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体育论文 >

探讨武术、跆拳道教学与学校体育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数理分析法, 将武术、跆拳道进入学校体育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 立足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初衷, 对武术、跆拳道教学与学校体育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行总结, 为武术教学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出谋划策, 突破其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瓶颈, 旨在为武术的发展奠定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引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校体育; 武术; 跆拳道; 民族传统文化;

  The influence of Wushu and Taekwondo o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ong Xiulan Qu Xiuchun

  Wenhui School

  Abstract: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study and mathema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does a comparison study on the situation of wushu (martial arts) and taekwondo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Aiming at inheriting national culture, promoting national spirit, offer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school wushu education, breaking through bottleneck and offering reference to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feature, their influence and effect among each other are concluded.

  Keyword: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ushu; taekwondo; traditional national culture;

  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一边是跆拳道如火如荼地大肆开展, 有声有色, 红红火火, 一边是武术的萧条冷淡,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近年来中小学为找寻学校特色, 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帜发展自身的民族特色, 在学校体育中寻求突破。武术作为中国的本土体育, 却了无声响地“销声匿迹”, 类似于掩耳盗铃的讽刺现象更是突显:跆拳道作为代替武术出场的传统文化特色在各大传统名校开展起来, 让人大跌眼镜。

  1 跆拳道、武术进校园的时代背景

  1915年, 教育部国民教育实行方法案规定“各学校应添授中国旧有武技, 此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之。”至此, 武术被列入学校体育课程已完全合法, 从而使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武术正式进入学校课程教学, 成为体育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1,1]。

  经过知网查询, 并未发现具体跆拳道进入学校体育的具体条文法律, 笔者认为, 在2000年跆拳道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开始, 跆拳道具有国际上的地位保障, 以其自身独有的特色, 进入校园, 是自身发展的结果, 是合情合理的。

  2 武术、跆拳道在学校体育中开展的现状

  1915年, 武术已经进入学校体育范畴, 被列入学校体育课程已完全合法。据了解, 目前很多大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中都设有武术课, 但所占的课时比例很少, 有的学校还因为缺乏武术老师或其他原因则不设武术课[2,2]。武术, 以自身的发展主动大于被动的诚意成为学校体育的一部分, 但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发展确是惨淡不堪。经过调查分析发现, 学生学习武术兴趣不强, 师生家长对武术课关注度不高, 学校体育武术项目比赛较少。

  跆拳道自2000年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起, 受到广泛关注, 又因为跆拳道自身的发展特点, 服装新颖美观, 注重道德礼仪教育及教学方式在班级授课制的完美融合下, 跆拳道在学校教育中大肆盛行。部分学校都有设置跆拳道课、社团、训练队, 在一些学校中, 每周专门设置一节跆拳道课, 占据正常的体育课一节次。跆拳道, 以自身的发展被动大于主动地成为学校体育的一部分,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可见一斑。经过调查分析跆拳道课,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师生家长关注度高, 学校体育跆拳道项目比赛国内大大小小, 连绵不断。

  3 跆拳道、武术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3.1 跆拳道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跆拳道进校园, 是自身发展对校园课堂的适应, 也是社会大潮潜移默化的推进, 来自韩国的跆拳道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学生对跆拳道课程的强烈喜欢, 家长的关注, 社会对跆拳道比赛的认可更是影响深远。这些坚实的群众基础, 奠定了跆拳道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毫不夸张地讲, 在思想认知上, 跆拳道课程地位不仅高于武术课, 而且凌驾于体育课之上。

  跆拳道在学校体育中, 丰富了学校体育内容, 对学生的身体、心理、德育、体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某些学校为发展自身的学校特色, 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高举民族特色发展的旗帜, 在音体美课程设置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乐、民歌, 国画、武术跆拳道课程。

  3.2 武术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除了要在武术技术教学的基础上实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主旨外, 而且也要通过武术锻炼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武术教学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并不顺利, 很多学校是没有设置武术课的, 对于武术自身在学校体育笼罩下, 未能很好地适应及发挥武术民族特色, 并且与同类群项目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竞争中想要出奇制胜更是举步维艰。

  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运动项目, 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困境, 因发展的规模、影响力不足, 不得不将重任“交棒”于跆拳道, 跆拳道不知何时开始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展起来了。在很多打着传统名校特色的旗号, 借助跆拳道在国际上的光环, 又偷偷打着将武术换成跆拳道的民族特色运动的擦边球, 在众多传统文化特色学校中, 武术被无情地摒弃, 跆拳道作为主力军开始粉墨登场。

  4 武术在学校体育竞争大潮中如何找寻自身发展的出路

  4.1 政府教育系统, 制定具体监督组织、评价体系。

  教育系统组建监督小组, 设置学校武术教学内容、配备专业武术教练、定期民间武术家授课, 将武术作为传承传统文化学校的评价指标。教育部应制定强制措施, 建立教育系统的督察小组, 设置国家公务员传统文化督察、民间武术家指导、内外兼修的教授专家、专业武术授课教练等多层次级别, 负责分配学校武术授课内容、配备专业武术教练、定期选派民间武术家进行指导授课, 将武术课教学评价作为传统民族文化传承的特色名校的一项评价标准。

  4.2 完善武术课, 课程体系

  由“一校一拳”[3,3]推行“一省市一拳种”, 统一拳种内容授课,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 尤其是将专门拳种派系的武术教师的师资授课配备过程去繁从简, 将武术课堂发展成独具民族文化特色课程的期许将更加成为可能。

  “采风问俗”武术教学模式不能仅仅局限于班级授课制, 更应顺应武术的发展, 丰富教学模式, 真正的武术在广阔的民间, 学校武术教师应设法去亲近它, 主动与民间师傅交流并虚心向他们请教, 采集他们的长处, 弥补自己的短处, 长善救失, 改进自己的教学[4,4]。

  “学校的武术教材也都是竞技武术套路, 还有很多学校根本无武术教材”[5,5]这就需要建立健全传统武术的教科书, 满足最基本中小学传统武术教学内容, 立足武术教学根本, 完善传统武术教材及课程建设, 为武术教学提供权威的理论参考。

  4.3 保护传统武术本真, 禁止竞技武术进校园

  “据所查资料和亲身经历得知, 目前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 所开展武术课的拳种或器械基本都集中在少年拳, 简化太极拳, 三路长拳以及地方拳等等, 条件较好的学校可能会有一些器械套路”[6,6]然而这些拳种都是竞技武术的内容。在学校武术中推行竞技武术, 一方面中小学生无法做到高难美新的动作, 而一味追求动作的高难度, 忽视科学训练规律, 影响成长关键期学生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马文国的调查证实我国学校武术课的教学内容以竞技武术 (套路) 为主, 且此种状况在我国已经持续了近50年的时间”[7,7]武术的根本是技击, 竞技武术间接影响了传统武术的本真传播, 它让中小学生对武术的本真印象就产生了错误的认知。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讲, 竞技武术所宣扬的是一种为使身体变得“更高、更快、更强”的技术文化, 对本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承载近乎于“真空”状态, 这也使得它在学校体育中因无文化特色可言而泯然于其他体育项目, 将它作为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载体无助于武术教育“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主旨的实现[8,8]。传统武术进课堂, 是保障武术教学在少年传播中的正确性、本真性的可操作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晓东, 高航.武术进入学校教育的历史溯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9) .
  [2]张朋朋.冷看学校武术体育化[J].体育与科学, 2008, (4) .
  [3]赵光圣, 戴国斌.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选择:写在“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成立之际[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4, 38, (1) :84-88.
  [4]刘文武.传统武术进入我国学校系统的必要性及其途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 36, (1) :97-101.
  [5]王建华, 周庆杰.普通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报, 2004, 23, (2) :239-241.
  [6] 张朋朋.冷看学校武术体育化[J].体育与科学, 2008, (4) .
  [7] 马文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教育与学校武术[D].上海体育学院, 2007, (6) :23.
  [8] 刘文武.传统武术进入我国学校系统的必要性及其途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 36, (1) :97-101.
  [1]王岗, 邱丕相.中国武术:尴尬的境遇与发展的新策略[J].体育与科学, 2006, (4) :26-29.
  [2] 刘文武.传统武术进入我国学校系统的必要性及其途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 36, (1) :97-101.
  [3]王岗, 邱丕相, 李建威.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文化意识”[J].体育学刊, 2009, 16, (12) :83-86.
  [4]崔秉珍.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 2009.
  [5]王岗, 邱丕相.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 :61-66.
  [6]崔浩澜.“韩流”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冲击与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 2007, (11) :22-24+27.
  [7]刘冬.武术散打进入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 2006.
  [8]温搏.中国武术教育模式现状及其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 34, (9) :24-27+37.
  [9]石华毕, 翟少红.学校武术的教育性与开展形式的反思[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7, (3) :366-370.
  [10] 崔秉珍.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 2009.

TAG标签: 跆拳道     学校体育     武术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