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入剪枝的学问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以学生为本, 以学习为重, 以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为目标, 在语文课堂上减少老师的“教”, 注重学生的“学”,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有效教学; 增加实践; 学生为本; 学习为重;

  着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徐根荣先生曾指出:“我们的课堂不是缺少教师的‘教', 而是缺少学生的’学‘.谁能改变教学的这种不正常的状态, 谁就能取得有效教学的主动权。”众所周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剪枝的学问》, 它通过王大伯修剪桃树枝的学问, 让我们懂得了“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我想: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能根据徐先生说的那样, 在课堂教学中跟果农王大伯学, “减少”课堂上老师一些不必要的“教”, “增加”学生言语实践的空间, 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学得主动, 学得有效。我想这可能就是我们在美好教育征途中的必经之路。

  一、“减少”不必要的“教”, “增加”学生“读”的平台

  我们都知道,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 有些学生就不喜欢读, 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读。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肯开口的坏习惯。因此, 作为语文老师要学会对文本素材进行裁剪与重整, 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可以不必重复讲。老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 注重朗读指导。

  例如我在参加昆山市教育局“市校合作”重点培训项目活动时, 省特级教师孙庆博老师在执教《尊严》一课时。他通过读演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读好了课文主人公哈默和农场主的对话, 从而让学生捕捉哈默的这个人物特点, 进一步认识“尊严”的价值。看似简单的教学流程, 却以“读”促“思”, 扎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可谓是“一箭双雕”.

  可见, 读是“发现”与“感知”的根源, 每一次的阅读, 都会有不同的发现, 不同的感知。所以,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 通过多种促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减少”通篇的“讲”, “增加”学生“说”“写”空间

  在以往的课堂上, 我常常会想着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要习得的知识, 久而久之扼制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我记得有一位专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带着学生在课堂上把语文课本讲读一遍, 这不是语文课……”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既是语文知识的载体, 又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 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丰富的修辞、生动的描述、严密的说理、巧妙的构思……这些语文因素都是训练的素材。

  比如在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天火之谜》一课时, 我并没面面俱到地带学生去读课文, 仅是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描写“风筝实验”的第4自然段。主要让学生将作者描述富兰克林作实验过程的语言与科学书上描述实验过程的文字进行对比。学生马上就能感受到语文书上的语言生动、有趣, 比喻、拟人的手法运用可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然而又不乏实验过程的清晰描述。因此, 我就乘胜追击, 让学生也来完成一篇关于做实验的习作。一次在看中央二套的《是真的吗》电视节目时, 一个自制护手霜的实验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就把这个节目录成视频放给学生们看, 然后让他们也回去跟着做一遍, 并结合感恩节活动, 让学生把做好的护手霜送给自己的亲人。但最重要的是我要让学生学习《天火之谜》一课有关实验经过的语言特点和描写手法, 让他们也来写一写。有了实践经验, 有了感恩情感的依托, 还有课文范本的借鉴, 一篇篇构思合理、文从字顺、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文章很快跃然纸上。

  再如在教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一篇文章《安塞腰鼓》时, 我关注了文中大量笔墨描写了腰鼓表演动与静的场面。当时恰逢本学期学校“慧心艺术节”的开幕式上就有一个“巴西鼓”的表演环节, 我就指导学生仿照《安塞腰鼓》中有关段落描写方法来表现“巴西鼓”的表演场面。一位同学这样写道:“他们身背巴西鼓, 边拍边舞, 台上的两位老师也全身心投入到巴西鼓的表演中, 整个一小都被鼓声环绕着, 包围着, 愈捶愈响, 愈捶愈烈。那急促的鼓点恍如夏日夜晚的骤雨, 拍打在大家的心上, 回响着’咚咚, 咚咚‘.鼓声戛然而止, 校园里顿时安静下来, 但大家的心还停留在鼓声的最高点。”

  又如在教完五年级下册《早》一课后, 我抓住了这篇课文中方位描写的训练点, 组织学生参观了学校的心理辅导室, 让学生根据方位顺序来介绍它。写得好的学生可以去学校红领巾节目中录制一次节目, 就是通过摄像机镜头带领全校学生来参观学校的心理辅导室。这样一来,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了, 最后我们选了两位同学代表全班去节目中介绍了学校的心语屋。

  三、“减少”重复的“说”, “增加”学生的“问”

  小学阶段的学习, 老师经常会有母鸡孵小鸡的心理去教学生, 生怕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会。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小学是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 语文教学要以课堂为主阵地, 我们要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增加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勤于’问‘的孩子是聪明的。”这是我常跟孩子说的一句话。因此, 许多孩子都会根据课文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我们在预习《秋姑娘的信》一课时, 有的学生会问:“秋姑娘给谁写信?”有的学生会问:“秋姑娘为什么会给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写信?”还有的学生会问:“秋姑娘学会给谁写信?”……再如我们在预习《东方明珠》一课时, 学生们会问:“东方明珠在哪里?”还会问:“东方明珠是什么?”等等的这些问题都潜移默化地带着学生们在读课文, 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发现, 也无形地教会了学生们读书要有所得, 得从哪里来?就从学会“问”开始。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 我觉得我们要在“美好教育”这条探索之路上不断地去研究与实践, 以学生为本, 以学习为重, 以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为目标, “剪去”阻碍学生发展的枝丫,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孙庆博。《走向言语实践的学本课堂》

TAG标签: 加入     剪枝     课堂教学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