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 而运用电教多媒体进行审美教育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而言, 在教学中可以从合理选用音乐让学生感知美;利用幻灯片再现美;借助影像资料让学生理解美这几方面进行实施。
关键词:电教多媒体; 小学语文; 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 是指利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培养教育者, 使其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 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有助于开发智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
一、小学语文课堂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
心理学研究表明, 7-13岁之间的儿童正处于个性心理发育成长的少年期, 对美有着较敏感的体验能力, 而语文学科本身就是具有美的魅力的学科。因此, 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可谓相得益彰。语文学科本来就兼具艺术性, 语文教学必须融进美的因素, 运用审美的独特方式, 符合它的学科特点, 才能使语文课教学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运用电教多媒体进行审美教育, 符合儿童审美心理特征
我们知道, 儿童对鲜艳的色彩、突出的形状、变动的形象、动听的乐曲, 有节奏感的旋律, 有着特别强的感知力。换而言之, 由于儿童年龄较小, 对美的鉴赏能力还很低, 因此一般凭借形状、色彩和声音等感性形象来感知审美客体, 从直观获得对事物美的认识和判断。儿童的思维具有可感、跳跃等特点, 在审美活动中, 容易捕捉事物外观的特点和运动形式, 尤其那些新鲜有趣、具体可感的形象更能吸引其注意力, 而对抽象的道理、枯燥的说教没兴趣。
电教多媒体可以运用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外在形式, 直观、生动地再现小学语文课文中丰富多彩的美丽形象, 使形象由语言文字的间接显现转化为用相应的物质材料来直接显现, 增加感知强度,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美育效果。
三、电教多媒体在小学语文审美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第一, 合理选用音乐让学生感知美。如教学《草原》一文, 可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 倾听草原上的各种声音:鞭子声、马蹄声、牛羊的叫声……在这声、情、景的地交融中, 让学生闭目遐思, 学生会很快进入蓝天白云、小丘绿草、牛羊骏马等构成的草原美景图中。此时此刻, 再播放《美丽的大草原》, 就会使学生心驰神往、如临其境, 情感自然达到高潮, 对大草原的美、大自然的可爱, 心领神会, 与作者的感情产生极大的共鸣, 使美的教育水到渠成。再例如, 小学诗歌教学特别重视朗读, 如《咏鹅》《春晓》《咏柳》等读起来朗朗上口, 极富音乐美, 因此可以借助一些被谱了曲的古诗的演唱CD或一些著名演员朗诵古诗的CD来进行教学, 这都为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打下基础。
第二, 利用幻灯片再现美。例如《祖国多么广大》一文所描绘的景色十分美丽, 但对小学生而言不少内容还很陌生。在教学中, 可以运用幻灯片将大兴安岭、海南岛、长江两岸等景点的代表性图片呈现在学生眼前, 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功能, 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兴趣, 使学生在画中理解美、感受美, 达到一种无法形容的愉悦, 从而产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第三, 借助影像资料让学生理解美。如教《瀑布》一文, 单凭说教式教学, 学生很难领会到瀑布声、形的雄伟壮丽。教学时利用影像资料, 让学生欣赏美得超出寻常的瀑布:轰轰作响的瀑布从高山上飞泻而下, 串串乳白的水珠闪着光亮, 简直成了“珍珠的屏”。突然来一阵风, 瀑布水花飞溅, 光闪闪、亮晶晶, 如碎玉崩溅, 似珍珠飞舞。学生目睹上述场景, 很快便领会了“风吹瀑布, 如烟缭绕, 如雾蒙蒙, 如尘滚滚”的美妙景象。如学习《船过三峡》一文, 让学生看影像资料, 使他们真正地领略山之奇 (群山起伏高耸, 云雾缠绕) 、水之急 (江水在群山中七拐八弯, 左冲右撞) 、船之险 (大轮船像摇篮, 又像竹叶, 随着浪花飘) 。总之, 运用影像资料能够引起学生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兴奋, 令其陶醉在美的氛围中, 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小学语文审美教育中运用电教多媒体进行教学, 是造就学生具备发现美的眼睛的有效途径。但是, 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赶“时髦”、花哨太多、搞形式主义、不顾教学实际盲目甚至滥用电教多媒体、混淆了教学目标的主次等现象, 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陈立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8, (04) :112.
[2].梁玉玲, 王金玲.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浅谈[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2, (01) :73-74.
[3].程秀珍.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审美教育中的意义[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2, (02) :123+158.
[4].袁春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03) :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