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语文课改中,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探索出几点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自信心;
什么是语文?“语”指人与人之间的言语,“文”是人们书写的文字。语文就是用文字记录人们的言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以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语文的影子。我们每天看的新闻,电视节目,以及邻里间的问候,都可以算作语文的一部分。可以说,从我们出生以后,每天都在学习语文。语文是一门覆盖面非常广泛的学科,同时它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对于语文的教学,并不是几千字就能说完的。初中的语文课,是对小学语文的强化,同时也为学生高中的语文学习作铺垫。在这里,我从兴趣培养,习惯养成,以及学会做人三个方面逐渐的探讨初中语文的教学,望己之拙作能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本人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依法行教”。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本人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以“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新课改指导思想。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本人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本人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比如,本班学生小鹏,语文基础差,是属于基础差的学生,本人秉着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课改新理念,笔者经常发现他的优点,尊重他,表扬他,而且利用课堂上的潜移默化,让这位难教的学生从心里接受一些好的教育理念,结果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他第一个交家庭作业,课上经常举手发言,对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慢慢地开始看课外书籍,期末考试从不合格提升为63分。有效课改教学在他身上得到体现。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精神,激发其预习的兴趣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一切美好赞语可以使他人多活两个月”。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得到赞赏,而不希望受到批评、指责,学生更希望如此,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肯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是学生自己用心思考的问题,不管回答得对与否,教师都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特别是在预习中,他们在没有得到教师的指导前,能够独立去思考、归纳、总结,说明他们已经动脑,尽力去做了,不论结果如何,我们要多注重过程,少看结果,哪怕只有一点点正确,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多用些激励语言。如“好”“很好”“很正确”“有进步”“进步快”等。用这些肯定的话语,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预习的兴趣。但很多时候学生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是很直观的,还要靠我们去引导,去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说得好:“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去独立思考,多给学生一份自信。
四、学会做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教师,在语文课我们当然不能像在家里一样和学生拉家常,唠唠嗑,而应该营造一个认真严肃,文明有礼的学习环境。
师者,先要正其身,然后才能教书育人。对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为学生做一个好榜样。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为了能尽快地选拔出人才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所以实行了以分数决定命运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育变得越来越死板,必考点,重点文章等等严重影响了语文的教学。学生不再有时间欣赏优美的文章,作文考试变成了八股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但是正因为这样,作为教师的我们才应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从作文中学会做人。
五、提倡学生质疑,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如执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学生提问“马玉祥为什么去冒险救朝鲜小孩?”“他们这样做不觉得苦吗?”“文中排比句有什么作用?”“第十五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系列问题,我都不急于解答,而是让学生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之,在课改过程中,本人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丽荣.浅谈初中语文有效教学途径[J].新课程,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