加客观化、精确化和系统化代替主观性、模糊性和不精确性, 在本质上就是“自然科学化”。生物反馈法等心理治疗技术与现代科技结合方法大量的应用就是具体表现。
二、心理工作不能走自然科学化极端
目前, 或是因为自然科学还未发展到足够高的阶段 (一些问题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仍然是变量太多、过于复杂) , 或是因为自然科学对心理工作的应用还不那么的便捷与经济等等, 许多问题不能简单的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心理工作完全以自然科学的基本公理为假设前提, 所有推理论证与运算严格遵循规定的逻辑程序, 所得结论经得起严格的实践或实验的检验, 还只是个梦想。所以还要着眼现实, 以现在的认识进行运筹, 运用逻辑学充分合理利用现有的社会科学认知成果解决问题。
三、心理工作要充分发挥逻辑学的应用
不论心理工作自然科学化进度如何, 逻辑学都能适用。心理工作者, 紧跟国家内涵建设步伐, 不断学习, 服务社会。但许多工作者, 疲于学习不同流派的内容, 学习与工作过程缺乏逻辑, 造成效率不够高, 甚至出现偏差。心理工作者要学会运用基本逻辑学方法降低学习、工作误差, 提高学习、工作准确程度与效率。
1) 逻辑学应用可以洞察心理规律中的一些内在联系, 使我们在学习方面融会贯通、应用方面得心应手。比如晕轮效应、过度概括、极端思维、移情、投射等等, 都可能具有共同的逻辑特点。认识到这一点, 就很容易理解与识记, 甚至无师自通, 减轻学习负担, 在应用上就更加得心应手。再比如情绪ABC理论就涉及到逻辑前提的问题, 要求逻辑分析素材搜集范围要全面。高水平心理工作者的学习与工作不再受不同流派的概念、方法所累, 正是从逻辑学应用上形成了融会贯通。所以, 心理工作者应注意在学习工作中做好逻辑学应用积累。心理工作者在学习阶段就应勤于应用逻辑学分析, 对相关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更加从本质层面准确把握, 为工作打好基础, 工作中注意严谨地应用。
另外, 要注意, 有些知识可以通过人类逻辑自身规律快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但诸如需要考虑的因素范围及其现状信息和作为社会科学层面的心理规律等知识的掌握, 则多是无类似捷径可寻, 需要再学习了。当然, 我们还可以尝试通过已知信息与因果关系进行推理或通过已知等价命题等已有知识帮助学习、工作。
2) 心理工作者应特别注意避免主观臆断, 以偏概全。业内不乏具备多年工作经验的工作者, “下车伊始”, 不做调查, 就想当然出方案。不论是什么流派, 不论是什么风格, 不论是不是权威, 不论具备什么其它社会角色, 都不能主观臆断, 以偏概全。
这并非易事, 有些心理工作者角色混淆, 具有过多的移情、投射, 这些都可能是以偏概全的表现。有时这种现象在一些有较多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表现得更为突出。某种程度上, 其以偏概全的基础更加丰富。还有一些错误是推理与逻辑分析素材范围的综合错误, 更加复杂。这种倾向非常顽固, 比如, 一些心理工作者运用语义分析等技术, 由于没有做细致的调查, 就去认定工作对象以偏概全逻辑错误时, 自己却可能犯着同性质的错误。
3) 逻辑本身也是逻辑学应用的素材。逻辑本身也应该是逻辑学应用的对象, 比如关于来访者语言分析中的逻辑学应用, 其语言逻辑的特殊性可能成为信息搜集的重要来源, 其逻辑前提具有主观虚拟性, 描述的绝对化等等都可能是打开服务对象心扉的突破口。就心理咨询工作而言, 逻辑学应用对象, 应该括自己、来访者、被督导对象的逻辑。
4) 注意逻辑学应用的纯洁性、创新性。在学习工作中对一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 对一些方法进行概括分类等, 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工作对象, 应该根据具体情况, 打破流派界限, 各取所长, 灵活运用。善于通过"执果索因"等逻辑基本方法, 注意综合, 敢于探索, 勇于创新。比如大胆探索互联网+, 虚拟现实 (VR) , 专家系统等技术手段, 更好地提供心理服务产品。再比如, 为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进行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开发。逻辑学的应用可以提高我们工作的严密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与数学基础、知识表示不确定性理论、搜索策略、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等内容结合促进人工智能的开发, 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有些企业与大学也纷纷开发相关系统, 比如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家系统等等, 对心理工作起到了有益的辅助与补充。
但由于社会科学的复杂性、变量多变性以及工作对象的个性化等等因素,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很难代替心理工作者。比如心理咨询师、督导师也不在当今科学家预言将要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之列。
5) 逻辑学应用不要过度。另一方面, 我们不能刻板的对待心理工作与逻辑学应用的关系, 认识清楚心理工作中的内容内在逻辑关系是必要的, 将小到概念大到流派回归社会统一通俗语言并进行合并简化也是有益的, 系统化的运用逻辑树方法去归纳心理工作内容也是明智的, 但由逻辑学知识结构对应心理工作各种内容的归纳这个反向系统工程用处不大。我们掌握逻辑学基本知识, 实时注意识其本质并进行系统化即可。
心理工作中逻辑学应用, 范围需要恰到好处, 过程需要严谨缜密,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系统、规范、准确、高效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