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校新生心理适应问题、成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09-29

 

  一、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具体表现

  1.学习方式的转变导致其厌学、逃学现象严重

  笔者在进行的新生个案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完全不同,从教师教学、到课堂听讲、课后作业,包括教材,固有的模式完全打乱了。感觉教师上课没有章法可循,大学教授授课天马行空,章节跳跃,知识跨度大;有些教师上课照着 PPT念,枯燥乏味,不知所云,提不起学习兴趣。据学生反应:课后如果没作业闲的发慌;如果作业很多,没老师指导不会做,或是大学活动太多,太忙,没时间做作业。当然也有学生谈到不断提醒自己要课前好好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博览群书,可是拿着教材却不知怎么下手,“除了文字还是文字”,也不知在写些什么,完全没有基础,根本看不下去就放弃了。 男生就在寝室 PK 游戏,女生在电脑上看电影,聊天刷屏等。

  有少数学生产生退学想法,认为自己选错了大学,选错了专业等,从而开始悲观起来,产生厌学情绪,开始旷课、逃学打游戏。

  2.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导致其寝室关系紧张,个性孤僻 、冷漠 、疏远脱离集体

  大学生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与周围与之有关的个体或群体之间形成的关系,主要包括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舍友关系等[1].访谈中发现,新生普遍感觉大学的人际关系没有高中时单纯,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导致一系列的适应问题。 例如同寝室舍友之间由于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差异,导致有些学生感觉人际关系紧张,寝室气氛很差。或是某某不讲卫生,不顾及别人熬夜打游戏影响大家睡眠或某某个性不好等等理由。访谈中很多新生要求更换寝室, 有学生谈到寝室更换要求不成功, 他们则回避社交、自闭、孤独、焦虑。 由此可见宿舍亚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3.生活方式的变化造成大学生身心状况均存在适应不良

  环境变化是导致一切适应问题产生的根源。学生在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中,经历了个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全方位改变。 例如南北饮食差异、气候差异,住宿环境的变化等改变让那些内向个性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大学新生适应很困难。 例如有一个学生来自回族,不吃猪肉,学校没有配套的清真饭菜窗口,每天只能吃馒头、喝稀饭,导致严重营养不良;有大学生依赖性很强,如果没有同学陪伴不敢独自上食堂吃饭、 上超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还有缺少沟通技巧、内向的同学不被新同学接纳、被忽视,内心很苦闷、甚至导致抑郁情绪。

  二、大学新生出现心理适应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新生适应配套服务管理不够健全完善,针对性与专业性不强

  新生入学报到后分到各自院系班级,交给班主任全权管理他们的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 遇到负责任的班主任还能很快与大家熟络起来,积极开展活动让新生融入班级、融入大学生活。但是如果一个班主任管理 100 多号人,那记住他们的名字都得花费一定的时间,更别说满足所有学生要求,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了。而且每个班主任所具有的能力,时间与精力都各不相同,所以管好各自自己的班,很快让学生融入大学生活,是个系统工程,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靠单方面的力量是很难搞好工作的。 学校需要探索一个针对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理想的运行模式,完善相关的服务管理体系。

  2.新生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导致其身心健康功能有所损伤 ,进而适应困难

  在访谈中,很多新生显示他们在童年、少年或高中生活时期有这样或那样的生活变故,例如父母经常吵架、父母离异或遭受后母虐待等创伤经历,导致他们焦虑、抑郁或强迫等心理不适,本身其身心功能受损了,所以进入大学比别的大学生适应新环境就更困难。

  3.大学新生人格因素是导致一部分大学新生适应困难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活跃、重情、随和、坚韧和利他的大学生能更好适应大学生活。这说明人格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个体的适应[2].访谈中也发现那些偏内向、不善言谈、胆小、焦虑、多疑等不良个性的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更困难。

  三、对策分析

    针对大学新生出现的适应问题笔者将提出以下对策,以减少大学新生的“适应延缓”现象[3]

  1.学校层面入学管理科学化与动态化

  ①入学管理服务系统化与人性化。新生入学后的定向辅导工作,不仅仅只是依靠辅导员与班主任来开展一系列活动,需要全校的社会资源、各部门共同来管理新生,尽快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例如实行导师制,每位老师带 3-5 个学生,导师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导学、助学、督学”.在他们大学学习的全程中负责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等各方面的问题。导师: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专业化的指导,让他们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也为教师的科研课题找到帮手,带动大学生在教师的专业化的指导下学业有成。

  图书馆、科研等各部门给予新生学术指导,学工部门、心理健康等部门开展新生研讨会, 通过问卷方式调查新生的各种需求,根据他们的需要来开展活动,设计活动。 而这种信息的采集方式与科学的统计分析弄出来的东西不是一次性的东西,应该是个动态的、系统信息的建立,包括活动开展的过程与结果信息评估。

  ②专业人员的参与,保障新生活动计划的成功开展。各部门,各领域都配备专业人才进入新生入学教育与适应工作中来,这是保障新生工作顺利开展与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 例如,心理类活动的开展,需要专业的心理学团队的教师来开展心理教学或团体辅导活动,比如开展人际关系讲座、寝室文化建设、心理减压训练等活动;职业生涯规划需要社会各行业成功人士的亲临指导等模式的开展,这样新生将很快适应大学生活,很好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而不是空虚、无聊或没有目标了。

  ③大学教学改革模式也是促进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条件。 在大学课堂上,教师应该适当找到高中学习模式与大学学习模式的有机结合,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来适应大学教授的教学,而应该针对大学新生特点多些指导,讲授有条理些,适当的课后辅导,让新生逐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同时我们的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求能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多思考,多参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大学新生就不会觉得课堂无味、无趣而逃学、旷课了。

  2.针对大学新生的原生家庭问题 ,需要父母重视孩子心理需求,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①大学新生与父母建立的依恋关系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

  Fraley 等人认为个体在早期对父母的依恋中形成的内部工作模型会影响到其他各种关系,并对人际交往中的情感、情绪、认知和行为起着指导作用[4]. 安全依恋模型的大学新生适应新环境更快、更容易信任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焦虑与回避型大学新生更容易产生社交焦虑,不信任人,产生人际回避,适应新环境很难。针对这类型大学新生,我们应该多举办人际交往方面的讲座,普及知识同时能够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技巧。针对依恋焦虑或依恋回避较高,具有严重社交焦虑的大学新生需要进行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增加他们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

  ②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导致其大学人际关系处理。研究表明在民主型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大学新生适应能力更强,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成长的大学新生具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所以他们社会化功能强,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反之,那些溺爱型或放任型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大学新生孤独、胆小、自卑感强,在社交中紧张、笨拙,显得很局促,这些个性不仅阻碍其正常的社交活动,还会因此产生社交恐惧等心理问题与障碍。

  由此可见,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大学新生能否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3.塑造大学新生良好的个性

  积极心理学表明人类自身的积极人格力量和各种心理疾患可能具有某种对应关系,某种力量或美德的缺失可能才是真正的心理失调错乱的根源,而具备某些力量则可以成为抵御和减轻精神疾病的缓冲器[5]. 拥有积极心理资本 ,乐观 、有韧性 ,充满希望的、满是正能量的大学生适应环境,抗击挫折能力强,心理健康水平高。所以我们需要帮助新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己,在新环境中认清自我,树立自信,逐渐学会包容自身的缺点,学会自我悦纳。

  参考文献:

  [1]席波,李军。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校医,2006,(2):33-36.

  [2] 李晓 , 王有智 , 王文霞 . 大学新生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1):1354-1356.

  [3]谢钢,刘娜。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研究---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

  [4]徐艳丽,高志华,李建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10): 1228-1229.

  [5]Aspinwa LG,Staudinger UM,A Psychology of Human strengths [J].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2:305-317.

 

TAG标签: 适应     新生     心理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