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体育论文 >

体育强国应拥有国际话语权与文化创新

发布时间:2019-09-29

  1、体育强国的文化释义

  世界正经历着“他者的崛起”,[1]“他者的崛起”就是非西方的崛起,表征着国际社会多元化的发展潮流。当前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他者崛起就是中国文化的崛起。历经百年,我国已经跨入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文化崛起”赋予了体育强国的文化使命,体育强国必然是体育文化强国。首先,强国不能只输出工业产品,而更重要的是输出文化和思想。

  体育文化强国就是输出的体育文化被“他者”接受的国家,因被“他者”接受而拥有国际话语权。其次,中国体育文化资源丰厚,与西方现代体育在性质和功能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体育文化可以成为世界体育多样化文化的另一选择。最后,体育强国的文化是基于自身的体育实践而创造出来并且能够解释自己的体育实践的文化。基于以上分析,所谓体育强国就是能够提供另一体育文化选择,并且拥有国际话语权的国家。

  2、中国能否为世界体育提供另一个体育文化选择

  中国能否为世界提供另一个体育文化选择? 这涉及三个相关的问题: 体育强国必须要求体育文化崛起吗? 体育强国需要一个不同于西方体育文化吗? 中国能够创造一个不同于西方的体育文化吗?

  2. 1、体育文化崛起是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2. 1. 1、何谓体育文化崛起

  体育文化崛起是文化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崛起就是充分利用和开发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创新,推进中国的国家价值、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理念走向世界,增强中国文化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必要的外部文化环境。体育文化崛起就是充分利用和开发中国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推进中国的体育文化走向世界,发挥体育文化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巩固和提高中国在国际体育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实现中国体育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

  中国的体育文化资源丰富,但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一个是西方主流体育文化。来源并不等同于就是,当前,中国尚未构建出自己的体育文化,因为它无法解释自己的体育实践。

  传统体育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秀思想品德、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影响和引导着其他民族的价值认同。西方主流体育文化宣扬“公正、公平、自由、竞争”等公共体育精神,形成了一整套固有话语体系。西方主流体育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已历经百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体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过文化创新,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主流体育文化之间的融合,重构中国的体育文化,进而增强中国体育文化吸引力、体育价值观吸引力、体育体制吸引力等。通过塑造国际规则、国际形象,设定国际议题以增强国际话语权,进而巩固和增强中国的体育文化在国际体育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世界体育多样化的背景下,中国的体育文化能够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另一选择,成为西方体育文化的重要补充,就标志着中国体育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的实现和中国体育文化的崛起。

  2. 1. 2、体育文化崛起是体育强国的真正崛起

  崛起意味着国际社会中一个强力大国的出现,而一个真正崛起的大国必然是文化崛起的国家。文化在大国崛起的影响因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哈佛大学教授兰德斯认为经济发展中的几乎所有差异的根源来自于文化。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的落后,其根源在于封闭、自足的儒家文化,与此相对应的则是,日本的成功得益于日本的文化。[2]同样,体育强国的崛起,也必然是体育文化的崛起。历史证明,只有体育文化的崛起,才能称得上体育强国。比如,近现代的英国创造了符合现代需要的新体育形态、充分开发了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对西方现代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美国的体育硬实力世界一流,而作为大众消费文化的体育文化在国际上更是影响深远。美国、英国都称得上体育强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重返奥运会大家庭以来,中国不但是世界重大赛事的重要参与者,而且也是世界重大赛事的承办者。在竞技体育成绩斐然的同时,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也得到了空前发展。中国已经从世界体育的局外人逐步融入到西方体育文化体系之中,这为体育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体育文化素材。但是,中国体育主要是享用其他国家的经验,尚不能提供另一文化选择,尚未对当代世界体育做出自己的、具有实质意义的文明贡献。具有丰厚传统体育文化积淀的中国,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体育文化崛起。

  2. 2、体育强国需要一个不同于西方的体育文化

  中国近代,为救亡图存,“师夷长技以制夷”,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人们看到西方的崛起是文化的崛起所致,把西方的文化看作普世性文化,因此,认为中国要强大起来就要消灭自己的文化,学习西方的文化,接受西方的文化。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去日本化而欧化( 学习英国和德国) ,成为近代强国。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天然地成为中国学习的榜样,也使得中国更加坚信只有消灭自己的文化,接受西方的文化才能成为强国。改革开放以来接受西方文化的这种思维,用西方文化来改造中国文化的现象依然存在。比如,20 世纪 80 年代的电视剧《河殇》就是其中的代表,而一直以来所谓的普世价值观———西方价值观也是典型明证。对一些人来说,中国要强大起来,只要接受西方文化就可以了,无需一个不同于西方的文化。

  体育强国是国人的百年梦想。接受西方文化,消灭自己的文化这一思维也反映在体育强国的认识和实践上。在实践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而发展体育运动实质就是大力发展西方体育。竞技体育强国实质是西方体育范畴的竞技体育强国。从文化的角度,体育强国的百年实践实际上是西方体育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过程,反映在人们对体育强国的认识上,就是把西方主流体育文化范畴内成绩和水平一流的国家称之为体育强国。

  把西方主流体育文化看成是唯一普世性的,消灭自己的文化,接受西方的文化,这显然过于简单。一方面,文化或文明,都是人类社会创造和积累而来,都存在有普世的东西。西方文化的崛起本身也是吸收了许多非西方的文化。比如西方吸取了中国古代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而形成了“大众教育”思想,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大众教育制度。另一方面,单就西方主流体育文化而言,因弘扬公正、自由、竞争等公共体育精神而具有普世性,同时自身也存在着难以遏制的严重的异化现象,比如,体育明星背离体育伦理的现象屡见不鲜,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赛事丑闻也不绝于耳。因此,简单地接受西方体育文化,特别是严重异化的西方体育文化,不可能成为体育强国。而单就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而言,因崇尚“天人合一”也同样具有普世性,但是,却不属于西方体育的范畴。

  体育文化崛起是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不属于西方主流体育文化的范畴。因此,要摈弃接受西方文化,消灭自己文化的过于简单的做法和僵化的思维,体育强国需要一个不同于西方的体育文化。

  2. 3 体育强国应能够创造出一个不同于西方的体育文化

  2. 3. 1、历史上的体育强国及其体育文化创新。

  世界体育文化的历史表明,体育强国大都创造出了新的体育文化。比如,历经 150 多年,英国率先完成了体育由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换,[3]创造了现代意义的体育文化。法国顺应了体育国际化和国际组织化的趋势,创建了国际体育组织机构和组织文化。美国将体育与市场结合,创建了体育商业文化和大众体育文化。日本则将西方体育与本土文化对接,创造出了具有日本元素的体育文化。苏联则是把西方体育与国际政治相结合,创造了国际体育政治文化。

  那么,中国能否创造出一个不同于西方的体育文化呢? 所谓创造出一个不同于西方的体育文化,就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有能力创造一个和西方不同的体育文化,但又可以成为除西方之外的另一个选择文化,即拥有国际话语权的体育文化。然而,产生一种文化比较容易,而拥有国际话语权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以“养生”体育文化、武术文化和“龙”体育文化为典型的古代中国体育文化是在中国农耕文化基础上创造的体育文化,并远播海外。尽管古代中国体育文化还不是一种独立的交流形式,还必须依赖于政治、经济、外交等活动,还只是散见于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在某种意义上,古代中国可以称得上体育强国。

  2. 3. 2、体育强国应能够创造出不同于西方的体育文化

  体育强国的体育文化来源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创造出不同于西方的体育文化就是把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相互融合而形成新形态的体育文化。文化融合就是某几种具体文化通过自觉或强制性的方式而进行的相互间的传播、冲突、对话、移植、整合等文化调整过程。

  能够创造出不同于西方的体育文化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为创造新的体育文化奠定了丰厚的基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既包括中国民族主流体育文化资源,也包括非主流的汉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4]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种类繁多,历史悠远,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向》统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种类项目多达 977 种,而汉民族传统体育301 种,其他民族体育项目 676 种。一是西方体育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已历经百年,为能够创造出新的体育文化奠定了实践基础和积累了丰富的体育文化素材。

  国际社会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与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相呼应,世界体育也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当前占主流的西方体育人文缺失等异化现象严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理应成为西方体育文化的重要补充。创造一个不同于西方的体育文化,是体育强国应担负的文化使命。

  3、体育强国应拥有国际话语权

  3. 1、国际话语权

  国际话语权在冷战以后受到广泛重视。国际话语权一说是国际话语权利,一说是国际话语权力。

  梁凯音认为国际话语权指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就社会发展事务和国家事务等发表意见的权利,主要包括对国际事务、国际事件的定义权、对各种国际标准和游戏规则的制订权以及对是非曲直的评议权、裁判权。[5]张铭清认为国际话语权属于软实力范畴,通过话语传播影响舆论,塑造国家形象和主导国际事务的能力。[6]陈正良等认为国际话语权不仅是在世界上说话的权利,更是一国的软实力。[7]基于以上分析,体育强国的国际话语权实际上就是一国的体育文化被“他者”自愿接受而产生影响的权力。文化的影响力最显着的特征就是非强迫性,是一种软权力。体育强国的国际话语权属于软权力的范畴。

  3. 2、中国尚不具有国际体育话语权

  3. 2. 1、西方主流体育文化主导国际体育格局

  当今国际体育格局是工业文明的产物,由西方主流体育文化所主导,最显着的特征就是西方主流体育向非西方地区传播,以及各国向向西方主流体育学习。西方主流体育主导的国际体育格局在极大地普及西方主流体育的同时,也有效地抑制了其他体育文化的传播。另外,在这种国际体育格局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男性与女性、西方与非西方之间也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不平等。最后,既有国际体育格局中,赛事以西方主流体育为主,且赛事体系区域饱和。因此,在西方主流体育文化主导的国际体育格局中,中国很难拥有国际话语权。

  3. 2. 2、中国的体育文化是依附性文化

  文化里面包含传统的因素或西方的因素,或者二者的结合,这不仅不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必须通过创新才能发挥出来,否则就只能是一种依附性文化。依附性文化与主体性文化相对,是一种依赖性、被动性、从属性的文化。

  依附性文化最显着的特性就是无法解释自己,自然无法产生对“他者”的影响力,也就不可能拥有话语权。当代中国体育文化来源于西方体育文化和传统体育文化,但是由于缺乏创新,只能是一种依附性文化,即要么依附于传统,要么依附于西方。依附于传统,使得当代中国体育文化无法解释中国的现代体育实践。而依附于西方体育文化,就是简单地照抄照搬或者变相利用西方体育的概念、理论等,其实质是用西方的东西解释自己,结果是很明显的,如同用“苹果”来解释“橘子”。当前,中国的体育文化主要是依附于西方主流体育文化。

  3. 3、提升国际话语权

  3. 3. 1、强调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普世性和互补性

  西方主流体育文化之所以能够主导既有国际体育格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方主流体育文化宣传普世价值,是一种普世性文化。所谓普世性价值就是通过宣扬奥林匹克精神、体育参与、体育意识,教育青年成为具有公共体育精神的人———具有公正、公平、自由、竞争精神的人。西方主流体育文化的普世性价值属于资本主义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它契合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化进程中的市民生活价值取向,并在长期的发展中,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依然保持着其体育鲜明的个性,随着文化的渗透与传播,强化着其独特的文化精神,从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同。[8]中国传统“和合”体育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样具有普世性价值。特别指出的是,由于西方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强调人对自然的攫取、征服和改造并为人所用,而产生诸多异化问题和文化悖论,正越来越受到生态理论和后现代理论的诟病。

  因此,强调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普世性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强调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普世性绝不是要取代西方主流体育文化,而是要强调与西方主流体育文化的互补性。这是因为世界体育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各种体育文化可以并存发展,同时西方主流体育文化本身也具有合理的成分,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自身也存在着抑制人的阳刚之气和竞争意识等负面效应,且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3. 3. 2、文化创新,加强中国体育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西学东渐”使得西方文化处于强势地位,也造成国人在学习西方文化时思维被西化,这是西方依附性文化存在的根源。西方依附性文化是主要的依附性文化。当然,也有抱残守缺者,固步自封、一味地拒绝外来文化,竭力推崇传统文化,这是传统依附性文化产生的根源。

  自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累了丰富的体育素材,向世界呈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 8 月 19 日的讲话中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就是要文化创新,创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解释清楚中国自己的体育实践。当前,首要的是加强中国体育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

  4、体育强国的文化创新的有益探索———举国体制

  中国的体育文化是一种依附性文化,但是并不否认中国对体育文化创新的有益探索。竞技体育属于西方体育文化范畴,依据中国国情,通过举国体制实现了竞技体育跨越式发展,而举国体制最具有中国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举国体制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竞技体育的一种制度模式,是区别于西方的体育制度文化。举国体制也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9]

  4. 1、举国体制最具中国元素,是中国体育特有的发展模式

  4. 1. 1、举国体制的内涵

  在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后,人们把我国优势项目迅速崛起的原因归结为“一条龙”的训练体制、全运会赛制和国家队的长训制三者构成的全国一盘棋的竞技体育组织与管理方式,并形象化地称为“举国体制”,因经常被引用而被泛化地指称整个体育体制。其显着的特征就是政府在其中起到了直接的作用。从理论上讲,所谓的“举国体制”应该是举全国之力,集全民之智的体育事业组织与管理方式,应该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共同举办,财政和市场双重推动的体育事业运行机制。[10]

  4. 1. 2、举国体制最具中国元素

  举国体制最具中国元素就是指举国体制是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所构成的模式。在经济方面,中国是混合式的经济模式,即国有部门、非国有部门、政府与市场所形成的经济模式。其中国家在关键的经济领域起着直接的作用,国有部门承担着国家的很多功能,诸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各种危机的处理等。历代以来国家承担着的这些功能,在汉代的《盐铁论》中都清晰的记载着。然而,在国家起到关键作用的同时,私营经济或者民营经济也一直存在着。但是,当国家和政府部门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非国有部门和市场空间受挤压,发挥不了作用,混合经济就会出现危机。

  在政治方面,古代中国实行的是皇权制度,而自近代以来,在尝试西方制度失败以后选择了具有现代性的党权。党权与皇权有明显的不同,党权有现代因素而皇权则没有; 皇权只可以边缘化,不可以民主化,而党权虽是现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但是也可以实现民主化。尽管如此,皇权与党权都是中国社会的整合力量,都是中国大一统文化的政治表现。[11]无论是皇权还是党权都可以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去办大事,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征。

  在文化方面,中华民族追求统一的心理非常强烈,代代相传,千秋累积,构成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羊传》提出“何言乎王正月? 大一统也。”大一统思想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大一统意味着集中权威,象征着国家能够聚集和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强大的综合国力。[12]中国这种特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构成了中国模式,表现在体育领域,特别是竞技体育领域就是举国体制。

  4. 1. 3、举国体制是中国特有的体育发展模式

  举国体制是中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成功之路。[13]无论是取得辉煌的奥运会参赛成绩,还是举办“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中国都成了被世界艳艳羡的对象,更是被许多国家模仿学习的榜样。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式体育是“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而“举国体制则是一个自我绑架的吊诡工具”。[14]理性而言,举国体制是中国体育特有的发展模式。这是因为: 首先,发展竞技体育是国家意志行为,目的是树立国际新形象,扩展国际生存空间,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自豪感。其次,发展竞技体育是国家政府行为。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国家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后来改为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各级体育行政机构和管理部门,高效地构建了三级训练的“一条龙”的网络系统。

  最后,共同的大一统的民族心理,使得举国体制得到广泛地支持,运行较为良好,竞技体育取得空前发展。中国已经是世界竞技体育强国。把举国体制看作中国特有的体育发展模式,就应该把它放在中国的历史背景下,从大历史的视野去审视,而不是仅仅看待实施举国体制发展体育的三十年,不能仅仅局限在体育领域而要结合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传统去考察。如果仅仅考察举国体制的三十多年的历史,就会不得要领,如果仅仅从体育领域的视角去考察,就会“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局面。

  4. 2、价值创新———举国体制存在的根本问题

  4. 2. 1、举国体制的认识误区及分析

  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加速了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有人认为举国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举国体制强调国家主体参与,而否定体育多元主体参与,无法满足体育多元主体需求……实际上这些观点似存在偏颇之处。中国是混合式的经济模式,在强调国家、政府和国有部门的作用的同时,并不否定非国有部门的、私人经济的作用。计划经济时代强调国家、政府的宏观管理,可以实行举国体制,市场经济也不否定国家的、政府的作用,因此也可以实行举国体制。之所以,这些观点比较流行,是因为人们仅仅把视野限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甚至于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的短暂历史上,一些所谓的“事实”恰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而被接受。比如,现在人们非常习惯地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审视举国体制,认为举国体制都不是按市场规律办事的。观念上,人们也往往认为举国体制应该是包打天下,包治百病的,把举国体制看作一个非常理想的东西,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全盘否定,这不符合历史观。任何一种制度,或一种模式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其优势或不足,都具有历史性,都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4. 2. 2、价值创新是举国体制存在的根本问题

  那么,举国体制存在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价值创新是举国体制存在的根本问题。价值创新是制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制度创新通过制度重新设计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基于中国实际,政治性的价值目标是举国体制的首要目标,在这一目标引导下,科学的制度安排,有针对性的政策制定,使得竞技体育获得跨越式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长足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精神文化需求空前高涨,健康、休闲、娱乐成为人们的幸福追求。因此,把政治性目标作为首要的甚至是单一的价值目标的举国体制就无法满足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新要求,无法满足体育主体的价值多元诉求。举国体制必须创新,特别是价值创新。今天,人们之所以对举国体制争论不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集中于举国体制的制度安排、政策工具操作及社会绩效测评等方面的问题上,而对举国体制的价值创新重视不够。

  4. 3、价值分层———举国体制的价值创新的设计

  在举国体制的价值创新中,价值目标的清晰性对于举国体制设计的有效性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对其价值目标进行分层设计。从理论上说,举国体制办体育就是举全国之力办体育,就是集中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力量办体育。体育主体的多元性,也形成了举国体制的价值多元化。因此,举国体制的价值创新就是对举国体制的价值进行分层设计,包括国家意识形态价值、公共体育服务价值和民间性价值。

  4. 3. 1、举国体制的意识形态价值

  “各个世纪的社会意识,尽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总是在某些共同的形式中运动的,这些形式,这些意识形态,只有当阶级对立完全消失的时候才会完全消失。”。[15]“在思考公共政策尤其是公共文化政策时,政治意识形态始终是不可回避的重要参照物。”“意识形态的存在性时至今日更加复杂。一方面存在着传统的意义要素和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诸多新的意义要素和表达方式……”,[16]中国举全国之力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发挥了特殊作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流,中国大力发展竞技体育有利于对外交流、相互了解、传播和平、增进友谊,有利于展示国家形象、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今,文化全球化使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兼容秉承,交相辉映,共同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弱势文化面临生存危机,文化安全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新问题。

  中国的体育文化,特别是民族体育文化处于西方强势体育文化和霸权文化的包围之中,承担着巨大的冲击和压力,面临着被西化与分化的威胁。我国民族体育的文化安全已经受到极大的威胁与挑战。[17]举全国之力,集全民之智,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维护民族体育文化安全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任务。美国学者约瑟夫·柰提出了极富价值后殖民主义乃至文化霸权主义理论色彩的“软实力“概念被美国政府认同并转化为美国的文化政策。软实力是美国意识形态谱系延伸的必然产物。同样,举国体制是中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国体制的意识形态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当人们谈论市场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时不能对此进行选择性盲视。

  4. 3. 2、举国体制的公共体育服务价值

  如果说意识形态价值是举国体制的高端价值的话,那么公共体育服务价值就是其中段价值。在公共生活转型和公共性建构的当代背景下,意识形态价值处于守势,而公共体育服务价值日益成为举国体制的主要价值。我国公共体育包括有竞技体育中的“奥运争光”部分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部分,有群众体育中的社区体育和职工体育等部分。此外,体育科研、体育医疗卫生等也可归于公共体育范畴。[18]举国体制为国人诟病的地方也是公共体育服务价值的缺失。比如,当我们在重大赛场上屡夺金牌的同时,青少年体质则经历了二十多年的下滑,群众体育处于场地器材、资金不足,规模萎缩的发展边缘。公共体育服务价值既是举国体制的当代主要价值和趋势价值,更是举国体制创新与改革的价值先导。

  4. 3. 3、举国体制的民间性价值。

  大历史的视野下,举国体制在发挥国家( 政府)的作用的同时,从来都不否认社会和个人的作用。发挥社会和个人等民间价值的作用,既是举国体制的应有之意,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比如李娜法网夺冠,就是在举国体制下具备了世界级水平,然后走职业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单飞”成功之路。姚明在 NBA 的“淘金”成功,除了自己个人的天赋与后天的努力之外,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得益于举国体制。另外,促进群众体育与精英运动提高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正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也纷纷成立,中国体育的职业化正逐步深入与发展。但是,由于政府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界限还不是很清楚,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责与领域还不够清楚,造成人们对举国体制的民间性价值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民间性价值是举国体制创新的又一重要导向。

  5、结语

  体育强国就是能够为世界提供一个体育文化选择的国家。从大历史的视角,举国体制是由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中国的体育发展模式。举国体制的创新首先是其价值创新,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TAG标签: 强国     话语权     文化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