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综合国力得到快速发展与提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的需求逐渐多元化,对体育的价值认识也从“为国争光”向“休闲娱乐、强身健体”转变,这必然要求作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政府应有所作为,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政府大包大揽式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已无法与此相适应。《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不断增强社会活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这为体育公共服务的社会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充分调动了社会的力量。
从发达国家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政府能力有限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问题,同时还使社会组织的活力得到了增强[1]。在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 包括体育公共服务) 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社会体育组织起步较晚,发育不健全,使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体育公共服务还存在诸多问题,社会体育组织的不健全业已成为阻碍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视角探讨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旨在为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为社会体育组织提供发展机遇
1. 1 改善政府体育部门与社会体育组织的关系“创新社会公共管理体制,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形成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是我国的改革目标。在这一目标下,政府与社会不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协同的新型关系,这符合我国正向市民社会转变的现实。在市民社会里,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并通过各种渠道表达着自己的诉求。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具有浓厚行政色彩的治理模式已无法适用当今的社会管理。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中,应充分利用社会和市场力量实现体育公共服务的科学供给。目前,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模式是一条可以使政府和社会都能最大限度发挥效能的道路[2]。
首先,社会体育组织通过这一模式与政府合作,使其成为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职能的执行者,而不被排除在体育公共服务体制之外。其次,社会体育组织在这一模式的支持下,有了稳定的政策和资源实现社会体育公益目标。政府可以完全退出体育公共服务的生产领域而恢复其“服务”“监管”等职能,通过与社会体育组织的合作,全面了解居民的真实体育需求,有效应对体育公共服务需求增加而组织能力不足的困境,发挥政府与社会的合力,提高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与行政效能。
1. 2 为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提供动力 社会组织是独立于市场和政府组织之外的组织形态。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社会组织在整合社会资源、集聚专业人才、满足居民需求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由于我国社会体育组织的权力有限,缺少相关资源,无法得到良好、可持续的运转和发展,有的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很多也只是“自娱自乐”,未能充分发挥“为社会服务”的功效。如今,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模式使政府与社会体育组织成为买卖契约关系,从而消除社会体育组织发展的阻力,同时为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使社会体育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组织在完成政府购买的体育公共服务项目中,不仅实现了为社会服务的宗旨,还解决了运转经费不足以及人才缺失等问题,激发了社会体育组织为社会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积极性,使体育公共服务质量得到保证[3]。从中可以看出,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为社会体育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2 我国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困境
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在我国许多地方已逐渐推行,但还属于政府与社会体育组织低层次和局部的合作。限于我国社会体育组织发展的大环境、自身服务能力、我国体育体制及价值取向等问题,现阶段我国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体育公共服务还需要面对诸多困境。
2. 1 “分级登记、双重管理”下的社会体育组织效能难以发挥 在我国,社会组织的管理实行的是分级登记、双重管理的制度,任何社会组织要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必须先拥有与自身相关的主管机构,注册社会体育组织亦如此。虽然这一规定加强了政府对社会体育组织的监督,但在无形之中也为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同时也使社会体育组织常常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4]。一方面,由于实行的是双重管理,导致社会体育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往往受到几方面外力的干预而处于被动地位,独立性较差,影响了社会体育组织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有“注册须有与自身相关主管机构”的规定,我国很多社会体育组织都是在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下成立的,所以使得社会体育组织的“官”“民”属性不清。如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规划及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政府应如何引导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提供资金等问题均未明确,“支持”也仅仅停留在口头或书面上。民政部门无暇顾及,而体育部门的主要政绩取向又非社会体育,所以在现行管理体制下的社会体育组织发展举步维艰,其效能也难以得到发挥。
2. 2 社会体育组织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法律与制度不健全 首先,在顶层设计方面,国家还未出台《社会组织法》,没有全面、专门、严谨的关于社会组织方面的法律,而其他涉及社会组织的法律欠系统,使社会组织在发展上缺乏法律的引导,在运行过程中也无法可依甚至有法难依。在现行的有关社会组织的管理条例中,如国务院出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及民政部出台的《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等,主要以程序性规范为主,实体性规范明显不足,未准确界定社会组织的地位、责任、功能、义务和权利。在《体育法》等法律法规中,对社会体育组织的设立、性质、地位、作用及职能也未明确阐述。
其次,缺乏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法律依据和保障。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在《政府采购法》中,体育公共服务未被列入采购范围中,而社会体育组织也未被视为购买客体,还不能满足各级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制度需求。虽然在一些地方规章制度中有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措施及指导性意见,但尚处于探索阶段,均不健全。在公共服务的购买程序、内容、定价、资金来源、评估机制等方面不明晰,操作性较差,并且对社会组织的税收减免、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也无配套的政策与法规。目前,有些地方政府也在尝试着购买体育公共服务,但法律和制度的不健全已成为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绊脚石”。
2. 3 社会体育组织自身能力欠缺影响体育公共服务质量 政府在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某一项体育公共服务时,对社会组织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资质和能力都会进行严格审查。由于我国社会体育组织发展起步晚、发育不成熟,所以自身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从事体育公共服务的专业人才缺乏。目前社会体育组织从业人员主要为兼职人员,体育公共服务专职人员较少,大多未接受过专业的体育公共服务教育和培训,从业人员的体育专业知识、年龄及学历结构不够合理,还无法提供很多专业性的体育公共服务。二是由于资金的缺乏,社会体育组织缺乏必要的设备、良好的环境,功能单一,从而使社会体育组织整体服务能力不足。三是管理上的不规范使得社会体育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出现目标不明确、供给效率低等问题[5]。社会体育组织自身能力的欠缺势必影响他们承接体育公共服务项目。
2. 4 社会体育组织发展不平衡影响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 首先,我国在城乡、区域之间的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极不平衡,西部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明显优于农村,而在实践中往往是社会体育组织发展薄弱的地区更需要体育公共服务。社会体育组织应承担更多的体育公共服务项目。
其次,社会体育组织所能承担的体育公共服务项目结构不合理。社会体育组织在参与体育公共服务项目时,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健全,还缺乏决策权,与政府沟通不足,未能及时了解政府的发展思路,故现有的体育公共服务项目与政府购买的项目并不十分吻合。最后,体育公共服务的对象结构也出现不平衡现象。如果将社会群体分为弱势群体、一般群体和优势群体,那么为一般群体和优势群体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社会体育组织较多,而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社会体育组织过少,这也影响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平性[6]。从以上可以看出,社会体育组织发展不平衡将影响政府向其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或产品。
3 社会体育组织发展路径
3. 1 创设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环境 第一,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政府部门要改变对社会体育组织的认识和看法,社会体育组织不再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也不是政府的附属品,政府要从全能型的大政府观念中走出来,逐步接受“大社会、小政府”的公共治理模式,明确社会体育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制订发展规划,大力支持和引导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7]。建立政府与社会体育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上的平等合作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合理划分各自的界限,在社会治理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而政府恢复其应有的规划、调控、监管、评估等职能。
第二,高度重视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相关法律政策环境的建设,规范统一相关制度,使社会组织在承接体育公共服务项目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无疑是推动政府与社会体育组织可持续合作的保证,更是社会体育组织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三,社会体育组织自身要定位准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取得政府和民众的信任,充分利用贴近民众的优势,发挥民众与政府之间的纽带作用,主动创设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
3. 2 创新社会体育组织管理模式 保持独立是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前提和重要条件,而目前对社会体育组织的“分级登记、双重管理”管理体制显然不符合这一要求,应加强体制改革,使社会体育组织的双重管理现状得以改变,由“双重管理”变为“单向管理”。即以前的业务主管部门不再直接对社会体育组织进行监督和管理,只是起到业务指导的作用。成立社会体育组织服务部门,统一实行对社会体育组织的备案、登记和监管。
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体育组织对政府的依附关系,放宽社会体育组织成立的限制条件,并简化登记注册手续。政府对社会体育组织的活动内容仅仅起到引导作用,而不是过多干预,让社会体育组织真正实现自治,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不断扩大自治空间。另外,不断创新社会体育组织的管理模式,完善协调运转、责权清晰、有效制衡的法人实体。健全评估考核机制,政府对社会体育组织承担的体育公共服务项目要实时监控,及时了解社会体育组织提供服务的效果并反馈,还可以建立由专家、学者及民众组成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社会体育组织进行评估,提高对社会体育组织的管理效率[8]。
3. 3 社会体育组织应不断提升“内功”,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质量 社会体育组织能否较好地承担政府购买的体育公共服务项目,其“内功”( 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能力和素质) 是关键。这一方面决定了社会体育组织能否在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竞标中获胜,另一方面决定了其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质量能否得到评估小组和民众的认可,进而影响到该社会体育组织承接下一期项目[9]。社会体育组织“内功”的提升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需拥有一批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良好人文素质的体育公共服务专业人才。人是社会组织的根本,一个成熟的社会体育组织首要解决的就是人才问题。应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创新组织文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且还要时常关注人才队伍的结构问题。二是加强现有员工的在职培训,加快其知识与技术更新,通过培训考核、资格认证等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并在承担政府购买的某一项体育公共服务之前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三是社会体育组织要加强自律,完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内部管理机制,在财务、项目管理等方面更加规范和科学,提高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能力,坚持以“诚信”为本组织的宗旨。四是充分运用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资金,并利用组织资源合法经营,拓展服务内容,以增加收入,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社会体育组织的良性发展[10]。
3. 4 制订科学的社会体育组织发展规划,并合理调整网点布局 社会体育组织网点布局不均不但制约了社会体育组织自身的发展,也成为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障碍。政府应制订科学的社会体育组织发展规划,在全面了解现有社会体育组织的基础上,合理调整网点布局,统筹发展。对无社会体育组织的地区加强政策的引导和资金的支持,加大对该地区社会体育组织的培育; 对日渐萎缩及运转出现困难的社会体育组织采用重组的方法加以恢复; 对同类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重复和过剩的社会体育组织进行项目的调整,逐步使社会体育组织在地区之间实现平衡,项目种类、数量等方面科学与合理[11]。从社会体育组织自身角度看,应及时了解本地区民众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与政府部门充分沟通,实现信息对称。依据自身的实力制订发展目标和规划,加强软硬件建设,为承担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夯实基础,不断扩大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和对象,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
4 结束语
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既是实践话题,又是热门的学术话题。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未改变体育公共服务的公益性质和目标,只是改变了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体育公共服务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能力有限的问题,使政府可以从繁杂的体育公共服务生产环节解放出来,另一方面给予社会体育组织充足的发展动力和空间。目前,体制障碍、法制不健全、自身能力不足、发展不平衡等已严重影响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政府应创造有利于社会体育组织发展的体制和法律环境,并制订科学的社会体育组织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网点,使社会体育组织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形成竞争,顺利实现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体育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名,刘国翰,何建宇. 中国社团改革: 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8 -21
[2] 刘玉. 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经验及启示[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 3) : 294 -300
[3] 赖其军,郇昌店. 从政府投入到政府购买: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创新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0( 10) : 7 -9
[4] 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等. 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困境[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 8) :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