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的教学改革, 是把重点放在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 本文专就单句成分分析教学,谈谈教给学生句子分析的规律、思路和方法的问题. 搞好语法教学难就难在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如果只是按目前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教学,照本宣科, 那恐怕还是很难让学生弄懂语法规律从而掌握句子分析的方法的.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研究出了一套"讲清规律,授之以法""教给口诀,导之以练"的单句成分分析教学法. 这就是在语法教学中教给学生"口诀",讲解清楚人们运用语言的规律及所给的句子分析的 "口诀" 的内涵、分析步骤、方法等. 我们通过有关教学过程,让学生对照教给的"口诀",自己有目标地去分析、判断和划分各种句子成分. 故本文姑妄称之为单句分析教学方法论. 现具体阐述于下.
一、讲清规律,授之以法
我在汉语语法教学的过程中,依据汉语语言结构规律即理路. 首先,是跟学生讲清楚一些基本的语法概念. 例如,句子的概念,单句、复句的概念,主谓句与非主谓句的概念,省略句的概念;主、谓、宾语及其主干的概念等.
一开始, 还要跟学生讲清楚所讨论的句子分析, 主要是指占语言中绝大多数的主谓句, 最主要就是讨论分析那些比较复杂的主谓句成分的划分方法.
我首先讲:"句子(主要指主谓句)是表达一个相对明白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用个时兴的说法:"任何一个句子都是'信息'的载体. "或者说:"任何一个句子都是传达某种'信息'的. "进而说明:我们研究发现一般的句子,它所包含的"信息"都可以划分为"对象"与"内容"两个部分,其内容就是对该对象的介绍说明或者叙述描绘. 句中表述"对象"的语词一般都在表述内容的语 词 前 面 ,即 句 子 的 "主 语 "通 常 在 其 "谓语"的前面.
紧接着, 我就着重地反复地给学生讲清下面这条重要的语言表达规律: 即句子中主语与谓语两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一种互为说明的关系.
接下来需要强调说明:作为句子说明"对象"的"主语"的语词"内容",通常不会超出"什么 ""哪里 ""谁 "这三类范畴 ;作为句子说明"内容"的"谓语"的语词"内容",一般不会超出 "怎么样""是什么""干什么"(即以下'口诀'中的'何为'之意)这三类范畴. 明白了上述的规律, 我们就有办法来分析句子的主谓成分了.
所以,我的单句成分分析教学的第二大步骤就是:"教给口诀,导之以练"八个字.整 个 单 句 分 析 的 教 学 过 程 采 用 了 自 创 的" 三个步骤 " 和自编的 " 八句口诀 " . 我还将这八句"口诀",戏称为"万能公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其高度重视对它的学习与运用.
二、教给口诀,导之以练
在讲了上述的语言规律后,水到渠成了,我就进一步将它们编成顺口管用的口诀教给学生. 然后依据所给出的"口诀",再列举许多语言实例进行示范分析. 我给出的前四句口诀是:
主语"什么、哪里、谁",谓语"怎样、是、何为".先问谓语后问主,颠倒成问便清楚.
下面让我们具体说明运用口诀分析句子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切主谓"
分析句子成分的第一步就是切分开它的主谓两个部分.尽管充当主语和谓语的各种词类或者短语类型复杂多样,不容易把握,但是我们有办法判断它们. 如果我们把握住了前面所说的"句子的主 、谓语两者之间客观存在着确定不变的'被说明和说明'的关系"这把句子分析的"钥匙",再掌握了从找"谓语"入手的分析捷径,那么,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并"切分"开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了.
一句话中"说明与被说明"的"内容"的分界之处就是主、谓语部分的"切分"点. 这第一步"切主谓"的过程也可分为三个:
第一,找谓语. 先找谓语,走捷径,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怎么找?就是用上述口诀中的"怎么样,是什么、干什么" 这三个语词逐一去询问该句的谓语内容(即该句负载的重要"信息"),其答案就是谓语.怎么"问"? "问"什么?
第二,找主语.选中口诀中的"什么" 这个语词,拿所找到的谓语的"答案"向它的前方去"问"寻主语.
第三,"颠倒问". 为了保证句子主、谓两部分"切分"的正确,我们可以运用"颠倒互问法"对其说明关系进一步加以检验.
总之,在教学生理解和运用上述"口诀"、方法、步骤分析句子的主谓成分时,只要多举几个不同例句,多做出分析示范,学生就容易领会和把握.
(二)找"主干"
这一步的教学指导思想是:首先得教学生学习有关语法概念:如句子的主干、中心语、修饰语、限制语、介宾短语、连动短语、复指短语、兼语短语及双宾语等概念. 其次,还要教学生学习以下一些语法常识.讲清楚上述教学内容,目的是为了讲清必要的语法基础"常识",为后面句子成分的分析奠定基础.
"枝叶"多的句子才需要"找主干",找主干就是要划出各成分的中心语. 我们一般是先找谓语部分的中心语,以便接着找宾语;然后再去找主语、宾语部分的中心语.我给出的"找宾语"的分析"口诀"是:动词向后来问"啥",有宾自然来回答.
由上述内容可见, 谓语内容的语法结构比较复杂; 但是这些知识学生无需一下子记住,只要告知以下简单的 "找主干"的方法即可.
第一,先找出句子谓语部分的"主干"即谓语中心语. 谓语中心语除主谓短语外,一般都是短语中"被修饰、被限制"或者"被补充说明"的动词、形容词或其并列短语;它们是担当对主语对象直接说明任务的关键性词语.
谓语的"主干",若是形容词,一般不会带宾语;若是动词,且其后还有成分时,就可能带宾语了. 找宾语的方法类似找主语. 就是用该谓语"动词"与"啥"配对向其后去"询问"宾语?
或者用谓语动词在"什么""哪里""谁"三个语词当中选中一个与其配对向其后去"询问"答案,问得的答案就是宾语.
第二,再分析出主语和宾语的主干. 对于比较复杂的句子来说,找到了谓语的"主干"和宾语后,还要找出主语和宾语的"主干".
一般说来,句子的主语和宾语的"主干"总是位于主、宾部分的最右侧;它们总是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词语或短语,所以很容易找到它.
在语法分析过程中,不仅在句子"切主谓"时,要运用"颠倒互问法",而且在分析其"主干"或者其"枝叶"的每一步复杂过程中,都要随时留意其成分内部可能存在的说明关系,随时运用"颠倒互问"的方法去判断分析其主谓结构,以避免误入分析的歧途,或者遇到无法分析下去的困难.
(三)分"枝叶"
句子主、谓、宾部分的"主干" 成分分析出来后,其定、状、补语的这些"枝叶"成分就基本确定下来了. 我再给学生以下两句辨别"口诀 ":定语主宾前头住,谓前为状谓后补.此外,还有几个问题要交代.
一、对中心语前"枝叶"的数量判定与划分的依据"句子枝叶成分的个数可以依据其能否独立地对其中心语加以修饰、限制或者补充说明而确定". 能够独立修饰、限制或者补充说明的就算是一个独立成分单位;否则,就不能算.
二、谓宾之间定语和补语的区别方法.
由于补语和定语的位置连靠在一起,都在谓宾之间,故在有的句中这二者的判别不大容易. 这可以要求学生牢记:定语是宾语"主干"的修饰、限制语;而补语则是属于谓语的补充说明成分.
三、主语"主干"前面的定语和状语的判别方法.
当二者都处在主语的前面位置时,就容易混淆. 区分二者的方法是:
第一,看标点:作为提前了的状语,首先它是要有逗号与主语分开的.
第二,看内容:看它是否能还原插入到主谓之间去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并且使全句读起来仍然通畅. 能还原插入其间的就是状语,否则它就是定语了.
以上的"单句分析教学方法论",是我多年来在语法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和总结,在此不揣鄙陋地奉献出来,一是希望能对同行有所裨益, 二是期待专家的指教,欢迎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