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    要: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在明确专业岗位分析与课程定位的基础上, 对“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 探索并实践了课程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项目设计、教学组织、考核方案等内容, 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织物结构与设计; 项目化教学; 课程改革;
 


 

  “织物结构与设计”是我校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紧跟高职教育改革步伐,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 运用多种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 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为载体, 设计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等学习性过程, 尤其在课程目标、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方面, 有效推行了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取得了一定成效, 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

  从专业的就业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 通过企业调研和专家论证分析, 确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从事纺织技术相关工作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梳理出与“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最直接相关的就业岗位是工艺设计员, 即纺织面料设计与开发方面的技术人员。其职业岗位变迁见图1。

  图1 工艺设计员岗位变迁

  二、“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通过对工艺设计员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综合分析, 归纳了典型工作任务, 构建了基于纺织面料设计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织物结构与设计”是其中的职业能力必修课程及核心课程, 其前导课程主要有纺织材料、棉纺技术、机织技术;其后续课程主要有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管理、车间环境控制以及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三、“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1. 课程的设计理念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纺织产品开发、设计、生产、检验等工作过程展开的, 如图2所示。

  图2“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设计理念

  (1) 遵循项目导向、内容递进的课程设计理念, 采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考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1]。

  (2) 参照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考核标准, 引入企业的真实生产情境, 构建以实训项目为教学载体的课程体系。

  (3) 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教学项目→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教学任务→评价教学效果的流程进行项目化课程设计。

  2. 课程目标的设计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织物结构与设计”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必修课, 对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具有主要支撑作用。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就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织物结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及织物设计的原则、方法、步骤, 能根据织物设计要求对三种常见织物进行分析、设计及小样产品试制, 并根据试制产品质量进行设计调整。课程的具体目标见表1。

  表1“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目标分解

  3. 课程内容的选取

  根据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深入企业取材, 并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创设教学情境。课程内容的选取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以能满足岗位需要为前提, 按照织物设计的工作过程设计了“府绸面料的织物设计与试织”“牛仔面料的织物设计与试织”“条格面料的织物设计与试织”3个教学项目, 做到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由简单到复杂逐渐递进。每个项目下设“分析组织结构”“确定上机条件”“计算工艺参数”“上机试织小样”4个教学任务, 共计12个教学任务。

  4. 教学情境的创设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依据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真实产品设计任务, 对学习内容进行提炼与序化, 设置3个大情境 (项目) 、12个子情境 (任务) , 以达到对学生进行产品分析、设计、检验、评价等能力的全面训练。教学情境设计的背景是: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接到某客户关于JC府绸面料的仿制设计订单, 技术部工艺员小赵接到任务,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来样的工艺分析, 并完成工艺设计报告单。

  同时该课程将考取国家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纳入教学内容, 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素质“三维一体”的培养。该课程的教学情境设计使课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5.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教学组织及实施是依托项目、引入情境、突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考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来实现的。课程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在课堂讲解形式, 采用项目化教学, 模拟企业真实生产情境, 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教学做”实训室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实际操作的训练, 并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评定学生成绩, 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将课堂与实训室相结合, 将学习小组与设计团队相结合, 将学生与设计角色相结合, 学生每4人为一个设计小组, 在实训室开展学习与训练。学生根据不同学习情境的实训任务, 通过听课, 设计方案的讨论、整理、完成, 上机操作实训, 成果展示与分析等环节, 完成织物小样设计和试织的实训流程, 把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融为一体, 专业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融为一体,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6.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改变过去以期末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方式, 实施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并重的考核方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相互评价,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学生成绩的评定依据两个方面:一是平时表现情况和完成项目的过程考核, 占50%。其中平时表现占10%, 主要依据为上课出勤和作业完成情况;操作过程占20%, 主要考查学生在产品设计与试织过程中对理论及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成果展示占20%, 聘请企业专家指导并点评学生的试织小样作品。二是期末考试, 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 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占50%。

  四、结语

  依据“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采用了以项目为导向、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 学生必须团结协作, 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 训练技能, 从而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必须经常深入企业, 了解生产实际, 不仅提高了自身专业素质, 而且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 学生在实训操作中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实训内容, 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 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我校2013、2014级纺织班学生在职业技能鉴定中获得了100%通过率的好成绩;2013级学生在全国第三届高职高专学生面料设计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李德义.“机织工艺设计”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建设[J].纺织服装教育, 2015, 30 (3) :212-216.
  [2] 刘忠.多媒体一体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 2016 (18) :186-187.

TAG标签: 项目化教学     课程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