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小学生海外游学现象调查研究
【第一章】小学阶段出国学习问题探究绪论
【第二章】小学生出国游学问卷研究设计
【第三章】小学生及家长对出国留学的态度调查
【第四章】小学生游学国外的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小学阶段留学海外困境与对策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当前,出国游学热正悄悄席卷中国,成了中小学校教育的新兴方式,已经引起了我国相关教育部门的关注,小学生的出国游学现象研究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研究主题。然而,目前出国游学体系中还存在很多缺憾与问题。为了探寻我国中小学生出国游学的现状,并对其中蕴含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帮助小学生在出国游学过程中获得更多知识与体验,完善国内的游学政策与游学体系。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研究者借着在济南市 X 小学任教的机会,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济南市 X 小学家长、教师及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改善措施。
首先,从根本上要认识到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游学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游学的意识,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其次,变革学习方式的问题,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要做到学与旅的深度融合。从学校层面看,要认真修订学校研学旅行课程的整体规划,并让全校教师都能理解研学旅行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价值。
第三,教育部门或者学校或者教师的责任是制定规则、提出要求、保障安全。减少旅行社对游学项目的控制力度,加大学校对旅行社的管理力度。
最后,摆正家长和学生对待出国游学的态度;合理设置出国游学课程;管理游学市场;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并试图通过各方面措施的综合运用,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在游学过程中受益。
尽管本研究力图深入、全面的分析和解决济南市小学生出国游学现象中的相关问题,由于研究者的能力有限,本研究还存在以下局限,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研究对象的局限性,所选样本容量较小且样本中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较多,家庭条件一般的较少;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但是没有意愿让孩子出国游学的家长和学生也不在研究范围之内,有些数据不能充分反映出所有家长和小学生对待出国游学的满意度。所以,此研究结果在推广到所有小学学校的游学项目方面是有局限性。其次,研究资料分析不够充分,在观点和建议的分析上比较单薄。但是笔者做为一线在职教师,还有很多机会参与到出国游学项目中,会一直关注小学生出国游学项目。
参考文献:
[1]琼丽安.Western experiential pedagogy in study-abroad[J].世界汉语教学,2005,(1) .
[2]潘家德.20 世纪初留学运动发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J].求索,2011(05):73-75.
[3]谢丽惠,赵恒伯.“游学”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及国际人才培养[J].江西社会科学,2014,34(10):56-60.
[4]刘芳.研学旅行云平台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35):162-163+166.
[5]陶友华.基于文化旅游资源的研学旅行[J].品牌(下半月),2015(10):263-264.
[6]马悦,张曼,李苗苗.陕西省研学旅行市场开发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9):261+263.
[7]袁新文.揣着祖国去留学[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3(01):36.
[8]李红波.“出国留学潮”的经济学分析[J].迈宁教育研究,2004,(02).
[9]王平.现代“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地区 3 所交通类高职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1):5-8.
[10]张清艳. 关于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社会教育意义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8(24):235-236.
[11]王晓燕. 研学旅行——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J]. 教育家,2017(43):28.
[12]魏彦文. 走出误区,开启真正研学之旅[J]. 教育家,2018(17):24-25.
[13]屈玉君.中小学研学旅行现状及对策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8(04):42-44.
[14]李祥,郭杨.中小学研学旅行的风险及其规避[J]. 中小学管理,2017 (08): 28-30.
[15]殷世东,程静.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 课程.教材.教法,2018, 38(04): 116-120+115.
[16]王润,张增田.研学旅行:价值取向与问题透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9(06):90-95.
[17]朱洪秋.研学旅行课程的政策基础、理论依据与操作模型[J].中小学德育,2017(0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