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互联网+”儿童文学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儿童文学是孩子成长的精神食粮, 儿童文学阅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儿童文学阅读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结合案例从抓住重点, 把握精髓;思考交流, 移情想象;激发动机, 读写结合三个方面分析了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方法, 同时总结出“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的五个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 儿童文学阅读; 小学语文; 文学素养;

  一、“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的意义

  (一) 儿童文学阅读—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 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培养, 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龄的人, 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所接触到的东西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其中阅读对我们的影响最大。因此, 儿童的阅读应该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要为孩子提供轻松而又有内涵的书籍。儿童文学正是专为儿童写成的适合他们审美接受心理与阅读经验的文学, 儿童文学为儿童成长提供了优质、优美的精神食粮, 能让他们感悟到文学之美, 母语之美。

  首先, 儿童文学阅读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美好的童年。海德格尔说:“文学在大地和天空之间创造了崭新的诗意的世界, 创造了诗意生存的生命。文学就好像一盏灯, 照耀着人们的心房。”而儿童文学则给孩子们带来了审美的愉悦, 更让儿童在童年学会了“做梦”, 这种“梦”使他们的童年生趣盎然、熠熠生辉、纯真可爱。阅读儿童文学也在不知不觉中维护着儿童的天真, 让孩子们享受着一个美好的金色童年。

  其次, 儿童文学阅读为孩子打下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文学的世界里, 更多的是纯真、美和幻想。小时候让孩子深深感动过的儿童文学作品, 将使他们终身难忘, 一生受益。文学阅读不同于知识书、图画书、教科书的阅读, 文学是以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个性鲜活的人物性格, 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儿童文学将许多美好的情感、优秀的品质、人生成功必备的素质、良好的精神状态, 如爱、责任、信念、勇气等传递到孩子的心灵中, 为儿童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光明的精神底子, 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影响极为深远[2]。

  (二) 儿童文学阅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书籍, 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 是与我们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 是我们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读书会改变人生。它虽然改变不了人生的长度, 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 可以使人变得视野广阔、胸怀博大, 让人活得高贵、优雅。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读书、热爱读书的民族, 将来的中国要发展, 更需要依靠令人振奋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呼唤我们捧起书本, 不断阅读, 不断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因此, 让师生在书香校园中幸福成长, 也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当前, 国际上有一个0ACD组织评估学生发展, 主要从三个能力角度评估:第一阅读能力, 第二科学能力, 第三数学能力。他们把阅读能力看成是衡量一个学生发展成长非常重要的标志, 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早开始越好, 没有培养好阅读习惯, 他就会形成阅读障碍。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季节, 教师要抓住 (甚至抢救) 学生的少年黄金时代, 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无限的积累能量, 打破封闭的教室, 复归社会, 引入大社会 (与生活交往、阅读名著、接触媒体) , 与知识为友, 与大师为友, 与真理为友, 用最静心的阅读, 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

  儿童文学是教师了解儿童, 走进儿童心灵世界的主要途径。一方面, 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性格、心理、兴趣、志向等, 理解作品中典型的、个性的儿童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 并学会去发现、热爱生活中的每一个孩子。另一方面, 儿童文学可以唤回教师消逝的童心, 促使教师走进纯真美好的童心世界, 唤醒他们童年时代善良、纯真、自然、充满幻想和创造欲望的天性, 留住热情、朝气的动感节律, 从而更加喜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 真正成为儿童的良师益友。

  怎样让儿童文学这一重要而优质的阅读资源在儿童阅读中发挥作用?如何让孩子接触文学、喜欢阅读?如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儿童文学阅读离不开学校和教师的强大助推, 因此, 语文教师应当通过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修养, 努力完成自身从意识、理念到文学素养提升、专业不断成长。从而引领儿童畅享阅读。借助信息平台共享的阅读资源, 指引着学生开展互联网大阅读, 走进儿童文学世界, 进行儿童文学的阅读, 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丰富其知识, 开阔其视野。让孩子们因阅读而受益, 因阅读而成长。

  二、“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案例分析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热情的阅读者。笔者认为, 一个小学教师, 无论是哪一科的教师都应该阅读一定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语文教师来说, 当然更为重要。儿童文学既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更是一个教师了解儿童的窗口[3]。如果一个教师自己根本就不了解哪些是经典的, 没有阅读经典作品的经验和体会, 没有一点点评鉴优秀和不太优秀作品的能力, 是不能指导儿童进行阅读的。本文以小学六年级沙老师组织的《小王子》班级读书会为例, 分析儿童文学阅读的具体指导方法。

  (一) 抓住重点, 把握精髓

  《小王子》是以纯净打动无数人的哲理性童话, 书中深邃的内涵和情感值得孩子们细细去品味。沙老师选择了书中“驯养”这一部分来重点解读, 抓住了书中人类个体与个体间归属性的感情联系这一层精神内涵来展开讨论, 是符合小学六年级儿童的精神成长需求和接受可能的。沙老师在选材上表现出的智慧, 来自他深厚的儿童文学素养。

  这节课主要有读书印象—聚焦“驯养”—穿越生活—移情想象—后续阅读五部分内容。首先, 引导学生体会阅读这本书跟读其他书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强调了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整体感知以及学生的阅读感受。其次, 沙老师从学生感受最深的段落入手, 深入地引导孩子们走进书中最精彩动人的部分, 最后聚焦于“驯养”展开讨论, 深入地分析驯养的涵义、在书中的意义、延伸开来的更深的韵味。在沙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 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了驯养的不同意味, 深深地理解了驯养需要耐心, 需要仪式, 需要爱, 需要承受痛苦, 需要深刻地了解对方, 学生走进了《小王子》的核心, 并触摸到了这本书的精髓。

  (二) 思考交流, 移情想象

  沙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世上是不是真的有小王子和狐狸这个问题, 在思考、交流中, 学生理解了驯养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小王子和狐狸。之后, 沙老师启发学生想象狐狸和小王子在分别之后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用自己的笔写出来, 通过这种移情想象, 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这本书的内涵, 而且锻炼了写作能力。最后, 整理书中富有深意的句子, 让学生在课后的阅读中去细细体会。

  (三) 激发动机, 读写结合

  从沙老师的《小王子》班级读书会来看, 教师要为学生选好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 在自己的深入阅读基础上, 抓住书中的核心内容, 选择一个片段来重点解读, 由一点而牵起全书。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使他们自己主动去阅读, 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由此以阅读带动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三、“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的对策

  语文老师首先就应该是一个热情的阅读者, 然后在不断的阅读中形成自己的兴趣与眼光, 并且热衷把好的作品推荐给孩子[4]。推荐的作品契合儿童心理, 孩子喜欢看、看得懂, 读得好。要带领学生走向广阔的儿童文学世界, 仅仅阅读课文中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不够的, 教师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走进儿童文学世界,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 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 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再利用“互联网+”, 以优秀的课外读物为“纬”, 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 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 促进知识的迁移, 使课内外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教师可以由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延伸出去, 引导学生去阅读更多地儿童文学作品。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卡罗纳》, 它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 教师可以再讲述一些书中的故事, 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他们主动地去阅读这本书。这样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 相互促进, 将有助于孩子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形成语文素养。

  (二) 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一起阅读”平台, 让学生进行课外儿童文学作品阅读, 要求学生以填写读书卡的形式做好读书笔记, 再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作品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 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 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三) 儿童文学阅读与形式活动相结合。

  教师可以结合学校活动, 如“校园童话节”、“儿童文学读书会”、“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等, 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在调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时, 不妨采用一些丰富多彩的儿童文学改编的动画片让他们观看, 然后拿这些名著的通俗读物和连环画给孩子阅读, 使孩子能进一步理解, 从而引发其阅读的兴趣。比如, 学校的罗老师在“一起阅读”平台上上传了《小王子》电影, 让家长在家陪孩子一起观看, 进而在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最喜欢的环节, 因为有了电视上丰富的画面感, 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 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与同伴分享感受自己的心得体会, 并把这些心得转化为读后感, 上传在平台上, 互相分享。

  参考文献
  [1]许军娥.中小学语文教师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调查与建议.教学与管理, 2008, (10) .
  [2]王美青.儿童文学的阅读与导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1) :23-25.
  [3]王昆建.儿童的文学阅读需要点灯人[J].昆明学院学报, 2008, (3) :10-14.
  [4]徐西亮.语文学课外阅读指导[J].文学教育, 2010, (6) :58-59.

TAG标签: “互联网+”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