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青少年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特殊时期。而家庭环境是青少年生活的首要环境, 也是受之影响最深的重要环境。家庭氛围是否温馨、父母教养方式是否合理、家庭内部结构是否完整等都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研究认为:和谐的家庭氛围、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健康的科学教养态度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家庭; 青少年; 心理健康;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of adolescents have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society, and young people are in a special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mind and body. The family environment is the primary environment for the lives of young people and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 that is most affected. Whether the family atmosphere is warm, whether the parenting style is reasonable, and whether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family is complete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young people. The study believes that a harmonious family atmosphere, scientific family education and a healthy scientific education attitude are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s.
Keyword:family;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 人们的生活步伐也在加快, 而需要面临的社会压力也愈来愈多, 大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略的地步。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 其心理健康更需要得到重视, 正如《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国立则国独立”。青年一代为新时代的骄子, 不仅要承担父母“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期盼, 而且还对国家的繁荣与富强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然而, 正处于第二关键期的青少年, 心理的成熟度还不是太高, 学习生活上的各种压力与挫折, 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 在他们身上引起许多行为问题, 由此可知, 除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应该引起我们重视以外, 心理的健康程度更值得我们关注。家庭作为孩童最先接触而且产生相互作用的环境, 也是孩童认知世界的第一步, 是孩童获得日常生活习惯与社会文明的主要途径, 这也就奠定了青少年未来心理健康状况发展的基础[1]。在当今社会里, 青年群体的心理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到了不容被忽视的地步, 引起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有很多, 而父母教养模式、家庭环境与氛围等对其心理产生的作用最明显。
1 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位老师, 为其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石。其中, 教养模式也就是父母在孩子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 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 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2]。这均是在父母与孩子互动交流的时候形成的。在20世纪末期, 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张文新提出以下观点:教养模式就是通过父母个人的教养方式方法与之对孩子的感情表达等形成的一种互相作用形式, 因而比较稳定, 并且不会因为环境变化而改变, 这体现出了亲子互动的本质属性[3]。综上所述, 大家可以把教养模式的内涵理解为父母或者别的一些监护者在和孩子进行交流互动时一般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这也是由父母或者别的一些监护者的教养模式、教养情绪、教养行为举止等各式各样因素互相作用, 从而形成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形式。父母教养方式一方面折射出了他们对待子女的态度, 另一方面反映了他们的教育理念。
1.1 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的差异
基于要求与反应性两个水平, 戴安娜·鲍姆林德 (美国心理学家) 将教养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1.1.1 权威型
指在家庭教育中, 在人格平等、尊重的基础上, 树立父母的威严, 同时对孩子的不妥行为进行指正, 除此之外, 父母必须对孩子的内心思维做到有所掌握, 经常和他们进行一些沟通, 通过这些日常情感的互动, 孩子可以从中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重视。在这种严格且民主的教养方式下长大的青少年, 适应能力强, 心理健康水平高。
1.1.2 专制型
指在家庭教育中, 将家长自己的意愿强加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禁止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 凡事都是由家长做主。在这种环境下, 青少年会出现恐惧的情绪, 抵触家长, 在外显的行为上表现出回避。
1.1.3 溺爱型
这种类型与专制型相对, 指凡事都遵从孩子的意愿, 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在这种成长环境下, 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 不尊重他人, 缺乏团队精神, 长此以往, 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1.1.4 忽视型
指在感情上缺少给子女所需要的爱抚与重视, 而仅仅是给子女一些物质上的奖励, 因而不利于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这种教养方式下养成的青少年, 通常情况下, 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和温暖, 在环境适应和自我控制方面往往会出现问题。
2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孩子自诞生之后最先接触到的就是家庭, 这就是说家庭是每一个人社会化的第一步, 所以, 家庭环境将直接决定了孩子的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孩子生活技能的获得、个人习惯的养成、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对待问题的思考模式等等都是在家庭环境下逐渐形成的。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 孩子的个性与品质是在家庭的互动中形成的, 也就是在与家人平时相处的时候所形成的行为举止与心理行为习惯。假如家庭可以给子女带来安全感, 子女身心就会得以健康发展;但是与之相反的是, 假如家庭使得子女心理抑郁, 那么她们会形成闷闷不乐、忧郁等负面情绪, 导致其心理健康状态非常差, 这是因为他们的家庭充满了矛盾、争执与不幸福等因素。家庭环境就是家人们在日常生活的互动里形成的人际交往的状态和氛围。建设好家庭环境可以使得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并且真、善、美等一些美好的品德能够得以培养, 换而言之, 假如家庭环境比较差, 孩子的心理健康就会存在诸多问题。不良的家庭氛围主要表现为:
2.1 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导致其感受不到快乐和爱
家庭不和谐, 一般是因为家人之间经常发生争执, 引发吵架、冷暴力以及打架等行为举止。这种问题经常出现在父母之间出现争执或者他们均是冲动的性格的家庭中。在该环境下, 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失望和恐惧, 长期如此在认知上会导致其产生偏差或扭曲。
2.2 有失风范的家长行为将影响其思维方式
Jean Piaget在孩童认知活动方面的研究表明孩子的思考形式和大人是不一样的, 并且在其自身发展各个时期也有所不同, 包括婴幼儿、孩童、少年等时期。青少年的思维方式直接是受父母不良的行为规范的影响。家庭作为社会组成的基础单元, 是大众社会化的最直接渠道, 这不单单是人们成长和发展的地方, 而且是人们建设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一个组成环节。不管任何家庭, 以怎样的结构形式出现, 对每个人来说, 都是稳定的个人生活的中心, 完整的家庭结构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3 家庭教养态度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 国内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人数持续上涨, 这一问题愈来愈严重, 然而能够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作用的因素非常多。我们在呼吁社会、学校、幼儿园的同时, 不妨反省一下孩子在第一教育场所———家庭所受到的影响。
3.1 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容易削弱孩子的信念, 使孩子丧失上进的勇气
绝大多数的父母均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在德、智、体所有方面均做好, 能够尽可能地完美。所以, 家长对子女教育付出很多, 并且期待有相应的回报。来自父母的期待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正确的期待可以加强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促使他们不断地进步。所以, 父母对子女的学习要求很严格, 家长自身的迷失导致了孩子教育的盲目性。
3.2 家长对子女的过分保护导致其过于偏僻和孤独
因为国内教育是应试教育, 所以绝大多数的父母还是非常看重学习成绩的, 并且觉得子女是个人的所有物, 对孩子学习的过分重视导致在其他的生活技能方面教授的缺失, 让孩子形成不好的生活习惯, 而且使得孩子容易自私自利, 漠视身边的事物, 一心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并不愿意和他人合作或者共享资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苦难需要解决时, 就会感到无能为力、惊慌失措, 面对挫折就只会怨天尤人, 更谈不上正确面对挫折, 鼓起勇气去战胜挫折, 实现生命的价值。
3.3 家长对子女的过多束缚容易把孩子的创造性扼杀在摇篮中
知名的教育学专家陈鹤琴提出, 喜欢玩乐、活泼好动等行为是儿童的本能表现, 是值得父母鼓励与引导的。但是, 绝大多数的大人却在遏制儿童这一天性, 具体行为如下:
3.3.1 限制孩子交往
儿童喜欢模仿并且喜欢和其他小伙伴玩耍, 这有助于其以后在和其他人的互动的时候, 能够自主地解决一些问题, 培养独立自主的观念, 从而可以很好地参与团队工作, 做到共享资源, 公平公正竞争, 并且能够做到谦逊地从别人身上学习自己所没有的长处。
3.3.2 扼制孩子创造
在家庭教育的时候, 父母往往会对这些行为表现不闻不问, 譬如:儿童某些出于好奇而做出的行为举止, 可能会惹得大人的不高兴, 所以其父母发现后, 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 这很可能就抑制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的某些模仿行为, 以及某些不成熟的想法, 这常常是其能够形成独一无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素材, 假如父母没有进行有效的关注与引导, 那么会使得孩子受到伤害而遏制这方面天性的发展, 这就是变相地埋没子女的创造力与求知心。
综上所述, 在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的众多要素中, 父母教养模式、家庭氛围与父母教养态度是最突出的3个要素。只有在父母教养模式、家庭氛围与父母教养态度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做好, 形成和睦的家庭环境、情感好的亲子关系, 才可以使得孩童的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 从而在学业上学有所成, 在个人品质上表现出色, 然后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田峰溶, 李冬, 张静, 李敏玉.浅述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因素[J].社会心理科学, 2012 (11) :3-6.
[2]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6) :95-103.
[3]谢言梅.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大理学院学报, 2006 (11) :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