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信息技术快速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节奏,紧跟课程标准改革的脚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优质整合,已经受到有关部门和众多高中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优质整合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而且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
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概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指采用信息技术措施,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衔接和优化,进而实现双重教学的无缝对接,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在利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下,促进学生进行各学科的学习。
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和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了解不够充分 目前,新课标已经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出清楚的要求和目标,然而大多数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进入校园,会对学生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降低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而影响学校升学率。一些学校和教师坚持“保护学生不受网络影响”的原则,态度坚决地采取措施防止学生过分接触信息技术,阻碍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
学科课程资源不足,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推进 要保证学科课程资源的优质性、实效性、实时性和丰富性、全面性和条理性。只有学生可以高效、优质地利用学科课程资源,才能保证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显着提升,兴趣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然而实际上,学校的学科课程资源较为缺乏,未建立全面、完善的资源库,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未得到充分培养,知识架构存在漏洞,教学方式仍是以填鸭式为主,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不足等现象十分明显。
资金不足、硬件设施落后均抑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推进 硬件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前提。若是硬件设施不完善,或是资金严重缺乏,都会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即使部分学校对这种教学模式较为欣赏,但是因缺乏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而导致“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难以落实。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综合能力较弱 在开展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其地位在教学中非常重要。然而,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不够熟练,致使在备课时难以优质、高效地编制电子课件,编制出的课件大多存在形式单一、内容空洞、不具吸引力的不足。另外,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若是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发生死机等问题时,很多教师难以迅速对其进行解决,致使课程进度被延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4 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整合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整合,拓展学生的视野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高中课程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时要求学生掌握课程内容,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高中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资料选择空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学科教材课本的内容,而是使其着眼于学科相关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1].
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生动、直观的视频和音频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促进了学生对学科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加强学生对学科内容的记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研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学好学科知识夯实基础。
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提升 在高中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模拟再现相应的教学场景,使学生耳目一新,对相关知识更加理解。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证了其学科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提升,使其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节奏。
5 信息技术与学科优质整合的有效途径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中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学科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教师应该将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合起来,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实现双重教育的目的[2].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信息技术的普及不仅为学校提供了发展机遇,而且为学校带来新的挑战和要求。信息全球化极大限度地丰富了高中课程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领略了先进科技的魅力。但是,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3],它既具有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也具有相对杂乱的劣势。在高中阶段,虽然学生的身心已趋于成年,但是他们的“三观”仍然处于发展阶段。高中学生喜欢新鲜、刺激的事物,且自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干扰,难以正确面对一些不良的人或物。因此,教师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为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严格把关,防止学生受到网络垃圾的影响。同时要定期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在发现问题后可以和班主任共同处理。如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利用计算机去参与违法活动,就要及时制止他们的行为,并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告诉学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以及违法行为的严重性。但是切记不要过于严厉地批评,否则会引起高中生的逆反心理。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要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教师就应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切实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培养信息素养。为了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新课标理念下,新型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教师机械设置任务让学生来完成,而是尊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设定相应的教学情境,并且通过所学知识和教学资源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在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负责从旁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时,要着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应用情境开展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高中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进行分层,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实效性,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如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逻辑思维较为缜密的学生,教师可以着重培养他们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文字功底或文学素质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习软件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切实采用分层教学法,不仅满足了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需要,而且为高校培养信息技术相关人才奠定了基础。
3)注意观察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在高中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阶段性地调整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明确学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等。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针对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给予其正确的指导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新教学观念[4],明确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性。
同时,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为提供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而努力。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对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将现代化观念潜移默化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从而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形势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又一次新的尝试。通过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应该明确信息技术在高中学科中的渗透不仅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而且符合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在这个整合过程中,教师不仅创新了教学模式,而且提高了教学水平,使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不断提升,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宏霞 . 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中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径 [J]. 速读 ,2014(12):208.
[2] 程海鹰 .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研究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17):133-134.
[3] 李荣 . 如何加强对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实践应用 [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18(20):218.
[4] 陈科峰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J]. 读写算 : 教研版 ,2015(3):382-384.
TAG标签:
学科
信息技术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