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    要: 小学语文重在积累, 积累重在自学, 自学重在预习习惯的养成, 教是为了不教, 老师在学生预习的习惯的养成方面下大力气, 课堂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预习方法; 习惯培养;
 


 

  有过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 课前预习是学习新课的基础, 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有效。做好预习, 可以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上课时能有针对性地学习, 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要想当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要想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就要加大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 精心指导, 循环训练, 让学生形成一种内在的学习能力, 提升他们自学能力, 创建高效课堂。然而目前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中的预习实际效果甚微, 想做, 但是没有方法, 流于形式的多, 学生大多数停留在粗略地读读课文, 应付了事, 有的老师不重视预习作业的布置和检查, 从而导致学生也不去重视预习的环节。那么, 如何在预习上下一番功夫, 让学生真正形成能力,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呢?

  一、尊重差异, 明确预习要求

  如果让学生预习, 就一定要提出相应的要求, 没有具体要求, 学生就不知道怎样做, 做什么, 做到什么程度。因为学生不同, 学段不同, 年级不同, 由于年龄和已经知识基础的不同, 那么预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 一年级孩子, 只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课文就行了;二年级相对高一点, 要求会查字典和分析字形;三年级重点是字义和把课文分意义段;四年级要让学生能大致说出段落的意思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五年级则要学会抓住课文的中心和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六年级要求不全面一些了, 要求学生对字词、句段、主要内容和中心领会三个维度, 整体深入预习, 能根据课文提疑难问题, 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不同的年级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螺旋上升,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同一个班在不同年段, 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有个体差异的, 我们提出的预习要求, 学生不可能都完成的那样好, 肯定要有差距。学有余力的完成的多一些, 在完成共性问题后再完成一些稍稍有拔高的问题, 学习有困难的能完成力所能及的就可以, 也就是说能初步掌握四分三的字词, 知道课文的大致内容就可以了。在实际的操作中, 大家就会感觉到预习要求越是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预习效果就越好。

  二、规范流程, 细化指导

  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 老师的指导是非常关键的。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 自觉学习、主动调节学习方法的控制力相对较弱一些, 我们在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们预习的语文学科切实可行的方法。每一种预习方法一定细化, 具有可操作性。这里以高年级中高年级为例, 说一说相关的预习流程, 在实际的操作中, 我要求学生的预习的流程是:“默读课文———消除障碍———朗读三遍———摘抄词句———全面思考”, 那么每一个步骤如何要求和操作呢?即做什么?怎样做?

  第一步:默读课文。每一篇没学过的课文, 都会有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那就要求初读课文的时候, 可以用默读方式带着要求进行。具体的要求是什么呢:第一个要求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如课文写了什么事, 介绍了哪些人人, 描写了一些什么样的景, 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等。最终的目的就是对整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完整印象。第二个要求很简单, 即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 划出不理解语词或句子。

  第二步:消除障碍。就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 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 把不理解的词语弄懂, 要大致知道每个词语的意思。另外对课文当中的背景还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查阅。

  第三步:朗读三遍。消除了生字障碍以后就可以大声诵读了。大声诵读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是非常有好处的。预习中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 第一遍要把课文读通读顺, 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录音, 重放之后, 就可以知道自己哪里读的不标准或者不正确, 在下一次朗读时加以注意;第二遍朗读主要是挖掘课文内容写了什么, 感悟课文思想, 知道作者要向我们表达一个什么样的观点或情感;第三遍主要体会课文是如何表达的, 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文章脉络结构, 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 等等。

  第四步:摘抄词句。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语文学科靠的就是平时的积累, 我们每预习一篇课文, 都要把就认为有价值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 这些句子有的可以是修辞手法有特色的, 有的是思想内容有深工的, 以便在写作文的时候运用进去, 做到学以致用。

  第五步:全面思考。通过以上的四个的预习步骤, 我们最后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梳理性思考, 那么思考什么呢?那就是这篇课文有什么特色, 我有什么疑问, 我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我有什么体会, 等等。

  通过上面五个预习步骤, 学生有读有记, 有思有写, 就有了一个比较规范的预习笔记。我们对预习笔记的项目也要有一个大体的要求, 有一个相对稳定预习模板, 在预习的过程可以视课文内容合理记录, 讲究灵活。

  三、坚持不懈, 形成习惯

  既然认识到预习在语文学习和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那么就要在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加以体现, 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点, 任何一种习惯不去坚持不去指导不去落实, 就会流于形式, 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这个习惯的培养, 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的预习习惯呢?我觉得在具体操作中就做好以下几点:

  1. 在习惯养成之初, 老师一定要做好指导, 严格督促

  学生, 时间上保证, 专门安排几节预习指导课, 专门设计预习作业, 专门做好预习作业的检查与指导, 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 对有困难的学生手把手, 一对一帮扶, 帮助他们掌握预习方法。刚开始的时候, 用一个月的时间放在课堂上进行, 等学生整体上进入状态以后, 老师要试着放手, 把预习的时间安排在课外, 即回家进行。但是, 老师还要每天像检查作业一样严格检查, 让预习活动真正落实, 真正养成习惯。

  2. 预习作业如何设计。

  我们该怎样设计预习作业呢?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根据教材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 确定预习任务目标, 以问题为线索设计预习作业。以《军神》一课为例, 我们在设计预习作业时, 除了常规性的生字词, 课文朗读、课文归纳的主要内容外, 我们还可以设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在问题下可以设计几个分解小问题:刘伯承为什么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 (1) 沃克医生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刘伯承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表现怎样? (3) 收集刘伯承的资料, 课堂上交流。

  3.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具体方法。

  比如, 何如给课文分段分层的, 如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如何概括课文主题思想, 等等, 还有如何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 怎样发现课文中问题, 提出有价值值得探讨的问题的能力, 课内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在课外就会提高预习的能力和效果, 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4. 为了检查督促学生形成预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要专门安排学习成果交流展示的时间。

  对于一些比较浅显的知识点, 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讲解, 把学习体会与成果和大家共同分享, 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可以进行组内交流也可以小组比赛交流, 放手让学生教学生, 大胆锻炼学生,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给学生相互帮助, 相互合作的机会。在交流中思想上得以碰撞, 培养创新精神,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总之, 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 贵在老师的坚持, 老师的引导, 老师的督促, 老师的评价与鼓励, 一旦学生形成真正的预习习惯,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学习成绩, 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TAG标签: 预习方法     习惯培养     小学语文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