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推进成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策探究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目前, 我国成人教育心理学研究基础薄弱, 发展现状令人堪忧, 主要表现为研究内容不均衡、理论体系不明确、研究成果移植现象明显、研究导向忽视实践因素和研究方法单一等。为摆脱成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困境, 应采取以下策略:拓展研究范域, 明晰研究对象;健全理论体系, 提升研究水平;挖掘本土问题, 建立特色学科;注重实践活动, 找准研究方向;丰富研究方法, 拓宽研究视角。由此才能不断实现成人教育心理学研究框架及逻辑起点重构, 进而推动学科整体发展。

  关键词:成人教育; 心理学; 困境; 对策;


  一、引言

  “一门学科虽被包含于一个更广阔的科学整体中, 但通过划定自身边界、构造学科语言、制定技术路线和特有理论, 它总是自然地趋向独立”。[1]成人教育心理学作为成人教育学科体系中交叉应用型学科的典型代表之一, 是成人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以研究成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成人学习知能、个性、智力和情感等) 为主要研究任务, 有其特定的研究群体、研究目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意义等。可见, 成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成人教育实践休戚相关、密不可分, 同时也促进了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知识系统在横向层面的演化, 拓展了成人教育的认知视域。近年来, 成人教育心理学取得长足发展, 一系列专著、论文相继出版和发表, 相关理论研究硕果累累。就译著而言, 有于鉴夫等译的《心理危机及成人心理学》 (约翰·拉菲尔·施陶德著, 1989) 、沈金荣等译的《终身教育:心理学的分析》 (克罗普利著, 1990) 。就专著而言, 有黄富顺的《成人心理与学习》 (1989) 、高志敏的《成人教育心理学》 (1997) 和冀鼎全的《成人教育心理学》 (2006) 。除著作外, 相关论文相继刊发, 内容主要涉及成人学习动机、成人心理与健康、成人心理障碍、成人情绪与智力开发、成人教育教师心理品质及角色心理特征等。但与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相比, 成人教育心理学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在学科体系建构、理论源点、学术视野、学科底蕴及发展路向等方面尚未进行规整, 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科学性, 在事实描述性研究走向专门化研究、局部研究走向系统研究、基础化研究走向引领性研究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基于此, 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上, 都需要重新架构成人教育心理学发展体系, 突破发展瓶颈, 将研究基点落实到“成人的实然状态”, 彰显我国传统成人教育的智慧, 进行本土化研究成果的融合和创新, 实现成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成熟与繁荣。

  二、成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困境

  (一) 研究内容不均衡

  研究内容是指研究所讨论或论述的范围, 有着一定的界限。成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回答了学科覆盖面大小及研究界限等问题。根据我国成人教育心理学的实际发展情况, 明确研究内容及研究范畴是其理论体系构建的立足点和根基。一方面, 以价值性和技理性研究为主导。相关研究多侧重成人学习动机及心理、成人学习理论及障碍、素质构成及成才规律、个体认知及技能培养等方面, 而对成人个体心理状态、生活状态和职业发展状态等方面的关切不足, 如对成人心理健康与生命轮回、家庭生活与职业生活、闲暇教育与退休生活、成人品德发展与角色适应、成人教师心理状况与威信树立、成人学习测量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另一方面, 片面研究多于全局研究。为提升学科关注度, 成人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多与社会热点相关, 从而摆脱其边缘地位, 彰显社会价值。但该类研究仅仅是将成人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发展某个热点相连接的“管窥研究”, 忽视学科发展的系统性, 对学科整体发展的参考价值不大。较为狭隘的研究内容导致成人教育心理学依托心理学结余的边角资源, 支撑自身身躯, 使其学术理性和学科建设步履维艰。作为一门交叉应用型学科, 成人教育心理学比心理学更具有针对性, 也比教育心理学更具有延展性。因此, 成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亟待整体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规整, 而非局限于对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临摹和拷贝。

  (二) 理论体系不明确

  德国学科理论学家黑克豪森 (H.Heckhausen) 强调, 衡量学科水平的核心指标是学科的理论一体化水平, 该指标关注学科理论的科学度、合理度以及与学科实践的契合度。借用此衡量标准, 不难发现我国成人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其一, 理论成果不足。目前, 我国成人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著作虽有增多, 但影响力较低。种种原因直接制约成人教育实践活动在心理学层面的提炼和升华, 系统化成人教育心理学体系难以建立。其二, 学科理论标准莫衷一是。不同研究者对学科研究深度、学理价值和研究视野等均有不同解读, 有的研究者侧重成人教育学科理论, 而有的研究者侧重成人纵向发展心理状态, 致使他们依据自身好恶选择理论依据。其三, 理论研究界限不明。多数研究者尝试从教育心理学中找寻脉络, 或借助其他理论开展研究, 但是对于教育心理学、成人教育心理学及其他理论之间的区别、联系和应用原则等方面, 并未给出明确判定, 致使成人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界限不明。[2]

  (三) 研究成果移植现象明显

  “治学则务为专家, 惟求西化”。在成人教育心理学学科建制上, 将西方成人教育理论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东西”, 自发用作学科研究的核心工具, 导致我国成人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伴有“舶来品”的性质。一方面, 临摹现象普遍, 创新研究缺乏。如在成人学习量表制定上, 缺乏统一的实证研究工具, 多以格拉峡、里奇曼等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托, 在修改成熟量表的基础上进行移植, 但是各量表的测量维度不同, 效用范围也不同;成人学习理论以刺激———反应理论、认知理论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等为研究根基;研究范式遵照西方学者的观察角度, 基本假设、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等袭人故智现象普遍, 自身特色不明。另一方面, 移植、借鉴研究普遍, 本土研究不足。“中国重和合, 西方重分别”。研究成果多从西方较为成熟的心理学理论成果中截取部分内容, 仅仅局限于小范围内的“试验品”, 仪型他国、沿袭陈法现象普遍, 研究的深度、力度和高度远远不够, 参考性价值不大, 未能根据我国国情、成人特点、社会环境等分析对策的时效性。同时, 研究者对本国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的关注较少, 未能深入挖掘本国成人教育理念、思想。总之, 我国成人教育心理学学科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合理的逻辑主线和科学架构, 未能实现理论的本土创新, 至今尚未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 学科研究的逻辑起点、逻辑主线、体系构建和研究方法等尚未实现系统化。[3]

  (四) 研究导向忽视实践因素

  拉姆·纳斯沙玛提出, “一门学科之所以称之为学科, 是因为已被观察到的事实为一切思维的基础”。[4]成人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理及行为过程, 但相关研究却过于片面, 忽视实践因素。第一, 实践追踪性研究缺乏。当前研究者忽视个体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学习动机等伴随时间变迁、个体心理变化及经验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 追踪性实践研究成果严重缺乏, 对于影响成人教和学心理的各因子变动情况未能实现有效测量, 无法知晓本国特色成人教育心理的实际发展情况, 理论构建缺乏有效数据支撑。第二, 思辨性研究普遍。研究者多集中于表面性、思辨性研究, 针砭时弊、切入内里的深度研究较少, 浅论、泛论现象导致求证行动意识缺乏。研究者将“第一流的聪明才智消磨在这故纸堆里”, [4]仅仅局限于从理论到理论的重复性、经验性研究之中, 以实践为主的研究导向被忽视和掩盖。研究者往往凭空想象或依据经验进行纯思辨式推理, 导致成人教育心理学研究及其学科体系构建成为无源之水。缺乏实践场域的真问题研究, 使得成人心理层面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研究比例严重失衡。[4]

  (五) 研究方法单一

  “一切理论的探讨都可归结为对其研究方法的探讨”, 其多寡优劣及应用水平, 从根本上影响研究效能。当前成人教育心理学研究普遍集中于文献调查法、思辨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 对于行为研究法、观察法等实证研究法较少涉及, 导致研究成果空泛无物。如采用文献研究法, 总结成人学习动机研究现状, 以思辨式推理为手段挖掘问题;从社会和个人两个层面对成人学习障碍进行归因, 却缺乏实践考证。同时, 在某些规范性研究中研究者提出研究假设, 归纳演绎得出研究结果, 但由于缺乏实践检验和成果认证致使研究成果的信度、效度大打折扣。如研究者采用文献研究法借用美国心理学教授John Keller提出的ARCS动机设计模式, 从注意、切身性、自信心及满足感四方面提出改善成人学习动机的策略, 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确定;[5]有研究者以Pintrich、Degroot、Schwarzer、Jashapara和Liaw等的研究为基础, 尝试编制成人在线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 [6]但成果的推广度和可行性有待考究。此外, 成人教育心理学大多借鉴其他学科相对成熟的研究方法, 甚至未能加以吸收、整合, 创新水平不高, 忽视对新研究方法的挖掘和吸纳。

  三、推进成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策

  (一) 拓展研究范域, 明晰研究对象

  成人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帮助成人走向成功的学习、成功的生活的综合智慧思考的新兴学问。[7]研究范畴与研究对象是保障学科特色的核心指标。就宏观而言, 成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三个, 即作为心理现象的教育、从成人心理到教育和从教育回归成人心理。在此过程中, 成人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应分析、明确成人群体结构及其特质, 深入成人内心世界, 探析不同群体的生活际遇、社会境遇、内在需求和理想追求, 并将成人的生存状态与社会多种元素 (科技发展、经济变革、职业环境、生态环境、信息技术等) 相关联。[8]应采用全局视野和动态意识, 关注每个成年群体在不同发展境遇下的基本学习要素、学习机会、学习权利、自我存在、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等多个方面的一般联系或特定关系。从成人学习心理来说, 对学习方法加强全景研究, 实现多学科全面整合;学习策略由记忆功能扩展到思维训练, 提升高层次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成人情绪调控与管理;对成人学习障碍因素进行系统归因;建立成人学习测量与评价体系标准;明确测量类型、测量条件、测量标准和测量方法;测量理论建立与技理支撑等都需要深入调研。从成人教育教学心理来说, 要关注成人学习心理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关注成人个体差异与教育干预的内容选择等。从成人教师心理来说, 要明确成人教师的职业特色、工作性质, 探究成人教师教学状态与人际交往和心理素质之间的关系、成人教师心理品格对学生的影响等。从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来说, 要丰富成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依据与操作标准;对不同成年群体心理状况实施全国范围普查, 制定成人心理健康状况统计量表等。[9]

  (二) 健全理论体系, 提升研究水平

  “一门科学只有在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个性并真正独立于其他学科时, 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一门科学之所以能成为特别的学科, 是因为它研究的现象是其他学科所不能研究的”。[10]成人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应遵循成人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学科发展特性、逻辑脉络, 从学科自身发展及外部社会现实两方面着手, 促进理论日臻成熟与完善。第一, 遵循学科基本规律。作为应用型学科, 成人教育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成人教育心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互通性、内在一致性及同构化等特点, 顺应学科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健全学科体系的基础。如若忽视此规律, 则会本末倒置、舍近求远、劳而无功。[11]第二, 克服发展弊端。成人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需要高度关注成人存在这一现象, 而非仅仅聚焦成人这一词汇。真正将人本精神、人文关怀贯穿成人教育心理学实践活动中, 克服经验主义、闭门造车及重复研究的弊端, 消除蹈人旧辙、率由旧章的陋习, 摆脱轻学重教的惯习, 为学科发展注入创新精神, 构建起学科发展逻辑起点、土壤根基和目标方向, 提升理论诠释的适切性。[12]第三, 提升、凝华实践经验。我国成人教育心理学在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 如何实现经验的有效转化是研究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该转化过程由精心筛查、抽象思辨和理论提炼三个阶段构成, 理论概括具有引领作用, “甚至通达到充满逻辑与智慧力量的理论高度”。[7]

  (三) 挖掘本土问题, 建立特色学科

  正如社会学家迪尔凯姆 (M.Durkheim) 所言, “当一门学科正在产生的时候, 要想取得进步, 必须借鉴所有现成的学科, 将这些学科中的宝贵经验弃之不用, 显然是不得要领的。”[10]借鉴国外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国际对话是学科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但在此基础上立足本国成人实践现状、国情特点, 重视本土伦理情感和文化积淀是实现学科理论在其研究跑道上畅通前行的本质要求。建立本土化特色学科需要“关注其自我领地、自我个性、自我形象及明晰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边界”。[13]其一, 从学科本位出发, 明晰成人教育心理学学科构成要素, 回顾其发展历史, 并对学科边界加以明确界定。其二, 从学科社会实践出发, 探讨成人生存环境、社会变迁、科技进步、职场竞争等与成人教、学心理的内在关联;从成人群体年龄差异 (青年、中年和老年) 和类别差异 (妇女、老人、残疾人和少数民族等) 中归类分析成人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态及学习心理等。[14]其三, 从成人教育心理学学科内部构成出发, 追溯成人学习心理发展状态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加强成人学习理论的本土化、认知技能的培养, 增加成人教师心理研究的比重。其四, 从成人教育的人本主义理念出发, 摒弃异化的功利性研究趋向, 实现“教育不仅关系到技能的获得, 更涉及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的价值观”, 成人教育心理学也概莫能外。[15]

  (四) 注重实践活动, 找准研究方向

  成人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应关注其本身具有的实务特征。成人教育心理学尚未固定研究方向, 且大多以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法等定量研究为主要借鉴工具, 但是也有自身研究的核心内容, 需要研究者“回归事物 (对象) 本源”, “源于、植于学习者的现实生活”, 抓住实践研究的本质。一方面,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机结合。采用自然情景研究法, 时时观察研究对象的心理变动情况, 直面最真实的境遇, 深入了解、透析他们的教育需求与学习障碍, 进行定性分析, 提炼变动核心因子, 实现社会生活与教育学习的无缝对接, 覆盖他们生命发展及生命架构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之上, 关注实验研究定量分析工具的深度, 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效度及推广度, 两者互为补充。另一方面, 克服思辨难题。研究者应该摆脱个人成见的束缚, 力求原原本本地认识事物, 进行完全客观的分析。突破从理论到理论的纯理论性、纯概念性的逻辑思考困境, 力求通过接触事物、了解事物、深入事物、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和找准症结等过程, 达到认识和改造“成人心理世界”的终极目的, 避免研究成果流于形式。

  (五) 丰富研究方法, 拓宽研究视角

  学科研究方法的丰富和完善, 在一定程度上是该学科成熟度的表征。成人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研究方法的支撑, 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具体而言, 量的研究在成果中的占比应该逐渐提高, 将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综合运用, 实现研究方法的交叉融合、相互借鉴, 如实验研究法担负实践检验和实践完善的双重任务, 与成人教育心理模型、认知模式、教学模式等休戚相关, 实验研究理应受到重视;质的研究作为一手材料的主要来源, 如运用行动研究、参与观察、历史研究、人种志等方法能直接洞悉研究对象的心理活动、情感态度、决策依据等, 不仅能进行共时态的静态观测, 还能进行历时态的动态观察, 便于研究者切身了解特定情境下某一成员的特定感受。研究者针对客观存在的研究内容, 实现质、量两大研究方法的整合互补、融合共生, 这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此外, 现代科学的发展呈现出杂交化、融合化和整体化发展趋势, 成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应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并“习得其理, 为己所用”, 通过引进利益分析法、供需分析法、内外因分析法、发生学方法等人文学方法, 弥补研究方法单一的缺憾, 从多维度、多视角对问题进行全面研究, 获得科学结论。[16]

  参考文献
  [1][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陈一壮,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96.
  [2]吴峰, 王辞晓, 李杰.非约束条件下成人在线学习动机量表编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 (4) :60-65.
  [3]韩钟文.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发展脉络[J].教育研究, 2006 (10) :43-45.
  [4]杜以德, 韩钟文, 何爱霞等.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结构及其分类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74, 156, 121.
  [5]姚远峰, 潘沛沛.基于ARCS动机设计模式的成人学习动机策略初探[J].成人教育, 2011, (12) :13-16.
  [6]Jessica Li, 王辞晓, 吴峰.成人在线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编制及测量[J].远程教育杂志, 2015 (6) :47-53.

TAG标签: 成人教育     心理学     困境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