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先天心脏病患儿就医延迟问题探究
【第一章】延迟就医心脏病患儿现状调研前言??
【第二章】就医延迟和先天心脏病文献综述
【第三章】就医时间对心脏病先天患儿的影响研宄方法
【第四章】心脏病新生儿就医延迟情况研究结果
【第五章】患儿就医延迟影响因素讨论
【第六章-参考文献】先天心脏病患儿就医影响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六章结论
1、结论
1.1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就医延迟现象比较普遍,81%的患儿就医延迟时间彡1个月.1.2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就医延迟的上游因素为:监护人教育程度、医疗费用结算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成员中有无医疗卫生工作者;中游因素为:监护人吸烟情况、监护人饮酒情况、客观支持;下游因素为:患儿性别、心脏杂音分级.
2、研究的创新之处
①研究课题新颖,目前就医延迟的研宄多集中在癌症或慢性疾病中,本研究以其他疾病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作为参考,为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提供了理论基础.②本次研究将健康生态学模型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就医延迟的研究之中.?
3、研究的局限之处
3.1就医延迟时间段的局限性
就医延迟的时间延迟分为患者就医延迟和医疗延迟两部分,本次调查仅对患者就医延迟部分做了调查,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医疗延迟时间及各自的影响因素需做进一步调查研宄.
3.2抽样方法的局限性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进行资料收集,仅选取了山东省临沂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研究,研究结论的推广受到一定限制,如能在更多地区和医院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研宄,得出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4、建议
本次调查研宄的结果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就医延迟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患病率有增长趋势,为了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生存质量,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身体素质,我们应重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就医延迟的现象进行有效干预,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就医延迟的有效干预措施应重视以下几方面:
4.1加强先天性心脏病的宣传力度,加强先天性心脏病症状知识的普及,提高监护人对症状的识别能力.
4.2根据健康生态学模型,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如.?增加农村人的就业岗位提高人均收入,采取一些限制吸烟、饮酒的政策,重视社会支持的利用,大力宣传预防保健的重要性,增强人们的保健意识.
4.3增加高危人群的健康体检力度,及早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参考文献:
[1]朱丽萍,施东华.出生缺陷与产前诊断[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10(1):12-15.
[2]徐伟.先天性心脏病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关键技术研宄[D].上海交通大学,2014.
[3]佚名.我国胎儿先心捕发病率为7.4%.^].中医健康养生,2017(11):2-2.
[4]金梅,韩玲,丁文虹,等.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疗、监测网络建设体会[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32(4):398-400.
[5]崔凯,蔡治英.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研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8):14-14.
[6]秦永文,丁仲如.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现状与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宄,2005,3(8):563-566.
[7]李渝芬.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现状与存在问题(上)一一儿科疾病(6)[J]?新医学,2007,38(6):411-413.
[8]刘志勇.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及双向格林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J].临床研究,2011,1(11):5.
[9]周爱卿,蒋世良.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3):234-239.
[10]张泽伟.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微创介入治疗进展[C]//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体外循环学姐、胸腔镜学组成立大会.2008.
[11]周爱卿.我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历史回顾、现状和展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2):81-85.
[12]刘建平.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决策与对策[J].2014,10(5):599-602.
[13]齐心红,韩艳艳.浅谈术前访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211-212.
[14]邹爱国,蒋维连,蒋文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焦虑状况及护理干预的研宄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10):1-3.
[15]冯雪峰.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宄[D].大连医科大学,2016.
[16]徐俊康.舌癌非绝症关键早发现[J].癌症康复,2005(6):17-18.
[17]宫伟,林巧艳,姜翠红,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延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5(15):3360-3362.
[18]刘文硕,张小培,叶日春,等.健康素养对中青年首发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意向的影响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12):2002-2009.
[19]田杰,周燕萍,沈佩芳,等.2012-2014年杭州市萧山地区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6):705-707.
[20]吴建平,王克芳,吕宝玉,等.食管癌患者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5(10):1183-1188.
[21]李亚静,王琳,李君荣.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及影响社区卫生机构利用的因素研宄[J].现代预防医学,2013(4):122-124.
[22]汪雪玲,徐丽华,尹涛,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延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1):80卜804.
[23]柯雪琴.先天性心脏病对学龄期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0,21(4):313-314.
[24]高红新.健康生态学模型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研宄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10):13-16.
[25]高其法.患者就医行为心理与就医集中[JL卫生经济研宄,2007(1):36-37.
[26]杨思雨,陆箴琦.乳腺癌患者就医延迟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2):64-65.
[27]楚亚林.贵州省肺结核病人诊治延迟及其影响因素研宄[D].中南大学,2011.
[28]?NationalHeartAttackAlertProgramCoordinatingCommittee,60mintoTreatmentWorkingGroup.EmergencyDepartment:fapididentificationandtreatmentof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AnnEmergMed,1994,23(2):311.
[29]林璜,WilliamW.Au,欧利民?癌症延迟就医研宄[J].中国肿瘤,2016,25(9):667-671.
[30]郭子玉,李四根.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影响因素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07):886-887.
[31]郑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者ICU恢复差异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32]刘汝元.后天梅毒患者延迟就医及影响因素分析[D].济南大学,2014.
[33]喻惠丹.心肌梗死患者就医延迟相关因素的探讨[D].武汉大学,2013.
[34]仇小强,覃益敏,谢晓宇,等.128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致病因素的调查研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28(5):399-401.
[35]胡国鹏,王振.高校师生健康的生态学模型分析与"大健康"促进[J].体育科学研宄,2012,16(3):17-22.
[36]万崇华.生命质量测定与评价方法(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6-9101—104.
[37]陈建伟.什么是生态摄影生态摄影理论探索之一[J].人与生物圈,2012(2):10-21.
[38]程学娟.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健康生态学模型解释[D].山东大学,2014.
[39]颜凤霞.山东省农村肺结核病人卫生系统延迟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8.
[40]卢林,施琪嘉,何汉武,等.武汉市4?16岁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发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宄,2005,9(20):114-116.
[41]戴彦韵.我国儿童用清洁护理产品行业质量调研报告[J].质量与标准化,2017(5):35-38.
[42]洪安.简介先天性心脏病[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9):41-42.
[43]吴丹红.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09,6(35):103-105.
[44]谢玉环,邝玉子,李锐钦,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6):409-412.
[45]陈伟,吕飙,张兆琪.多排CT低射线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现状[C]//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2011.
[46]曾桥喜,曾宏桥,杨胜频,等.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听诊有杂音儿童的先天性心脏病筛查[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5):375-376.
[47]苏肇伉.微创外科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5):360-362.
[48]戴汝平.复杂先心病介入治疗展望[J].2014,31(11):801-805_
[49]戴汝平.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发展趋势[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5,30(sl):1-3.
[50]赵晓燕.介入封堵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现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5):102-103.
[51]徐宏宁,刘金凤,罗建红.介入治疗对先心病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69-71.
[52]曾伟.安徽省巢湖市新发现肺结核病人诊治延迟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
[53]张婷,胡代玉,刘英,等.重庆市儿童结核病就诊延迟现况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25):3531-3533.
[54]陈丽萍.宫颈癌患者就医延迟与家庭动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10):7-9.
[55]赵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就医院前延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宄[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5,36(6):255-256.
[56]冯斌炜,李俠采,饶逾,等.贫困地区肺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误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2,28(4):264_266.
[57]吕梅君,陈子丹,施海燕,等.肺癌患者就诊及治疗延迟对预后的影响[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19)=1499-1501.
[58]栾琳琳,刘光英,李小娜,等.食管癌患者延迟就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3):卜4.
[59]王斌,袁志林.某医院2015-2016年肝细胞癌患者就医延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10):1294-1297.
[60]胡洁蔓,杜吉利,杨蕊,等.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影响因素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2015,v.35(24):7266-7268.
[61]曹教育,方储馨,郑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延迟相关因素研宄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宄,2016,13(9):23-25.
[62]贾宝俊,孙晓,辛英敏,等.131例先天性心脏病延迟诊断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8):40-42.
[63]郭利洁,焦雪静,郑楠,王阳,安力彬.癌症患者就医延迟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5,30(03):104-107.
[64]李树茁,朱楚珠.中国出生性别比和女婴生存状况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6(1):13-18.
[65]曹兰华,林良明,刘玉琳,等.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及贫困地区男女儿童死亡率差异原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7(10):37-39.
[66]白井双,吴淑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决策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5):1168-1170.
[67]王俊英,崔涛.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趋势及对策[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40(11):1044-1046.
[68]高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决策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D].山东大学,2013.
[69]张军.高考体检学生112例心脏杂音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26(10):837-838.
[70]沈体静.乳腺癌延迟就医现状、影响因素及对临床影响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7.
[71]谢作楷,谢红莉,谷定英,等.影响贫困人群就医行为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2005,9(8):29-30.
[72]杨晓娟,缪云仙.云南省喉癌患者就医延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54):32-34.
[73]刘小清,麦劲壮,庄建.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研宄方法新认识[J].中国循环杂志,2011,26(1):74-76.
[74]张晓霞,余华琴,刘琼芳,等.男性乳腺癌患者患病体验的质性研宄[J].护理学杂志,2016,31(22):20-24.
[75]印爱平,白雪,刘亚琼.社会支持对肿瘤病人就医行为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07,20(8):42-44.
[76]仇铁英,黄金,王雅琴.乳癌患者就医延迟及其疾病认知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3,28(8):34-36.
[77]舒娥,鄢梨,刘炳华.我院儿童口腔黏膜病临床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36(6):933-934.
[78]郑淑梅,杨秀兰,吕烨辉,等.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297-300.
[79]刘志浩,曹尚,李小宁.潜在变量模型在健康素养中的应用研宄[J].中国健康教育,2015(5):89-90
[80]李迪,王黎洋.国内外权威专家呼吁,健康素养要全民行动[J].晚晴,2016(12):32-35,
[81]余小鸣.学校健康教育与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的促进[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8):897-899.
[82]刘延锦,徐秋露,赵辉,等.健康素养和应对方式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院前延迟意向的影响研宄[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7):132-133.
[83]王晨力.基于前景理论的患者就医行为决策研宄[D].华中科技大学,2017.
[84]刘菁,郑碧霞,张丽花.炎症性肠病患者抑郁症状和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8):1423-1425.
[85]杜彩萍.社会支持对乳腺癌患者康复作用的研宄[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86]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1):66-69.
[87]于阳.重视社会支持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J].唯实(现代管理),2012(2):26-27,
[88]周艳姣.内外控人格特质、组织支持与员工离职倾向的关系研宄[D].南京财经大学,2012.
[89]陈丽萍,张爱华,刘化侠,等.癌症病人就医延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宄[J].护理研宄,2014(16):1946-1947.
[90]陈楚君,卢荣霞,黄少容,等.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就医延迟现状与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2016,8(3):274-277.
[91]苏君,卞薇.眼球萎缩患者患病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20):22-25.
[92]邵汝家.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调查结果分析[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2):128-129.
[93]王珍,张永红.两变量关联性研究meta分析效应量选择与计算[J].中国卫生统计,2009,26(3):318-319.
[94]陈茜,邓秀琳,胡秀英.不同等级医院老年住院患者病区内环境安全评价[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5):343-345.
[95]何晓敏,殷程程.新医改背景下山东省某医院医疗纠纷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宄[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5):541-546.
[96]ChewLD,BradleyKA,B〇yKoEJ.Briefquestionstoidentifypatientswithinadequatehealthliteracy[J].FamilyMedicine,2004,36(8):588-594
[97]田园,胡宓,肖水源,等.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及与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10):734-738.
[98]王茜,陈雨露,连玉龙,等.乌鲁木齐市三大类脑力工作者职业紧张及影响因素[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5,32(9):836-840.
[99]刘刚,马建军,陈刚.先心病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1年临床随访分析[J].兵团医学,2011(3):31-32.
[100]张德陶.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5):383-386.
[101]廖一龄.城市化对居民健康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9.
[102]赵昕东,李林.家庭经济因素和人口特征如何影响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消费[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6,35(6):1076-1085.
[103]安美玉.10005例0-3岁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结果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2013.
[104]杨学勇,李晓锋,吕小东,等.产前诊断对北京市非户籍人口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的影响[C]//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2009.
[105]李焱琪.海军特勤人员吸烟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106]赖安婷,方平.群体事件中群体情绪的传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C]//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2012.
[107]王国蓉,蒋晓莲.四川省乳腺癌患者就医延迟情况调查研宄[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10):702-705.
[108]李宗岭.饮酒对驾驶员心理及驾驶行为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1999(2):56-56.
[109]黄湘雯.郴州市2008-2010年住院儿童疾病构成及家长择院影响因素研究[D].南华大学,2012.
[110]张启松.基层医院如何早期诊治急性心肌梗死[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1):78-79.
[111]徐佳彤.我国现阶段新农合医疗制度优化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3.
[112]薛建亚,朱咏梅,张迁.传染病临床专业人员在灾区卫生防疫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9,27(5):361-362.
[113]晁艳.基于L项目的收入家庭儿童教育问题研宄[D].南京大学,2015.
[114]潘伟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延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5):271-272,
[115]杨哲,张寿生.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医疗体制改革[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0(7):16-19.
[116]韩玉香.食管癌患者就医延迟与家庭动力学特征的相关研宄[J1.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1):776-777.
[117]刘德海,王维国,孙康.基于演化博弈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景预测模型与防控措施[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32(5):937-946.