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校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与应对措施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视域下,我国大学生群体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健康而稳定的心理是我国高校学生接受文化理论教育的有效前提。然而由于家庭、社会及网络等因素的交互影响,造成高校学生出现诸多不同程度的成长问题。尤其在心理健康层面,我国学生心理拥有适应性、困扰性、累积性特征,影响着基本的信仰、理念、价值体系的形成。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特点,探析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或疾病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问题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

  伴随信息技术与数字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结构发生着深刻的转变,与此同时影响着当代学生学习习惯、价值观体系、人文素养以及处事态度。与高校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新时代语境下,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课题及心理资料对象已经发生巨大的转变,不能继续依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以及心理干预方式,应结合时代发展脉搏,从实际出发,以学生新的思想观念、心理问题特点为出发点,运用先进的理论与技术,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全新的健康教育体系。

  一、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特点

  1. 学生心理问题适应性与政治价值体系模糊

  在心理问题层面,我国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拥有适应性特征,能够对普通心理困扰进行适应及解决。例如感到困扰、焦虑及压力时,学生能够通过自我适应、控制、调节、学习而得到自我心理干预。然而对于长期心理压抑,则极易产生心理疾病。而在政治价值体系中,政治价值体系主要是指国民对政治生活与政治制度的基本态度,是对政治现实与政治理想的价值倾向与评价。政治价值体系既是国民对政治体制的认同和情感,又关系到国民基本的政治理念,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具体行为。高长云(2016)指出,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体系已完全没有传统的狂热与偏激,主要表现出冷静思考、客观分析的特征。然而依旧存在部分大学生对现有政治制度的认识模糊、信心不足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代大学生在对政治价值体系缺乏明确的认知后,为借助“自适应规律”对现有价值体系进行适应,因此导致学生不能自主地对现有的体系进行探索与挖掘。

  2. 学生心理问题困扰性与信仰多元化和自由化

  困扰性主要表现学生对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以及思想问题的困扰。例如对职业选择的焦虑、考试的消极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踌躇。该心理问题特征如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导致学生在信仰层面出现偏差。林浩(2017)指出,信仰是指人类对崇高理念或精神的尊敬、崇拜、神往、迷恋,是主导人类心理的思想支柱,是难以改变的精神诉求,综合体现着人类对远大价值和哲学精神的追求。然而当代高校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信仰观、价值观、精神信仰的程度与内容,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命运与前途。陈顶浩(2016)认为当代学生信仰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对马克思主义认同度不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学生在“最崇拜的名人”的投票活动中,21.23%的学生选择比尔盖茨;选择马云、马化腾等企业家的占11.2%;选择马克思、恩格斯的占11.98%;选择明星的占24.73%。第二,极个别学生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与佛教,而对唯物主义、纯科学理论、共产主义信仰程度普遍不足。第三是实用主义。部分学生将实用主义置于人生规划的准则中,将有利于自身发展、有利于短期实现目标的事物抱有极大的兴趣。然而在此背景下,学生群体极易出现高尚人格缺失、基本道德不足等问题。
 


 

  3. 学生心理问题累积化与价值趋向问题严重

  在心理学中,心理问题的累积化是指学生实际心理问题的不断累积,从而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及心理问题。因此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努力解决学生在心理健康发展中所存在的困惑及消极情绪。然而累积化在思想层面上,则表现出学生对自身经历、思想、认识的不断累积,并呈现出对价值观取向的迷茫。具体到价值观选择层面上,学生不断面临着多元选择,是注重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是索取还是风险,是利己还是利他。虽然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下,我国大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抉择,然而部分学生却由于受社会多元因素的影响,做出了错误抉择。例如忽视政党与国家利益,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财富分配呈现出新格局的情况下,经济、财产、地位等外部因素,对高校学生影响日渐显着,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因子。

  二、应对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路径

  1. 发挥高校思政教育效用

  高校思政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基本唯物辩证史观、我党成长历程、蕴含红色革命文化、现代政治素养教育的重要课程体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师不仅应将涉及学生学习烦恼、求职恋爱困难、人际交往问题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更应从学生思想结构入手,联合高校思政教学体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对我党基本制度、基本文化体系的认同感与支持度。因而,在当下社会发展中,学校应紧密联合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做到二者的统一。加强学生价值观、政治素养教育。

  2. 构建思政心理咨询中心

  思政心理咨询中心,即指高校引导马克思学院在相关行政科室中建立心理咨询室。在传统心理健康教学体系中,高校会根据学校自身办学特征及学校师资规模,构建统一的心理诊疗中心。然而由于普通心理治疗部门难以与学生形成有效的接触,难以获得学生心理发展的真实信息。对此,马克思学院在学生心理动态与心理成长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能够有效获取并了解取学生思想以及心理层面的问题。能够有效弥补现有的心理咨询中心的弊端与不足。在日常工作层面,咨询中心的关键性任务是:展开日常心理咨询活动,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构建心理健康档案,跟踪学生心理成长轨迹;对待心理疾病严重的学生,发挥人文关怀作用。也可以说,思政心理咨询中心,是利用思政课堂体系,将心理普查活动交付给马克思学院,并利用专业的教师及专家,为学生提供全面而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

  3. 构建心理团体教育活动

  针对学生基本的心理问题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观理念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应积极展开心理团体教学活动。首先根据高校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具体的团体活动、例如诺亚方舟、破冰游戏、乌鸦与乌龟等。也可引导学生参与高校的主题讲座,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提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其次,将意识形态教育与心理活动相渗透,即利用马克思主义理想、马克主义政治观与方法论、探究心理教育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在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层面,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而健康的价值体系,进而为心理干预活动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三、结语

  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国高校普遍将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分离,将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文化形态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教学方向。然而在新时代的发展视域下,二者存在紧密的联系,心理问题能够引发不良的价值观理念的形成,同时不良的价值观理念也可促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蔡春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2]董晓蕾,等.基于心理资本视角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 (10) .

TAG标签: 心理问题特点     心理健康教     大学生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