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9


  说起公民道德,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公民道德.所谓"公民道德"就是一国之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而"公民道德建设"就是对公民道德的建设.这一概念是由 2001 年 10 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中央文件的颁布,也充分体现了"公民道德建设"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

  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传达,在国内关于公民道德教育建设的研究也成了重点课题.2012 年 11 月 8 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宣读十八大报告,其中对"公民道德"的认识有明确的阐述,"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2013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问题的高度重视.

  由此可见,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特殊重要性、紧迫性、时代性.公民道德水平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祖国的栋梁,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示范军.因此,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公民道德建设的研究是大势所趋,也势在必行.

  今天的大学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势.一方面,他们不仅仅面向着教室,同时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着祖国的未来.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宽阔,追求个性、时尚和自由,表现不再中规中矩、刻板呆滞.另一方面,今天的大学生多是"90"后,即将迎来"00"后,他们多是独生子女,这使得他们过分重视自我.同时他们又经历开放的、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伴随着信息快速流通、甚至时而过度泛滥的隐患.过度重视自我与物质充裕、信息泛滥相互交织,容易使他们过于看重自己的小天地、进而淡漠他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趋向漠然.高校大学生传统的公民道德正在某些方面流失着.这也使得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迫在眉睫,反应了其重要性、长期性和紧迫性.

  一、目前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现状

  (一)缺失理想信念教育

  由于中学教育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很多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这导致当今高校的一些大学生还处在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的初步形成阶段.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对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缺乏一个准确的判断.有些大学生既想通过努力学习来提升专业基本技能,又容易被外部环境影响找不到方向.后者很容易使年轻人逐渐失去实现远大理想的恒心和毅力.这样一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也因此有了可乘之机.事实上,它们正侵蚀着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此,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二)社会公民道德规范失衡

  今天信息多元化发展,除了良好的信息外还隐藏着很多不正之风,高校大学生书生气尚浓,很容易把握不住自己.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有一些高校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能力已经严重缺失.他们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甚至认为大学就是一个完全自由的地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生自觉规范公民道德的能力并不成熟,急需辅导员积极引导.

  (三)网络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在今天,我们青年人无时不刻不在接触信息,而互联网又是其中最快捷、最方便的一种途径.在当代大学生人群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的最重要的一种来源.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快捷和效率被高校大学生广泛接收和欢迎,这使得网络成为学生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世界上充满了未知,既有积极健康的一面,又有消极腐朽的一面.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大学生活实际上是他们真正的人际交往的第一站.然而很多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沉溺于网络进而成癖.他们中的一些人表现出人际关系淡化,集体主义意识淡薄.在离开网络时,很多人更是无所事事,精神萎靡不振,对生活和工作没有热情.一旦进入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他们则是生龙活虎.从某种意义上,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其中对其公民道德意识的影响尤为突出.对网络的规范,对大学生上网的规范及其相关自律意识的培养,已经应该上升到一个高度.

  二、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努力做好"3. 2. 1"工程,整体推进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进程

  大学生的"公民道德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想要从根本上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就要将其视作系统工程.这里我们提出"3.2. 1"工程一说,具体解释为:充分践行三种道德教育的培养,两种教育模式的形成和一种理想的树立.三种道德指的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两种教育模式即理论观念教育和情感教育.一种理想即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首先是社会公德.《礼记·礼运》中就有对大同社会的描述,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天下为公",社会公德也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应该恪守的准则.就大学生而言,我们一定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引导: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公共秩序,举止文明,宽以待人、尊老爱幼,敬师亲贤、理解友善、诚实守信、爱护环境等.

  今天我们发展的中心是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这就引发了"职业"一词.在当今社会中要想立足,就必须遵守职业道德.所以我们通过职业道德的培养,力争提高每一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社会的大集体中,并在将来自己的工作、生活乃至整个人生发展中展示出更别样的风采.

  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同等重要.《礼记·大学》中就有"三纲八目"的说法.所谓"三纲"即亲民、明明德、止于至善.而具体到下面八条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古训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小家组成大家,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得好,每个家庭一定要和谐稳定.而家庭和睦的前提就是拥有家庭道德.这里要指出的是对家庭道德的教育一定要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培养紧密结合.只有它们相互配合,进而相互促进,努力实现社会、学校、家庭道德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其次是"两种教育模式"的形成,即理论与情感教育的并举.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导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再用理论反作用于实践.马克思的这一学说,可以为我们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一分参考.一方面对当代大学生要进行理论教育,对它们进行公民道德准则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并要求它们严于律己.通过理论课和理论书籍,给他们传授道德理论知识,使得他们可以有机会能够向高层次的道德境界逐步迈进.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探索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新机制,即让大学生真正把公民道德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追求,使之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实际行动的源泉.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导,努力打造道德实践的环境,并提供机会让其不断在实践中修炼,最后达到一个较高的道德境界.

  最后,正确树立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上文已经提到,当代大学生在今天这个大背景下很有可能出现某个方面的缺失,而其中理想信念的缺失又是极其容易造成的,同时这也是最重要的.

  因此我们必须对其加强引导,争取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应有的理想信念,我们归纳出如下几条,即: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相统一.

  (二)优化网络资源,探索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路径

  众所周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消除了距离的障碍,让文化思潮的激烈碰撞,使高校网络文化呈现出广泛性和多元化,促进了思想交流和人自身发展的进步.而另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又呈现出复杂性特征,这使得一些垃圾信息和低俗文化严重冲击了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之相伴,很多大学生的道德观也随之倾斜,甚至出现扭曲.网络这一新兴事物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今天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极强.而网络又可以让他们封闭在自我天地,造成畸形的自我意识.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生关注的话题中,坚持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实质问题相结合的策略.对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教育人、引导人,同时也要关心人和帮助人.从一切为了大学生的成长的角度,深入了解大学生所思、所想、所需,倾听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从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用典型引路,用事实说话,开展符合大学生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的创新型教育实践活动,有效利用网络的积极性和丰富性,使大学生自觉形成科学的、正确的道德观.同时也呼吁有关部分对大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网络信息内容进行规范,力争使得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学到知识、规范道德.

  (三)主流思想带动非主流思想,与中国梦牵手,增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时代感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给社会带来繁荣和发展是前所未有的.在我们沉醉于它带给我们喜悦的同时,也要看到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虽然从主流看,当代大学生追求的还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普遍认同个人的发展、幸福、未来与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繁荣富强是分不开的.但非主流思想也仍然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它们在配合主流文化塑造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其负面影响.如网络媒体经常曝光的大学生逃一次课,谈一次恋爱、挂一次科等,甚至还存在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没有挂过科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大学等极端的说法.这些非主流思想充盈在大学生周围,昔日老师谆谆教导的爱国主义、奉献主义、集体主义等已经随着自由的大学生活开始动摇.年轻人的头脑很不经意间被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所占据,报效祖国、感恩亲友、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理想也随之转变和迷茫.于是出现很多大学生重视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有的人甚至公开提出"人生就是要以自我为中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说法.殊不知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承担的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而这种非主流的以自我为核心的价值观一旦产生,就会出现浮躁心理,导致社会责任心、公德心、公众意识等下滑.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虽然物质是第一性,但不可忽视精神的强大能动性,而文化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我们可以用主流文化带动非主流文化,大力弘扬主流文化,同时将主流思想与非主流思想相对比,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对其进行"正能量"的教育.我们可以结合非主流思想与主流思想的联系,提出方法,举出案例从正方向上激励学生融入主流思想,或者说是巩固主流思想.我们相信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导下,将主流文化引领和正能量的传递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突显,用主流思想带动非主流思想已经是切实可行而又高效的办法.只有弘扬主流思想文化,带动非主流思想文化,共同发展才能共筑中国梦.

  三、小结

  首先,高校大学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国家重要人才的后备军,是国家的栋梁,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公民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其次,可以为当代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一个可量化的标准.通过公民道德教育的加强,使高校大学生懂得如何立足,如何生活,如何进行人际交往等问题.大学生是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社会对大学生公德素养及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因此,他们应更好地具有较高的公民道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践行社会公德的模范.

  最后,通过研究与实践,可以提高对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质量.对于高校学生来讲,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今后成为一个合格公民做准备,它更是培养一个不论在学校还是将来走向社会时,都能成为一个拥有良好道德品质健全的完整的人.这一点在当今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日益趋于复杂化,多样化,社会上某些地方道德松弛、风气沉沦、价值混乱、舆论不张的情况下作用尤为明显.在今天,开展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有助于提升全民道德素质,建立良好社会风气,培养道德健全的公民.

  参考文献:

  [1]钱曼莉,狄成杰. 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创新机制研究[J]. 宿州学院学报,2012(9) :99 - 100.

  [2]王艳玉,刘楠. 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新途径[J]. 衡水学院学报,2014(2):119 -120.

  [3]张晶. 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强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 :14 - 15.

  [4]周耀洪. 新时期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路径探析[J]. 前沿,2013(18):108 -109.

TAG标签: 公民道德建设     大学生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