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进行, 人们逐渐认识到旧有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弊端, 开创和发展新型教学模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识。小组合作式教学经过多年应用, 它的教学效果逐渐被人们所认同, 而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来说, 小组合作学习同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就将从多方面对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初中; 小组合作; 音乐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逐渐受到广大音乐领域教学工作者的欢迎。一个充满合作、互帮互助、相互学习的教学氛围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 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更对学生未来走出校园, 步入社会的成长过程有着很大助益。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学生参与度低、表现不积极
对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说, 只有首先保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信任, 才能实现教学基础的稳固。然而, 在一些学校中, 老师长时间受到旧式教学观念的束缚,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了解不够深入、透彻, 这样往往就致使老师对于课程的安排不合理, 导致学生的兴趣被磨灭, 学习状态受到影响, 最终干扰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的不科学教学, 容易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这样就会使小组合作教学的内涵得不到充分发挥, 希望所有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也得不到实现。
(二) 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课堂中往往就有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保持旧式教学的“一言堂”风格, 还是老一套的“教师讲, 学生听”,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完全被忽略, 小组式教学只变成了方便老师管理学生的一种手段。而在这样的课堂中, 学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 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变得流于形式,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不到激发, 自然学生学习起来也就变的心不甘, 情不愿。
(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被错用、滥用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进行, 各种新式教学模式逐渐得到应用, 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学效率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 在这一过程中, 因为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了解的不够深入, 看到的只有表层, 所以难免造成这一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被错用、滥用。部分老师不知道因地制宜, 只知道照搬照抄, 不考虑自己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就把其他学校或地区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套用过来, 导致这一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得不到正确的应用, 显得格格不入, 最终致使教学效率不升反降。
(四) 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回应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 心理十分敏感和脆弱, 如果在这时老师不能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正面积极的回应, 就会让学生觉得自己被忽视, 继而产生厌学情绪, 这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十分常见。因此, 在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 老师一定要注重对小组学习结果作出总结评价, 并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单独的正面评价, 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并没有被忽视, 而是一直被关注着, 自己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成果是得到承认的。
二、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一) 教学模式要顺应新课标要求
现如今的初中教学中之所以要进行广泛的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 一方面是为了改变旧式“填鸭式教学”、“应试教育”无法培养出真正人才的局面, 另一方面也是顺应新课标改革的大趋势, 紧跟国家教育新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在这种状况中应运而生, 在教育部颁布的《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相互宽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集体精神与学习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说到底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共同解决问题, 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判小组中成员学习情况的基本依据。之所以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起到效果, 就是因为这样的小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乐于沟通交流, 共同探讨求知的学习氛围, 而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挥能力的机会, 使教学中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小组合作式教学也实现了集众人之长, 补个人之短, 让学生不再需要独自一人面对学习问题, 而是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 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的重要一份子, 并积极主动地承担自己的权力和义务。
举一个例子, 在一节歌剧表演课中, 各小组成员就可以根据各自的长处分工合作, 见识丰富的同学可以负责寻找素材, 有文学功底的同学负责台词台词, 擅长乐器的同学负责伴奏, 擅长唱歌的同学负责表演, 就算是没有什么特长技能的同学也可以负责准备道具等工作, 这样各尽其能的分工, 可以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 而不会有人被落下。经过这样长久地磨合、沟通, 小组团队之间就能形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谐氛围。
(二) 不要一刀切, 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尽管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们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学习, 但教师不能因此就不注重对单个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一刀切”式的教学, 往往只能满足一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 而无法满足绝大部分学生, 这时候就要考虑到我国教育界自古以来就被奉为圭臬的一种教学观念:“因材施教”。要想实现“因材施教”,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初, 分组时就要深思熟虑, 详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与个人性格, 将互补性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 并且能够学习其他人身上的优点以弥补自身的不足。除此之外, 还要注意在小组与小组, 小组内部各成员之间, 形成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并存的局面, 实现学习上的相互促进。
“因材施教”式的小组分配也要注意学生学习能力强弱之间的搭配, 实现学习好的同学主动带动学习差的同学, 一起学习, 共同克服困难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学习好的同学实现了对知识的复习和记忆的加深, 而学习差的同学也可以从中学习到教学知识, 并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 最终实现双方学习成绩一起提升的双赢局面。
(三) 注重小组内部成员间的和谐
教师在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时, 不能在分完小组后就只注重于教学, 对小组内成员间的关系放手不管。毕竟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的时期, 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但心智却没有发育完全, 自我约束、自我克制的能力较差, 在产生矛盾时往往固执己见, 不懂得相互让步, 调解矛盾。初中生大多爱面子, 当自己的意见被同学直接否定时, 往往会因为丢了面子而感到不满, 继而产生抵触情绪, 对于小组合作不积极、不出力, 久而久之, 就更容易受到其他成员的排挤。在这时, 就需要教师的帮助了, 教师要随时注意小组间成员的关系是否融洽, 在小组成员间产生矛盾时及时去调节, 不要让学生间的矛盾恶化。
相比在学生发生矛盾后再去调解的这种“治标”方法, 教师更应做好预防工作, 培养学生互相尊重谅解的和谐气氛, 将学生间的矛盾扼杀在萌芽中, 做到“治本”。
(四) 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与时间
在以往的学校教学中, 相比于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 不计入中考成绩的音乐往往不被重视, 教学时间与教学空间也一再被压缩。虽然随着创新教学潮流的流行, 音乐教学逐渐受到重视,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音乐课程的学习依旧只是被局限在小小的教室中的短短几节课。而要想改变这一局面, 老师就要合理有效的为学生划分学习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在教室之外、下课之后依旧能够处在音乐教学的氛围中。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实践教学, 例如带学生到野外的自然环境中去体味鸟鸣、蝉聒、蟋蟀声等优美和谐的自然音乐, 借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增强学生对艺术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杨娟娟.浅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音乐教学的作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教师版) , 2016 (22) :91.
[2]苏育楼.初中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分析[J].成才之路, 2015 (07) :91.
[3]潘玉辉.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应对策略探析[J].戏剧之家, 2014 (07) :132, 144.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