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推进小学生“友善”养成教育的路径与方法探索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 让小学生从小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仅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小学生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生第一个扣子”。上海市松江区中山永丰实验学校聚焦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需求、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以及友善和谐社会营造的需求, 推行“友善”教育, 在研究中采用查阅文献、问卷调查等方法, 突出友善教育养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小学生友善品质养成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友善; 养成教育; 研究; 实践;

  一、小学生友善养成的教育研究与实践概述

  (一) 相关概念基本内涵

  1. 友善的内涵

  “友”在甲骨文中像两只手, 象征着朋友之间互相伸出援手, 其本意是帮助。“善”由一个羊和一个言组成:羊是吉祥的代表, 言是讲话, 其本意是吉祥的话语。两者结合起来, 直接的意思就是像朋友一样善良, 寓意是互相帮助和互相祝福。在现代汉语中, “友”为朋友、亲近、友好, “善”为善良、善行、善举、善意等。“友善”是形容朋友之间亲近、和睦;《荀子》思想中谈到的“礼”, 对于当代中国以“规范”促友善风气的养成有所启发, 有利于全社会营造友善的心理环境, 荀子所倡导的君子行为方式对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友善行为有重要意义, 是学校培育学生友善价值观的宝贵资源。《孟子》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强调的是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 微笑对人, 乐于助人, 以善相待。他更强调的是以善为原则, 成就他人, 相互促进, 共同进步。《墨子》所云:“天下之人皆相爱, 强不执弱, 众不劫寡, 富不侮贫, 贵不傲贱, 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 可使毋起者, 以相爱生也, 是以仁者誉之”的兼爱思想其实也与“友善”有着非常的契合之处, 都要求与人为善, 以一颗善良的心来和他人交往, 去学会关爱他人。

  2.“友善养成教育”的内涵

  小学阶段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更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是学校的“半壁江山”。“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自然生成的过程, 小学生通过在日积月累、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的培育过程中不断实践着、感悟着、成长着。作为小学生的友善养成教育, 可以将其分为两大方面:其一, 对人友好。从外在行动中可以表现为“微笑行动、日行一善”。通过养成教育中的培育, 引导学生通过微笑表达自己的善意;通过学会感谢来感受他人的帮助和友善;通过日行一善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友好。正如帕特摩尔曾经说过:“真正的善行, 是心平气和地去希冀, 从容不迫地去寻找, 平静地去拥有, 无悔地延迟。”微笑是很有力量的, 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美丽的沟通方式。其二, 与人为善。从内在心灵中表现为“心存感恩, 心怀善意”。在一次次具体实践和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感恩之情和与人为善的善意。正如泰戈尔曾经说过:“蜜蜂从花中啜蜜, 离开时营营地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它道谢的。”由此可见, 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感受到他人的帮助。

  (二) 友善教育实践研究与必要性

  1. 友善是小学生道德发展的基础

  2001年10月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将“友善”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道德教育从其根本来说是使人成为人的一种教育, 而友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既是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继承, 又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赋予了新的意义。作为道德文化重要载体的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友善”品行的良好养成不仅仅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 更是小学生成长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 学校应该把“友善”的养成教育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的培养营造理想的环境和氛围, 从而让学生在后天的生活、学习中, 通过不断地实践而形成和发展道德水平, 最终让学生成为一名“怀善意、存善心、重友情、递友好”的好少年。

  2. 友善是小学生认识他人的理性

  提及“友善”,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友善”是和某人成为朋友, 对待他人要和对待自己一样。而我们古代的儒家思想则更多地注重“友之以善, 因善而友”。

  “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基于善意所展现出来的友好、和善的行为方式。而作为小学生, 如何友好待人、与人为善离不开认识他人的理性。孔子有云:“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在友善的基础上, 尊重他人的生命, 形成价值的共识, 从而更好地建立良好的精神境界。也正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文中提到, 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发现他人, 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是一种友善的行为。

  二、小学生友善教育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

  (一) 小学生友善教育的现状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共计764人, 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同伴交往、师长交往、家庭关系中具体习惯的行为表现, 旨在了解学生在乐于助人、平等待人、感恩父母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品行的养成教育的情况。经过课题组细致的数据分析, 了解了小学生“友善”情况的现状。据调查, 大多数学生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具备友善的品质。在调查中, 如果同伴遇到困难时, 97%的学生选择去帮助他人, 这个数据足以说明学生具有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除此之外, 在选择人际交往的朋友时, 65%的学生看中的是对方是否热心助人、关心班级。这显示了超过半数的学生具备了积极向上的是非观, 在交往时, 他们更看中对方的内在品质而不是物质、学习成绩等方面。学生比较倾向于找朋友帮助或者被帮助, 在小学生的世界里最不愿意帮助的人是对自己有意见和被老师批评过的人, 在自己能力不够和对方是陌生人的时候不愿意帮助他人。在“好朋友”方面, 学生更愿意和自己的同班同学做好朋友, 并且绝大多数人都有10个以上朋友。在“班级同学关系”方面, 绝大多数同学都比较喜欢现在的班级人际关系, 并且有正确的交友观。在“师生关系”方面,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能够帮助和关心别人的老师, 而高年级的学生喜欢公平、公正、平等待人的老师。

  (二) 小学生“友善”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1.“重认知而轻行动”倾向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以及松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活动的开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一词早就深入学生的心田。在对学生“友善”的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解读、举例和设计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友善”的核心内涵, 友好待人, 与人为善。但是在清晰地认知前提下, 个人的人际关系和外在他人的意见, 这些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都直接导致了在“友善”教育过程中出现“重认知而轻行动”的现象。

  2. 师源性问题影响

  在小学生友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教师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 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校园生活的陪伴者, 教师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人对事的态度, 都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用直接反映在学生的生活里。所以作为教师, 要严格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 力求对学生友善人际关系的培养起促进作用。

  3. 家庭营造“友善”氛围不够

  家庭是孩子初期行为、人格形成的重要环境, 一般说, 孩子有问题和家庭有很大关系。调查中, 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 家长溺爱现象普遍, 孩子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生活中常常表现出唯我独尊, 缺乏友善意识和行为。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 如何运用表扬、奖励等满足小学生外在需要, 通过关爱、尊重等满足其内在需要, 这成了摆在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在社会方面, 许多言行不一、知行失范现象导致小学生“友善”价值观模糊。

  三、推进小学生“友善”养成的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 顶层设计, 课程开发

  1. 校本开发, 规范管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 许多学校对于学校的内涵、文化品质越来越关注。因此, 学校可以通过顶层设计, 不断将友善教育的一系列活动更加有序化、科学化、有效化、生活化、校本化。永丰学校成立“友善品行养成教育”的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由校长、书记作为第一梯队全面负责课程开发的引领;分管校长作为第二梯队全面负责课程开发的组织和管理;教导处作为第三梯队全面负责课程开发的沟通和部署;教研组长和教师成为第四梯队全面负责课程开发的实践和配合, 各司其职, 相互协调, 全面布局, 构建蓝图。以校长为组长的“友善养成教育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作为育德教育校本化开发和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 负责制订“友善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 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决策组织、协调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指导“友善”养成教育更好地校本化开展和有效实施。设立由教导处、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的执行实施小组, 教导处年级组长对教师进行指导, 确保完成学校“友善”养成教育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 为“友善”养成教育课程管理提供依据;联系教师之间的合作, 全力促进课程的形成。同时, 学校还着力培训教师队伍, 组织校本教研, 编着和初审“友善”养成教育的校本教材。班主任、任课教师职责具体负责“友善”品行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和管理, 并将实施效果纳入到班主任考核中, 以此提升“友善”养成教育更有效实施。

  2. 专家指导, 科研引领

  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工作, 需要坚实的教育科研支撑。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 对学校高质量实现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学校要在充分借鉴全国、全市教育研究部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实践校本课程、研究校本课程的积极性, 形成以校为本的研究机制, 根据自身的需求、学校的文化特色以及地方文化特色等积极探索我校实施“友善”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形式。这些具有全局性的比较“上位”的概念, 要精心提炼绝非一蹴而就, 而是需要历史的沉淀, 更需要思想的追问。

  因此, 学校应该请专家给予学校的“友善”养成教育的良好实施提供更多帮助。例如:定期邀请专家给予家长和教师举办“友善”养成教育相关的讲座;定期邀请专家对我校“友善”养成教育课题组成员进行一次次的科研指导等。通过专家引领和高屋建瓴, 会更加有重点、有步骤、有目标、有合作、有层次地推进友善课程建设, 从顶层设计开始, 积极跟进, 从而不断优化, 最终让“友善”养成教育更富有方向和实效, 从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不断助推学校校园文化更富内涵式发展。

  (二) 主题活动, 自主自动

  活动是少先队的主阵地。在每一个学期的主题活动菜单中, 学校将“友善”进行了细化, 如:与人微笑、与人帮助、与人宽容、与人为善, 并将四个“与人”融入到学校各类“小脚丫, 走永丰”主题教育活动中。

  1.“小脚丫, 走永丰”之“与人微笑”

  “与人微笑”是友善教育养成最基础又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与人微笑”系列活动, 不断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 让温暖传递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特别是教师节, 永丰学子那一抹抹可爱又阳光的微笑, 让每一位老师们感动不已, 灿烂的笑容洋溢在每一位老师的脸上, 那一抹微笑是多么的宝贵和永恒。由此, 永丰还有一面“微笑墙”, 通过微笑墙的阵地宣传, 鼓励学生学会微笑, 善于微笑, 养成微笑的好习惯。学校每一学期都将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投票形式评选出永丰“微笑之星”并颁发微笑奖章。

  2.“小脚丫, 走永丰”之“与人帮助”

  为了引导永丰学子乐于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小伙伴, 学校通过“点赞墙”的形式让学生将“友善”教育落到实处。低年级的形式为“加油吧, 宝贝”, 高年级为“奔跑吧, 少年”,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激励形式去鼓励学生拥有一双发现“友善”的眼睛, 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 积极做一些好人好事。同时, 以中队为单位, 中队辅导员会每天进行“点赞墙”的更新;以大队为单位, 学校每一周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都会宣传“与人帮助”的好人好事, 弘扬乐于助人的美德, 并以榜样的力量不断激发每一位学生拥有一颗“与人帮助”的心。“不以善小而不为”, 鼓励学生乐于助人, 传递温情。

  3.“小脚丫, 走永丰”之“与人宽容”

  “今天做客人, 明天做主人”活动是我校友善教育养成的一个亮点。通过问卷调查, 我们发现, 很多学生会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和好朋友发生不愉快、闹矛盾等。学生的情绪管理受到了我们的关注,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宽容别人, 学会和他人相处等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的沟通和调查, 设计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乐访”活动。通过到同学家拜访、做客、过夜等活动, 锻炼孩子交往能力、与人宽容的友善教育。每学期, 每班以自愿报名的方式选出5~8个小主人家庭, 小主人和父母一起制定活动计划, 邀请5~7个同学来家里参加半天到一天的活动。学校也通过家长会宣传、下发“告家长书”、班主任教育等各种途径, 强调活动中的各项要求, 如微笑待人、学会宽容、换位思考等。活动当天, 每个小主人家庭都会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才艺表演、DIY午餐、桌面游戏、户外运动等等。通过有主题、有针对性教育的“乐访”活动, 让友善教育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各类活动中, 潜移默化, 润物细无声。

  4.“小脚丫, 走永丰”之“与人为善”

  在这个世界上, 有一种力量会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 形成神秘的磁场, 让人们潜移默化地认同某种价值观。孔子曰:“与善人居, 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 则与之化矣。”结合我校校情, 将“与人为善”系列活动具体化为“为善”在班级、“为善”在校园、“为善”在社区。鼓励永丰学子积极成为一个为身边的同学、为学校、为家人、为社会服务奉献的友善好少年。以“我微笑, 我为善, 我快乐”的服务宗旨, 引导学生在学校、在家、在社会以不同的志愿服务形式奉献自己的爱心。通过与人为善的具体行动, 学生将会获得一枚书签。书签的累计会让学生得到相应的“奖励”。如和最喜爱的老师合影、和校长值日、和老师共进午餐等各种精神食粮都不断激励着学生与人为善。我们坚信, 在为善的过程中, 可以使他们体验他人的辛劳和快乐, 获得人生感悟, 养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培养健康的人格, 为建设和谐校园作贡献。学校会将每一个美好瞬间记录并录制成微视频《我微笑, 我快乐》在学校网站宣传和共享, 美好的瞬间还会在《永丰》校刊中一一呈现。

  (三) 多元评价, 及时反馈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 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 注重学生在“友善”教育养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从学校反馈、中队反馈、家长反馈等不同途径进行及时反馈, 给予学生积极地激励。当然, 对于“友善”这一养成教育而言, 它没有规定的条条框框, 它更注重的是一个人内在的自律、内在的善意以及外化于形的一个微笑、一个温暖的眼神等。因此, 多元化的评价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让我们可以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学校因校制宜设计出校本特色的“友善”养成教育评价手册, 孩子们人手一本。因为, 一个良好的教育评价体系, 它具有教育性、成长性等特点。评价得当且科学可以引领学生实现自觉、自主为特征的自我发展。所以, 通过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标准的制定, 无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体系;评价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策略性、科学性以及艺术性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认可。教师也要改变固有的传统的课程理念, 鼓励家长多多分享“友善”教育良好养成的成功经验, 多一点沟通和交流, 并为学校育德教育的创新提供宝贵的灵感和资源, 促进家校紧密合作。

  在评价中, 我们还主张进行学生的自评、互评。学生之间互相点赞, 如:今天你微笑了吗?今天你帮助同学了吗?今天你受到帮助了吗?而家长、教师这一层面, 家长对于学生的评价、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也至关重要。通过友善评价手册的制定和下发, 让家长可以在家里观察和引导孩子做一位友善、富有美德的孩子。家长参与评价的同时, 既是对孩子在家的观察和反馈, 更重要的是, 也在无形中约束着家长, 承担起家长的职责和意识,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从而潜移默化中为孩子营造出了温馨、友善的家庭环境, 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而作为学校层面, 可以充分挖掘社区资源, 让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参与到评价中来。比如, 学校可以携手家长深入社会各个社区阶层进行校本课程的实践, 可以是敬老院、阳光之家、消防站、各个居委会等机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学校、家长、社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良性互动和交流, 从而让学生更感受到生活化和社会化的友善教育, 通过实践活动和及时的评价机制以让小学生的“友善”品行更好地外化于形并内化于心, 以真正达成新时代习总书记对于人才的培养的呼唤。坚持立德树人,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第六版)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2]李河水.简论儒家文化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的涵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 (12) .
  [3]唐明燕.荀子思想中的“友善”资源探析[J].伦理研究.2016, (2) .

TAG标签: 友善     养成教育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