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是人的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人的学习、成长、进步都是和教育分不开的。而情感教育又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不能失去情感,由此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虽然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且懂得对学生学习中的过程和方法的引导,但是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情操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没有良好的处理问题的能力,遇到困难只能束手无策,等待“援兵”.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呢?笔者以为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这是因为教师营造的课堂气氛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开拓学生的灵魂和智慧。为了让学生更喜欢学习语文,教师还要经常用真诚的微笑、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来激励每一位学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讨,获取知识。相信教师积极的情感融入,课堂上必定会洋溢着学生快乐的笑脸,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也会顺利实现。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创新能力是开拓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后,学生必须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空间,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思考、创造。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通过运用情感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情感教学的运用是密切联系的。我们所说的情感教育实际上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内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社会性情品质的培养。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促使学生自我情感调控能力的形成,并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生活等一切事物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自己独立的健全人格,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造型”人才。
四、教师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健康学习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体验对学生进行的一种理性的教育过程,它应该属于教育的非智力因素,但是它却对学生的智力水平、道德培养、心理健康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渗透,能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形成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信任教师,愿意和教师接触,才能够更好地上这个教师的课,听课才会专心,学习效果才有成效。所以,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明白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巧妙地将情感融入到教师的教学过程当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五、教师要关爱学生,消除学生的敌对情绪,促进教育教学的开展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很多不良的情绪都会影响学生正确、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消除不利于成长的情绪和因素,使他们都能够向好的一面发展。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简单粗暴式的批评教育或者采用压制的方法都不是可取的,结果只能是越教育越遭,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面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启发和点拨学生,使学生在无形中明辨是非、学会做人。情感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它是愉快教学的前提条件。只有在教学中融入了情感教学的内容才会真正做到给学生创设生动、愉悦、和谐、活泼的教学氛围;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力,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参加各种教学活动,迎接各种挑战;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全面、主动、和谐发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还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当今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彻底被改革的浪潮所颠覆,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决定了教师必须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必须要和学生融为一体,必须要将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学生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教训,让学生对自己建立起自信,使他们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学生只有不断进行知识的累积,才会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认识,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