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因此,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在各项教育资源和思想比较落后的情况下, 如何开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我们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去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工作中, 教学目标也不仅仅限于教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理论知识, 还要教授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而在语文教学中, 最能体现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渠道就是阅读和写作.因此, 好的作文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达成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以及对学生本身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我们应该认识到作文教学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性, 努力提高自身的作文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学校对作文教学重视不足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工作中, 无论是教师和学生, 对于作文的态度都不是太重视,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一般将重点放在了一些基本知识的讲解上, 对于作文教学无非就是批改和课堂范文阅读, 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有效的教学模式, 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处在一个大致固定的阶段, 学生想要提高也找不到合适的路径和方法, 无非就是看看作文选, 找一些相关的作文提高书籍自己学习.但是, 自主学习的最大弊端是没有老师的教导, 学生只会墨守成规, 死板地套用作文提高书籍中的内容, 何况在老师对作文不重视的前提下, 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也持敷衍的态度, 大多数人都不会想着自主去学习提高, 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作文的教学工作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 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更不会起到促进作用.
(二) 学生对作文训练态度不端正
相比于做一道简单的语文基础题和阅读题, 作文练习所占用的时间非常多, 并且花费的精力也非常大, 加上对作文的认知程度不够, 使学生的作文态度出现不端正, 在写作过程中, 学生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去构思文章, 而是想应该用什么办法把这篇作文糊弄过去, 经常是怎么省事怎么来, 甚至抄袭代写严重, 写作态度极差, 东拼西凑一些段落、句子.在进行少数的作文评讲课程时, 由于文章本身不是自己写的, 那么对文章就不会有很大的触动和感情, 对于其中的问题也认识得不够深刻, 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三) 学校对作文教学认识不到位
另一方面, 教师和家长由于应试教育的思维惯性, 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 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学科偏见, 认为语文随便学学就好了, 应该将重点放在那些比如数学等理工科目, 存在文理偏见, 重理轻文成了当前学校的常态.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在进行教学工作时, 会有意无意地忽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自然作文教学的开展也被忽视, 使得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较淡, 写作训练比较少, 造成学生写作功底比较差, 严重阻碍学生作文的进步.同时, 由于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 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紧张, 为了应付各种考试, 学生需要将本就不多的学习时间用在对一些知识的背诵和理解上, 根本没有时间来进行课外的阅读和写作的拓展, 使学生的阅读量非常少, 更加加剧了学生作文的问题.
(四) 教学思想观念滞后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在初中的作文教学工作中, 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思想的考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 基本所有的语文作文课程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教学模式比较落后, 在进行作文技巧教学时, 教的不是说应该去合适地描写一个事物, 而是让学生学习作文模板, 套用论文格式, 甚至细化到第几句话应该怎么写, 是写名人名言还是自己的想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就像一个提线木偶, 跟着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作文的创作, 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千篇一律, 根本没有新意可言, 学生在这种教学条件下, 将作文作为一道大型的填空题来进行写作, 写作技能自然得不到提高, 甚至会禁锢学生的思维,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一) 端正教学态度, 重视作文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步,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 首先要做到的是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 让学生和老师认识到作文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加强对语文作文方面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并以此为基础, 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 有目的、循序地进行各种作文训练, 保证学生作文水平的稳步提高.
例如:在学习《背影》这一课时, 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表达方式, 以情感表达为主题, 来制定一个教学计划, 第一步, 我们让学生想一想, 在现实生活中, 表达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比如:高兴、沮丧、感动、愧疚等等, 这些词语对应着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情感感受, 然后思考一下, 是哪些情景导致了自己这一心态的发生, 比如, 受到夸奖就会高兴, 受到批评就会伤心.接着我们回到课文本身, 文章的哪些方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和愧疚, 为什么会这样认为?文章的哪些话语引起了自己的共鸣?之后我们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进行写作时, 能不能运用文章中所运用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并进行一次以感情为主题的写作练习.
这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写作计划, 通过这个计划, 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和清晰地学习到情感表达的写作方法, 并以此进行拓展和延伸, 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 扩大阅读积累, 丰富写作素材
阅读和写作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初中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 各方面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生活和社会阅历不够丰富, 导致学生很难写出很高质量的文章.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需要扩大学生的阅读积累, 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并产生升华, 出现一种"先验"效应, 即学生虽然没有亲自体验过某种事物, 但是, 却能通过阅读和想象将这种事物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 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这一课时, 我们可以将人物描写做为主题, 开展一次拓展阅读活动.首先, 我们让学生在课下的时间内阅读一些有关人物的文章, 比如冯骥才的《猫婆》、胡适的《我的母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等, 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并且在课堂上要分别说说自己选的文章与课文表达的哪部分情感所重合.
比如《我的母亲》和《我与地坛》都表达了作者对亲情的眷恋和思念, 而课文和《猫婆》都有对社会的控诉.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和对比, 让学生理解不同文章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感和观点, 能够通过文章分析来进行情感的剖析, 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情感把握能力, 并通过这一过程, 加深学生对情感表达的认知, 产生"先验"效应, 从而加强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三) 改变教学观念, 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工作中, 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需要改变教学观念, 以学生本身为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我们要摒弃作文模板式教学, 而将重点放在对学生情感感悟和表达能力方面, 比如在进行某一作文的教学时, 我们不要上来就讲第一段写什么, 第一句写什么, 最后应该怎样结尾, 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地去领会作文的主题, 写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 并运用语言进行装饰.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写作的含义,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例如:在学习《学习描写景物》这一节作文课时, 不要给学生划定模板, 比如要求学生描写春天是什么样的, 夏天是什么样的, 秋天是什么样的, 冬天是什么样的, 最后结尾.这样学生会禁锢自己的思维, 认为景物描写只能写一些自然植物类的景观, 因为建筑等人文类景观是不会随春夏秋冬变化的, 并且, 这样做就相当于给学生出了一道大的语文填空题, 根本不能算是作文.我们可以从实际出发, 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所看到和经历的最美好的景色是什么, "你为什么会觉得它美丽, 是因为恢弘的气势还是灵动的生机或者是其他什么, 你应该如何描写这种景色带给你的震撼并将这种震撼传达给别人?"通过这样的思考, 让学生了解到作文应该是以怎样的写法来描写, 改变对作文的固有观念, 从而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能力.
(四) 重视写作创新, 提高学生水平
在语文的教学工作中, 写作的创新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 对写作的创新都持一种保守的态度, 因为创新就意味着不稳定的因素, 对学生的中考语文成绩影响较大.这就导致了学生不敢创新, 不会创新, 影响了学生以后的发展.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应该抛弃这些陈旧的观点, 鼓励学生创新写作的方法,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更加深刻地进行文章的写作, 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例如:在传统的作文模式中, 诙谐的写作形式和朴实写作语言是不鼓励学生用来进行写作的, 因为这显得不够正式和严肃, 但是这类语言却是能够被社会上的大多数接受的, 比如:"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有人来管, 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 饥则食渴则饮, 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这句话如果按照当前作文的评判标准, 肯定是减分项, 但是这是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的开头, 由此可见, 当前的作文教育环境与社会已经脱节到怎样的地步.
因此,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我们要认识到作文不仅关系着学生当前的成绩, 还是学生以后走上社会的基本素养, 语文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知识创新, 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初中的语文教学是学生以后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我们作为任课教师, 应该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作文水平,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