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幼儿环境公德教育中实践教学法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环境公德教育是让幼儿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并做出积极保护环境的内趋行为, 同时探索和体验周围的环境, 喜欢并善待周围的环境, 真正把人类融入大自然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园文化, 研究者打算结合幼儿在园学习生活进行环境公德行为的培养, 把幼儿的学习生活和环境公德行为紧密结合, 最终潜移默化地从内到外地培养幼儿的环境公德行为能力。

  关键词:环境公德; 案例; 实践教学法;

  长期以来, 社会环境公德教育一直被幼儿教育者等同于环境的保护教育, 在幼儿园开展的各类环境教育的方式方法枯燥单一, 导致幼儿的环境公德行为与认知明显脱节, 环境公德教育成了一种形式教育, 对环境公德行为培养的范畴过于简单化, 只是简单停留在不乱扔垃圾这些表面的行为上。而环境公德教育应真正让幼儿内化公德概念。本研究根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试行稿) 》, 基于培养的群体榜样, 对幼儿在园学习生活进行了环境公德行为的培养。环境公德的教育内容和要求融于幼儿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 研究的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 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 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 综合考虑环境公德活动的预期目标和活动的展开过程, 使幼儿在获得环境公德行为经验的同时, 发展幼儿的环境公德的认知能力, 丰富环境公德的情感体验。

  “学习活动”主要指讨论、阅读、表演、收集信息等活动, 旨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 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态度上不断进步。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基本上是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专门的环保主题的教学并不是很多。为了让环境公德课程有效持续地进行, 研究采取了渗透式的环境公德教学。主要体现在:环境公德课程的安排渗透在幼儿园五大教学领域, 并以园内教研组分组搜集整理内容, 结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 进行有效地实施。

  (1) 语言活动“绿色的世界”。通过诗歌教学, 让孩子在语言活动中想说、喜欢说和愿意表达。老师让孩子们戴上绿色眼镜看周围世界时, 孩子们的心敞开了, 他们把自己看到的世界都说了出来。“老师, 桌子是绿的。”“老师, 电视机是绿的。”“老师, 我看到玩具也变成绿色的了。”……孩子的天性对一切新奇的东西有着极大的兴趣, 周围世界的变化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孩子通过观察感知绿色的世界, 知道绿色世界的由来, 明白了绿色世界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从而发自内心地感慨要好好保护我们的世界, 提高了幼儿的环境公德认知。

  (2) 社会活动“垃圾放哪里”。通过情境导入, 激发幼儿捡拾垃圾的欲望。在捡拾垃圾的过程中, 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并进行分类。在建立初步的垃圾分类意识后, 出示贴有是否可回收标志的垃圾桶, 幼儿通过实际行动, 知道不能乱扔垃圾, 看到垃圾就要把它们扔到垃圾桶里, 再进行垃圾分类, 从而升华幼儿的环境公德经验, 树立初步的环境公德意识。

  (3) 科学活动“伤心的鲤鱼”。幼儿通过观看鲤鱼在河里游来游去的画面, 听着捉迷藏的音乐, 感受故事中鲤鱼生活现状的变化, 并且思考原因, 寻找河里的鲤鱼中毒原因的答案。为了帮助幼儿更加清晰地认识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教师带领孩子们到附近的河边观察河水, 从而了解了水污染的源头, 比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药和化肥、森林砍伐等。通过实地考察, 孩子们对水污染的科学探究欲望很浓, 于是回到幼儿园, 在老师的指导下, 孩子们又做起了清水与污水对比的小实验。继而引导幼儿讨论该如何保护水资源, 让孩子们初步懂得保护水资源环境的重要性。

  (4) 健康活动“运送小树苗”。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场地, 跟随教师做好热身运动, 为随后担任的小树苗勇士做好准备。在运送小树苗的环节中, 教师出示各类小树苗, 讲解游戏的规则, 引导幼儿沿规定路线跑, 途径小树苗的地方, 捡起一棵小树苗, 继续跑, 将小树苗送到终点, 再按原路返回, 拍第二名队员的手, 排至队尾, 全队队员全部跑完后, 一起来到终点, 认识各类小树苗并且种好本队的小树苗。在过程中, 锻炼了孩子跑的动作, 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同时了解树的有关知识及树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5) 艺术活动“有趣的陀螺”。教师通过孩子们喜欢的玩具—陀螺, 引起孩子的兴趣。然后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废硬纸板, 剪成圆形, 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 装饰陀螺。同时利用清洗干净的废吸管插在陀螺的中央作为轴, 完成陀螺的制作。通过这个美术活动, 让幼儿感受到变废为宝的乐趣, 体验到看似垃圾的材料, 通过自己精心的制作也能变成有趣的玩具。知道珍惜身边的资源, 懂得如何回收资源变废为宝, 从而增强自己的环境公德意识和行为。

  五大领域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后, 研究者就五大领域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策略进行了研讨。老师们提出这是关于环境公德培养的学习活动。通过幼儿的动手、动脑, 发挥幼儿对环境公德行为认识的主观能动性, 最终达成有效的环境公德行为。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1) 从小入手, 去做处处、时时的环境公德教育。

  生活是一门百科书, 幼儿的教育来源于生活, 而环境教育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 密不可分。教师利用午饭后的散步,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垃圾桶, 认识垃圾桶上的标志, 知道哪些是可回收垃圾, 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并且具备初步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再比如, 每个教室都是自然角, 每个班级都有自留地, 自然角和自留地的植物和农作物从开始的播种、除草、浇水、搭竹架子等等, 都是幼儿和教师一起动手完成的。在整个过程中, 幼儿通过每天的日常照料, 加深对这些植物的喜爱之情。在平时的户外活动过程中, 都会自觉地对身边的花花草草进行爱护教育, 还会主动教育父母和一些小朋友不能乱摘花草和植物的果实。随机随时的环境公德教育深入幼儿的心中, 教育效果非常显著。

  (2) 从学习活动入手, 教给幼儿一些粗浅的环保知识和技能。

  通过孩子喜欢的故事、儿歌、手工游戏等多种形式, 把环境公德行为培养的内容渗透其中, 让幼儿从有趣好玩的内容中受到教育。如“伤心的鲤鱼”, 通过动物的拟人化, 幼儿知道水污染的原因, 并能够延伸拓展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和节约我们的水资源。再如“有趣的陀螺”中, 教师让幼儿在这个美术活动中学学玩玩, 利用平时的吸管、旧包装纸等废旧材料, 在教师的指导下, 做成了孩子们喜欢的陀螺, 孩子们变废为宝的动手创造能力大大提高。

  (3) 深入身边环境, 拓宽幼儿的眼界。

  环境公德行为的培养不能只是关在幼儿园四方天的教育, 而更应该带着孩子深入身边的环境, 在真实环境中做好环境公德行为的培养。教师通过带领孩子参观污水处理站、气象局、自来水厂、垃圾处理中心等部门, 让孩子了解人类生产的各类垃圾和人类需要的各类资源, 是如何良性循环, 周而复始的, 从而加深对环境公德行为的认识, 并做出积极的环境公德行为。

  环境公德教育这个口号喊了很多年, 而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 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环境公德小天使, 推动整个环境公德教育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韩立新.环境价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5.
  [2] 梁启超.论公德[N].新民丛报, 1902.
  [3]廖小平.公德和私德的厘定与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J].社会科学, 2002.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Z].2001.
  [5] 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Z].2012.

TAG标签: 环境公德     实践教学法     案例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