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探讨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9-09-29

中文摘要

  父亲在其子女一生发展过程中是尤为重要的,在其子女社会性、个性特点、人格发展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高中阶段处于身心发展的“青春期”,渴望成人认可接纳,获得“成人感”同时“眷恋童年”.因此,这一阶段父亲对子女影响十分深远,尤其是子女自我和谐的影响。

  本研究基于社会生活实际并查阅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自编《高中生父亲在位问卷》和修订《自我和谐问卷》,旨在进一步探讨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的关系。因此,在辽宁省三所高中抽取高一、二、三年级的 1550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高中生父亲在位的现状以及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

  1.《高中生父亲在位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作为测量高中生父亲在位的有效工具。 研究发现:高中生父亲在位程度普遍较高,其中父母关系知最高、父爱体验次之。

  2.高中阶段的子女其性别、年级与父亲在位程度差异显着;父亲的文化程度及居住关系显着影响父亲在位程度。

  3.修订版《自我和谐问卷》信度、效度较好,能够作为本研究测量的有效工具。 本研究发现:高中生性别、年级、出生地以及其父亲受教育的程度均会对自我和谐产生显着影响。

  4. 高中生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具有显着的相关性,在父亲在位的因子中,家庭成员支持、父母关系感知能够对自我和谐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 研究还发现:父亲在位程度越高,高中学生的自我灵活性就会越高,自我刻板性、自我与经验的不一致就会越低,即高中生自我和谐随着其父亲在位程度的提高而提升。

  关键词:父亲在位,自我和谐 ,高中生

Abstract

  The fath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s child's lif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ization, personality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his children. Senior high school is in the “adolescence”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eager for adult acceptance, access to “adult feeling” while “children attached to childhood.” Therefore, the influence of fathers on their children at this stage is very far-reaching, 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children's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actual social life and consult the predecessors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search,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 of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father precence and revise the questionnaire of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 aim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father precence and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 Therefore, more than a thousand students from grade one, two and three in high school in Liaoning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to discuss the status quo of father precence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her precence and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and the following main findings Conclusion: 

  1. The Questionnaire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ather presence has a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tool to measure the father presence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study found that: High school students generally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father precence, and the degree from high to low is: parental relationship perception, parental experience, and family member support.

  2. Children in senior high school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grade, and father's place; father's education level and dwelling relationship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degree of father precence.

  3. The revised “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Questionnaire” has a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is study. The study found that: high school students' gender, grade, place of origin and their father's education level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4.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high school students' father prencence and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Among the factors of father precence, family member support and parental relationship perception can have a significant predictiveeffect on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father precence, the higher the self-flexibilit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will be, and the lower the self-stereotypic, self-inconsistent experience will be lower, that is,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father precence, the higher the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 father presence,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high school students

目录

  引言

  在生活中,人们会经历多个主要人生阶段,建立各种人际关系,其中人类最先建立起来的是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影响个体心理及行为的各个方面,其造成的结果伴随一生。 高中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恰好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期,他们大多都住校,暂离家庭但又没有完全脱离家庭, 加之社会更多关注其学习成绩,而忽略其身心健康。 早期的亲子关系研究受到传统的性别分工观点影响,认为母亲就是孩子教育的全权负责人,父亲只需挣钱养家, 孩子的教育与陪伴无需参与,主要集中在母子、母女关系上,忽视父亲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性别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母亲从全职家庭主妇的固定角色中走了出来,进入职场, 父亲角色也逐渐由子女教育非主角地位,进入到与母亲同等位置上的加入到子女教育和培养中。 从 2000 年开始,父子系迎来社会各界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讨论,父亲在位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父子关系的新角度和新视野。

  在 2006 年举行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 “推动人民内心和谐统一提高人民心理健康素质并为其做好保障服务” 的决定。 自我和谐作为 “测量人类社会适应及身心健康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其特殊的意义被心理学家们所定义,也得到各界的普遍认可。自我和谐是测量民众心理健康的主要指标。 它与心理归因和心理经验相联系,这种经验同时受到其家庭教养模式的影响。 如果自我和谐水平较低,则会导致人们的负性情绪、主观幸福感及归属感的减少,进一步将心理健康水平变低。所以,探求高中生自我和谐的影响因子是有非常突出的际价值。 前人在调查影响自我和谐的不同因子时,发现家庭是很重要的因子。

  综上所述,父亲在位已经成为了研究人员的热门话题,然而,在中国,父亲在位的研究对象大部分关注大学生群体,鲜有涉足高中生。以现有父子关系调查结果的前提下,本文考察和分析了 高中学生父亲在位的现实状况与特点及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两者中具有的关系。

  第一章文献综述

  1父亲在位概念界定

  在2006年,Krampe和Newton为研究父母-子女关系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契机--父亲在位。克兰帕和牛顿指出父亲在位是个体的内心层面上的,也就是说,父亲是孩子心理上可接近的,可以触摸到的,面临困难时父亲总是在别人出现之前出现,总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存在的[1].

  本次调查采用他们提出的界定,父亲在位是个体的内心层面上的,也就是说,父亲是孩子心理上可接近的,可以触摸到的,面临困难时父亲总是在别人出现之前出现,总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存在的。

  2父亲在位理论研究

  由于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研究父子关系的初期大部分集聚在父亲的缺席,几乎没有涉足到父亲的在位这一方面。在当时,父亲在位和父亲缺席是恰恰相反的意思,只是与孩子住在一起父亲。在1980年代往后,父亲的参与程度成为了主要研究方向,父子关系研究的成果也取得了越来越多的进展。在21世纪以后,国外关于父子关系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父子关系的主题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系统化。

  2.1家庭动力学父亲在位理论

  基于前人对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孩子影响的调查结果上Krampe和Newton等人立足与孩子的角度上考察父亲对其的影响,可能在成员结构、是否单亲、父亲在子女心中的想法与预判等方面中受其影响。基于此,他们提出了一个有环环相扣的动力学父亲在位理论[2].该理论认为父亲在位是一种心理预判,由于个体拥有的父亲是不尽相同的,其在位程度也是不一样,高程度的父亲在位对个体具有积极作用,低程度的父亲在位对个体具有消极作用。脱离家庭系统理论主要考察母亲对其子女的影响,这一观点更关注家庭成员另一教育者--父亲及其在家庭中的地位,父亲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五个方面:父母之间的关系、子对父亲的情感体验、母亲对父亲以及子女之间关系的支持程度、子女对父亲参与的感知程度以及子女和与父亲的身体互动。

  此外,该理论还十分强调父亲在位的影响,即父亲在位水平对父亲的信条、传统教育和宗教的差异在不同年代、国家、民族等方面的差异。

  2.2家庭结构功能理论

  Bowen在1945年基于家庭治疗中通过研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提出家庭是一个联系的系统[3],成员之间以特殊的影响方式感染其他成员的人格发展、情绪、人际关系[4],家庭类型是支配和控制家庭成员行为的主要条件,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进行社会活动、人际交往等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系统影响。此外,他们的研究发现,父母亲家庭结构完整,则能够促进其子女社会性、情绪情感的发展并能给予其子女积极的家庭支持。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离异或隔代抚养能够预测子女心理问题的发生机率。

  3父亲在位的相关研究

  3.1父亲在位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于父亲在位的研究集中在父亲在位对青春期或成年期的影响,易培傅安球(2013),发现从整体上看初中生的父亲在位程度中等偏上,父亲参与感知、和父亲肢体互动相比其他因子较低[7].城乡初中生父亲在位程度有明显差异,不同类别学校学生也具有差异。Krampe调查女大学生群体后提出,女孩同父亲的感情关系状态与父亲同女儿感情关系有着紧密的联系[9].和父亲关系更密切的女大学生报告说,她们与其他年轻人相处更加的坦诚、更加的真诚。她们认为父亲是其动力源,如果父亲重视她时,感觉到很开心。其实每个女孩子不管和父亲是否存在紧密关系都想与她们父亲拥有较多的沟通。Krampe、Newton(2006)研究男性大学群体时发现,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与父亲对儿子情感的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儿子的感受与父亲对他的看法也有着密切相关1.刘禹含、傅维利(2013)发现子女的性别、年级以及他们是否是唯一的孩子对儿女与父亲的互动、对父亲的情感等有显目差异[8].同时父亲表达的情感70%以上的孩子能够感觉到,仅20%的父亲可以做到经常参与亲子活动等项目。Roll、Millen提出父亲能够在男性大学生和父亲谈话时给出恰当的回应,他们会感到幸福和快乐;当他们不能向父亲谈论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觉得被拒绝和遗弃[10].易培(2012)发现父亲在位和初中学生的性别没有差别,但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7].刘晶(2016)提出父亲教养方式上男生和女生在惩罚、严厉、过度干涉、偏爱、拒绝和过度保护5个因子上有显着性的差异,但情感温暖因素方面无显着性差别[11].

  3.2父亲在位的测量研究

  父亲在位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Krampe和Newton编制的,并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可,该量表有三个高阶维度、十个分量表(孩子内心的父亲形象,母亲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儿女与父亲的身体互动,儿女对父亲参与的感知程度,儿女对父亲的情感体验,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家庭影响,父亲“位置”上的人,关于父亲的文化信仰,宗教信仰和精神信仰),总共有103个题目被用来衡量18岁以上的被试对父亲的看法和感知。问卷以5等级评分,1分到5分分别是不符合,不太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父亲在位程度和被试测验总分成正比。该量表对600多名美国满18岁的孩子进行测量,它是一个创举,是该类问卷的开山鼻祖,它给随后的相关科研提供证据。

  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比较统一的父亲在位问卷,一般都是根据国内外文献进行编制的父亲在位调查问卷,主要有以下几个测量工具:

  蒲少华为满18岁的中国被试编写一个了测量父亲在位的现场问卷调查表[5],在国外的父亲在位量表基础上修订,该问卷一共有96个题目,包括了3个高阶维度:子女和父亲的关系,家庭的代际关系,关于父亲的信仰;母亲对父亲和儿女的关系支持,儿女对父亲的感情,儿女对父亲参与活动的感知程度、父母关系状态,儿女和父亲的身体互动,父亲、母亲和祖父的关系,父亲影响的概念共8个维度,题目是5点评分,1分到5分分别是没有,很少,偶尔,经常,一直。

  父亲在位伴随着总分的变高而增加。

  中国简式版的父亲在位问卷是由蒲少华等研究者在其汉语版基础上调整的检验满18岁被试对其父亲的看法和知觉[6].共31个条目,3个高阶维度,分为8个维度。题目是5点评分,1分到5分分别是没有,很少,偶尔,经常,一直。

  父亲在位伴随着总分的变高而增加。

  父亲在位问卷(初中生版)是由易培等在2013年修订的[7],共62个项目,5个维度(包括与亲生父亲感情,与亲生父母的体会,亲生父母之间关系,儿女与父亲之间的身体互动以及父亲参加的知觉)该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7,每个因子之间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值是0.89-0.94.

  父亲在位问卷(小学生版)由刘禹含和傅维利修订一共74道题,(由情感互动,母亲的支持,父亲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家族两代人的熏陶5个维度组成)[8].题目是5点评分,1分到5分分别是没有,很少,偶尔,经常,一直。

  3.3父亲在位相关研究

  蒲少华等人(2012)在调查大学生群体后提出:他们的父亲在位程度和他们具有的成就动机两者中有明显联系,父母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养成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心理弹性间具有明显联系,其中孩子的心理弹性的形成和发展和其的父亲在位程度有关;大学生的父亲在位对其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他们发通过以父母为主,其他亲人为辅的教育有可能是更加出色的教育方式,帮助提高父亲在位程度,最终形成良好的发展结果。所以,我们需要从家庭系统方面出发,让父母和其他成员较好施展自身的长处,一起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当中来。同时,蒲少华等人研究空巢儿童和父亲在位的关系时发现,父亲缺位不是空巢儿童发展状况不佳的唯一影响因素[12-19].杨燕和张雅琴(2016)研究大学生群体发现父亲在位可以正向预测安全感、人际信任,安全感是父亲在位与人际信任的中介[20].李珊和刘洋(2010)对大学生研究结果表明:其人际信任可以正向预测父亲情感温暖,可以负向预测父亲严厉惩罚、拒绝否认和过度干涉的表现[21].张璐(2014)通过研究提出,人际信任与父亲在位显着相关,其中和父亲的肢体互动、母亲对父亲和儿女关系的支持度、父母和他们父亲的关系这四个因子和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呈显着正相关[22].蒲少华等(2012)提出:“与父亲的身体互动”、“父母关系”、“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这3个因子与大学生性别有关系,他们的父亲在位对其性别角色有明显的预报[23].Ninio和其他一些人发现,比较多的参与照顾孩子的父亲促进孩子形成较高的适应外界生活的技能[24].Flour发现,拥有更愿意融入孩子生活的父亲与孩子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存在很高相关[25].

  Hwang等人提出和父子关系好的孩子拥有比较多的好朋友,处理问题更加轻松自如[24].王芹(2005)发现女性的同伴信任、交往与父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有显的正相关。父亲的否认对其有着非常显着的负面相关[26].王素华等人(2013)研究表明女生父母教养方式的4个维度得分依次为母亲温暖、母亲监管、父亲温暖、父亲监管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父母教养方式与问题行为之间起到调节作用的是被试性别,即父母对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教养方式造成了他们在问题行为中有差异[27-30].

  4自我和谐概念界定

  自我和谐一直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它对青少年的身心朝向正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自我和谐作为“测量人类社会适应及身心健康的重要目标之一”,因其特殊的意义被不同的心理学家所定义。早在19世纪90年代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提出经验的中心点是自我,认为自我是由主体我和客体我两部分构成,从此自我的研究分为了这俩条路径。关于主体我的研究者认为自我和谐是这样的: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提出精神自我、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纯粹自我的和谐统一是自我和谐[31].霍妮(Karen.Homey)认为,自我和谐是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整合,自我不和谐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逃避面临的冲突困难时摆脱自我形成[32].关于客体我的研究主要为Rogers,Rogers(1956)指出自我内在的和谐统一和自我与经历之间相互调和就是自我和谐。自我与经验是否获得统一的标志是依据个体对自己的观念、认识与其在现实中的状态和行动是否相同[33-37].

  我国学者对自我和谐给出自己的界定,但与Rogers所表述的内容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史少博(2006)在其研究中指出自我和谐是指一个人的自身感受与这个时代的要求和他对外的表现能够相互协调适应,并且这个人的对外表现能够推动社会和时代前进[38].王登峰与黄希庭(2007)认为自我和谐是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直接有差距存在,但也可以保持自身的协调[39].余国政(2008)认为,大学生自我和谐意味着大学生内、外部的状态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促进社会的稳步发展[40].李成远(2007)提出能够恰当的处理自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坦然面对遇到的困难和奖励的人就拥有自我和谐[41].吴久军(2011)等人提出,一个人对自我详尽客观认识,对自身实力的肯定以及在自我的每个侧面协调基础上接受自身缺陷的认识就是自我和谐[42].

  综上所述,本文自我和谐的概念将采用王登峰与黄希庭界定的自我和谐,即自我和谐是指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直接有差距存在,但也可以保持自身的协调。

  5自我和谐的理论研究

  5.1自我认同发展观

  1940年到1960年间新精神分析理论蓬勃发展,它的杰出代表就是埃里克森,他认为传统的精神分析学派理论仅仅只是看到人的原动力,没有注意到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43-44].他认为自我和外部环境两者间互相协调过程就是人格发展的过程。自我属于个体心理过程,包括人类对各种事物的意识活动,可以被控制和赋予自己许多积极的特性,比如勤奋、坚强、勇敢等,认为这些特质能解决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出现的困难,促进个体的成功,以前的研究人员从未提到过这些特征。

  他认为自我认同是12岁到19岁青少年感知到的一致性或连续性的自我。树立自我同一性,防止身份混淆是现阶段的发展任务[45-48].埃里克森认为,青年人的心理和社会任务是建立自我认同和防止身份认同混乱“如果年轻人能够利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社会思维,积极做出多种尝试,他们则有可能实现自我的整合,反之,会造成自我身份认同混乱。

  5.2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需要等级层次的程度和人们的满意度。其中除低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外,和个人成长发展关系最密切、最能对人格成长发展产生影响的需要是爱于归属的需要。在家庭生活中,爱与归属的需要主要指在家庭,家庭主要抚养者与其子女建立情感联系并让这一群体成员具有属于这一群体的隶属感,爱与归属的需要受爱与情感需要的支配。在家庭中,子女的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是父母对其子女给予的爱与被爱的体验及对家庭的归属与依赖。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虽然未曾具体的提出”自我和谐“,但已经有意思表示出来了,而后其继承者罗杰斯在马斯洛需要层次基础上提了”自我和谐“这一概念。罗杰斯认为:只有人的需要到满足,自我才能达到和谐的程度。马斯洛、罗杰斯基于人本主义将影响自我和谐的因素方法到群体中,因而包含了子女对父亲爱与归属的感知与体验

  6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6.1自我和谐的测量研究

  国外研究中自我和谐的量表主要为Rogers编制的主要对治疗中的病人采用他评的方法,因而造成了该量表在评定上受到局限,这一量表被分为”和所遇困难的联系“、”体验“、”联系的方式“、”自我的沟通“、”组成的形成“、”情感及其个人意义“、”不协调“七项不一样的因子。每一因子全部是从高到低依次为协调、变通、停滞直到灵敏、死板和固执7个等级构成。

  国内研究中王登峰教授编制的sccs量表是在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自我和谐测量工具,这一量表是按照罗杰斯编制的评定量表中提出的结构框架完成的,这个调查量表全部的题目是35个,题目是五等级计分,1分到5分分别是符合,较符合,无所谓,很符合,符合,根据成分分析获得三个因子,分别是:12个题的自我灵活性,7个题的自我僵化刻板性,16个题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协调性。自我和谐总分是三个分量表得分累加,但是必须要反向计分自我灵活性因子下题目的得分[49-50],自我和谐水平与问卷总分成反比。

  6.2高中生自我和谐特点研究

  高中生时期是个体形成自我的非常关键的阶段,需要应对各种由学习负担、个人情感问题、自身内心的冲突与压抑等引起的各种心理问题。现今是一个大数据的信息化社会,各种信息通过多种传播平台传递给高中生,使他们受到各种息带给的影响和压力,同时他们又处于自我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以上情况必然成为影响高中生自我和谐的因素。叶静、吴成军和简才永通过对湘赣的几所高中调查提出青少年自我和谐及其心理健康两者中显着相关,即自我和谐能够预测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51].鲁丹凤和邱鸿钟发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两者中具有相互关联[52].张雯雯的研究证明,对高中生自我和谐程度受到个体所面临应激源的影响[53].高群调查高中生群体后提出,他们的归因方式和其的自我和谐程度显着相关,健康向上的归因方式推动高中生自我和谐的发展,反之,阻碍其发展[54].张洁通过调查山西省的高中生对自己身体形象等的满意程度、自尊水平、自我和谐三者间关系得出,对自己身体形象等的满意程度是其他两者间的中介,个体自尊水平是其他两者的影响因素[55].胡义青通过对青少年的调查发现他们在三个方面存在显着相关:网络成瘾,人际关系与自我和谐,网络成瘾的预测因子是其自我和谐程度[56].彭虎军(2007)调查陕西1000多名高中生的自我和谐现状,发现高中1-3年级学生在自我和谐上存在差异,1-3年级自我和谐变化呈倒U型,尤其是高二年级学生处于高峰阶段[57].冯庆香(2009)证明了城市和农村高中生在自我和谐上都是存在年级间差异的[58].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上高三学生和高一学生得分间存在显着的差异。说明高三学生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程度比高一和高二的学生要高。范丽娜(2014)证明当前高中生的自我和谐程度整体上的偏高的,高中1-3年级在自我灵活性因子上存在显着差异,二年级优于第一、第三年级[59].

  6.3父亲参与教育对自我和谐关系研究

  以往研究发现家庭因素中父亲参与教育程度显着影响其子女自我和谐的水平。此外,有研究者对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父亲参与教育中,父亲管教子女较为严厉且较多采用惩罚方式的父亲,其子女自我和谐水平较低表现出较多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协调。(周鹏生,2015;王华栋,2008;Gjerde,1948;Stone,J,2003)[60-65].Baldwins的研究也证实青少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较多采用惩罚方式进行教育,其子女更易出现自我不和谐。尹欣(2011)认为父亲参与教育能正向预测自我灵活性,父亲教育缺位能显着影响自我刻板性[75].张海燕(2013)对离异家庭大学生调查发现:父亲缺位、未得到父爱体验的大学生,更多存在自我刻板性较高的问题且其自我灵活性较低[67].安芹、邱剑(2011)研究发现子女的父爱体验可正向预测其自我和谐水平。父爱体验越多,自我越和谐[66].洪爱艳(2014)的研究发现,学生自我和谐的”自我与经验的不致“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父爱体验,父爱体验越高,自我越和谐[74].Sheldon(2004)研究发现,父亲对子女的行为、态度、情感会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自我同一性产生显着影响。产生这一影响的因素是由于亲子之间共同居住所产生的影响与被影响的状态,此外孟秀红(2010)对某高校568名二年级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同样证实父爱感知水平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73].

  值得注意的是Pattersont研究父亲行为的适宜性对其子女自我和谐产生的影响,其家长不正确的行为会造成其子女自我和谐水平较低,自我刻板性水平较高,自我灵活性较低。

  7以往研究中的不足

  (1)研究内容:第一,以往多数研究都是探讨父亲在位对儿童情绪,生理心理的影响,很少有调查父亲在位对个体人格方面的影响,如自我和谐。第二,我国现阶段的调查研究都聚集在针对父母教养方式、父亲参与、父亲缺失方面研究父亲的影响,但有关”父亲在位“的探讨鲜少涉足,特别是个体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两者中存在的关系尚需要我们再做研究探寻。

  (2)研究对象:国内对于父亲在位的研究群体大部分聚集在18岁以上或大学时期的个体,高中阶段较少涉及。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第二章 研究意义与研究设计
  1 研究意义与价值
  1.1 理论意义
  1.2 实践意义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假设
  2.3 研究方法
  2.3.1 被试
  2.3.2 工具
  3 研究的特色

  第三章 高中生父亲在位问卷的编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过程与方法
  2.1 父亲在位问卷构建
  2.1.1 文献梳理与访谈

  2.1.2 初始问卷结构建立
  2.2 父亲在位问卷的形成
  2.2.1 初始问卷形成
  2.2.2 数据分析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项目分析
  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4 预测问卷及结果分析

  5 正式测试及结果分析
  5.1 统计工具及方法
  5.2 研究结果与分析
  5.2.1 验证性因素分析

  5.2.2 内部一致性检验
  5.2.3 效标关联效度
  5.2.4 信度检验

  第四章 高中生父亲在位的现状与特点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数据分析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高中生的父亲在位的现状分析
  4.2 高中生的父亲在位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4.2.1 高中生父亲在位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4.2.2 高中生父亲在位在是否单亲家庭子女上的差异检验
  4.2.3 高中生父亲在位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4.2.4 高中生父亲在位在父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检验
  4.2.5 高中生父亲在位在母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检验
  4.2.6 高中生父亲在位与现居住关系的差异检验

  第五章 高中生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2.1 父亲在位问卷

  2.2.2 自我和谐问卷
  2.3 数据分析方法
  3 自我和谐问卷的修订
  3.1 自我和谐问卷的项目分析
  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3.3 信度与效度检验
  3.3.1 验证性因素分析

  3.3.2 内部一致性检验
  3.3.3.信度检验
  3.4 结果与分析
  3.4.1 高中生自我和谐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3.4.2 高中生自我和谐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3.4.3 高中生自我和谐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检验
  3.4.4 高中生自我和谐在父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检验

  4 高中生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4.1 高中生父亲在位程度与自我和谐状况的比较
  4.2 高中生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
  4.3 高中生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第六章 讨论
  1 测量工具的结构与信效度检验
  1.1《高中生父亲在位问卷》的结构分析
  1.2《高中生父亲在位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分析
  1.2.1《高中生父亲在位问卷》的信度检验分析
  1.2.2 关于《高中生父亲在位问卷》的效度检验分析
  1.2.3《高中生父亲在位问卷》内部结构的一致性分析
  1.2.4《高中生父亲在位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2 高中生父亲在位现状与特点分析
  2.1 高中生父亲在位的总体现状分析
  2.2 高中生父亲在位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2.2.1 高中生父亲在位在性别上的差异
  2.2.2 高中生父亲在位在是否单亲上的差异
  2.2.3 高中生父亲在位在年级上的差异
  2.2.4 高中生父亲在位在父母文化程度上的差异
  2.2.5 高中生父亲在位与现居住关系的差异

  3 高中生自我和谐问卷信效度与现状分析
  3.1 高中生自我和谐问卷信效度分析
  3.2 高中生自我和谐现状分析
  4 高中生父亲在位程度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4.1 高中生父亲在位程度与自我和谐状况比较的分析
  4.2 高中生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
  4.3 高中生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第七章 结论

  1.《高中生父亲在位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作为测量高中生父亲在位的有效工具。 研究发现:高中生父亲在位程度普遍较高,其中父母关系知最高、父爱体验次之、家庭成员支持最低。

  2.高中阶段的子女其性别、年级与父亲在位程度差异显着;父亲的文化程度及居住关系显着影响父亲在位程度。

  3.修订版《自我和谐问卷》信度、效度较好,能够作为本研究测量的有效工具。 本研究发现:高中生性别、年级、出生地以及其父亲受教育的程度均会对自我和谐产生显着影响。

  4. 高中生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具有显着的相关性,在父亲在位的因子中,家庭成员支持、父母关系感知能够对自我和谐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 研究还发现:父亲在位程度越高,高中学生的自我灵活性就会越高,自我刻板性、自我与经验的不一致就会越低,即高中生自我和谐随着其父亲在位程度的提高而提升。

第八章 不足与展望

  一、本研究编制的《高中生父亲在位问卷》尽管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指标,但鉴于问卷测验的方便性, 抽取沈阳市、本溪市两座城市部分高中生为被试,还缺少一定的覆盖性,因此本问卷的样本参量还有待于拓展,使样本更加具有总括性、结论更具普遍性。

  二、本研究编制的高中生父亲在位问卷和修订的自我和谐量表虽然信度、效度较高,但是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的数据比较单一,有一定的局限性,后人的研究可以加入一些典型的个案访谈等从多方面探讨。

  三、本研究只是探讨了高中生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但是造成高中生的自我和谐水平差异有多种因子。后续研究中可以深入探讨一下是否有中介变量影着自我和谐。

  四、在本研究的基础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如何促进高中生父亲在位与自我和谐关系的相关对策。

  参考文献
 

【由于硕士论文篇幅较长,此页面不展示全文,如需全文,请点击下方下载全文链接】

TAG标签: 父亲在位     自我和谐     高中生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