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环境、课外阅读、学习习惯等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学生均存在明显不同, 这些不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贫困山区地区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做简要叙述及分析。
关键词:贫困山区; 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特殊问题;
在一般教师看来, 贫困山区地区教学和条件较好地区教学最大的区别可能是在教学设备上, 因为毕竟现在各种教辅资料十分丰富, 又有教学大纲的硬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内容的把握不会有太大偏差。但在实际教学中, 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环境、课外阅读、学习习惯等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学生均存在明显不同。这些不同导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下面, 我就贫困山区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做简要的叙述及分析。
一、从《威尼斯的小艇》看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二十六篇课文, 也是第八部分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写景散文。作者以形神兼备, 灵活多变的句式展示了瑰丽的异国风情和小艇的独特作用。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 基本能独立读懂一篇课文, 并且能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和课本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 大部分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 对学生整体状态的分析没有太大作用。但是, 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 贫困山区学生提出的问题竟然是:“威尼斯在哪?”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的著名旅游城市。”对于孩子们理解课文, 这就够了, 连威尼斯强悍的工业都不用提。但是, 孩子们竟接着问:“意大利在哪?”这个问题也是一句话就可以回答:“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但是, 也许下一个问题就是“亚平宁在哪?”甚至是“欧洲在哪?”所以, 最好的方法是拿出地球仪, 指给学生们看。没想到, 地球仪一拿来学生们就争先恐后的围拢过来,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竟然是:“我们在哪儿?”对此, 我曾经咨询过城里的同行, 城里的孩子就不问这类问题么?答案是肯定的, 肯定不问。城里几乎每间教室都有世界地图, “我们在哪儿”这类问题在小学低年级就已经解决了。至于威尼斯的具体位置,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也可以顺利的从地图上找到。而贫困山区的孩子看到世界地图往往不知道这是什么。更有甚者, 我问学生知不知道威尼斯在哪儿, 竟不止一人回答“在美国”, 我问为什么, 他们说, 马克·吐温不是美国人么。原来他们以为作家是哪国人就只能写哪国的景色。
贫困山区的孩子并不是没城里的孩子聪明, 我想, 如果孩子们的教室里有一张世界地图, 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他们应该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 在课间时闲暇时看一看地图。无疑, 这对他们的未来是有帮助的。
二、从《草船借箭》看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影响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十九篇课文, 也是第五部分的第二篇课文。文章改编自我国著名历史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以五年级学生的阅读量, 很有可能有些人在学习课文前就已经对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 学生很可能根据自己阅读过的原著说出自己的看法:比如, 原著中周瑜并不是单纯因为妒忌而想谋害诸葛亮, 更深的原因是因为诸葛亮不肯为东吴效力;又比如, 原著中诸葛亮在造箭时周瑜不但没有让工匠故意拖延, 还把工匠材料都准备妥当, 以防诸葛亮完不成任务的时候找理由。显然, 原著情节更加丰富, 人物性格更加饱满。
在实际教学中, 城里的学生往往可以说出上面类似的想法, 甚至有人说是课本写错了。但是山区的学生基本不会提出类似的问题。毫无疑问, 这和学生平时的阅读量有直接的关系。在学生有这种差距的情况下, 教师就要多做一些工作, 力求减少差距。于是, 在讲授《草船借箭》时, 如果没有学生提出这类问题, 我会启发性提问, 假如周瑜没有让工匠拖延, 也把造箭用的材料准备好了, 那么大家看看周瑜这时的性格和课本中写的有什么不同?令人惊讶的是, 往往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甚至没有学生试图回答这个问题。这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贫困山区学生与城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差异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在城市中, 学生往往并不在学校住宿, 在有家长监督的环境下, 看“闲书”可能是唯一的家长、老师、学生三方都能接受的休闲娱乐方式。于是, 城市学生的阅读量往往很大。笔者在和一位城市同行交流时, 竟然听说过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一周看完《三国演义》的故事。但在贫困山区地区, 由于村落分布零散, 山高路远, 学生往往需要住校。对于住校的学生而言, 学校学习生活时间较长, 老师职业角色往往比较复杂。因为贫困山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每位教师少则管理二三十名学生, 多则管理五六十名学生。在这种情况下, 有限的教师负责所有学生的生活起居与学习进度, 担负多重角色精力难以顾及到细微之处。非住校生的情况相对稍好, 虽然大部分父母都外出打工, 但是孩子还是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但是, 鉴于老人精力有限也存在隔辈亲现象, 部分家长的理念 (认为学习是老师的事, 我负责好孩子的后勤就好) 难以转变, 和城市学生比还存在差距。
由此, 在加强贫困山区学校的师资力量建设, 促进教师职能分类, 开拓学生课余生活视野, 缩小贫困山区学生与城市学生阅读量差异上还需下一番功夫。
三、从《将相和》看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将相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十八篇课文, 也是第五部分的第一篇课文。学生们学习的很多成语也来源于史记故事, 如本文中涉及到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在课文后的选做题中, 就有让学生们看一看或者听一听有关《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戏剧作品的选做题。在老师布置作业前的评估中, 认为贫困山区的学生完成这项作业很简单。现在电视、网络相对发达, 老人们对于这段故事也是耳熟能详的, 学生有条件的可以从电脑网络等渠道自行观赏, 如果不行也可以让长辈讲述来听。可是, 实际效果并不很好, 大部分老人讲的也是零零散散, 并不给学生以整体感官, 形象具体就更不好说了。而对城里的孩子来说, 这虽是一道选做题, 家长也会想方设法陪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即便是没机会看戏, 家长也会去找各种各样的影视资料, 想方设法让孩子看上《将相和》。由此可见, 学习的态度问题造就了学习的状态差距。
结语:通过以上问题的叙述及分析, 我们发现贫困山区地区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和其他发达地区还是有一定的不同, 在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特殊问题, 这些问题有些是学习环境引起的, 有些是学习习惯导致的, 有些是因为学生阅读量不足。但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 作为老师, 我们都要认真分析并尽全力解决这些问题, 将学生们培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为我们伟大的中国梦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