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中国 30 多年的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无疑是影响最大也最具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一方面,社会各界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一直不断,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系统的各类改革迄今已历经数次,尤其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然而收效甚微。2002 年底教育部发起的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大学英语界迄今为止已有十几年,但围绕大学英语改革的争议却从未停止。全国政协委员、工程院院士谢克昌认为: “现行的英语教育效果与其投入是不相称的,它对科技、社科人文等其他教育体系,尤其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等众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已经凸显。”很多业内专家提出,强制所有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阶段都学英语是对人力、物力和精力的巨大浪费,大学英语应该退出必修课的舞台,转为选修课。大学英语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到底有哪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出路和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广大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英语教学投入和收益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这一点已是教育界的共识。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大学英语教学缺乏准确定位; 第二,应试化教育体系对英语教学产生消极影响。
( 一) 大学英语教育目标不明确
我国英语教学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目标和定位模糊: 中国人为什么要学英语? 英语教育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外语能力? 这是外语教育者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教学定位是否恰当,主要看它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下全球化进程中,我国英语教学改革应该审时度势,站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稳定的高度,从积极、正面角度来定位英语教学。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将逐渐与世界经济融合,世界走进中国,中国走向世界,我们迫切需要大批专门的各类外语人才,以及更多的懂外语、具有国际视野、懂国际规则的各类专业人才为加速这一进程服务。章振邦先生在谈及外语教改问题时曾提出,我国外语教改从战略上首先要考虑到国家对各类外语人才的需求。但专业外语的学习必须建立在普通外语的基础上,普通英语学不好,何谈英语教育的专业化? 现在我们存在的问题是,普通英语教育质量不佳,而专业英语又没有提到日程,从而导致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统统都学普通英语。高校英语迟迟不与专业挂钩,根本无法满足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蔡基刚教授在谈及大学英语教育目标问题时指出,大学英语教育目标被模糊地设定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不同专业和学科的学生,导致教育目标虚化。
( 二) 大学英语教育应试化倾向严重
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大学英语教学应试化。中国的英语教育一路走来,一直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基础教育阶段主要为中、高考而备战,上了大学又要准备考四、六级,各阶段的英语教学活动均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完成。英语应试教育完全违背了语言学习和教育的规律,极大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其产生的误导表现在诸多方面:
1. 在英语教学层面,重英语知识传授而轻英语技能培养。“应试”“哑巴”“死板”是人们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刻板印象。恰是这样的教学现状导致当代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盲区: 不能根据语境恰当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现象已不再是个别问题,而成为普遍性的事实。无论是初、高中还是大学阶段的英语课堂,语言的工具性被放大,词汇、语法等知识点成为教学的重点,结果学生的学习习惯就是死抠语法,钻牛角尖; 狂背单词,却不会运用。从教师的角度看,很多高校仍将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与学生的学位授予直接挂钩,学生考试通过率的高低同教师的业绩考核以及职务晋升和教学评估相关,为此,很多教师专心研究四、六级考试题型,而不把精力放在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上,广大师生对四、六级考试的过分重视使应试教学被强化,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安排和教材使用上也主要以是否有利于应试为标准。
2. 在学生学习层面,重结果而轻过程。受国内应试教育影响,分数就是一切,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学生习惯性地将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于提高英语考试成绩上,过度关注分数的提高。在分数的引导下,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英语考试成绩与英语技能呈正相关,成绩越高,技能越强。然而,事实上,学生考到高分数,并不意味着具备英语能力,甚至根本无法用英语交流。更有甚者,在中学时家长和学校就鼓励学生参加四级考试,使学生陷入题海里,无暇顾及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一张合格证书,大多学生完全忽视了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甚至拿到六级证书的博士生不会用英语顺畅交流的情况比比皆是。
3. 在社会层面,重证书而轻能力。多数用人单位把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录用的条件之一,而不知考试成绩在多大程度上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社会被误导,商家乘机而入,各种四、六级辅导班、强化班层出不穷,使教育的环境更加恶化。
三、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 一) 大学英语教学应具有明确的目标定位
从 1986 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到 2004 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由“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过渡到“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再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可见教育目标的设定是具有阶段合理性的。教学定位恰当与否,主要取决于它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日益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技能为主要目标已经无法满足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这正是当代大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对此,我们需要对我国外语教育作战略性调整,要点是在中学阶段完成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工作,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随着高中英语水平的提高,专业英语教学应该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正如中国英语教育中心主任胡文仲教授指出的: 外语应当在中学里基本过关,到大学还在打基础,是反常的。中小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应该全盘考虑设置统一的教学体系,在每个教学阶段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刘润清提出,由于很多原因,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中学英语大纲没有合理地衔接在一起,要实现英语教学由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的良好过渡,最好有一个统一大纲,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时间与精力的浪费。除专业英语外,大学阶段还可以开设后续课程,例如西方文化,英文电影,报刊阅读等人文课程,使多元文化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 二) 大学英语教学要完成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许多人认为,英语教育就是为了教会学生使用英语与英语国家人交流,英语不过是一种交际的工具,同时,四、六级考试对语法、词汇做了非常详细的要求,但是对语言背后的人文目标却缺少具体要求,在应试化教学的导向作用下,外语教学出现了重视语言的工具性、轻视人文性的倾向。然而,人们对英语的认识是非常片面,也是不科学、不严谨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 1988) 将语言定义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时,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 当作用于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时,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作用于文化时,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可见语言的工具性仅仅是其诸多属性中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仅仅注重其工具性是不恰当的。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具有明显的人文性。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从学科分类来看,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知识在培养完美人格方面具有特殊功能,它有助于个人理智、情感与道德的培养和发展。英语教育除了工具属性之外,更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首先,使用外语交流,是今后公民应该具备的一种素养; 其次,国外有很多研究表明,会两种以上语言的人头脑有着与只会单一语言的人不同的思维系统,处理问题也更灵活,还更具包容性,国外称之为“多元能力”。因此,外语教学的设计应实现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外语教学的目标绝非仅仅让学习者掌握在目的与环境下生存的工具,而是使外语成为人的发展即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一种必要资源。
纵观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演变过程,从强调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提高文化素养”到“能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不难发现,教育部门发起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是从强调英语的工具性向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方向转变,提倡人的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以满足人的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演变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成果,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坚持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理念已经被广大英语学者所接受和推崇。
( 三) 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的考试与评估方式
没有一种语言考试可以像大学英语四、六级这样广为关注并引发争议,以刘润清为代表的专家们认为,四、六级考试无法达到测试学生真实能力的目的,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之路上的绊脚石。
但另一部分专家认为。四、六级考试以其科学性准确地测量了学生的英语能力。为了提高其测试的效度和信度,教育部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数次改革,2016 年对听力方面题型的调整并将口语考试并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迄今为止改革内容最新的一次。改革后的四、六级听力考试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托福、雅思等国际通用考试更加接轨,对学生的听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四级考试的三段新闻均来自 VOA 和 BBC 新闻,词汇更加专业复杂; 六级听力部分新增了 3 篇字数 400 左右的讲座/讲话,话题包括当今政治、经济和社会热点问题。此次改革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注重对学生实际听力水平的考察,降低考试的技巧性,另一方面将引导学生更多关注实用英语,关注时事,打破学生以应试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向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目标转变。尽管饱受争议,但四、六级考试对于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地位所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为适应社会需要,摆脱应试教育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负面影响,四、六级考试必须实行教———考分离,分离后的考试是面向社会的等级考试,学生的过级压力会大大减轻,朝着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方向发展。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不再受到考试的干扰,尊重语言课堂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四、结语
在当今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深刻反思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目的才是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在教学中实现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让英语学习朝专业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彻底摆脱四、六级考试的“指挥棒”,这是我们对英语学习和考试应持的态度。
参考文献:
[1]蔡基刚. 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3) .
[2]蔡基刚.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 外国语,2012( 1) .
[3]大学文理科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文理工科本科用) [Z].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4]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本)( 高等学校本科用) [Z].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挑战与期望[J]. 外国语,2003( 3) .
[6]杜时忠.人文教育的理念[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9) .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刘润清.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改革———从分离式大纲到统一的课程标准[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6) .
[9]张绍杰.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目的与理念[J].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1) .
[10]张绍杰. 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行动与反思[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 1) .
[11]章振邦. 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 外国语,2003( 4) .
[1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语言文字》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Z].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