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体育论文 >

体育强国建设的发展瓶颈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9-09-29

  建设体育强国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使命,它不仅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整体战略,而且关系到民族精神的提升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甚至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和谐。现阶段虽然我国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由体育弱国向体育大国的转型,但与真正的体育强国还有不少差距。在体育强国的建设进程中,我国还存在诸多瓶颈性问题,如何攻克难题,寻找体育强国建设的发展之策无疑成了一项十分值得探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1、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专家访谈法,运用“五级评分法”制定了“体育强国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访谈提纲,有针对性地选择 40 位相关专家进行了访谈。选择的专家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从事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学校体育等研究领域工作 10 年以上的专业教师,且职称为教授,学历为博士; 另一类是具有 5年以上体育教育与管理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他们多数参加过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承办的“体育强国的辨析与建设”学术沙龙。

  2、体育强国建设面临的瓶颈性问题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在结合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初步拟出了 16 项可能影响体育强国建设的主要问题。前 5 项主要问题排序依次为: “体育体制性弊端( 4. 675) ”“体育科教实力不强,体育科教服务能力弱( 4. 500) ”“群众体育根基不牢,质量水平不高( 4. 450) ”“竞技体育发展不协调、不平衡( 4. 250) ”“体育产业综合实力薄弱,尚不具备国际体育市场竞争力( 4. 225) ”。专家对这些问题评价的平均值在 4. 0 以上,这表明专家对上述 5 项主要问题认同的一致性程度很高,而评价的平均值低于 4. 0 的其他问题,其标准差均大于 1. 0,变异系数也在 20% 以上,这表明专家对“体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滞后”“体育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不高”“国际体育合作与交流机制缺位,国际体育事务尚不具备主导话语权”3 项主要问题的评价值认同的一致性还不够高。

  2. 1、体育体制弊端

  体育体制是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1]。我国现行的体育体制由群众体育体制和精英体育体制构成。囿于长期以来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影响和束缚,现行的体育体制存在诸多问题。从群众体育体制来看,我国群众体育体制仍然是以政府主导,高度集中的行政型体育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弊端在我国体育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暴露无遗,主要表现有群众体育管理的体制性缺位、群众体育政策法规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群众体育实践[2]、群众体育供给体制下的供需矛盾、群众体育功利化和工具化等问题。从精英体育体制来看,我国精英体育体制即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也是以国家拨款为主,是政府主导下的集中型行政管理体制。该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政府对体育的行政干预过多过死,束缚甚至打消了社会各界力量办体育的积极性; “管办不分”的行政管理体制与现代体育产业化和社会化背道而驰; 竞技体育“重物轻人”的“物化”现象凸显; 运动员权利保障机制缺位; 竞技体育的功利化,等等。

  2.2、体育科教实力薄弱,体育科教服务体育发展的能力不强

  我国体育科教的整体实力仍不强,体育科教服务体育发展的能力还比较弱。就体育科技实力而言,其不足主要表现在 4 个方面:

  1) 体育科技人才队伍数量与质量不高。以河南省为例,2014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 从数量上看,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引进数量不足,增幅不大; 从学历水平来看,博士以上学历人数占被调查体育科技人才总数的 8. 3%,硕士学历人数最多占 50. 6%,本科学历人数占 40. 8%,专科学历人数最少占 0. 3%; 从职称结构来看,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所占比重分别为 24. 6%、39. 9%和 34. 1%。上述调查数据表明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存在着数量不足、高学历人才比重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3]。

  2) 体育科技投入捉襟见肘,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低。有研究指出,我国体育科技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且分配不均[4]。也有研究指出,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我国科技界面临的现实问题[5]。据统计,我国体育科技成果大部分滞留在实验室水平,得到转化的比例仅为 20%,这 20% 转化的体育科技成果中,60% 以上的是通过个人洽谈实现的,而缺乏区域性的信息共享平台,是导致体育科技成果滞后转化的主因[6]。发达国家体育科技对体育产业的贡献率高达 80%,而我国体育科技贡献率仅为 20%左右[4]。

  3) 体育科技体制障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位的确立,我国体育科技体制正在由过去的行政主导型渐进向市场主导型转型,但转型期间现行的体育科技体制依然未能完全摆脱体制障碍。

  4) 体育科技机构数量少、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复等问题也约束着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此外,体育科技刊物质量、体育科技产业化水平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就体育教育实力而言,其不足则主要表现在:

  1) 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弱势地位。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功利性教育观充斥着学校教育,致使学校教育中处在弱势地位的体育教育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2) 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用结构不合理、效益不高、浪费严重的弊端。这与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先天缺陷不无关系。

  3) 体育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分布不均,且流失严重。以体育场地资源为例,据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教育系统拥有 558 044 个体育场地,占全国总数的 65. 6%,尽管如此,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匮乏的现状却依然严峻。体育场地资源分布不均主要体现在学校的不同级别、地域等。体育场地资源的流失则主要是因为学校合并重组、挤占等。

  4) 体育教育政策法规执行不力。这主要归因于学校领导对体育教育政策法规工作不重视,执法不严,加之有的政策法规条文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也有的政策法规停留在口号性、宣传性的层面上,缺乏法律效力,还有的政策法规条文未明确责任主体,致使我国体育教育的政策法规工作仍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

  5) 体育教育管理体制障碍。目前,我国体育教育管理体制仍未打破高度集中的行政型管理体制发展瓶颈。

  2. 3 群众体育的根基不牢,大而不强

  长期以来由于受综合因素的影响和牵制,致使我国群众体育的根基不牢,质量水平不高的客观现实仍未发生扭转。我国群众体育大而不强突出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群众体育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虽然我国群众体育组织基本上形成了中央、省级、地市级、区县级、街道( 乡镇) 的线性结构网络服务体系,但群众体育组织化程度依然不高,特别是基层群众体育组织的建设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此外,中央、省级、市、区( 县) 、街道( 乡镇) 、社区( 行政村) 各级体育组织之间关联度不高,协同性不强,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未形成“1 +1 ﹥ 2”的合力。

  2) 群众体育社会化程度不高。一直以来,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是以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为主导的单一发展模式,即政府管理型体制,这种体制囿于政府干预过多、管的过死、呆板僵硬、缺乏弹性等诸多弊端致使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社会根基非常薄弱。

  正因为政府长期对群众体育的包办行为导致社会力量办群众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所以产生群众体育社会化程度不高的现实也就不足为怪了。

  3) 群众体育产业化程度不高。造成我国群众体育产业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 ①我国体育产业总体水平偏低,群众体育产业界定不明确,经营管理尚属起步阶段; ②群众体育产业经营范围狭小,管理方式单一,经营产值偏低,体育培训市场和信息服务市场严重不足; ③群众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缺乏灵活性,不能刺激广大群众对体育的消费欲望; ④有较高产业价值的群众体育活动尚待开发; ⑤基层群众体育组织体育产业开发的形式和内容单一化[4]。

  4) 群众体育生活化程度不高。我国群众体育的生活化程度之所以不高与我国群众对体育的认知程度不高、群众体育健身消费意识不强、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足等不无关系。

  5) 群众体育的法制化程度不高。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受法制意识淡薄、执法难度大、可操作性差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致使我国群众体育的法制化建设进程缓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对群众体育的法制化建设越来越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群众体育法制化水平的提升。但与国外群众体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群众体育的法制化程度还比较低,这主要表现在: ①群众体育立法关注群体不全面,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②未专门制定法律明确群众体育的经费来源; ③群众体育立法未能与经济发展同步调; ④群众体育执法力度有限; ⑤群众体育法制化环境尚不健全。

  6) 群众体育的科学化程度不高。我国群众体育的科学化水平可以从为群众参与体育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和体质监测服务两个方面得以体现。在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方面,目前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发展和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策略,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增长速度仍难以满足群众体育的发展现实需求。截至 2014 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 142万人,其中国家级 2 447 人。从提供体质监测服务方面,为了提高群众科学健身的水平,国家体委制定并出台了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体质检测站。尽管国民体质监测站( 点) 在逐年增长,然而,现有的国民体质检测站( 点) 与庞大群众人口科学健身需求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2. 4、竞技体育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突出

  竞技体育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问题一方面表现在竞技体育与体育系统中其他子系统之间的不协调、不平衡。1)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虽然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均衡发展是我国体育工作的一贯宗旨,然而,现实中由于我国实行竞技体育赶超战略,国家对竞技体育既“管”

  又“办”,而对群众体育却只“管”不“办”,致使精英体育被强化,而群众体育持续淡化,最终促使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差距愈来愈大。2) 竞技体育与体育产业之间的不协调、不平衡。囿于我国现行的竞技体育体制即“举国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诞生的,该体制具有高度的垄断性和浓厚的行政色彩。

  在这种体制下,体育成了政府的垄断事业,政府以行政手段维持体育事业的运行,政府既是管体育的主体,又是办体育的主体,这种“官办不分”的体育体制是导致竞技体育与体育产业不协调、不平衡发展的“罪魁祸首”。

  另一方面表现在竞技体育系统内部的不协调、不平衡。1) 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上的不协调、不平衡。从夏季奥运会与冬季奥运会的赛事成绩比较来看,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次参加夏季奥运会就雪洗了“零”的耻辱,并取得了金牌榜第四的历史性突破,随后,我国在夏季奥运会的战绩稳中有升到了 2008年达到了巅峰,实现了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的历史最好成绩。然而,改革开放后我国奥运军团在冬季奥运会上的表现虽有起色,但始终与金牌缘悭一面,直到 2002 年第 19 届冬季奥运会才打破了 22 年无金魔咒。从夏季奥运会各项目成绩分布比较来看,我国主要依靠乒乓球、羽毛球、射击、体操、举重、跳水等传统优势项目摘金夺银,而我国在基础大项( 田径、游泳、水上项目) 上几乎毫无建树,在三大球上也近乎全面失守。2) 竞技体育区域发展上的不协调、不平衡。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在区域上呈现出“东高、中平、西低”的梯形结构。以对 2012 年夏奥会和 2014 年冬奥会的金牌贡献率为例,2012年夏奥会上我国夺得的 38 枚金牌中,东部贡献率为53. 95% ,中部贡献率为 23. 68% ,西部贡献率仅为16. 45% 。2014 年冬奥会上我国夺得的 5 枚奖牌中,东部贡献率为 40%,中部贡献率为 60%,西部贡献率可以忽略不计。

  2. 5、体育产业整体实力薄弱,国际体育市场竞争力不强

  我国是体育产业后发国家,体育产业整体实力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等相比就显得异常薄弱。这可以从体育产业相关统计数据的国际比较中窥见一斑。

  从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对 GDP 贡献的比较来看,全球体育产业的规模与产值日益扩大,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 GDP 的贡献率达到 1% ~ 3%[7]。

  2008 年,我国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1 554. 97亿元,但对 GDP 的贡献率仍仅占 0. 52%[8]。此外,据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数据统计,体育用品行业的增加值可以占到一个国家或地区 GDP 的 5% 左右,而我国2012 年体育用品产业的增加值是 1 936 亿元,仅占GDP 的 0. 37%[9]。由此可见,我国体育产业对 GDP的贡献率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体育产业化水平尚待提升。

  从体育产业提供就业人数的比较来看,以马术产业为例,美国仅马产业一项就为美国提供 140 多万个就业岗位,是美国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之一。

  澳大利亚马产业为澳大利亚提供近 13 万个就业岗位,也是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之一。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马产业在 GDP 中均占很高的份额,亦是这些国家的支柱产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然而,与国外马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马产业尚处于过渡阶段,马产业市场化程度低,提供的就业岗位也非常有限[9]。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体育产业所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总量的比重偏低,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从体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实力来看,为了便于比较分析,笔者选取了国际着名体育企业美国的耐克公司,并力图将其与目前我国国内实力最强的体育企业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简称李宁公司)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首先,从业务范围来看,耐克公司的产品销往全球 200 多个国家,业务范围几乎遍及全球,而北京李宁的业务范围主要局限于国内,其海外业务的拓展速度较慢。其次,从资产总额来看,国内体育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差距悬殊。2012 年耐克公司资产总额为1 577 790万美元,而李宁公司资产总额为603 200万人民币,以当年美元与人民币汇率换算,可知耐克公司资产总额是李宁公司的16. 47 倍[10]。最后,从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来看,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2012年,耐克公司资产收益率为 14. 09%,而李宁公司则为 - 32. 42%。2012 年,耐 克 公 司 的 净 利 润 为222 300万美元,而李宁公司的净利润为 - 195 540万人民币[11]。

  从上述体育产业数据的比较中不难发现,我国还只是一个体育产业弱国,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水平仍比较低,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尚不具备参与国际体育市场角逐的竞争实力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3、促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对策

  3. 1、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和促进运行机制创新

  北京体育大学黄亚玲教授认为,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不仅决定着体育的发展目标、方向和规模,也决定着体育是否能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因此,她认为要实现体育强国,就必须对我国现行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打破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举国体制,建立以人为本的“小政府、大社会”社会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12]。此外,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也曾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称: “不断深化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体育体制,势在必行。”

  [13]由此可见,深化体育体制改革,促进运行机制创新,凭借改革和创新来促进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是一条可行路径。因此,改变传统的政府高度集中型行政垂直体育管理体制,建立由政府监督指导,社会组织管理运作、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兴办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相适应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政府宏观引导下的社会自我协调、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管理体制。

  3. 2、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竞技体育强国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统领竞技体育强国建设的具体做法如下: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指导竞技体育强国建设。在竞技体育强国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将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贯彻到竞技体育强国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使竞技体育强国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处处彰显人文精神,处处体现人文关爱。2)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指导竞技体育强国建设。竞技体育强国建设是一项持久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且其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的发展息息相关。因而,在竞技体育强国的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之间的协调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既不能超越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也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负荷。3) 坚持协调发展观指导竞技体育强国建设。竞技体育强国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项宏伟的工程,必须始终以协调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好竞技体育与青少年体育的协调发展、职业体育与业余体育的协调发展等。4) 坚持全面发展观指导竞技体育强国建设。在竞技体育强国建设中,应不断完善竞技体育领域的举国体制和运行机制,保持竞技体育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推动竞技体育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其他领域发展的积极作用,形成竞技体育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全面发展的格局。

  3. 3、巩固和夯实群众体育根基,提升群众体育的质量和水平

  只有让体育回归到群众强身健体的本质上来,巩固和壮大群众体育根基,提升群众体育的质量和水平才是体育强国建设的理性回归。具体举措: 1)从制度层面,建立政府监督指导、社会组织管理、群众共同参与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 从政策层面上,制定和完善群众体育政策,加大对群众体育政策的倾斜力度,保证群众体育能够与竞技体育比翼齐飞; 3) 从法律法规层面,根据群众体育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有针对性地制定与群体育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逐步形成健全的群众体育法律法规体系; 4) 从产业层面上,加快发展体育服装、体育彩票、体育休闲娱乐等全民健身服务产业的力度,满足群众体育的健身需求,不断提升群众体育消费意识和生活化水平; 5) 从组织层面上,健全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提升群众体育组织化水平。

  3. 4、建立和完善体育科教服务体系,增强体育科教对体育强国建设的服务能力

  我国体育科教的整体实力薄弱已经成了影响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中难以逾越的鸿沟。为此,要建立和完善体育科教服务体系,增强体育科技对体育强国建设的服务能力。具体做法: 1) 建立和完善体育科技、教育与体育运动实践发展相结合的体育科技、体育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制度上保障体育科教兴体战略的顺利实施。2) 加大对体育科研院所、体育院校及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体育院校、高校的科技力量服务于体育运动实践,形成体育系统与科研院所、体育院系及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等单位的资源共享。3) 成立专门的体育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部门,培育体育科技成果的技术市场,推动体育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4) 整合体育科技与教育资源,形成体育科技与教育的合力。建立综合体育基地或体育中心,将体育院校( 系) 、运动队、体育科研所等单位的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体育科技与教育的合力优势。5) 加快社会化体育科教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创建体育科技、教育专家团队、体育科技成果、体育科技信息等综合数据库,建立社会化体育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为全民休闲健身、竞技训练竞赛、体育产业提供决策咨询和重点攻关服务,全面提升体育科教对体育强国建设的综合实力。6) 建立和完善以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为主线,以省、市体育科研机构( 包括体育院校、高校体科所) 和各级训练基地( 运动管理中心) 为基点的点线结合、覆盖面广的社会化体育科技组织网络,逐步形成适应体育强国需要的科技保障服务体系。

  3. 5、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提升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不断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势在必行。具体措施: 1) 改革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产权、责权明晰,政企、官办分离的企业化管理制度和市场化运作机制。2) 建立健全体育市场法律法规体系,规范体育中介、表演、彩票等市场,维护体育市场秩序,加速体育市场法制化进程的推进。3) 增强体育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支持、项目补贴等多种方式,打造良好的体育产业投融资环境。4) 坚持自主创新,实施国产体育大品牌大战略。加大对国内体育企业自主品牌创建的支持力度,引导国内体育企业增大对自主品牌研发科技投入,扶持国内体育企业自主研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加强对国内体育企业无形资产开发和保护,鼓励国内体育企业做大做强,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国产体育大品牌大战略。5) 借助国外职业体育成功运作经验,大力发展职业体育,破除体制性障碍,提升职业体育的产业化水平,增强体育发展的自我“造血”功能。6) 以培养体育产业重点领域的专门人才为抓手,以高层次、复合型、骨干体育产业人才为重点,推进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打造一支水平一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杨桦,孙淑惠,舒为平,等. 坚持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 5) : 575 -580.
  [2]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149.
  [3]胡晓波. 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现状调查[J]. 中州体育( 少林与太极) ,2014( 8) : 25 -28.
  [4]曹芳. 我国体育科技发展现状[J]. 电子测试,2013( 4) : 251.
  [5]陈洪. 我国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与制度安排[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 1) : 22 -25.
  [6]翟国强. 中国体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模式及现实路径研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3( 8) : 98.
  [7]江和平,张海潮.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 2008 - 2010) [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58.
  [8]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 国家体育总局,2011.
  [9]阮伟,钟秉枢.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 2014) [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0]陈瑶. 耐克与李宁公司供应链的比较[ED/BL].
  [10]鲍明晓.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TAG标签: 强国     瓶颈     体育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