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 fast reading) 是英语教学的一项基本训练内容,旨在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阅读理解更多的印刷符号。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尤其是新兴学科知识不断涌现的当下,掌握快速阅读技能,保持自身知识体系及时更新,可以更好地促进个体可持续发展。
据调查,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快速阅读课时占比适中,教师和学生都很努力,但总体而言师生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教学效果不理想。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教师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心理痼疾关注不够,加之缺乏有效指导,从而导致学生形成不良阅读习惯,影响阅读效果。因此,有必要深度分析快速阅读中常见的痼疾及其成因,为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提供心理学依据。
一、英语快速阅读常见痼疾
一是指着读。意指借助一定工具( 如手指、笔、尺子等) 指着印刷符号的阅读。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阅读痼疾,它在幼儿和文化水平不高的人群中最容易出现。调研中询问有指着读习惯的学生,他们认为“阅读文章时用手指、笔、尺子等指着一个个字,有利于引导视线,集中注意力。”这个观点在我国小学教师群体中也较为认同。笔者在小学走访中发现,在低段语文朗读训练中教师普遍要求学生用手指逐一指着文字大声诵读,这种训练一旦定型,自然会发生迁移并扩展到学生的后继学习中。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出现指着读习惯就不足为怪了。
阅读的目的在于理解,即将文章的观点输入自己的头脑。阅读时的注意力应该放在文章的思想内涵方面,而不是每个字的位置,况且单个字较少或几乎没有确定涵义,只有当它置于一定的语境才有意义。指着读实际上是将注意力指向了没有意义的符号单位,不仅无助于理解,还会降低阅读速度。
二是摆头读。观察学生阅读时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看书时其头部会不自觉地随视线轻微摆动,在情绪紧张、苦思不解时尤为普遍。这种阅读痼疾学生自己往往不会觉察到,需要教师及时提醒。
阅读属于心理现象。教育心理学研究揭示,有效阅读时身体唯一外部活动是眼睛的肌肉活动。出现摆头动作的原因在于用眼方法不当。所以教会学生科学用眼,是克服这种阅读痼疾的根本。据此有理由认为,在智力水平相同的条件下,身体出现多余动作是造成学生阅读速度减慢的重要原因。
三是复视。意指学生在阅读时由于对材料的意义不明确或未看清楚,眼停又倒退到原定点的现象。出现复视表明,学生正在重复阅读某个字和短语,而不是阅读整句。一般来讲,任何阅读水平的学生都可能出现复视,但是复视成为习惯就是阅读能力差的表现。复视习惯的成因主要是阅读材料难度过大,难度大的阅读材料会迫使学生不得不对遇到的难词、短语多次重复阅读,以致形成习惯。因此,为学生选择阅读难度适宜的材料是消除复视习惯,加快阅读速度的有效方法。
四是心读。心读也称内心自言自语,即学生在内心始终清晰地发出并接受所读的每一个字的字音,而嘴唇、舌头、声带等部位却没有活动。这是一种最难观察与矫正的阅读痼疾。心读产生的原因,与书面言语的性质有关。
英语是由 26 个字母组成的表音文字,一个字母( 字形) 代表一个声音符号( 字音) ,声音符号又表达着某种概念( 字义) .也就是说,在字形( 印刷符号) 与字音( 声音符号) 之间有着其本身固有的联结。个人掌握言语的顺序是先掌握接受性言语( 听、读) 后掌握表达性言语( 说、写) ,教师也是按照先教发音,再教字形,最后教阅读理解的顺序开展教学。如此反复,学生自然会在字形和字音之间建立条件反射,表现在阅读时就是只要受到印刷符号的刺激,就习惯性地产生相应声音符号的转换反射,即出现心读。
二、英语快速阅读痼疾的成因及心理矫正
( 一) 明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完形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讲,阅读是一种立足于理解的心理现象。阅读文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输入、吸收他人观点的过程,简言之就是人际交流和理解的过程。如何快速、准确的将文章的观点输入自己的头脑,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扫除影响阅读速度的各种障碍,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建议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重视开展阅读目的性教育。要让学生明确,理解是阅读的真正目的,阅读时注意的焦点要放在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方面,而不是字的位置; 二是教会学生选择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恰当“完形”.
人的头脑是按照意义单位进行信息加工的。意义单位也称“完形”.“完形”( 德文 gestalt) 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格式塔心理学中的概念,意即组织、整体、模型。一个字、词、句子、段落都可以看作是理解文章思想内涵的“完形”.
“人的心理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完形”,这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该学派还认为,“一个事物不能通过研究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去理解,只有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理解。”
“组织起来的整体比它各个部分的总和要大”.因此,阅读时完形的选择至关重要。
任何文章都是由字、词、句构成的。虽然单个字是文章的基本建构单位,但它却很少包含明确的意义,只有字与字、词与词的合理联结才具有一定的含义。可见对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有意义的完形是句子和段落。指着读依靠手指、笔、尺子等的帮助将其注意力引向单个字和词,实质上是将没有意义的完形作为理解文章的单位,这就必然影响阅读效果。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过程中选择的完形不同,阅读效果就不同。习惯在词组、句子、段落中领悟文章主题,能驾驭较大完形的人,阅读效果就好。习惯将单个字、词作为阅读单位的人,难以顺利把握文章主题,阅读效果势必低下。因此,在快速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阅读时应将注意力引向哪里,选择什么样的完形最恰当。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驾驭完形的能力与其知识经验、词汇量、对阅读材料的熟悉度、阅读动机及外部环境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关系。
( 二) 掌握用眼方法,克服身体多余动作
具体做法: 一是选择适合自己身高的桌椅并端坐; 二是阅读时将鼻尖对准阅读材料的中间部分,眼睛余光把左右边缘的字收入视线内,使视线不局限于某个字,而是一行字,亦即增加眼停期间摄入的字数,扩大视度读广度。因此,阅读速度必然加快。
( 三) 选择难度适宜的阅读材料,克服复视习惯
课堂教学三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高效率课堂是基于合适的教材上,教师和学生充分互动以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应为学生选择、推荐适合其知识水平的阅读材料。判断阅读材料的难易度,一是正确判断生词量,即二十分之一原则。做法是让学生朗读文本,如果在每二十个词中生词少于一个,就定为初级难度读物; 如果在每二十个词中生词多于一个,就说明该材料难度较高。因此,教师应为学生选择每二十个词中有一个生词的中等难度的读物最为合适; 二是正确判断语法复杂程度。具体方法: 选择一套程度不同的文本,从开头、中间、结尾各选含词量 100 的段落让学生阅读。若学生能认出 95% 的词,根据材料答对 75% 问题,则该材料难度合适。此外,阅读材料的题材、材料设计及配图等也是消除复视习惯的因素之一。
( 四) 掌握默读,克服心读
阅读包括朗读和默读两种方式。朗读是个体借助发音器官发出某种语言声音,用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出声的外部言语。朗读训练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楚、声调抑扬顿挫。默读属于不出声的内部言语,不要求语法结构严谨。默读可以有选择地跳过阅读材料的某些次要部分,只抓关键点。一般默读速度要远远快于朗读速度。
心读是人在内心自己对自己朗读,具有不出声的表层特点。故此许多人简单地将心读等同于默读,也有观点认为心读是介于朗读和默读之间的一种阅读。有些人还认为心读和默读两者无差别。
事实上,心读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它和默读代表着不同的阅读水平。掌握默读技巧的人能直接从印刷符号上获得概念,如看见 dog 便有了相应概念。习惯心读的人则需要声音的中介作用,即看着 dog,内心先将其转换成声音符号,然后获得有关概念,多了一个环节需要花费时间,阅读速度自然就慢了。
矫正心读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不能将阅读课简单等同于朗读课,要教会学生默读。学生应明确阅读的目的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不包含在声音符号里,不读出每个字也能达到完全理解文章内涵的目的。除此之外,还要认清默读速度快于出声言语速度的事实,从而真正掌握默读技巧,加快阅读速度。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是教师的职责。本文所分析的影响阅读效果的痼疾在学生阅读时具有普遍性,教师对此应有警惕,最好在教学之初就对学生明示,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桂诗春。 心理语言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2]高觉敷。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TAG标签:
矫正
英语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